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迷糊”老弟(散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理解的这个诗句的意思是,活着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和发散。
我想到了一个人,想到了一个身体有些残疾的朋友,他身上发生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思考。
一
驻京多年一直住在一居室,这次搬到离一居室不远的两居室去,屈指算来刚好两个月。
就在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这位残疾朋友。说来也是偶然中的必然,红尘凡事,冥冥之中,缘分这东西人们大都相信,但又有谁说得清呢。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与许许多多的路人都擦肩而过时,那一位与我的缘分相近,还真的是前生注定呢。
女儿在北京工作,住在东五环,我住在东城区南二环。刚搬到新居,女儿说来看我并住一晚上,女儿想开车来,问我住的地方停车方便吧,是否收费。我平时不开车,还真忽略了对停车是否收费的了解。我知道很多街道和场地是收费的,不知我初来乍到的这个小区和附近停车收费情况如何,为了女儿,这天下午我来到小区物业询问,说是停车收费,可以办理停车卡,采取一次性月收费或年收费,也可以临时收费,但停车费高,院内车位已满,只能到小区外的街道停车点看看,是否有临时机动车位。
我来到小区门口路边街道停车的地方,只见路两边早已停满了车,黑压压一片,要想在这里停车,确实有些难。我正沿着车位转悠着,这时一个穿黄色马甲的中年人,骑着一辆破旧的机动三轮车慢慢向我驶来,他也许是职业的敏感,发现了我在干什么,我同样也意识到,这人就是这里看车收费的。“老师,找车位么?”黄马甲说。我点头。这样,我们就攀谈起来,我把找车位的意思如实跟师傅说了,等我说完,他不先说是否能停车,而是第一句话就是:“听老师您诚恳实在的说话,和您温和善良的面向,一看就是山东人,我最佩服和喜欢山东人,两个字,实在!”我惊讶师傅的眼力,能得到素不相识的人发自内心的夸赞,我深感作为一个山东人的自豪。赶忙说:“师傅真是好眼力啊!”我情不自禁地竖起来大拇指。
他说:“没问题,到我屋子里絮叨去。”并同时用手指了指五六米远处,墙脚下那个简易小屋。
二
师傅非让我坐在他的电动三轮车上,几米远的路,一加“油门”嗖的一声就到地方了。师傅下了车,把车停在一边,当他从车上下来,我才真正看清他的真实模样:身材萎缩,不到一米六五的样子,左胳膊和左手竟是残疾,斜耷拉着,走路还一瘸一拐的,黑瘦的脸膛,看不出一点精气神,右眼比左眼小,而且只有白眼珠,我确信他是一个标准的残疾人了。我没有让师傅看出来我对他的惊讶。师傅倒是很热情地用右手招呼我:“咱屋里聊!”“好的!”我痛快地回答着。
“看我这窝怎样,比狗窝大吧,哈哈!”师傅不无幽默地说,我也开玩笑地说,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个地方住,也不错啊!我用秒时间环顾“房间”一遭,大概两米乘三见方的房间,站起来刚好正常人一人多高的简易板墙房。靠墙一角是上下层的单人小床,占据了整个房子的一半,床对面是一个简易破旧的几十公分高的小木桌,桌子上摆杂七杂八;一个比较显眼的电炒锅、电热水壶,还有盛油盐酱醋茶的盆盆罐罐,乱糟糟地挤满了整个桌面,一个碗大的小电风扇在桌的一角,卫生纸、纸杯、几个吃饭瓷碗和几双筷子占据了桌面,看桌子上的布局,脏兮兮地,似乎是尘封多年不用的“古董”。桌子上侧的面墙钉子上,挂着布满灰尘的菜板、菜刀、勺子、炒菜的小木铲。房间剩余的有限空间集中在门口对面,一个折叠桌上,放着一台小柜子式的单扇门的冰箱,冰箱上面同样放着一堆杂物,地面上还有两桶纯净水,已经把房间挤得脚插不进。因为没有沙发板凳的位置,师傅很热情地把我邀请到铺着破旧凉席的床沿上坐下,满屋子有一种说不出的异味,大概是霉味、汗臭、脚臭味的混合体吧。师傅用纸杯从电热水壶里为我倒了一杯凉开水,我俩开始攀谈起来。
两人“一见如故”地唠着,我们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大概。这师傅姓牛,45岁,老家河北唐山海边渔村,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先后干过装工,建筑包工头,开过拖挂车跑运输,在事业单位给领导当过司机,五年前的一次脑部出血,导致半身不遂。父母半百时双双先后去世,三年前的一次车祸夺去了妻子的生命,两个哥哥也是在刚过五十岁就离开人世。家里只剩下父女二人,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听牛师傅讲,生命的短寿,可是因为家族的遗传基因,牛师傅说,家族大都是一些“短命鬼”。
妻子去世后,牛师傅就离开家乡来到现在的工作地,给物业老板在这小区附近的一条街停车处看车收费,每月2400元工资,免费在小屋里24小时居住,伙食自理。工作之余,还从老家快递一些海鲜,卖给需要的客户,生活勉强过得去。
牛师傅诉说着自己不幸的过去。我同情他的不幸,也为他的乐观坚强感到由衷钦佩。我欣赏他的个性,他也欣赏我的言谈举止和性格,这样我们俩的朋友关系就这样阴差阳错地确定了。
我戏谑都是“北漂”,驱散谈话时的苦难氛围。不大的小屋,此次飘出了快乐的谈笑声。
三
那天,谈起了女儿来我住处停车的问题。牛师傅说:“习哥,你女儿来我这里停车没问题,只要有车位随便停,但不能‘占位’,无论谁的车都一视同仁,公平停放。你女儿无论什么时间来停车,如果我这里没车位,我都能想办法。”“有老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看来你这个朋友没白交!”我高兴低说。
由于我比牛师傅大十多岁,而且一见如故地熟悉起来,也就不显得那么拘谨和客气,我就直呼他为小牛弟了。我跟小牛说,无论在哪里停车,我必须要缴费的,开始他说不用,在我的再三坚持下他还是勉强答应了。我从他直爽的性格看,即使不收我的费用,他也会自己“垫付”的。我想朋友的交情,公是公,私是私,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小牛非常认同我的观点。
女儿那天晚上开车来我住处,小牛很顺利地给女儿落实了停车位,我也及时地兑现了我的诺言。很投缘,我们又互加了微信,从微信里我知道了他的微信昵称:迷糊。迷糊,用意何在?
一天下午,小牛给我发微信说,他那里有没有处理掉的海鲜,晚上让我过去吃杯酒尝尝海鲜。说实在的,我对海鲜并不“感冒”,荤腥的鱼肉很少吃,素食才是我的喜欢,但小牛盛情相邀,去他住处“赴宴”,岂有不去之理?我微信上愉快地答应下来。
晚上我到楼下超市买了两瓶我喜欢的“牛二”,还有几个荤素相搭的酒肴如约而去。小牛已经把生蚝和海蛎子煮了满满一锅,正等着我的光临呢!纸杯和筷子已经备好,看我带着肴酒,只说了句:“老哥不实在,不要乱买东西!”我说“烟酒不分家嘛,我们这叫搭伙酒聚”,彼此哈哈一笑。无拘无束,没有什么客套,小牛说,他不喝白酒,喝一听啤酒,他已事先备好。我说我不喝啤酒,唯“牛二”是从,喝酒人没有什么客套,各自斟上酒,开始下把吃海鲜喝小菜。小牛坐在靠门位置,边喝啤酒,边用能动的右手很麻利地吃着海鲜,而且眼睛还不时张望着停车处。我知道,这是他工作的继续。刚吃了没几口,他说:“老哥先吃,有人来停车。”说完,放下酒一瘸一拐地出门,我从屋里小窗户里看见他开着三轮车向几十米远的客户奔去。
酒中闲谈,他说干着工作不是人人能能胜任得了的,客户有蛮横不讲理,停车不给钱的,不按规定停车的,无论怎么使性子的,小牛都可以说服;对于听话的客户,小牛总是热情有加,服务至上,无论何时来停车,只要有车位,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他信奉的工作原则是,客户是上帝。小牛说,他在这一带客户中,也算是很有名气的,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他说,他浑身有病,一年前因病住院,从死里走了一遭,最后阎王爷还是不收,又回到阳间,这次大病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而且还有欠账。他随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塑料袋药盒子,手术后遗症,每天都要吃药。
我问及小牛,是否自己缴了养老保险,他说没有。我说,像小牛这种情况,应该有条件申请低保,他说,条件是够了,但他不想浪费这个指标,还是留给长寿的有困难的人用吧。他说,活不过个三天两早晨的,女儿很优秀,勤工俭学读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用小牛操心,他就没有了挂心事,黄土哪里都埋人,自己早就时刻准备着……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合眼见阎罗。小牛,真牛,视死如归啊!我的确被他的从容大度感动了,他对于生死看得这么透彻,令我心酸的同时,也生敬。
四
在认识的不长时间里,我们两人在微信上可以说,无话不谈,小牛虽然仅有一只手的功能,手机却比正常人玩得还溜,在微信上发些健康而幽默风趣的图片,在小牛眼里,似乎没有苦恼抑郁的任何表现,对生活充满了热爱,黢黑病态的脸上总是挂着了阳光。他说,每天早晨只要还能睁开眼活着,那就把这一天过得开心快乐。
小牛隔三岔五地邀我去他那里吃海货,海蟹、大虾、生蚝、海蛎子,甚至带海味的虾酱等,我也总是带着他爱吃的猪手、火腿,还有他爱吃的我老家的“泰山煎饼”卷大葱。吃酒,唠嗑,开心得很。
有次吃酒,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微信名称‘迷糊’呢?”小牛不加思索地说:“水至清则无鱼啊,浑水里才有鱼。”我说,怎么讲?他说,人不能活得太精明,太精明的人活得很累。不是人们常说,难得糊涂么!糊涂和迷糊应该是一对“亲兄弟”吧,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我不由地暗暗佩服起这个叫“迷糊”的老弟来,虽然身体残疾,多病缠身,生活和居住条件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毫无“优越”可言,应该是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但他不仅不需要国家照顾,而且还能自食其力,每天都过得这样阳光,有滋有味。
我们从这位残疾朋友自命名的“迷糊”里,是否看到他的生活智慧?而对于一个身体健全,还在过着巨婴式的啃老族的人来说,在“迷糊”兄弟面前,矮了半截。
2021年6月4日,2021年7月9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