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木棉花开正当时(散文) ——珠海、海陵岛游札记
一、遇见珠海,遇见大桥
从没有一个城市,让我遇见如此亲切,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从二零零六年三月,正式受单位委派到珠海工作,到二零一三年三月,离开珠海,整整七年。
七年,与这个城市朝夕相处,见证了珠海的沧桑巨变。
七年,女儿大学生研究生相继毕业直到参加工作,奠定了人生走向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
七年,也让我们家的生活由温饱走向了小康。
遇见珠海,是我的人生之缘。
板障山,隧道南,迎宾大道,拱北,珠海大道,大平湾,格力广场这些名词与意象,成为了我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旅游,不仅仅让你长见识,确实让你在旅途中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大姐爱珍,原来不习惯用手机刷卡乘坐地铁公交,觉得很麻烦,现在学会了,才知道它的便捷快速方便。因此,旅游也迫使你去接受新生的事物。
这次我们五人亲友团队,参加的是由余干县老年协会组织的珠海、海陵岛八日健康养身游。具体组织者,是我的老同学任国兴。春节前已经报名,原本是元月十日出行,由于新冠疫情延迟到春节过后的三月十日。
三月,南方珠海正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出行正是好季节。
十日下午南昌细雨绵绵,我们一行二十一人乘坐绿皮火车,沿路经过丰城、樟树、新余、萍乡、醴陵、衡阳、郴州、韶关,于第二天早晨到达广州东站,然后乘坐旅游大巴直达珠海。
出发时,绵绵细雨;到达珠海时,已是阳光明媚。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沿海情侣路,风景如画,木棉花,三叶梅盛开,漂亮极了。
第一个景点是:珠海大剧院、野狸岛,在此我们留影纪念。什么是建筑艺术?在此可见一斑。
午饭,在珠海九州城的滕王府用餐,这里是我和家人非常熟悉的地方,到达这里确实有种回家的感觉。午餐菜肴比较丰富,有笋干炒肉、腐竹炒肉、蒸水蛋等比较合胃口的下饭菜。
饭后参观第二个风景点:港珠澳大桥。
时间改变历史,时间见证奇迹,港珠澳大桥全长41公里,桥面长有29公里,耗资:1200亿元,超过三峡大坝工程近400亿。今天听导游说,当初准备请德国顾问指导建桥,结果人家狮子大开口,竟然提出顾问费就要:2000亿元。所以任何事情都是逼出来的。现在的港珠澳大桥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这是中国人民给世界创造的奇迹。站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上,遥望连接三地的大桥,作为中国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三个景点是:江门市梅家大院,姜文拍摄的电影《让子弹飞》部分外景地在此完成。
第四个景点依然在江门市,景点名称:海口埠银信文化古街。在这里我们略知江门台山何以成为华侨之乡。
晚上七点三十分到达海陵岛。
二、木棉花开正当时
初春的海陵岛,棕榈树摇曳多姿,海风喜人,仿佛空气都弥漫着海鲜的味道。因为是晚上到达,导游安排,大巴直接开到饭店,先吃饭后住宿。晚餐特色,以清淡的粤菜为主,毕竟我在这边生活了15年,自然是很合口味。在丰衣足食的年代,美食于我并非第一要素,我更关注的是住得如何。
酒店,位于保利大道与南海一号大道交叉口。初入酒店,感觉太美了,一室两厅,冰箱,洗衣机,客厅和房间一对一,两个空调,两个电视机;宽敞阳台,有吊篮有读书的小圆桌。想不到阳台下面竟然就是绿草茵茵的高尔夫球场。远眺蓝天、碧海沙滩尽收眼底。
想不到,昨天晚上睡觉前匆匆草就的随笔《在去海陵岛的路上》,放在微信朋友圈刊出后,得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点赞鼓励。特别开心的是,第一时间得到了老同学任国兴的热情鼓励并转发。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散文主编雁子,希望我把木棉花开的美景放几张。
我们这次旅游的对象是中老年人群,旅游的目的是健康养身。所以悠闲贯穿旅游的全过程。吃过早餐,时间已经到了上午的八点半,此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于是,我在饭店旁边随即拍摄了几张木棉花盛开的图片放在群里。
木棉花是英雄的花,是广州等城市的市花。她也是火热爱情的象征。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实际歌颂的就是木棉花式的爱情。
想不到,海陵岛第一天的清晨,阳光是如此明媚,在银海宋城渔村,在南海一号大道旁,木棉花,像一朵朵舞动的火焰盛开在空中,这是我见过的最美时刻最美的木棉花。
三、打捞历史的记忆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五。
上午第一个旅游项目——体验下海捕鱼。
渔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南海,海风拂面,舒服极了。
遇见一个好天气,对旅游人来说,真是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站在船头,远望南海,蓝天碧水,一望无际,海上风力发电,海上钻井平台,不时从眼前掠过。让你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大海啊,大海/你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你总在我的身旁。
大海,是人类诞生的摇篮;大海,也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这就是我们面对大海,为什么心潮澎湃的原因。
乘坐游轮,下海体验捕鱼,让我感到大海是如此的亲切。同时,记忆的闸门打开,想起了初中时期,我的上海籍音乐老师教我唱的一首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多么宽阔。
从海陵岛闸坡镇渔港码头上岸,我们接着参观了岛上的一个村镇——谷寮村。
海陵岛主岛面积:105平方公里;区域海岸线:104公里。海陵岛全称是: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辖闸坡镇,岛上有5个居民社区、19个村委会,132个自然村。谷寮村,是一个自然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自然是“吃海”,旅游业的发展,让岛上村民有了新的经济来源。在一家村民的院子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副门联:灯如红豆最相思,书似青山常乱叠。让我回味好久。
午餐,在一家名为“成都风味”的小餐馆用餐。餐馆只有兄弟两人,原本也是来岛上旅游的,看到岛上餐饮业的前景,于是开了这家“风味小餐馆”。看上去,是一对非常老实的兄弟。
午后,阳光灿烂,坐在公寓阳台上,享受海风拂面,远看风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其实也很惬意。
晚饭过后,导游小黄在海边安排了一场小型的自娱自乐的篝火晚会。
晚会在老同学任国兴唱的一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歌声中拉开了序幕。我这是第一次听老同学唱歌,想不到老同学浑厚的男中音,很有乐感。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尽情高歌,只为开心快乐,我想,这是旅游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隆隆的大海涛声,和伙伴们尽情合唱的歌声,相互交织在一起,情不自禁想起了那过往的《涛声依旧》。
四、素描“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指代什么?
在海陵岛,有一条大道贯穿南北,这就是南海一号大道。在海陵岛是“南海一号”博物馆有名,还是岛上原有的风景更有名?或者说,海陵岛因“南海一号”博物馆更有名,还是“南海一号”博物馆因地处海陵岛而具有历史意义?
让时光倒流,回到“南海一号”过往的岁月。
一九八七年八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公司在阳江附近海域意外发现“南海一号”。
一九八九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次调查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的起点。
一九九二年六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岛上设立海陵、闸坡两镇。
二零零一年四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海一号”进行了精确的定位。
二零零二年三月至五月间,水下考古队,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四千多件。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广东省政府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所以,“南海一号”博物馆,全称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廿八日,博物馆开工兴建。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廿一日,“南海一号”古沉船起吊。“南海一号”出水。
在此,回答首句的问题:“南海一号”指代什么?原来“南海一号”指的是南宋时期的一条古船。只不过这条古船沉在海底已经有近千年了。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廿四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三日,星期六。海陵岛,木棉花盛开,三角梅迎风招展。上午,参观“南海一号”博物馆。
文物,是历史文化永存的记忆。打捞“南海一号”沉船,就是打捞南宋文化辉煌的记忆。
大宋王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昌盛的历史,在汉民族文化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宋词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地。如唐宋八大家,北宋一朝占了六家: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站在世界历史上,宋朝的经济繁荣也值得大书特书。史载: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六十。然而,遗憾的是,其军事力量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以致长期遭受来自北方的辽国、金国的侵扰,直到发生“靖康之耻”。正如历史学家所说,大宋王朝富裕的经济文化没有转化成强国的军事力量,可谓是千年一叹。
为一艘古沉船建造一座博物馆,全球共有三处:瑞典的瓦萨博物馆、英国的玛丽露思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前两艘古船都是战舰,只有中国的“南海一号”是和平的商贸船。
中国自西汉以来开拓的北方丝绸之路,到了南宋时期基本上已经消停了。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北边的陆上经济贸易走不通,那我们就走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以前,我对北宋的历史了解多点,对南宋的历史了解少一点。通过参观“南海一号”博物馆,让我对南宋有了新的认识。至少在发展经济方面,南宋与北宋相比毫不逊色。宋代三百二十年的历史里,政府曾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福州、温州、密州等近十个港口设立过十三个明目不同的市舶管理机构,形成了路舶司和市舶务的两级管理体系。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宋神宗元丰三年即公元一零八零年,还颁布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商法——《元丰广州市舶条法》,适用于全国各市舶司。
大宋王朝建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陆上对外贸易规模有限,海洋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贸易对象除了高丽、日本等东亚国家,还包括东南亚、南亚、和西亚阿拉伯地区,就贸易品种而言,除丝绸、瓷器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外,中国出口的物品还包括金属制品、生活日用品、文化用品、工艺品等。进口物品则从香料、珍珠、象牙等高端消费品,扩大到药材、矿产、手工制品、加工食品等。史载,东南沿海的进出口总额,北宋中期为:一千六百万缗,北宋后期增至于二千三百万缗,南宋前期则高达三千八百万缗。
“南海一号”的打捞,让我们真真实实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同时也看到了那个富庶的王朝——南宋。
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装备精美的“南海一号”船,顷刻间会颠覆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回望历史,走在复兴之路的中国,也应该明白:繁荣的基石是和平,而和平的保障需要强大的力量。
五、再见,海陵岛
快乐的日子,欢庆的日子,就像两情相悦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很快。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五日,清晨七点。
我们悄悄收拾行李,离开“海上时光”公寓,走向“欧洲之星”大巴。
一眨眼,海陵岛之行,就到了告别的时间。生活其实很难遵守固定的模式与计划,遇见就是缘分,正像这个春天遇见海陵岛。
让我稍作梳理,海陵岛,美在哪里?
在闸坡镇,在大角湾风景区,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在这里,我感悟到祖国海域的辽阔,宝藏的丰富。
在这里,我悄悄告诉你,在大海边上,我们一家五人吃到了最美的海鲜,那油炸的“基围虾”的美味依然在舌尖上回味。
在这片沙滩上,我听到了最美的海涛声。
三月十四日,那是自由活动的一天。迎着明媚的阳光,我们一家五人赤脚走在海滩上,海风拂面,白浪逐沙滩,我们尽情戏玩,留下了一串串童龄般的笑声。面朝大海,我和“狐仙”摄下了一个值得记忆的背影。
海陵岛之行,让亲情更浓,让同学情更加温馨。让我对老同学任国兴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优美的舞姿,浑厚的男中音,当然还有其“豪爽”的酒量,都给我很深的印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有名的诗句,也是其生前所憧憬的理想生活。然而,在海陵岛,在海上时光公寓的阳台上,面对大海,春天的木棉花盛开,这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哎呀,假如诗人海子活到现在多好!
人呀,长长久久地活着多好!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从海陵岛回来已经四个月了,但海陵岛的涛声,那盛开的木棉花,南宋王朝富裕的历史标志“南海一号”,依然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
历史使人明智,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诚然。
五个标题,提纲挈领,很有滋味。
在欣赏木棉花开、踏浪听涛美景的同时,结合兴建港珠澳大桥、打捞“南海一号”实录社会经济的变迁史,融入歌声舞蹈,内涵延展,史料详富,读来别有滋味。
问好明月哥和狐仙嫂子,伉俪背影,最是深情。
打捞历史的记忆,让时光倒流,回到“南海一号”过往的岁月。古沉船的神秘让人有探知的欲望。海陵岛之行,这般时节最销魂,让亲情更浓,让同学情更加温馨。海陵岛,一个让人神往的存在。散文则多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佳作具有深厚的文献综述和价值。内里更深藏着明月哥独具的睿智与明见,值得仔细品读、慢慢感悟。学习,超赞!
明月哥的深沉和儒雅透过文字就能感觉得到。好文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