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诵读,品读,共生(杂文)
在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离不开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诵读、品读、共生。
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可以用诵读的方法感知语言文字,之后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字,然后重构,用笔还原自己的生活,我笔写我心。
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学会诵读。不仅读课本,还要读挑战自我的理论性书籍。比如,拜读《播洒书香——百位名师谈阅读》一书,文中引用的诗句,须字斟句酌,其读音停顿都要翻开字典细细学之,反复诵之。这样的过程,是从一篇篇有限的文字中看见自己的内心景观。这份遇见,可以又幸运地与老舍、鲁迅、季羡林等一位位文学家相遇,这就是经典阅读的诵读了,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孩子们的诵读活动也就步入正轨了。
比如:乡村文化“万物共生”诵读课程,我们是分两步推进的。第一步,进行课程整合。先围绕《昆虫记》引导名著阅读,拓展名家名篇,选择与花鸟树草有关的散文或者古诗词;然后组织科学实践,把与花鸟树草有关的常识进行信息整理,比如制作标本,撰写解说词,组织鉴赏会等;之后,进行文化创作,可以是艺术类的,歌曲、名家绘画配上学生的个人剪纸,再做一本自己的文集,现场签名售书,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真的是享受其中了。第二步,研发具体课程。《那些会飞的鸟》以乡村校园常见的喜鹊、布谷、燕子、麻雀等为主题,编写全学科结合的课程活动;《那些会叫的虫儿》以乡村校园常见的蟋蟀、蚯蚓、蚂蚱等为主题,编写全学科结合的课程活动;《那些美丽的花儿》以乡村校园常见的桃花、杏花、向日葵、牵牛花、蒲公英等为主题,编写全学科结合的课程活动。学生自己编写的“课程”最适合诵读,或小组,或家庭,或班会,或专题,教师、学生、家长组建读书共同体,在“课程”引导下,读书社团层出不穷。
品读。
一节好课就像一壶好茶,需要细细地品,一遍遍品。品得多了,自然就能道出其中的韵味。
一品名师课堂。听名师讲课,老师们总喜欢放大优点,各种欣赏肯定,评课不断。如何看一节好课呢?我们首先要从课堂活动的主体上来看,看老师、看学生;再从学习材料上看,看教材、看课件、看学习资料。这两项是外在的东西,除此之外,要从课堂活动上看,看课堂氛围是一个方面,看师生的思维活动才是重点,看有没有批判性思维点呈现,有没有成为师生的思维成长点。一节好课,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品悟不同,思维提升点也会不同。
二品自己的课堂。第一点是教师和学生要在场。第二点是教师的心要在学生身上,和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思考。课堂上师生时而交谈,时而总结,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用思维发现思维,捕捉“不一样”进行思辨,进行整合,拓展思维边界。
三品学生的课堂。学生小组合作,组织聊书会,作文鉴赏会,新“书”发布会,独立地进行阅读、写作,思维角度会很新奇,会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在思辨过程中,语文综合素养会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这样就可以能打通思维的阻隔。
四品文学的课堂。把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开展以作家为主线的主题阅读非常见效,没有文体限制,没有时代阻隔,学生喜欢什么就读什么,然后结合某个点展开,或者不断挖掘。这个“点”有时候是思想性的,有时是能力层面的,无论选择怎样的思维切入点,一定要有新的发现才行。
共生。
共生本来是一种生物现象,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依存,共生共长。特级教师孙双金描述过他自己的课堂:学生小手高举,小眼放光,小脸通红。这是孩子们的一种生长状态,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引领。思维生长式课堂应该是多样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和学生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共生长。
我们的思维往往是二元的,没有一元,也没有多元。比如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的多元思维就没有了。但道家出现一个“无”字——“无为”的“无”,“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最了不起,我们对“有所为”考虑多了,就进入一元世界了。“有所不为”非常重要,教师的引导要在那个“无”上下功夫,让“无”探出头来,“有”就出现了。这个“无”是什么?就阅读教学而言,是文“心”,是如何与万物相联结,然后找到学生自己的心。那颗童心,一定在高举的小手里,放光的小眼里,通红的小脸上,也在课堂的生长上。
案例:学写诗歌
一、魔方导入(4分钟)
聊诗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诗歌吧。积累了这么多的诗歌,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分行排列。
生:语言凝炼。
师: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写儿童诗。
二、魔方体验(30分钟)
师:赏读儿童诗《雪花》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感觉怎样?课件出示儿童诗《雪花》
我是一朵雪花
一朵小小的雪花
我随着风婆婆
轻轻地飘啊飘啊
我是一朵雪花
一朵快乐的雪花
我跟着冬爷爷
陪孩子们一块玩耍
我是一朵雪花
一朵有爱心的雪花
我给田野盖上棉被
麦苗焕发生机快乐长大
我是一朵雪花
一朵有良心的雪花
我从天上飘到地下
A.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小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B.你们喜欢雪花吗?你们喜欢《雪花》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师板书:拟人的手法,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任何物体都能“活”起来。
3.带着自己的体会小组合作有感情的读儿童诗《雪花》。
(二)赏读儿童诗《吹泡泡》
泡泡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的笑脸
泡泡又像炮弹
打到地上炸了
我问泡泡
你为什么不见了
泡泡小声说
因为我是水
我又问泡泡
你有七种颜色
为什么不上天驾彩虹
泡泡笑着说
天上有个大火球呀
师:儿童诗就是这样简单有趣,老师这里含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诗。
课件出示儿童诗《吹泡泡》,并范读:
泡泡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 )
泡泡又像()
我问泡泡
你为什么不见了
泡泡小声说
( )
我又问泡泡
你有七种颜色
为什么不上天驾彩虹
泡泡笑着说
( )
师: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括号里要填什么呢?
生:泡泡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笑脸。
生:泡泡又像一个水晶球,拥有神奇的魔法。
生:泡泡小声地说,我在玩捉迷藏。
生:泡泡笑着说:天上太阳太热了。
师:同学们特别棒,都有当小诗人的潜质。从这首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儿童诗除了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写生动以外,还有充满童趣的特点。(板书:比喻的手法,充满了童趣)
小结:同学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果针对这些普普通通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三)赏读儿童诗《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阳光 在花上 笑着
阳光 在溪上 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师:读《阳光》这首诗,你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
生:阳光照射图。
师:找一找,诗中用了哪些动词?
生:“爬着、笑着、流着”。
师:找的非常准确,真是火眼金睛啊!写诗啊!也要用上准确恰当的词语,字虽少却字字准确!我们也来写一写:
阳光在树上
阳光在路上
阳光小朋友的眼里
(四)仿写儿童诗《太阳》
在大海,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在平原,太阳是从土里冒出来的;
在山村,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在森林,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
师:齐读《太阳》。
师:你认为这首诗什么地方写得好啊?
生:写出了日出时太阳的样子!动词用得非常好!
师:这两首诗都有什么特点?
生:(1)句子整齐(2)语句简洁(3)想象合理
师:很恰当!所以呢?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写诗!
师:仿写《太阳》
(1)在山顶,
太阳是被- ;
(2)在学校,
太阳是被- ;
生:略。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好玩的儿童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你们的心田,希望同学们在童诗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遨翔,最后成为一个个童诗高手。
三、魔方指路(7分钟)
写作指导
1.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巧用修辞。
2.确定主题,从生活中取材。
3.写诗歌的手法很多,结合主题,选取恰当的表现手法。
写作要求
1.根据今天学习的几首儿童诗仿写一首。
2.语言精炼,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字数不限。
四、魔方超市(3分钟)
爱恋 雏菊 绿苞 捕捉
牵引 欢喜 扫兴 芬芳
编织 飘落 簇拥 镶嵌
扑棱棱 呼啦啦 跳一跳摇一摇
1.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对我眨巴着眼睛。我也朝着星星眨眼睛,我是地上的星星。
2.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3.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4.小小的花朵是珍珠梅,它穿着月光一样的衣衫,在镜子般的池塘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