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畅想幸福故乡路(散文)
辛丑年的春节长假,由女儿陪同我们夫妻老俩口先回仁寿度假后,再回到黑龙滩农村老家。我女儿提岀:“因疫情防控不外岀,我们回农村好观赏故乡风光。”
一回到仁寿黑龙滩老家,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纵横贯通的水泥公路,犹入弯弯绕绕的绸缎,缠绕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当想想自己本是踩着乡村的黄泥巴路走出去的,又重返回到了可爱的故乡,看到现在老家的路面真让人感慨。望着大自然的风景,最使我依恋的是浓浓乡愁──回故乡的幸福路。
我岀生于五十年代,忆童年时,当时的农村田坎路坑凹不平,住所陈旧简陋,生活贫困落后,娱乐基本没有的年代。最使我难忘、但最难熬的是乡村的泥巴路面。我老家的土壤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坝糟”。农村的小路弯拐多不说,那泥坑深陷横流的窄路场面,走路非常艰难,当时看着烦眼又烦恼,现在回想很扎心。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父亲背着我走到一个叫泡桐塘的塘埂上,他一步踩滑摔倒在地上,将我滚落在泡桐塘埂的半坡上,摔痛了的我哇哇大哭。我一身沾满了稀泥,我父亲也冒火了,“哭啥子嘛……?”他只好把我背回家中,我大声哭诉,“我不想去读书了……”,母亲赶快给我换了衣服,她多次悄悄引导我说:“岀生在农巴汉的家庭,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人生的模样,否则,一辈子当黑眼窝。”我牢记了母亲的教诲。从小我也暗暗发奋,常常想如何跳岀农门?
到了七十年代,我刚从学校高中毕业,大队推荐我当乡村民办代课教师时,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稀泥路真的很难走,同路看着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是靠父母背着去上学。当时的日子很贫穷,没有靴子,只好光着脚,高挽着裤子走在稀泥路中掙扎,脚杆冻得通红,如果是打霜落雪,好多小学生只好呆在家中停学。
我读了中学毕业回家代课,大队领导和公社领导动员我当了生产队长,后入了党,当了大队长,又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遇上招工经考核进了清水工商所,后调到仁寿县工商局机关工作至退休。我工作几十年都被安排在办公室上岗,从农村走进了县城,退休后又来成都找了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但身在成都工作却心系家乡,始终眷恋着浓浓的乡愁。
我老家属仁寿黑龙滩镇。“黑龙滩水库”是仁寿人用自己的双手和脊梁建筑起来的,属于举世闻名的人工湖泊。从1972年修建成功以来,是仁寿县的第一张名片。仁寿县委县政府以“黑龙滩精神”鼓舞全县人民的斗志,立下恒心狠抓综合交通枢纽的重拳整治,做岀强大的举措,完善成功通车有“囯道213线,省道106线,成都至黑龙滩快速通道,成都至贵州赤水高速路,成都至简阳、蒲江高速路,特别是成都南延线高速路从我老家穿越而过直通仁寿”。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的竣工通车,带动了仁寿老家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标志着仁寿人步入全域天府新区的飒爽英姿跨入新的时代。
我们仰望着乡村的水泥路像一张大型的蜘蛛网,真让人兴奋,每条水泥路都通向田野,通向住家户,每条小径又都是回家的幸福路。主车道通大车、重车外,现在随便可以通行小车的路都是路面平坦的混凝土筑成,我们的车就直接开到了我兄弟家的院坝中。院子内已停有1辆小车,2辆木兰摩圫。院中花团锦簇,简易的楼房舒适整洁,搭配着绿水青山,让人神清气爽,犹如住进“乡村别墅”。
恰巧头天深夜里下了一场雨,老天把地面给予了酥雨荡洗,一切都清朗起来,我和孩子们在心中满怀自豪抒发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青晨,吃过早饭,我们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和孩子们一齐潇潇洒洒的哼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歌声回荡在故乡的田野,浸染着父老乡亲的耳目。恰巧老家又正是油菜花开季节的衬托,把我们沉醉在浓浓故乡天地里,和昫的阳光把路面照得白亮亮的,真使我们畅享故乡幸福路,仿佛所有烦恼都被光亮闪烁的路面荡涤得干干净净。望着老家充满乡情的自然风景,让我们去抒写执着坦诚的人生梦想,让故乡的路激励起我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奔向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