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八十三(随笔)
◎《黑人白话》
叛党者,抑或丧魂之人;叛国者,注定丧家之犬。
◎《黑人白话》
从自身的改变或者改善做起,让魔鬼沉睡,把天使唤醒——提高免疫力和自愈力。
◎《黑人白话》
好帖必备=独到的经验+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精湛的语言
◎《黑马由缰》
在这十首苏轼的冷门诗词中,黑人最是喜欢其中一首作者情深意切,怀念杭州文友的《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应该说,黑人比较熟悉杭州,堪任西湖文化导游,知道苏轼在杭州时常去参加“笔会”的“望湖楼”在宝石山下,“孤山寺”在孤山顶上,它们都在西湖北边,而“涌金门”则在西湖南边。从望湖楼走白堤一路向西可到孤山寺,再由孤山寺沿苏堤向南向东可到涌金门。看来这是一条苏轼和文友们常走的U字型的“诗画之路”。
除了西湖边上的“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苏轼及其文友还常去距离西湖半径更大的地方:“湖中月”应当是在吴山上俯瞰;“江边柳”应当是在钱塘边折送;“陇头云”应当是在满觉陇欣赏。
在这首相思词里,作者没有明确说到一位相思对象,却写到六处杭州美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更加动人魂魄,催人泪下!对此黑人感慨颇深。
◎《黑人白话》
这人哪,特别是老人和病人,一不能生气,二不能劳累。觉得生气,就换一个人面对;觉得劳累,就换一种活法。
◎《黑人白话》
荀子说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李白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苏轼说:“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马未都的人生信条:“自信、坚强、认真、宽容。”
黑人:100%的认真,90%的自信,80%的坚强,70%的宽容。一生的喜怒哀乐盖源于此。
总之,人的一生,都是有命数的——愚者垂死挣扎,智者坦然面对。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奔向终极目标——死亡。一方面,万物轮回,物质不灭;另一方面,人生百年,转瞬即逝。
此生虽有遗憾,但是无悔;虽有不足,但是无愧 ;虽有缺失,但是无碍 ;虽有千言万语道不尽,但是喜怒哀乐尽一生。足矣,幸之!
◎《黑人白话》
黑人以为,没有中医、西医之高下,只有良医、劣医之区分。除了劣医,还有恶医,就是那种希望病人越多越好的医生和医院。
◎《黑人白话》
即便生活无聊,也要灵魂有趣;即便生活阴暗,也要灵魂阳光;即便生活逼仄,也要灵魂豁达;即便生活痛苦,也要灵魂快乐——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在一生的逆境中快乐歌唱于旅途的人。
正如林语堂所说:苏轼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也如钱穆先生所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还如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黑人最想说的是:之所以如此喜爱和敬仰苏东坡,正是因为他给了我无聊中的有趣,阴暗中的阳光,逼仄中的豁达,痛苦中的快乐。于是才活。
◎《黑水白沙》
自家产的韭菜、芸豆、旱黄瓜、西红柿,朋友送的香米、绿豆、黑毛猪、大雁蛋,便是三伏天里一顿很可口的午饭。当然,应当着重感谢的还有炊事员。
◎《黑人白话》
不养生、不运动,主要是因为不服老。因为不服老,故而可爱,故而可以去爱,故而可爱和可以爱到百年之黄永玉。
◎《黑人白话》
人生,注定是一场又一场悲欣交集的送别。先是你送他,后是我送你,最后是大家送我。这首一百年前的《送别》,声声如玉,字字若金——在天津李叔同故居听过,在上海李叔同旧居听过,在杭州李叔同纪念馆听过,在泉州李叔同灵骨塔听过……耳畔歌声如诉如泣,眼前背影渐行渐远,仿佛听见“晚风拂柳笛声残”之余欢,仿佛看见“夕阳山外山”之梦幻。如此意境美轮美奂,最适合在人生尽头自唱他唱。于是,生是过客,死为归人;生不足喜,死不必悲;生生死死,悲欣交集;生死轮回,送别不断。
◎《黑人白话》
东坡之忙,大都主动之进取,在汴州,在杭州,在扬州……东坡之闲,大都被动之舍得,在黄州,在惠州,在儋州。主动进取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被动舍得时,处处发现自己的文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如此便是苏轼不同于屈原和李白的生命状态,一方面更有韧性,一方面更接地气。正是:
忙是修行渡人
闲是智慧封神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