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阅读公园(散文)
一
有人说,公园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一张名片。名片?这个观念过时了吧?我觉得还有点花哨,印着几行字,表现不出一个城市的深度内涵的。在我看来,每一个公园都是有着主题的一本书,一篇文章,逛公园就是读公园。它也是一个城市的“情书”,“情书”是我的朋友给与的比喻。用心用情书写,是给每一个走进“情书”里的人的深情告白。精致的城市,不能没有这些一封一封的情书;浪漫的人不能不赏读这些情书里的“你情我意”。
荣成的公园,很多,就像威尼斯的桥,遇水落桥,辟地为园;就像周庄的乌篷船,随时可以划破映在河道里的青砖黛瓦,走不几步就会遇到公园。我的朋友曾经做过一次无人机摄影创作,名为“俯瞰城中公园”。这个国家园林城市,公园要当半个家。
公园是一本书,装着我们需要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总能有惊喜和发现。最近,落成了一个新公园,其中满载着荣成人的人文情结和教育情怀。
新建的荣成一中,独择幽静,在云光路的尽头,规划局早就做好了学校的配套设计,于东门外平添一处狭长的公园,名“绿轴公园”,听这名字,不一样的感觉吧?
新一中落座于一个城中村,其东是荒芜的刁家沟乱草夼,没什么雅致的名字,称不上“溪”,也不够池啊塘啊,规划局的眼光却看到了一线希望,几十条沟壑的小水流在这里汇集,然后蜿蜒而下,所有的植被都围绕着这道白色的水系而生,如今绿色披离,成了一条生动的绿轴,于是,诞生了一个“绿轴公园”。平淡的公园是平面的,而绿轴公园则是立体的,显示的是无限组合的美。
绿轴公园就像一本打开的线装书,双手捧着,书脊在下,两边的沟坡就像书页打开,只不过我们要用脚步来丈量,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人在书山行的感觉。
顺着“绿轴”随水而行,两侧各修成一条羊肠小道,低处可亲水,高处可生面临深潭的惊悚感。小道一点也不朴素,路基用黄海特有的花色鹅卵石铺就,路面使用了龙山的皇室棕花岗岩,刀切小块,灰青的颜色,宛若从火窑里刚刚搬出,还带着涅槃的芳香。小路边儿绵延马路牙子,而是呈参差犬牙状,我一直琢磨这样的设计意图,原来这是一条“具体而微”的铁路线,那些路基石,真像一根根枕木。奔向远方,这是小路无声的语言,小路一直绵延趋向下游的“十里香河”公园,再伸向黄海的桑沟湾畔。我想,课余踏园的学子,一定也会和自己的学业前途联系起来,发生最美的梦想吧?
环绕最上游的那个荷池,若不用心走步,就怕绕池而不能去,不是迷魂阵,却在不知不觉里让人绕上三匝而找不到离开的口子。这是包含着设计者的工巧之心,真正的美是不让人轻易离开的,我反而不记得单调和重复了,是一遍一遍把摸的爱怜之趣,左右着我的脚步,还有寻寻觅觅的眼睛。我特别讨厌重复,可在这里,重复是一种被美缠绕包裹的自愿,希望不要马上走出。每一遍绕圈,就像每一次复习,总会发现风景的细节,一只蛙在石头上看向我,不歌,也不动,它在欣赏我的脚步和耐心。
河水汤汤的十里香河的源头也在这里,这里有“三江源”的地理意义。涓涓细流,不舍水滴,汇微纳小,淌河成景,壮观来自渺小。远观十里香河,波光粼粼,映日动鳞,惊叹美哉!学子们到此一游,是否也悟出了这处风景的微旨蕴意?某些地理形势,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最为丰富贴切的意趣思考。
二
人在沟谷里的小路上走,两边的沟坡就像是打开了书卷,所以,我正在路上,就像面对每本书,书卷气袭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可以从绿色的书卷里读出什么样的诗意啊?各种层次的绿色,写成了不一样的绿色字符,泛白的绿,仿若经霜一般,却不枯槁;墨绿的植被,我觉得书写的这一篇着墨偏多了,哦,用的是焦墨,要来一个醒目的效果;最养眼的是那个浅豆绿,让我分辨不清是草还是花;那是什么草啊,一排孔雀绿,美得要打开它的屏,摇摆它的羽扇。孔雀绿是翡翠般的质地色感,是为这面沟坡打上了陶瓷釉。妻子说,若从一丛里闪出一点花容,那才好!“绿阴幽草胜花时!”我脱口而出,还补上一句:夏色里我偏爱饱满的绿。
一轮一轮的绿浪,在沟坡翻滚,人在其中行走,就像被波浪簇拥着,推搡着,可爱的动态的绿亲吻着眼球,扑向脚边,这种感觉不是因在海边而顿生,而是有着神似和相似,特意从海岸搬来的鹅卵石,宛若镶嵌在绿玉边上的珠玑,尽处散落状态,想捡起一枚,没人会喝一声“放下”,我们会被诗意包围,忘记了欣赏扑来的风景。哦,是那些绿植在枕着鹅卵石睡眠。哦,是这些鹅卵石有意躲到绿草深处想熏染一身的绿意?风景的意义其中之一是不给欣赏的人疲惫感,这里就是这样,人在景中,仿佛是乘船,颠簸在绿浪间,美哉,悠闲也!
公园的绿植和风景,都是随形就势做了“切割”,分为不同的单元,这些小风景的外围都是镶了边儿的,迤逦的小径擦着被圈起的畦块儿过,似乎是不忍打扰植被的生长,畦块的边上一律用了柞木的树茎,整齐划一,这些树茎都被浸过漆,不必担心腐烂。我紧随一对中年夫妻之后闲逛,他们说,这是“木石前缘”。哦?这个解释还真贴切,石的径,木的围,在这里有了相聚的缘,也许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来公园散步的人多半是夫妻,更有不少恋人光顾,木石之缘,多么美好的意象表达,多么温暖的祝福,一座公园会说话,这就是特色,就是不一样。《红楼梦》里的木石前缘是虚构的,而这里演绎成真,是现实版的。能够将文学上的虚构传说,纳入我们的视野,放进我们的生活,这是怎样的浪漫情怀啊!这个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公园是草木的地盘,而这些草却不是杂乱无章,是被人工规范过的,是温顺的。经冬也泛青的草坪,永远是青春的脸,布排于沟谷的斜面上,阳光亲临,一层嫩绿,绿色溢油,仿佛是从榨汁机里流出一般。谷底的芦苇,蹭蹭地向上长着,玻璃栈桥被它掩映其中,穿行其间,芦叶的香绕息不去,不必喷洒什么香水,这里有独到的芳香。沿径的草,都是经过精心遴选过的,贯于沟侧小径两边的草全都是很有特色的“竹节蓼”。叶面扁平,还有竹节一样的纹络,每一节处长着微小的草花,那是花粉,呈金黄色,若不注意,弄到裤脚,还很难清洗。我向园丁请教,他告诉我,这个公园的独特之处在于有这种珍贵的草。“珍贵”?用珍贵形容草,我第一次听说。“这才是无人知道的小草!”他说出这一句,我愕然,“无人知道”并非是太普通,而是太珍贵。是啊,做一株不一样的小草,也是一种人生理想吧,放在路径的边上,要告诉那些游园的学子?据《本草》,这种竹节蓼还是一味药效很好的中草药,“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怪不得啊,连续几个傍晚,我总不假思索驱车临园,炎热盛夏,却没有蚊虫叮咬,可自在步道,随意踏径。荣成这个城市要自己的品牌,八个字可以概括——自由呼吸,自在荣成。追求一种自在的境界,一直是建设这座黄海之畔的滨城的诗意追求。若是果真被蚊虫叮咬一下,也不要怪我做了虚假宣传,随手掐一叶,搓揉成汁,往被叮咬处一抹,立马就好,据说,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药方里,竹节蓼是不必可少的一味药。一株草也有用处,独占姿色在路旁,见过的人,不会遗忘了她的样子,记住了她的好。
三
我的目光还是被沟谷吸引着。蜿蜒的溪流,或静卧浅潭,似倦怠了一样,合了游园者的情态。或跌汀跳泉,与乱石相撞迸发出浪花,水石相戏,常常被游人驻足瞩目,到底被人读出多少意趣,真无法尽意了。这些石头,原本埋在沟谷,藏于泥土,而今变成一道风景的构件,还颇有意趣,无可取代。我不知,游园的学子,能不能从这些顽石上得到顿悟。
若是三五里的长度走得厌倦了,只要四下寻觅,附近总要关联两岸的桥。或以钢化玻璃打造,通体透明,虽不能看脚底万丈之险,却很想使劲一踏,穿透这层透明下到沟谷底部。或使用古朴的原木,不加一钉,用榫关联,古色古香之意集中于一桥。或陡然趋下,下到沟谷,水中露着一块搁脚的巨石,可试脚,可跳跃,更可坐下戏水。这里给人的是自由的情趣,没有提示,只有招引,就像读一本好书,看个三两遍,便知其中情趣,掩卷可思其好,闭目可再温其趣。
夜幕低垂,似乎总是先落脚这里。哦,那是百米曲廊。廊的一端有名字:紫藤花架。远观之,就像神笔一挥,在公园一处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这是无言的褒奖?走进去,从这端看不见那端,这是设计者的用心。这是一个迷阵,这是一个幽深的洞穴,两边放置着条椅,仅可容二人坐下。哦,原来这里是给恋人一个静谧的所在,这是鼓励,也是爱护。紫藤铺张,盖住了花架,密不透风,暗不见光,内壁上点缀着如星星一般的小灯,眨着眼,似浅笑,俏皮地看着这里的恋人。低缓的爱之乐,似断又连,创造着一种轻轻的幽幽的氛围。我说妻子,坐进去,寻找那年的感觉。她羞赧一笑,的确也勾起了她当年浪漫相处的回忆。我想,有多少夫妻走进去都会生出如我一样的回忆和感觉,这大概就是为了唤醒我们的爱情而存在的吧?我对妻说,名字应该叫“青春驿站”,她颔首。
妻子说,等紫藤花开时节,我们还来。此时无花开,是不是遗憾?也不是,应该是一种难得的期待吧。我也期待着被千万朵紫藤花包围的曼妙体验。
一个紫藤花架,装满了爱情之花。在这里,有着“关于爱情”的无声观察和纵向的深度思考。年轻的情侣,看着年长的,他们会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念叨“好合百年,白头偕老”的人生最美愿景。老年的夫妇,目睹了他们曾经,勾起了最美的爱情回忆,不自觉地将对方的手握紧。中年的夫妻,左右看看,那边是他们的曾经,这边的他们的未来,“相信爱情”,有了活生生的例证,不再惶惑,不再迟疑,我看他们交谈的嘴型,大约是在说——将爱情进行到底!
小时候,夏日的夜晚,总是铺一个草帘子着地,仰目数着苍穹的星辰,这种体验在公园里找到了,不是看天上,而是看沟谷,这才是无缝相接的天上人间啊。在沟坡上闪着迷离的眼的是那些路灯,更有天上的星星垂落于溪流,星星,总能找到接纳她的潭水,那些不安分的星星去和跳泉凑热闹了,融为一体,分不清了,我们也无法细数有多少星星脱离了我们欣赏的视线,星星是想走进我们的视野的,我懂得那些星星。
一个孩子也和我一样在看水中的星星,目不转睛,手中的碎石始终没有投出去。我说,水中的星星一定有一颗是你。他的确懂得了我的诗意,马上撂下了碎石,蹲下去,靠近了属于他的那颗星星。
不一样的公园,总是在用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表达着主题,公园的语言,是那些草木,我们听太多人的说话,可能都生厌了,不如走进公园,听听公园说什么。
不一样的公园,等着一个不一样的你。绿轴公园是我这个夏天放在案头的一卷书,每个傍晚走万步,踏足赏读一遍,我这是“走万步读一卷书”,有特别的诗意吧?
2021年7月1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