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醒】放下(小说)
一
“不好啦,一辆途经我市的旅游大巴,掉入了15米深的悬崖!”
孙芳的亲友微信群正在讨论一起刚刚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有目击者从现场发来了视频,在各个微信群里疯传。此事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
“听说车上包括导游、司机在内的32人全部遇难。”孙芳的小姑发言最积极,她天生一张大嘴巴。
“不可能吧?又不是飞机失事,总会有幸存者的。”有亲友反驳道。
……
亲友们讨论热烈。大家心态不一,有的纯属吃瓜群众看热闹,有的发到朋友圈是为了增加关注度,有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希望自家人平平安安,也有不少人饱含同情心。
孙芳沉默了。她在一家商场当营业员卖衣服。跟老板娘亲如姐妹,今天没什么生意,偶尔刷刷朋友圈,看看微信群,只要不影响做生意就行了。自从丈夫和儿子出事后,她便带着女儿离开了农村,来到市区租了一间小屋生活。痛苦的记忆是一块永远抹不平的伤疤,她不想再提起,只想尽快逃离那噩梦一般的生活。
丈夫与儿子的死成了她心中永恒的痛。想到此,她不禁拭了拭眼角。
“怎么了?孙芳。”老板娘关切地问道。
“哦,没事。”
现在朋友圈都在疯传车祸之事,听说已经死去7人,剩下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有几位受伤严重,危在旦夕。
这起重大的交通事故竟然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派出督查组连夜赶往孙芳所在的这座小城。要求省市主要领导不惜一切代价救助伤员。
目前所有的伤员都送到了市立医院进行抢救。医院的血库告急,正向社会征募无偿献血者。这一消息正在通过朋友圈传播,孙芳也看到了,她的内心像大海一样波涛澎湃,她也想参加献血。记得三年前,丈夫和七岁的儿子倒在血泊里,也有许多好心人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虽说最后没有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是这份恩情她一直铭记于心。
“吴姐,我想提前下班。”孙芳低着头,嗫嚅道。
“家里有事吗?”老板娘吴梦关切地问道。
“不是家里有事,我想去市立医院献血。”
“你真傻,以你这样的体质是不能献血的。”
“可是我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忘了三年前……你是知道的。”孙芳开始哽咽了。
“好的,你不要哭,去吧。做人是要懂得感恩。”
二
孙芳急急忙忙赶往市立医院,上一年级的女儿放学接送的任务已经交给闺蜜李桐。现在孙芳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医院门口排起了献血的长队,队伍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这场景令她感慨万千。夜幕悄悄降临,女儿通过李桐阿姨的手机与妈妈视频:“妈妈,你在干嘛呀?”
“我在献血。”
“我也要献血。”
“你还小,你不行。听话,回来妈妈给你买吃的。”
小雨抖着两条羊角辫,张开小嘴笑起来,两扇“大门”敞开着。女儿把她逗乐了,小雨就是她的开心果,一看到女儿孙芳什么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来这里无偿献血的大多是大学生,以女生为主,像孙芳这样步入中年的女人是很少的。姑娘们大多在边玩手机边等,队伍推进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她从五点等到七点才前进200米,尽管如此,但是没有人中途退出。
到了晚上十点钟,孙芳从李桐的手机视频中看到女儿已经眯上眼睛睡着了。小雨本来是要等妈妈回家的,可是她太困了。此时的孙芳又累又饿,站了一天的班,现在又排队献血,十个小时没吃没喝。此时有好心人递来了水和面包,她不好意思接受。
初夏的夜晚是静谧的,街道上霓虹灯闪烁着,各种夜市摊点趁机也摆了出来。可是市立医院里医护人员是忙碌的,手术室里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主刀医生杜月山累得满头大汗。旁边的护士想给他擦汗,被他大喝一声:“我没事,快去看看献血的情况,病人急需用血。”
门诊室排队等着献血的人依然很多,这回终于轮到孙芳了。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十一点。医生给孙芳做了常规检查,并验了血型,原来她是非常珍贵的RH血型,这种血型是万里挑一。
“医生,我能献血吗?”孙芳看着医生疑惑的表情问道。
“谢谢你的善举,可是你不能献血,因为你的体质不符合献血的标准,若强行献血会出问题的。”
这句话,三年前打算给儿子输血时,医生也说出过同样的话。看来自己的体质确实很差,夜里常常失眠,身上冒虚汗,才步入中年,身体素质却接近一个虚弱的老年人。
孙芳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走出门,被医生给叫住了:“您能给我们留下联系方式吗?”
孙芳点点头,随手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她骑着电动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凉风吹来,一扫浑身的疲惫。这次献血虽然没有成功,但她的心愿已了。街上的车辆越来越少,孙芳加快了骑车的速度,柔弱的身体似乎要与风一起飘起来。
回到家,女儿与李桐已经睡熟了,李桐俨然成了小雨的第二个妈妈,对小雨照顾得无微不至。
孙芳洗洗后睡下,时钟已经指向十二。
三
凌晨三点钟,手机“呜呜”的震动声惊醒了孙芳,她努力地睁着眼睛:“喂!哪位?”
“您好!您是孙芳吧?我是市立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您现在能来医院为伤者献血吗?我们这里有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只有您的血型与他的吻合,目前血库里这种血没有了。可怜的孩子……她的母亲守在儿子旁边哭得死去活来。您看……”
“好的,我马上来!”孙芳急忙穿好衣服,骑上电瓶车,匆匆赶往医院。城市里的夜空是那么宁静,那么美丽,远处的灯塔、高楼上的灯不停地闪烁着,凉风席卷地面,吹散了最后一丝热气。
孙芳的内心忐忑不安,那个小男孩会不会有事?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怜的孩子,一定不能再让悲剧重演……
来到医院门口,早有人在那等着她,那人就是打电话的值班医生。
这么晚了,医院里还有不少人,但多大是病人的家属,省市主要领导仍坐镇指挥,甚至还有几位新闻记者跟踪报道。
值班医生将孙芳领到了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张胜文的办公室。
“孙芳同志,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个叫黄小贵的男孩,他与母亲从外地旅行归来,正好坐上了这辆旅游大巴车,汽车为避让前车掉落的轮胎,急打方向,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母亲只受了点轻伤。可这孩子伤得不轻……”
“慢!那个受伤的孩子是不是叫黄小贵?”
“是的,她是单亲家庭,没有爸爸,孤儿寡母的,怪可怜的。”
“他是不是有个杀人犯父亲病死在精神病医院了?”
“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孙芳眼睛里噙着泪水,她强忍着不想让它掉下来。
“你真是好人。不过由于你身体原因,此次献血有一定的风险,你想好了就在这里签个字。”张胜文带着敬佩的眼神看着孙芳。
“对不起,我不献了,身体不行。”孙芳突然转身就要走。
这时候,手术室打来电话:“黄小贵快不行了……”
电话那头乱嘈嘈的。
“孙女士,您看……这孩子快不行了,急需输血。那边说他的母亲已经哭晕过去。”张胜文挂了电话后说。
孙芳犹豫了片刻,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流,点点头,伸出手臂来。医生先让她喝下一点葡萄糖,然后抽血,殷红的鲜血很快就抽满一袋。孙芳感到头晕目眩,她微微闭上双眼,勉强地摆摆手:“我没事,你们去吧。”
护士将抽到的血送往手术室,这边值班医生观察着孙芳的身体反应,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还好,除了头晕,没有别的不良反应。
此时孙芳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话是不便对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女医生说的,或许她还没有结婚,还无法体会一下子失去孩子和丈夫所带来的巨大痛苦。
等了半个小时,孙芳好多了,手术室也传来了好消息,手术非常成功,黄小贵保住了生命。孙芳带着光荣的无偿献血证离开了医院,此时已是晨光熹微,赶早集的人们已经出门了。孙芳的电瓶车越来越慢,这正如她的身体一样不争气,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挨到家。
命运似乎还是眷顾她,同情她,她终于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回到了家。
这一系列的“折腾”像过山车一样,颠得她无法招架。
四
“妈,该起床了。”小雨在妈妈身边拼命地摇,可是就是摇不醒母亲,便哇哇大哭起来。
李桐发现情况不对,赶忙将她送往市立医院。这事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表示:“不能让英雄有任何闪失。”
在紧张有序的抢救下,孙芳终于醒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此时小雨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哭了。这是她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哭。
孙芳的感人事迹作为正能量在社会上迅速传播,黄小贵的母亲王茹娟在记者的陪同下也来到了孙芳的病房。
王茹娟在看到孙芳的一刹那傻了眼,原来是她!
王茹娟扑通一声跪下了:“是我们家对不起你。”
“走,走,走,我不想再看到你!”孙芳体质还很虚弱,她用低沉、嘶哑的声音表达着怒气。
众人一脸惊愕,这俩人显然早就认识。
事情还得从三年前说起。两家原是一个村的,五年前,王茹娟的丈夫遭遇车祸后,大脑受损严重,渐渐地,变成了精神病患者,偶尔发起病来便打人,家人也深受其害。那天,小雨的父亲带着哥哥小健到小商铺买点零食吃,这一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王茹娟的丈夫此时疯病又犯了,冷不丁朝小健父子俩猛刺几刀,他们俩被刺中要害部位,伤势严重,尽管经过多方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两个无辜的生命。
从这之后,这个疯子便被关进了精神病院,结果病死院中,但是他给两个家庭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愈合。
孙芳一想起这件事,便以泪洗面,怪天怪地,还能怪谁呢?孙芳已经逃离了原来的小村庄,改了名字来到市区重新生活,想不到还是躲不掉这个瘟神。
孙芳竟然救了自己仇人的儿子。她恨自己心软,儿子和丈夫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能不能原谅自己的愚蠢行为。
王茹娟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祈求孙家原谅,孙芳摆手示意,眯上了泪眼。她无力地放下手,放下心里的一切。
王茹娟在众人的搀扶下,离开了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