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布谷鸟(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家园】布谷鸟(散文.外一篇)


作者:杨忠文 布衣,24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4发表时间:2021-07-14 07:14:49

布谷鸟
  
   可能是布谷鸟知道我喜欢它,爱听它的声音吧?夏初的一天中午,无意间听到布谷的叫声,我立即走出门,去看这分别了快一年的鸟。声音是从一棵树上传来的。那树距我七八十米,只听到声音,看不到鸟。正当我凝视细听的时候,突然,布谷飞到距我约40来米的电线上,这下我看清了它的模样,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精灵。它边叫边扇动翅膀摆动着尾巴。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布谷,尽情地听它呼叫。我想,应该用手机拍一个像,把它保存起来,于是转进屋里拿手机,等我找到手机出去,布谷因害怕离它近的几个人,飞到下面的楼顶上,离我的距离更远了。我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它,心里不免有点遗憾。10多分钟后,布谷飞到了更远地方去了。我只好看着它飞去的方向呆望。
   在失落中,我想,现在生态环境好,山青水绿,布谷既然来了,它们是不会轻易离去的。这不,第二天,我又听到了布谷的歌唱。此后,我每天都听到布谷的欢歌。这歌声有的悠扬,有的急促,也有断断续续的。其中以清脆响亮的居多。布谷是歌手,它高亢响亮的声音,传播得很远,为美丽的山村添色增彩,使人振奋,让人陶醉。这声音,是要到夏天结束才消失的,每年,我是可以享受100多天这大自然的妙音的。
   布谷鸟学名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在刚认识布谷鸟的时候,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候鸟,每年只叫唤几个月。农村人多数是文盲,他们也只知道它的名字是布谷,没有人告诉过我它叫做子规。上学之后,在古诗中学到有关布谷鸟的诗句,才知道它又叫杜鹃、子规。
   杜鹃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鲍照《拟行路难》),李白的“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是人们最熟悉和喜欢的诗句之一,“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杜甫),“天地皆芳非,杜宇默无声,不畏百鸟讥。东君将促驾,乃独号鸣悲,日夜不肯休,流血沾其衣”(陆游:《杜宇》)等诗句都是写杜鹃的。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知道,杜鹃这种鸟是很引人注意的,很多文人都喜欢把它写入诗文,来表情达意的。民间称杜鹃为布谷鸟,关于布谷鸟的谚语也较多,如“布谷布谷,收麦种谷!”“布谷叫,春天到”等。由此可见,杜鹃是一种受人关注,引人喜爱的鸟。
   布谷每年春天出现,在高树上鸣叫。它很勤劳,天刚亮就开始叫唤,到傍晚还不肯休息。它的形体不大,跟鸽子差不多,成鸟整个上体石板黑石腰及尾上覆羽色较亮,尾羽褐黑色,有白色羽端斑,沿羽轴两旁具一对对通连而不对位的白点斑,这些白斑在外侧尾羽为形较大,连成横斑状,羽缘也常有一列白色锯齿形斑,翅表暗褐色,略见绿色光泽,头侧及颏、喉至上胸淡灰色,下体余部包括腋羽、翼卞覆羽、覆腿羽等白色,满布不规则的、狭形的黑褐色横斑。它嗜吃各种毛虫,并吃蛴螬等柔软昆虫,偶尔也吃硬壳的甲类。据我观察,布谷鸟群聚的少,几只在一棵树上齐鸣的很少听见,两只在一起合唱的也不多。一般是独来独往,单只独叫。杜鹃无固定的配偶,自己不筑巢,为传宗接代,生儿育女,把蛋下在其它鸟的巢中,让它鸟代孵代育。正因如此,有人认为杜鹃是一种恶鸟,一种不负责任的鸟,不喜欢它,斥责它的懒惰,霸道行为,对它进行批评指责。我认为鸟各有生活习性,布谷的代育之法固然不对,但我们不能凭这点去否定它,它吃害虫,是益鸟,功大于过,是应该肯定的。布谷是益鸟,声音好听,我对它的印象好,这正是我喜欢布谷的原因。
   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听布谷的声音,是别有情趣的一种享受。
  
   经验
  
   有一年冬天的一天晚上,父亲带回家一大一小两棵橘子树。父亲说:“这种橘子是从外地引进来的新品种,果大,肉甜,是我去盖仓房的那个队的队长特意送给我的。”
   父亲精心地把这两棵树栽在菜园里。那时农村果子少,橘子更难吃到。有了橘子树,可以吃到橘子了,我们都很高兴。为了让橘子树成活,愿望得以实现,我和弟弟几乎每天都给它们浇水。这两棵橘子树仿佛理解我们的心思,没有让我们失望,到了来年的春天,它们开始发芽。树活了,我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此后我们就急切地盼望着这两棵寄托着甜蜜梦想的树快快长大,开花结果。
   过了三年,较大的那棵橘子总算开花结果。秋末,橘子熟了。六七个小碗口大的橘子,圆圆的,黄澄澄的缀在树上。在菜园里,这棵橘子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每天都要去它的旁边转几趟。有时,弟弟还会看着那诱人的橘子发呆。一天,母亲说:“橘子熟透了。我们把它们摘吃了,果皮果核不要丢了,要把它们晒干,果皮做药,果核做种子。”
   这橘子确实好吃,肉嫩,汁甜。我吃完了橘肉,就把果核埋到菜园里。母亲知道后,责备说:“谁叫你把湿果核埋在地里,那它怎么会出芽!这不是浪费种子吗?赶快去把它刨出来。”看到我不动身。母亲又说:“你不懂,要把种子晒干以后,再去撒,这样它才会出芽。”
   我想:又不是多大的事情,您真是小题大做。只不过是几颗橘子的核嘛,何必这么啰嗦。它们出芽也好,不出芽也罢,由它们去算了。于是我不管母亲的脸色是阴还是晴,并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母亲看到我无动于衷,只好无可奈何地把其它的橘核收集起来放在簸箕里,端到太阳下晾晒。等到橘核晒干后,母亲才慎重地把这些种子点到菜地里。为防止人为地遭到破坏,母亲还在撒橘种的周围插上小木棍。这一切,母亲都做得很仔细、认真。
   第二年春天,我播下去的种子出芽了,有十多棵。而母亲撒下去的种子一棵芽没出,母亲满脸疑惑。到夏天,母亲的橘子苗还不见踪影。母亲以为种子被虫吃了,她小心地把土扒开,看到几粒发霉的橘核后,又立即把土扒平。母亲对这些种子还寄予生的希望,到第二年,小橘树已经有一尺来高,可母亲撒下去的树种仍不见冒出一芽半截来。这可让母亲懵了,看着生机勃勃的橘苗,母亲嘴里叨念着:“我撒的种子怎么不出芽呢?我是按照撒南瓜、黄瓜的方法来撒种的呀。”。母亲没有读过书,是文盲,做事都是凭经验。母亲没有想到,她的经验这次失灵了。第三年,母亲照我的方法来育橘子苗。这次她成功了,看着一棵棵从土里探出小头的幼苗,母亲笑了。
   这件事过去后,母亲也就把它忘了,可我却忘不了,因为这件事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生活需要经验,解决问题少不了经验,但是我们是不能完全凭经验去办事的,如果做事不根据实际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分析作出判断,那有时是办不好事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可能就是这种道理吧。
  
  

共 2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两篇,细腻的文笔,厚重的内容,分别叙述身边的小动物布谷鸟和回忆过去栽橘子树的往事,显示了人与自然界的活谐,有着自己深刻的领悟,文学性和知识性俱佳。初夏时节,又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别有情趣。当年与父母亲一起栽种橘子树,如何让种子发芽,有着经验教训。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7-14 07:47:45
  优美的散文,分别叙述身边的小动物布谷鸟和回忆过去栽橘子树的往事,显示了人与自然界的活谐,有着自己深刻的领悟,文学性和知识性俱佳。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杨忠文        2021-07-14 10:57:33
  衷心感谢秋老师的评点,秋老师辛苦了,向您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