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流年】如初(散文)

精品 【江山·恒】【流年】如初(散文)


作者:伊蘭 秀才,154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99发表时间:2021-07-06 18:41:49

【江山·恒】【流年】如初(散文) 又想起了那个在脑海中重现了无数次的小报亭。那时候,我刚分配到镇子上一所中学,人地生疏,常常一个人到街上,能够让我停下脚步的只有它。翻看一本本杂志,让我忘却了想家之情,小书亭给了我母亲般的安抚。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迷上《散文》的,但我确定不是一见钟情,是在与一本又一本《散文》的接触中,最终喜欢上了它。时间太久了,我甚至忘记了第一次读它时给我的感受,或许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喜欢没有理由。
   那时候,能读到的书只是中文专业书,没看过几本课外书。知道《散文》是纯文学杂志已经是多年以后,我读了不少纯文学书籍。
   书亭对于在镇子上生活的人来说,是奢侈的,这种奢侈使得它是寂寞的。因为寂寞,有一天,它消失得踪迹全无。那个午后,我站在马路对面,巴巴地望着那片空地,一片新土的痕迹。
   与《散文》每月的约会才刚刚开始就被迫中断了。曾试着主动牵起这条线,去邮局里边问。书卖不出去,还开它啥劲。那时候傻,都不知道杂志可以从邮局订阅。
   一直不死心,知道城里有邮局书屋,《散文》肯定在醒目处专门等着我呢。书屋确实比书亭大了不少,罗列着许多杂志,目光在书影中急促穿行,一遍又一遍,心存侥幸问服务员,确实没有我喜欢的《散文》,回家路上,懊恼了许久。
   等我下次再去书屋时,书屋已做它用,沦为小书亭,比镇子上的还小。对心心念之的杂志并不抱多大希望,去小书亭就像是看望故人。城内书亭的运气比镇子上好很多,坚持了好些年,我进城后它一直在。前几年,竟然在那儿发现了《北京文学》《中国作家》等纯文学杂志。那种惊喜,并不亚于与《散文》的相见,有一种小城遇知音的惊喜。惊喜之余,携着这两本杂志回了家。
   小书亭最终也没能逃脱消失的命运,除了它,县医院西侧那间也没了踪迹。碎片阅读、电子书,涌起强大的浪潮,连大规模的实体书店都受到冲击,小书亭又算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
   与《散文》再度相逢,隔了二十来年。那时,我阅读了不少当代名家的散文集,却更加想念《散文》。感谢淘宝网,一摞《散文》杂志,风尘仆仆地奔向了我。都是几年前过期的余留书,书是新的,没有翻阅的痕迹。纸张泛着岁月旧黄,桌上弥散着潮腐之气。我如获珍宝,用微湿毛巾擦去浮尘,一次又一次沉入旧时光里。久别重逢之读,是初心,也如初见。
   与江山文学网,与流年的初见也是这般,一篇篇透着灵气和韵味的散文,带着春风拂面般的舒悦,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对散文又有了别样的感受。我所在的社团——逝水流年,伙伴们都真诚地爱着散文,是这群始终守着初心的追梦人,令散文之心在斑斓的画布上跳跃,有了绚丽的色泽。如清晨的一汪碧绿,如黄昏时分的一抹斜阳,如秋夜里化在水中的月光。
   读散文,亦或是读《散文》中的散文,喜不自胜处,会轻声读出来,还不尽兴,让那些句子妥妥躺在我的摘抄本上,《小茶散文》是深受我眷顾的,字字珠玑,句句金句。我想象着和我一样喜欢小茶的读者,聚在一起谈论小茶,那可真是《散文》胜事。没有比神交更动人的交集。把本上的句子分享到新浪博客上,喜欢并留评者不在少数。文字的知音并不难觅。
   “文字要打磨,但光滑如琉璃珠子,也不好看。任何技巧都有‘熟能生巧’规律,唯有文字,忌熟极而流。成熟作家文字自觉有所克制。”小茶的这些句子,像一条阳光下的潺潺小溪,流淌在我的心田,滋润着一直在阅读和写作中缓缓前行的我。
   那些过期的杂志,读后便装在箱子里,几月前搬家,挑了些淘汰的书发在朋友圈,喜欢者自取。这些杂志也在其中。网上有《杂志铺》,手指轻轻一点,下单,每个月初,《杂志铺》就会把新鲜出炉的带着浓浓油墨味儿的杂志快递到我单位,足不出户。赶上双十一和双十二订阅,还享半价优惠。我记得第一次收到新刊时无限的满足与感慨,与一本杂志的渊源,真应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种失而复得的快慰,阅读前全上心头。
   读新刊时是庄重的。端坐在桌前,曾经沧海难为水,苦苦追寻,终成所愿。“表达你的发现”是《散文》的宣言,给每一个阅读者和写作者界定了散文的标准。以我阅读的浅见,无法具体说出这种杂志精妙之处,它的题材比较新广,每读到这样的篇目便为之叫绝,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而羞愧。不流俗,有腔调,确实有大刊的水准,总是不自觉间心甘情愿成了文字的俘虏。一期《散文》是名家新锐的集合,阅读盛宴不过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单纯阅读作家的一本散文集更有收获。这样,每年有12次品赏盛宴的机会。
   《照见两如初》,雅而有韵的书名。当我在《散文》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它时,便立即下单,第二天就成为我案头新友。厚厚的两大本,封面是分别是中蓝和褚红色,雅致简约,书左上角有一枚小小印章,印章左侧有“散文”标志,右和下分别是小字“四十年”和“百人百篇”。从1980年到2020年,从《散文》杂志精选百人百篇,开篇是冰心先生的《‘大雪’这天下了大雪》,尾篇是丁燕的《她在东莞:樟木头笔记》。
   《如初》以时间为编排顺序,篇目是独立的,结集在一起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一种杂志的发展,可见编者的用心。为了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怕新年前完不成阅读,制定了每天五篇的计划,24号完成阅读,总算不负自己。初识《散文》是九十年代,被它丢失了十五年之久,又续前缘。算下来,四十年《散文》,于我有三十年的情缘,无论是一本杂志还是一个人,都是极为珍贵的。兜转之间,失而复得,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呢。百篇散文,绝大部分都是新知,即便有几篇旧友也难抵时光的遗忘,但杂志一月又一月出新终归还是老的,老的多好,是品牌是底气。在老杂志的百篇中穿行,其实就是在岁月中旅行,特别之处是我站在从前的某个点上开始旅行,在文字中照见曾经的自己。照见两如初,阅读是一种美好的抵达。没有比这个阅读再好的辞旧的方式了。
   关于小茶散文的故事,也该在2020年结束了。那些金句在博客贴出后几年前的一个深夜,突然收到一个新浪微博好友邀请,接受后,她径直和我说起小茶,问我从哪里看到我博客上的那些文字的。她对小茶略知一二,媒体人,很少露面,也很少发表作品。她在网海中苦苦寻觅,结果搜到了我博客。我告诉她那些摘抄来自于《散文》杂志,并且答应她找到那期杂志拍完整的文章给她。结果,失言,杂志没有找到。一直心存歉意。
   收到《如初》,第一时间翻看目录,有“小茶”,惊得心要跳出来。灵犀一点,又见小茶。《断章》是几个短章组合在一起的,小茶就是小茶,语言简短到欲言又止,把读者带到有些烧脑的的思考中,却又心甘情愿。好的文字总是曲径通幽,意趣全在此。把《断章》拍了下来,发给微博好友里的她。依然是深夜是收到她的回复,“特别感谢呢,这么久了,你还记得。”人与人的交往,起于文字,没有比这更纯净的交往了。
   “书是纸质的吉卜赛,在人间迁徙,流动,穿行大地,穿行一个个世纪。人与书的遇合,无论悲喜,都是奇遇,要向它们道声——‘幸会!’”​小茶如是说。
   美好如斯,畅然如初——生命的每一次初见都是长存内心的欢喜,文学里的每一次倾心都源于灵魂之间的息息相通。如此,便好。

共 28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与文字结缘,或许是世间最幸运的事。宋真宗赵恒在劝学有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此说虽失偏颇。但从某种意义来说。却道出了读书、求学、出世、入世的真谛所在。在这无际的时空中、在这无声的黑白世界里,沉淀下心境,通过与文字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去倾听来自心海深处传来的声音。文字里有我们追求知识的源泉;文字里有我们历经岁月沉淀后思索和总结;文字里更有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在那一份份白皮书里,有对人生的思考、岁月的检阅、坎坷的经历,更饱含着成功者所特有的那份睿智和淡定。杜工部曾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文章也是如此。必要给人启发和思考,让人有正确的认识、理解,形成明确的方法目标。文章里有观点、讲道理、有情感,析理是为了明道。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在生活中与《散文》相遇、相知、相守;相遇时的惊艳;相知后的欣赏;相守时的快乐与享受。作者与《散文》相逢在最美的年华;相逢在这炎热的夏季,它仿佛就是一缕沁人心脾的清凉,令人惬意无比。循着散文里那些行文隽永的句子,怎不让人振衣高冈、清绝远俗,让心灵飘然远游。此时间,我已与文字暮与神会,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在书中、书中亦有我也。陶渊明有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文字沛然、意境深远的散文,会让你我融入文章之中,分不清是它们是诗、是画、是山、是水。有情、有景。恍然间犹如回归田园,隐逸云山之间也,这或许就是文章境界所在吧。这正是:与书相遇,勿论悲喜。彼此相遇,你我都是幸运的。文章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对人生颇具教益,编者推荐大家共赏!【编辑 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0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1-07-06 22:01:44
  作者与《散文》结缘,历经三十多年,这份真诚与执着,无论是一本杂志还是一个人,都是极为珍贵的。几十个春华秋实、兜兜转转,在岁月的拐角处彼此再次重逢、失而复得!可谓有缘有份、命运使然。在现实中,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也正是有了这份执着,才有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它点缀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继写着美丽的故事、验证着人世间的奇迹!
回复1 楼        文友:伊蘭        2021-07-07 09:03:41
  确实,这本杂志给了我许多记忆和灵感,过去的,现在的,与这相关的点点滴滴,所以才记录了下下为。感谢兵哥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7-06 22:17:15
  伊蘭的这篇遇见写得不错。我们都有钟情于一本书,一种杂志的经历。那就是好友,就是知己,那种感觉真是妙极了。读这篇散文觉得很亲切,很温馨,好像就是在说自己。
江凤鸣
回复2 楼        文友:伊蘭        2021-07-07 09:04:54
  有幸得您青睐,有同样的感觉,我找到了与您相关的内容。谢谢二哥。
3 楼        文友:清鸟        2021-07-07 07:51:09
  优雅知性,如诗一般的女子,从心间流淌出来的文字像溪水叮咚,激荡心灵,却又如此安宁。读伊蘭,便是读一本书,因为执着,所以遇见,美好而欣喜。佳作,拜读!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伊蘭        2021-07-07 09:07:47
  一早点开清鸟的留言,不胜欣喜。谢谢清鸟,最近怠惰不少,总以烦乱为由。向亲学习,百忙之中,总有佳作生出。
4 楼        文友:风逝        2021-07-07 10:25:26
  难怪伊蘭的散文写得那样美,原来,有这样美好的“遇见”!
   珍贵的际遇,美好的情怀!
   祝福伊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伊蘭        2021-07-07 11:07:24
  感谢姐姐阅读留评,而且每一次都极为认真,值得我学习。在流年,与姐姐相遇,何尝不是幸会呢?
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1-07-07 22:09:37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籣儿与《散文》相遇、相知几十年,一个个美好的场景,一篇篇隽永的文字,编制出最美的回忆。那些有生命的文字,滋润了籣儿的心灵,成就了一位外表贤淑安宁,内心丰富多彩的灵性女子。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5 楼        文友:伊蘭        2021-07-09 09:00:41
  谢谢燕子姐姐的鼓励,伊蘭当向姐姐学习,为流年多做贡献,为自己写作更上一层楼。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7-08 23:22:5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7-12 10:20:17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朵文字,落地生香。走进姐姐文字,便被吸引了,玲珑心写剔透字,唯美清新,人间了得。越发喜欢这个细腻的幽兰姐了。《散文》我也喜欢,读书触发灵感,那本书,那份报刊,那一抹记忆深处的回味,此时了然的文字,已是锦上描,水中绘,唯美,灵秀。相遇文字,相遇江山文网,赏读每一位挚友佳作,都有相遇如初的清喜。这篇美文字里行间,酝几许深邃,酿几许清芬,嗅之,品之,其味浓郁。幽兰姐好美文字,学习了。好爱你!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7 楼        文友:伊蘭        2021-07-12 10:32:17
  一早收到素心妹妹的评,全是赞语,不胜欣喜,不胜感动。爱文字的人总是这般惺惺相惜,与文字的相遇,与文字背后的人相遇,我们都倍加珍惜。感谢流年,给了我们这片天空。
8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1-07-14 21:53:57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变得聪颖,也让人懂得许多人生哲理,知识就是从书中来的。人与人的交往,起源于文字,而这种交往是最纯洁的。作者喜欢读书,已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仰,更值得大家学习!
五十玫瑰
9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1-07-17 16:35:59
  照见俩如初。小书亭的瞻顾,散文一以贯之的舒悦之读,流年会友的相守之情,喜遇小茶金句之乐……多美的真意,不说不休。且看且忘言,却有一脉墨香,在心间冉冉袅袅。
   佳作,美谊,锐思,点赞必须的。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9 楼        文友:伊蘭        2021-07-19 09:23:39
  抱抱雁子姐,对伊蘭的爱与欣赏。阅读所遇,流年所遇,与雁子姐的相遇,都是我一生的幸事。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