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沉睡在大山的三线厂——建昌(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沉睡在大山的三线厂——建昌(散文)


作者:极目楚天舒 童生,660.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79发表时间:2021-07-14 08:43:32
摘要:怀旧建昌厂,感悟三线厂激情燃烧的岁月,体味新时代美好生活。

在南漳,建昌厂、大山村、张营完全小学是紧密关联的地点,更是许多人无法割裂的记忆。我第一次听说建昌厂,是在八六年南漳县教育局组织汇编的本地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里,其中胡营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作文里提到家乡在建昌厂那一块儿;第二次听说建昌厂,是八七年我在省城读中专时候,教我们计算机课的年轻教师听说我是南漳人,特意对我说起他大学毕业前曾在南漳建昌厂实习过,那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卷烟机厂,坐落在胡营的山冲里。当时十五六岁的我忽然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感觉汗颜,省城的老师都了解建昌厂,而我却对家乡这么有名的厂子竟然知之甚少。
   假期回家,我专门向家乡的亲友问起建昌厂的掌故。他们也是一知半解,只是说建昌机器厂和汉光电工厂、红旗机制厂、长坪工具厂、漳河机械厂,以及湖北金属制品厂一样,是实力雄厚的三线厂,生产的产品设备有军工也有民用。这些厂从六十年代末开始扎根偏僻的山区,厂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基本都是外地的,那些知识分子的本领都杠杠滴,甚至还有本地极少数退伍军人安置在这些厂工作,总体待遇比我们当地优厚。哦,想起来了,我的初中同学有少数来自其他几家三线厂的子弟,难怪他们吃穿比我们讲究一些,周末假日还有厂车统一接送呢。我曾经暗地里羡慕那几名同学的优越感,当年三线厂的职工家小都是自带光环的啊!我初步认识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大荆山腹地南漳县境内,共建设了包括建昌厂在内的六家军工厂,唯有建昌厂是响当当的地师级别。这是一段光辉的国家记忆,鄂西地区南漳县的三线建设是国家大三线建设洪流中的一部分。
   有人说:世间所有巧合,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生活最好的安排!此言不虚。2012年八月底,我任教的县城学校分派了两个下乡交流支教的名额,这项光荣的任务落到我和同事刘敏杰头上。领导让我们选择支教去向,我们毫不犹豫决定去位于老建昌厂的张营完全小学,终于有机会零距离造访当年声名赫赫的老厂区了!
   去张营小学支教报到那天,单位派的小面包车载着我们沿南宜路直行至蛮河集镇,拐进蛮河新桥。同事指着河道上不远处并列的灰黑色老桥说,想必当年汉光厂、建昌厂人员物资的运进载出都是从那座旧桥上通行的。是呀,老桥和老工厂老师傅一样,有过年富力强的青春过往、热血担当。新旧桥两头的住户们纷纷在开阔的场院上晾晒粗加工的一层层薄薄杨木板材,散发着原木清香的板材白花花铺展开来,连成几大片,高高低低,层次分明,蔚为壮观。一代代速生杨完成了绿化大地的使命,粗大的树干锯成长段、纵向旋切成长方片,这些木片成排成列分层码放晒干,最终又派上定制板材家具、装点居室的新用场。车子驶过新桥不远,在分岔路口折向转弯,通往张营学校的路明显比刚才的水泥路面窄了,破旧的路面也不怎么平整。我真无法想象蜗居在大山村的建昌厂在这条唯一的蜿蜒通道里怎样进行大规模的筹建、生产及至最后搬迁的。道路两边新盖的二三层民居小楼通透敞亮,家家户户门前墙角随意栽种的鸡冠花、菊花、大丽花、凤仙花、美人蕉、月季,明媚鲜妍,泼实旺盛,比精心侍弄的盆栽花卉更养眼。二十分钟的车程之后,终于达到目的地。村头巷尾几棵合抱的大树浓阴蔽日,表明这地方有一些沧桑历史存在感。大山村委会所在地和其他村庄一样宁静,街道两侧住户不多,商店、理发店、医务室一应俱全。胡营敬老院也在这里,绿树葱茏的环境适合修身养性。连接城乡的公交车双向对开,一两个小时一班,在大山村稍作停留还可以继续开行到余畈、吴湾,路网实现全覆盖,抵达乡村生活的神经末梢。名为大山村,其实四周的山并非陡峭嵯峨,而是比较平缓的土坡,植被茂密。车子驶入街道尽头的张营完小,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是新世纪建的,暑期粉刷了一番,砂质操场长着片片青草,乒乓球台、单双杠静静等待新学年师生的到来。青砖食堂和院墙外一栋灰砖三层旧砖楼还是当年建昌厂遗留的,经费紧张只能就地取材,这旧房也在为学校的整体运转发挥作用。
   工作安排妥当后,我们把随车带来的被褥毛巾脸盆暖瓶收拾进宿舍。虽然校方说优先让我们住进校园里的新寝室,由于个人喜静追源的缘故,我们特意把宿舍选在灰砖旧楼的一层两个房间,和喧闹的教学区隔开,本校的另外几名教师也在这栋楼入住。学生寝室已经从这旧楼里搬至教学楼对面整修一新的宿舍楼内,这地方是一处难得的静谧怀旧的居所,一学年的支教时光,足够我细细体会穿越建昌厂的曾经辉煌。这栋三层楼原本是建昌厂职工生活区的一小部分,青灰色火砖外墙、白石灰内墙、暗红木门、穿插钢筋镶嵌玻璃的木窗格、空心花砖护栏间隔结实挺直的砖砌廊柱、仄仄的楼梯和走廊。搁在四十年前,这一切绝对是居住环境当中人人羡慕的最高配置。前院子一头一尾有两个园林式圆门洞,院子里桂花树上细碎的花朵密密麻麻,甜润馥郁的气味飘散开来,荡涤身心。杨树、悬铃木、杉树枝叶在楼宇沙沙作响,间或有树叶打着旋飘落下来。树下有混凝土做板面、砖头垒砌底座的小桌,我童年时父亲单位宿舍外也有这样的小桌,大人小孩坐在那里品茶谈天写作业。院墙外、山坡下各有一口机井,安装潜水泵抽水,通过铺设的管道流进食堂、宿舍楼、卫生间。院墙边有自来水管连通水泥砌筑的盥洗台,我们平时洗衣洗菜洗餐具就在这台子边解决。这一系列基本硬件都还是建昌厂职工创造使用过的,学校接手后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缮维护。得知情况后,我不由得泛起饮水思源的感慨!
   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由于生源猛增,胡营中学的初一年级部曾在张营学校落脚,现成的厂房就直接改造成学生宿舍和教室,基本没费多大周折。工人师傅前脚刚走,大批学生队伍进驻,山下平场是小学生,坡上岗梁是初中生,那时候大山村的人气真旺!现在,初一年级师生早就回胡营中学本部开展教学了,老建昌厂冷清了许多。说起七八十年代在这里红火过的建昌厂,本地人自然而然流露出敬慕惋惜的神色。以至于往返连通张营和县城的公交车,在驾驶室张贴的乘车区间显示是“南漳——建昌”,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建昌厂都是这个地方根深蒂固的印记。我才知道,七里冲、胡山寨、大山村、建昌厂,地名是有好几个,但都是指这里,就像人的昵称、小名、外号、学名一样。
   厂区联排的车间宿舍、配套设施占据了大山村的许多坡谷,一部分闲置废弃了,一部分被农民修整后居住或饲喂禽畜。一栋栋实芯红砖青砖旧厂房外墙上还有七十年代的标语,和平日子里加快经济生产步伐,伟人教导必须记在心、写上墙,抓革命促生产,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工人农民天天看,人人记,时代特色反映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中国精神。标语历经风吹日晒雨淋,依然看出笔迹工整清晰,常常让来往的后人怀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记得七九年我刚启蒙识字时,大街小巷墙壁上也有类似的标语口号,我就和伙伴们一本正经、字正腔圆地念过这些标语,一旁的大人们乐呵呵地直夸我们识字又快又多。
   开学了,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二百来个学生,老师也不到二十人。我见到了自己班上的三十名学生,我教他们语文,包括阅读写字活动课,每星期有十多节课。教室前面一长溜花坛里种着稀疏四叶草和一排矮小的四季桂,虽不大惹眼但也努力绽放一点清香、展露几分生机。教室后面长着百十根茂盛粗壮的竹子,摇曳的竹影遮挡了炎热刺眼的阳光,竹子清丽的身姿携来缕缕悠悠新风,师生在这里授课读书神清气爽。亭亭玉竹让我想起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趣高志。操场主席台前贴嵌瓷砖地图,分别是“胸怀祖国”和“放眼世界”。教学《神州谣》诗歌时,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地图跟前,教他们一一找出祖国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然后齐声诵读:“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最后,我告诉学生们,当年建昌厂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在我们大山村工作生活二十多年后,工厂搬到襄阳市,而现在他们的子孙和家人又奔赴到华夏神州的许多地方。课后我在联想,当年的建设者和他们的后代紧跟潮流,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历史改造建设的风向,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随风飘散,四海为家。老师们说,当年建昌厂的不少子弟就在张营小学、胡营中学读书,父辈在这里奉献,子女在这里受教,两代人的生活阅历都曾与这地方息息相关。
   我们支教那年,墙角有人无意间遗落的种子长成丝瓜秧、苦瓜秧沿着院墙和杉树攀爬,结出一个个瓜。大山村占尽好风水,土质好,植物落地就能生根,细长的瓜菜肥硕水嫩,我们摘下来,洗洗切切,放入电磁炉上加油盐翻炒、做汤,口感真是不错!近处山峦林木啁啁啾啾的鸟鸣愈发衬托校园老厂区的寂寥。下午放学早,夕阳高悬,我和同宿舍的刘敏杰老师转悠到校园后坡上,在杨树林下湿润疏松的腐殖质土层表面,挤挤挨挨着茂盛的苦菜、地米菜、野葱野韭菜、雪里蕻。我们分时段采挖应季的野菜,我也是在那时才学会野菜的食用技巧。秋天的苦菜,焯水浸漂一夜,去除苦味,攥干切碎烹炒凉拌都很爽口;初冬腊月的雪里蕻是制作腌腊菜的首选材料;早春的荠菜,择净清洗焯水剁馅包饺子。我们的支教绝不是早出晚归地做做样子,而是沉下身心,扎扎实实在张营学校的宿舍吃住,不耽误一丁点工作。课余就在宿舍后面较为平整肥沃的菜园种菜,水肥近便,人勤地不懒,周末回家我们装着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让家人分享劳动成果。本地的老人说,当年的工人师傅们生产任务紧,那么大厂子骨干精英们又要搞革新创造,不可能像我们现在一样每周双休进城晃悠。工程技术人员和家属们精打细算,附近的边边角角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种菜养花,各种瓜果蔬菜供应充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者身上发扬光大,身处偏远地带依然乐观勤勉。看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是经过老建昌厂职工们汗水浇灌劳作的熟地,难怪土质优良,种啥长啥。
   接下来的课余时间,我查阅一些资料,总算摸清了建昌厂的来龙去脉。早在1968年,一群背着仪器的外乡人来大山村的胡山寨一带勘测地形地貌,准备在此地建设一家军用无线电专用设备工厂。原来,他们跋山涉水走遍湖北西部许多地方,都不满意。当他们登上胡山寨,眼前豁然开朗,山脚下一条山溪蜿蜒流淌。这地方山清水秀,位置隐蔽,完全符合三线厂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的标准。不久,勘测小组将踏勘结果报请武汉军区和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获批准,国营建昌机器厂正式成立,代号4504厂,厂址确定在南漳县七里冲,产品为军用无线电设备及配件。1969年3月,建昌厂破土动工,主体工程由湖北建筑六公司601工程连负责承建。在工厂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南漳县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南漳县从城关、肖堰、巡检等地的农村抽出一部分精干民兵,组建多个民兵营参加基建工程会战。工程建设者们开进大山披荆斩棘,劈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荒山野岭中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军工厂。历时三年多,1972年12月,四机部正式同意交付验收投产。工厂投产之初,国营西北机器厂(陕西709厂)给予了大力支持,该厂抽调200多技术、行政和生产骨干充实到建昌厂的各个岗位,培训了大批青工,给即将开工生产的建昌厂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从全国各地高等学府: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电讯工程学院、鞍山钢铁学院、黑龙江工学院、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重庆外国语学院、中南矿冶学院,以及北京技校、成都技校、浙江工业技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先后分配到厂里,充实管理、技术岗位;后来北京、武汉、南漳、红安等地的知青和一个营的转业军人都分到厂里,一时间,建昌厂可谓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记得厂里第一台电脉冲线切割机床试车成功,全厂顿时沸腾,连夜向毛主席报喜报。以后陆续生产出超声波加工机床、空心线圈绕线机以及各类四机部下达的军品任务。还记得九头包纱机试车时,车间内灯火通明,西北某纱厂女工调试设备,雪白细丝在工人手里变成细细的电缆,建昌人心里无比自豪。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情况下,三线企业经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79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由于军品任务锐减。虽然拥有一批优秀技术人才,一大批精良的装备,但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建昌厂开始出现亏损。鉴于此,国家对三线企业实行保军转民的策略,建昌厂和其它三线企业开始转为民用生产。鉴于军品任务不足,建昌厂于1980年就开始研制开发卷烟制造设备,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创造了建昌发展史上新的辉煌。1985年,建昌厂被下放襄阳地方管理。同年11月,建昌厂获得四机部三线调迁批准,1989年8月,开始从七里冲搬迁到新厂区,1991年初,搬迁工作全部结束,老厂无偿移交给南漳县政府。从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建昌厂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地方,而且在湖北省乃至四机部(电子工业部)系统,都是叫得响的重点企业。花无百日红,企业也一样。九十年代末,由于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兼并、重组和限产,关停了所有县域卷烟厂,建昌厂出现了重大经营危机,超过半数的职工或提前退休,或外出谋生。令人痛心的是,建昌在拳头产品失去了市场的同时,新产品研发却没能跟上来,仅靠市场上揽点零星的活度日。市场不相信眼泪,建昌再也未能重新站起来。当年进入南漳县的六家三线企业,除中途迁出合并的9614厂以外,五家厂只有一家还保留着代号,其余四家无一例外地都破产改制了,即使远走他乡的汉光厂也没能逃避破产改制的厄运。连绵起伏的大荆山,人们都还记得当年那些三线厂,心心念念三线厂曾经是地方经济的扛把子。

共 88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回忆故乡大山深处的三线工厂建昌厂,感悟那个年代三线厂激情燃烧的岁月,体味新时代美好生活。文章生动详实地叙述当年建昌厂的风貌,自己童年在附近大山村的生活,自己后来支教的张营完全小学的发展变化,都与那座三线工厂紧密相关,是许多人包括作者本人无法割裂的记忆。文中关于三线厂的建设发展和后来的变化,自己支教的的人生经历,作者感悟这些是历史使命,都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7-14 08:46:14
  内涵厚重的散文,回忆故乡大山深处的三线工厂建昌厂,感悟那个年代三线厂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当年大山深处的支教经历,体味新时代美好生活。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