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绿荫,山村的季节呼吸(散文)

精品 【风恋】绿荫,山村的季节呼吸(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0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45发表时间:2021-07-15 05:56:02
摘要:树荫,是大山的生存智慧。如是说山中的夏天同样是炙烤的,那么,树荫便在夏天演绎山里人的季节陪同,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都会选择避在树荫下对抗山中烈日的一次次来袭。我不敢想象,如果山里没有树荫,山中的日子将是何番景象……

我已习惯了山里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和那些自由奔走的山头。从来没有想过,我与小城的相遇,竟是在勇气间的一个不经意的判断。而今,我已成为小城的一个居住元素。一辆廉价的电动车、两间破败的老旧屋是我安身小城的依据。山中的回味还在,小城的记忆如初,我在大山和小城间寻找交融。
   人生犹如扁舟一叶,终将飘至何方,无人知晓。曾经认为,我的一生应该与山水结缘,在大山中演绎着早出晚归的日子,我可以看着月亮冥思,枕着星星入眠,听着鸟语声开启新一天。自小在山中长大,习惯了大山不会讥笑我的贫穷,老树不会责怪我的天真。我想,我终将会像爷爷一样,升起傍晚的炊烟,提起锃亮的水烟筒。桂西山区,山高林密,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日子。四季轮回中,有春天的野花,夏天的清泉,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闲静。城市的常青树,也只是在初夏时节偶尔增添几片新叶,几乎看不出焕然一新的大变化。匆匆的脚步,艰难地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数着耕种的老黄历,却找不到绿油油的夏天。我曾找遍城中所有花店,却无法找到任何来一支自大山的花朵。于是我认为,大山里开放的花朵应该无法在城市中绽放,包括满山的油茶花、遍地的格桑花和路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我对花没有太多的记忆,总觉得它们的开放只是季节的一个象征,春天到了,桃自然红,李自然白,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如果非要我对山中的花朵进行选择并赋予一种精神,我认为满山的油茶花最能代表大山的无争。油茶花一片接一片,一山接一山,开在秋末冬初的凉意里,开在漫山遍野的冷风中,它不争春光,不走世态,用洁白的花瓣和黄色的花蕊,装扮着大山的自然恬静。“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我无法在城市中寻找到任何一股山泉,无法听到山泉那洒脱和自由的“哗哗”声。清澈的山泉水是大山的血液,赋予大山生命的流淌,哪怕是最少雨的冬季,沟渠中也有从未干涸的溪流,尽管它发出的声音不足于掩盖冬天的沉静。甘甜润泽的山泉水,是山里人生活的是常和岁月的坚守,或饮用,或灌溉,有水的地方,总有生命在延续。
   山村有很多种树、很多种草,没有人能一一地叫出名字和种类,一湾湾、一山山、一座座、一岭岭。夏天,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绿色。山川沟壑,满是绿装,每一寸土地,都被盛夏的绿色装扮得严严实实和密不透风。温暖的春天,让人觉得短暂;凋零的秋天,让人不免感伤;而旺盛的夏天,给人予希望。这种希望,在渐行渐远的山村,年复一年的轮回着,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不以物的变幻消亡。树是绿的,山是绿的,空气是绿的,心情也是绿的。山村的绿色,年复一年,如期而至,绿满山,绿满谷,绿满怀。初夏,正是万千树木层层拓叶的季节,每一处,舒枝展叶,每一处,绿意葱茏,每一处,树影婆娑。山风过处,绿浪翻飞,阵阵绿色的清香沛人心肺,通达全身,置身于绿波荡漾中,呼吸着富含氧离子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喜欢山村的绿色,没有过多的修饰,只要季节一到,或百年老树,或路边小叶,都不约而同地焕发着勃勃生机。明晃晃的阳光,洒满千沟万壑,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充分地享受着光和热,绘制了大山满目清新的绿色。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中的烈日同样以炙烤的方式来临,为什么城市会如此酷热,而山村却如此舒适和凉爽。我一度认为,城市的炎热是因为电气化的生存方式破坏了气候的自然平衡,比如汽油燃烧排出的尾气和制冷设备散发的热量。我想,我的分析有着一定的道理,城市的室内经电气化的干预会变得很舒适,这是因为电气化的干预分裂了夏天该有的温度,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于是,我尽量不驾驶机动车出行,不使用制冷设备降温。我对城市的不习惯在于没有山风吹动草木的声响,没有烈日永远穿不透的密林。所以,我成为城市中的一个孤独者,我在不断地寻找来自山村的夏天。我的寻找过程是异常艰难的,因为城市对我这个外来者不会给予太多答案,甚至把我当作一个另类进行排斥,直到我发现树荫上的老人们悠然地摇着折扇,像极了爷爷在大树下纳凉的时刻。终于明白,不是城市不接纳我,而是我没有找到城市的生存密码,我没能以一个外来者的认识融入城市当中并积极寻找城市的乡村元素。
   树荫,是大山的生存智慧。如是说山中的夏天同样是炙烤的,那么,树荫便在夏天演绎山里人的季节陪同,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都会选择避在树荫下对抗山中烈日的一次次来袭。我不敢想象,如果山里没有树荫,山中的日子将是何番景象。于是,山路旁、大树下,往往摆着几张石凳子。“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谚语对山里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于是,我认真地寻找“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我无法解释在烈日的炙烤下,大树的叶片为什么一直不枯萎?哪怕是最热的三伏天,无数叶片依旧经得起炙烤。或许是,大树扎根土地,有着坚韧的底气和力量的源泉。我认为,我的论点是正确的,因为我有证据,比如,当一片树叶脱离大树后会瞬间被烈日烘干。当我选择离开山村后,其时我就像一片脱离了树干的叶片,我必须经受烈日的考验。这么说来,我必须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才足以在离开树干的高温中生存而不是瞬间被晒干。
   我给我离开山村的理由是:我有离开的勇气。这样的理由显得有些无知和可笑,因为我太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陌生的城市中,我是个孤独的行者,我无法看到从东边升起太阳,无法看见夜空中闪烁的星光。没有属于我的房子,没有我的车辆,再也没有曾经的同事和熟悉的家乡语言。我不知道这种离开的日子会重复多久,也不知道将来的日子会是怎样一种境况。于是,我必须坚定一种信念,我要虚心地融入这座城市,因为除了融入,我别无选择。我开始在寻找城市和山村的共同点,比如走向城外那条满是林荫的小路,去看那自由生长的满山野草。我不知道,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无数次试问自己。贫瘠的大山,偏远的山路,注定让我在走向城市的这条道路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于是,我只能在城市中以一个弱者的姿态生存,甚至我觉得我是个流浪汉,我有睡在桥洞中勇气,喝别人喝剩矿泉水的胆子。我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如果从宿命类的观点出发,我觉得我的人生应该处于一种漂泊不定的状态中。
   但是,没有任何一片树叶愿意瞬间被烈日烘干,这是对生命渴望的生理搏击。于是,我在努力寻找城市中的林荫,它可以在我最绝望之时给我大口地呼吸喘息。我觉得,林荫应该是城市宜居的最大发明,一座没有树木的城市,应该是可怜和可怕的。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比如,城市的繁华不一定能要用树木的多少去权衡。林荫,是希望,是生机。百年老树,只要生长出片片绿叶,它的生命还在;地里的禾苗,绿油油一片,会让一辈子耕种的老人喜上眉梢。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山村早已不是当年。为了生活,山里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或搬迁,或入城,人去楼空,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山乡日子一去不复返,满山满岭的绿色成了离别人们远去的记忆。
   山村空空荡荡,没有牛马的铃铛声,少了孩子的奔跑与攀爬,惟有座座青山,在初夏的日光里,熠熠生辉,坚守着年月的老去。山村似乎完成了历史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曾在这里出生以往的、在这里生存、在这里出发。时过境迁,惟有春夏,仍在这里交替;惟有四季,仍在这里更迭。山里人们能吃苦能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烈日下、风雨中、高楼上、管道里,都处都是他们忙绿的身影,他们用永不停歇的双手,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希翼,他们用勤劳的品质,耕耘着新的一片天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初夏,山村的那片绿色在人们的远去中变成了淡淡的回忆,那个绿荫纳凉处被人们坐得发亮发光的石凳子再也无人光顾,空灵的山谷里,寂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回到山村,我发现,每一棵树,每一根草,仍在经营着绿色,片片绿海生机勃发,阵阵山风清心透凉。
  

共 31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树荫是大山生存的智慧,笔者对大山有着太多的感情。在乡村城市化的步履中,山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唯有座座青山坚守着岁月老去,山村似乎完成了历史使命。是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人们也从农业生产的单一劳动中改变成城市里新型产业工人。用忙碌和不停歇的双手,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收获新的希望。以往的山村虽然还在,但没有了原先的气氛,留下的只是美好地回忆。作者在一次次回到山村中所感受和体验,用最优美的笔触,融合精彩的文字,记录了这些史诗般的历史进程。一篇清新淡雅的散文,读得出大山的脉络和山里人的情怀,非常质朴,现实的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刘春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07-15 05:57:57
  问好山雨老师,感谢赐稿支持社团。精华继续。遥祝夏安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7-15 10:46:37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7-17 17:12:51
  恭喜祝贺山雨老师散文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期待山雨老师更多佳作呈现!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关照支持!辛苦了!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7-18 16:58:33
  感谢社长的辛苦付出!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