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雨夜,我的身影(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雨夜,我的身影(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3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4发表时间:2021-07-13 17:57:29

【菊韵】雨夜,我的身影(散文)
   连续几十天的阴雨和暴雨,地里绿油油的禾苗又遭灭顶之灾。我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窗外的雨似乎停了,云层里露出几丝星光,投进屋子里明明灭灭地照着,室内的一切似乎依稀可见却又模糊不清。有一个画面在我眼前晃动,那么具体,那么生动,连一些细枝末节都清晰彻透。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一个刚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临近春节时,为乡亲写春联、贴春联。那是我忙忙碌碌的身影,很瘦小,又很灵动,我的思绪便随着那身影飞驰起来,飞驰中还夹带着一些搜寻……
   我祖居的那个村子,在一条叫做沙地沟的水沟,沟宽三米左右,水的最深处不过两米,发浑的水四季流淌,给两边留下片片沙地,是那种打不出高产粮食的贫瘠沙地。我的祖祖辈辈都受着这沙沟带来的苦,但又始终不渝地眷恋着这方贫瘠的土地,不管是春种秋收,还是春种秋不收,都在上面劳动,没有哀怨,也不曾迁徙。
   到了我这一辈,村子发展得已经初具规模,繁衍生息,闹闹嚷嚷已经有二三百户人家,近千口人丁了。环绕村子的外围,还种有各种果树,树下还夹杂着一些花草。单从外表上看去,村子似乎不穷。其实那时节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家都不富裕,大多数人家都过着半糠半菜的日子,也有连糠菜都难果腹的人家。穷是推不掉的事实,然而乡亲们却遵循着一条祖辈不曾改变的规矩,那就是要尽量过好一年一度的“穷年”,最能表现过好“穷年”的就是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色的春联,渴望在辞旧迎新的节日里迎来“五谷丰登”的好生活,在那混沌迷茫中改变自己一家的命运。
   既然贴对联,就要有人写对联。村子虽然不小,村民们分居在大大小小的山包下面或池塘旁边。新中国成立不久的那些年,村里的左邻右舍也就只有七八个小学生,我算是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用毛笔写字也勉强算过得去的。其实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能有多大学问,那是不难想象的。我的那些乡亲父老不只是看重我,更重要的是不愿意踏着泥泞走着坎坷路去低三下四求他人,便一致把目光直愣愣地瞄向了我,我俨然成了他们心中的“大秀才”。
   不得不承认我的那些乡亲很聪明。他们写对联没有直接找我,而是转个弯子先找我的母亲。可以想象。他们在我的母亲面前一定说了我许多许多的好话,把我夸得像什么似的。我那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好像也觉得她的儿子真的还能担此重任。每逢有人去找她,她总是一脸荣耀,满口答应。我在场是那样,我不在场也是那样,没有一次同我商量过。
   当乡亲们离开后,母亲才意识到去写春联的不是她而是我,这才笑眯眯地把我叫到跟前,很严肃又恳切地说:“去写吧,学到几个字就要用起来,叔叔伯伯们都来说了,我也答应了。你也不要怕丑,人家看得起你,我心里高兴……”母亲说这些话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异样的光芒。这个光芒里饱含着期盼、渴望、担忧、还有神圣与骄傲。父亲生性懦弱,母亲更是怕人讥嘲和冷眼。而今有人来求她,通过她来让她的儿子去为每家每户写春联,为乡亲们贫寒的“年”里增加一些春天的气息,喜气的色彩,同时也象征着她和她的儿子没有被人淡忘,没有被人小看,而且还处放在一个“显赫”的位置上。对母亲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我理解母亲的心情,我把那些胆怯、羞涩、为难的情绪统统抛开,大着胆子走进了那些叔叔伯伯的家门。
   第一次写对联的那天。我事先到我的启蒙老师家里再次学习。启蒙老师富有文学功底,毛笔字也写得很好,历年村里人家的对联大多出自他的手笔。我去找他教写对联,他高兴极了,说了好多鼓励我的话。接着他就当场演示,教我怎样折叠纸、怎样裁纸、怎样折格、怎样调墨、还抄给我十几条实用的春联,教我照着上面的话写。老师还叫我怎样贴对联,如何分清哪个上联,哪个是下联等等。老师的热情给我的精神和物质都做好了准备。我好像真的能写对联了。于是在一个腊月天下雪的上午,我按照母亲给我排好的顺序,带上毛笔和墨汁,迎着飞雪扣响那一家家的柴门……
   我收到的礼遇令我吃惊又使我莫名其妙。每进入一家,大人们都是笑脸相迎,小孩子都围着我欢蹦乱跳。还家家拉着我要吃饭,吃饭的时候还专门给我盛上光光的白米饭,黄米饭,而他们自己却是吃的菜饭或红苕窝窝头。有一家还宰杀一只鸡,硬把两个鸡腿都要我吃,我推脱不掉,就只好当着他们的面吃下一个,另一个我要给母亲留下。那些叔叔伯伯见我有如此孝心,更是对我高看一眼。从腊月十五开始,我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农户写对联,也天天在别人家里享受高级待遇。在李伯伯家里写对联,他还为我熬了一罐羊肉汤,伯伯伯娘都劝着,要我喝下后暖暖身子再写。我感动得几乎要哭了。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啊!我还是我吗?昨天我还在冒着风雪去拾柴,光着脊梁走在山路上,雪花落进脖子里,寒风灌进肚皮,手脚发裂。我上学时还要打着赤脚带着灯笼取暖。而今天我只不过是给乡亲们写写对联,举手之劳的事情,偏偏受到这么隆重的款待……总而言之,我得好好地为乡亲们写对联了,不然我无言面对父老们了。
   我学着为乡亲们写对联,尽管还是照葫芦画瓢,尽管瘦而矮小的我只能站在大桌子前写,有时跪在高板凳上写,但是我总是很用心地写。写好后我又帮着贴上,我在下面指挥着那家的男主人,那张贴左,那张贴右,那张高点,那张矮点,都要全听从我的话去做,我简直就是一个指挥官。其实这个时候我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人才”了。一个叔叔背着夸奖我说:“这个娃儿今后有出息!”我得知后高兴不已,那是对我的最高奖赏。我把这个话也当着母亲讲了,母亲一听当时就热泪盈眶,母亲哭得好欢心,哭得好痛快。
   也有闹笑话的时候。但是乡亲们没有一个责怪我的。一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也知道学字,写字的难度;二是他们也知道一个村小三四年级的孩子再能干又有多大学问。所以都是以笑脸和“没关系”的话来原谅了我的不足。那一次我贴的对联多了,没有注意把写给灶神的对联贴到大门上了。对联写的是“红火通山洞,青烟透九霄。”大门上贴上这样的对联,那是有点不吉祥的意思。可是浆糊已经发干,揭不下来了。咋办?我赶紧找个剩余的红纸条,折成两个半截,在对联两边各补上两个字,左边是“明亮”右边是“高升”,这样一来,大门对联就变成“红火通山洞明亮,青烟透九霄高升。”意思大变,才勉强应付过去了。但是主人家还是一副笑脸,一个劲地说我补得好。
   一连忙碌十多天,村子里的人家都贴上了我书写的大红对联。每天早晨户主们起来,拉开大门都要站在对联前欣赏一番,看得出他们心境里都是很幸福的。富年也好,穷年也罢,在民族传统的节日里能够贴上春联,那就是富有希望的红红火火。
   我一直为村民们写着对联,每年的腊月年中旬开始的那一二十天,我几乎都是在别人家里吃饭。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看到他们的满脸欢笑,我也就从中感受到为人做事的愉快。十八岁那年我去部队当兵了,我才结束了为乡亲们写对联的事务,但是那写对联的童年乐趣深深烙印在心头,那童年写对联的奔波身影也总是抹不去的。如今我年逾越古稀,仍旧在义务为乡亲们写对联,但是却没有了童年写对联的味道。在雨夜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忆起来,童年写对联竟然还是那么的美妙,那般的富有神韵!

共 28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以朴实的笔触书写童年的回忆。贴近时代的生活,留下淳朴故事,难怪不可忘怀。最甜家乡水,最亲故乡人,尽管土地瘠薄,为何世代延袭,永不搬迁,那就是一份乡情不改,“也曾走出大山进入部队”大有“乡音不改鬓毛衰”的那份乡愁。几十年的园丁苦历,培桃竖李,不求高功厚禄,只求今生无悔,何计其他,用一生的年华濡沫在家山的土地上,日升月落,经寒历暑,不懈耕耘,虽然人过古稀,依然能勤躬不馁,依然能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气不馁,笑相迎,这就是一位勤奋好学正直人的胸怀,只管用生命去发光发热,只管孜孜不倦的奉献余年,其精神可嘉。用半睡半醒的幻境,展开故事情节,把读者引进故事中,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手法,朴实中见功底,平凡里吐真情,接地气的好文章,推荐阅读欣赏,推荐精品,致礼敬茶,祝夏琪!【编辑:飞云流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7-13 17:59:49
  多么贴切的故事,读后感慨良多,推荐欣赏学习,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13 18:09:33
  谢老先生辛苦编按,鼓励多多,咱还要继续学习努力。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牟来树        2021-07-13 18:55:49
  故事真切感人,诗人情结,文美芳菲,祝福,雨后天青!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14 09:42:02
  谢谢大树先生来访!你的佳作不知被那位高人拉走还没有编出来!我有时间去看看!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13 19:35:13
  童年的回忆,感人的事迹,热心,求知,老师还是一样的热心肠,好文,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5 楼        文友:鲁芒        2021-07-14 06:19:42
  一个人的悲哀是被社会冷落,边缘化,一个人的快乐是自己社会存在的价值感,叫人觉得你还又用处。尽管我们学着清流派想超然物外,但其实是不可能的,被人歧视,被社会抛弃是很痛苦的事。隐居是在有物质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能,陶渊明饮酒,说明他还有喝酒的条件,若基本生活都是问题,又怎么能隐得了,还不去捡垃圾去了。阅读黄老文章,不知怎么产生了这些想法。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14 09:41:02
  那时候一个小学生就可以写对联,如今的高中生也没有几个愿意给老百姓写对联,也写不对联,想起来我们那时读的书还是有点实用的。谢谢先生!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23 08:46:06
  谢谢同气相应!先生万福!
6 楼        文友:瘦马        2021-07-14 13:29:12
  满满烟火味,悠悠人间情!写得真棒!大赞!
回复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14 14:12:32
  谢谢老作家鼓励!
7 楼        文友:叶雨        2021-07-22 16:35:12
  神童黄老师,幼年就给乡亲们写对联,那是何等的受人尊重啊,难怪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为村里人写对联,那是多么的崇高和伟大啊。给黄老师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23 08:46:59
  谢谢鼓励!不是神童,是爱学习,加上不拍丑,敢于锻炼!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