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醒】永恒的雕像(散文)
清明这天,将晴未晴似阴又雨。
花溪公园葫芦坡绿树环绕,围绕着蛇山、龟山、凤山、麟山的大小溪流满溢着生命的喧响。山色空濛,如梦似幻,任脚下青石阶向坡上高处殷勤相送。我拾级而上,走向戴安澜将军衣冠冢,拜谒烈士英灵,试图穿过历史的时空,探寻他的踪迹。
墓园位于花溪公园二号门左侧四十余米处,三层台基陵墓宏伟壮观,四周苍松翠柏相拥,庄严与肃穆凝重。绵绵细雨,不似滂沱的夏雨,又比轻柔的春雨多出那么一些寂寥冷落。这雨,寄托着我无比深沉的追思。
初上台阶,六块黑色大理石镶嵌的石碑闯入眼帘,上面雕刻着戴安澜将军的生平。再递步上梯,戴安澜将军半身雕像呈现眼前。基座高约六尺,正面刻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巍然耸立的雕像高约三尺,头戴军帽、略含微笑、身着戎装的他显得那样英俊坚毅。
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昆仑关战役的戴安澜将军,1942年初奉命率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抗击日本侵略者。1942年5月18日,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将军的灵柩一路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到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1944年,将军的家人寓居花溪,灵柩又从全州移到花溪,停柩于葫芦坡西麓。1948年,戴安澜将军的灵柩,从花溪迁回故乡芜湖,但花溪人民的敬仰之心未被迁走,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皮靴、军帽在原葬灵柩处,建了衣冠墓。
此刻,看到戴安澜将军的雕像,我他率领的200师,中国远征军精锐中的精锐。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到外国去帮助友军作战的远征军啊,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拴在枪杆子上,用血肉之躯抵挡住凶残的日军。
无论是同古保卫战、东瓜保卫站、还是棠吉之战,戴安澜将军率部下与日军浴血奋战,予敌重创,均打出了国威,令中外瞩目。戴安澜将军及部下为保卫滇湎公路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戴安澜将军让美国人佩服至极,罗斯福总统为将军追授一枚懋绩勋章。这枚勋彰铭刻了戴安澜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戴安澜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戴安澜将军不愧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特别是在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将军率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戴安澜将军决心誓死抵御到底。戴安澜将军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还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这一战历时12天,戴安澜将军与部下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
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称赞道,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
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后,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如今仰望着戴安澜将军的雕像,想起将军写的诗:“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多么豪迈壮丽的诗句,现在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仅“扬鞭遥指花如许”一句,便让我从诗中感受到戴安澜将军吐露出的豪情万丈。穿越历史的时空,仿佛看到当年远征军满副武装踏出国门,飒爽英姿、意气昂扬地穿过高原的宏大场面!
然,我仅能沉浸于戴安澜将军诗词中的浪漫与豪情万丈,却无法体会,当年的将军为着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的中华大地,忧心忡忡、心心系念着驱除倭寇,还我河山,复兴中华。
那时的戴安澜将军,为了国家和民族,出征作战在即,虽只是一师之长,却不止是担起了师长的责任,更担负起了整个远征作战的责任。那时将军不仅有着“扬我国威”的自信与自豪,更是承受着各方巨大的压力和期许,宛如当年南征的诸葛武侯。
戴安澜将军带着一纵热血男儿,去到一个陌生的地域,陌生的战场,面对的是陌生的友军英人与敌视我军的缅人,还有如狼似虎的倭寇。要应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谈何容易?其间的波澜诡谲,非是我等生长于和平年代、不懂军事的人所能体会的。吾辈也只能从将军的诗词中,感受万分之一二。
戴安澜将军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并以诸葛武侯出征自勉,表达了全体中国远征军当时的义愤之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
因为有了如戴安澜将军一样的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和平。
每当我略感疲倦之时,每当我稍觉步履沉重之时,我便来到戴安澜将军的面前。站在戴安澜将军的雕像前,我立刻心存感念,舒展胸襟,心底平添自强不息的巨大力量。
往回走的路上,遇见两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手牵着手刚从芙蓉洲头散步过来,一个是婷婷玉立的少女,一个潇洒飘逸的男儿,好一对亮眼的情侣。他们向我问路,于是双方交谈起来。得知这是两名贵州大学中文系的大学生之后,我的兴致尤浓。
小伙子如朝阳般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激扬的光芒,他对着我大谈黑塞、庄子和弗洛伊德,谈“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实现”,颇有才华。而那个宛如湖边西子的少女,则对我说她像眼前的花溪河水,平平静静自自由由,不想留下任何痕迹不想激起一朵浪花。
凝望缓缓而行的花溪河水,我心里忽觉怅然。朝霞一般的青年人,他们的梦之所以可以以“自己”为中心,被允许追求“个人”而“实现自我”,是缘于我们已经强大的祖国,是缘于无数像戴安澜将军一样的无数仁人志士洒下的热血。你们的梦就如此简略吗?当然允许你们追求自我,但你们有想过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是怎样一步步强大的吗?如果祖国需要你时,你会挺身而出吗?没料到这几句话竟在他俩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说,一家一室的幸福当然是有限的,只考虑个人也是卑下的,但怎样参与到社会还处于迷茫中。我说,去前面戴安澜将军陵墓瞻仰一下吧,去了也许你们就能从迷茫中走出来了。他们很惊讶在公园里有烈士陵墓,向我致谢后欣然前往。
花溪葫芦坡,一个美丽的地方,关于戴安澜将军的故事仍在流传,也将永远流传。将军的雕像,就是一尊永恒的雕像,定格了历史,也展望着未来,镌刻了中国过去的仇恨与苦难,也沐浴着今天的幸福和繁荣。
这尊雕像永远不会被风化,永远会被铭记在一如我的后来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