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也从东至治水精神说起(随笔)
百年党庆,辉煌历程。奋斗,英勇顽强;探索,艰难曲折;成长,经历淬炼;故事,动人心魂;历程,波澜壮阔;伟业,举世瞩目!东至县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同样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东至治水精神展馆如期开馆了。7月6日下午,东至县文联组织所属县融媒体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戏曲)艺术协会、音舞协会、书法美术协会、文创协会等七个专业协会代表前往东至治水精神展馆参观五十年前“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防洪灭螺”三大战役的文物、图片展还观看了《东至治水精神》纪录片。许多老文艺家们都亲历治水战场,当时就流下了热泪,感触良多,心潮激荡……
展馆布展是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以及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承办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从全县档案留存和征集出当年革命文物、图片来布展的,它们就是本土的红色党史、红色革命史。文物、图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治水大会战时期为主,突出东至县委在当年经济社会条件困乏仍果断决策带领全县人民“五年计划,三年完成”治理河山的崇高为民情怀和组织力量。
要知道,工程上马,困难重重。一无钱、二无粮、三无材料,真正是“白手起家”。县委决心彻底根治东至水患、虫疫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以壮士断腕的豪情斗志号召全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再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县指挥部一声令下,全县各行各业拧成一股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大自然宣战。各县直单位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钱出钱(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战场“四通”、物资调运、工程急需物资供应、勘察设计人员不足等难题,保证了工程如期上马。
展览围绕水患疫灾、艰难决策、尧河壮歌、接续接力四大主题展开。当年的东至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5441万元,全县的粮食产量只有10.5万吨。组织十三万民工上治水工地都是自带粮油、工具、被褥、柴草等,自搭工棚、灶台,自炒炸药开山、取石、切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将治水工程拿下来。上工地的民工大军中有“雷锋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红小兵参战队”,回乡知识青年,上海、合肥、铜陵、安庆等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等等。当年的县委书记张成钧是个南下的抗日革命干部,江苏泗洪县人。带着“心系人民安危,造福千秋万代”的强烈责任感和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强烈事业心,对东至经常性的遭遇洪涝侵袭、血吸虫害极其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害感同身受,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浩大工程。工程开工后,他身先士卒,亲手指挥,殚精竭力、亲历亲为,用现在的话说是经常性的“四不两直”的出现在治水大军中,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在一线,发现问题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拥护。治水期间,他有个儿子不幸患病离世,却强忍泪水没有回家,依然带领全县人民抢时令赶工期完成时序进度,为治理东至河山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张成钧书记于1997年10月17日在合肥逝世,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死后安葬七里湖”。太让人感动了,一个外乡人对东至念念不忘,可见在东至的战斗岁月和与东至人民结下的革命情感已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里。儿女们实现了先父的遗言,张老书记现在这安葬在七里湖尧渡河旁的牛头山上,他要永远守望这片亲手治理的河湖绿洲,聆听一河清涟流入浩瀚长江的声音。满含泪水参观完展览,我想含泪报告老书记:七里湖现在是池州市最大的粮仓。你亲自率领治理东至河山竟奇迹般成为新中国防洪灭螺工程的典范。201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近30万吨,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东至人民正在进入小康社会了。
走出展馆,我就打听牛头山的方位,得到指点后,开车来到牛头山脚下,一眼就望到张成钧书记的墓碑,墓前也有人影在晃动。沿着石阶走上去,恭恭敬敬的在墓前三鞠躬表示由衷的敬意,回身看到一对老人就坐在墓道边,指着墓前的鲜花和水果,喃喃的诉说着请老书记享用并低声交流称赞着老书记的好处,我想,东至人民没有一刻忘记老书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爱护自已的人。看到这里,情不自禁的想起留在展馆里的老书记在治水期间亲笔写下的励志诗:
历史长河万古流,
人生短暂几多秋。
感慨今世少贡献,
愿将余生战白头。
张成钧书记就是我们广大公务员的楷模和典范!
作为新时期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老书记就是我心中永远的榜样,是驻村工作不绝的力量源泉。坚决遵守《安徽省选派干部管理办法》要求,要坚守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扑下身子,定下心来,弘扬和学习东至治水精神,与村民打成一片,共谋乡村振兴大计,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团结一心,鼓励和促进乡村经济产业发展,适合村情民情,引导村民顾大局、讲文明、爱村庄、建设好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结合本村涉农企业做好研学项目落实工作,促进驻点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在驻村条件好多了,与治水年代相比,我们就生活在幸福窝里,还有什么条件可讲?还有什么要求可提?唯有奋斗加实干,一茬一茬按照蓝图接续干,才能带领乡亲们早日过上农村现代化的幸福日子。
治水展馆这批文物、图片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对讲好东至治水故事,弘扬本土红色文化,激发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三美东至,奋力谱写新时期现代化美好东至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图片多是县党史办、档案局留存的,但还有张皖松、朱涛、郑继发、齐太平、江志成、吴林森等为展馆筹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观看后,感慨万分!当年的东至县委领导英勇的东至人民,广泛地发动群众,战天斗地,不怕牺牲,将生存环境恶劣、洪灾频发、虫疫肆虐尧渡河流域、香隅河流域建设成为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米粮川,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们只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的小康社会才有盼头,幸福生活在前头!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经变为现实。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深知,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持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回首过往,我们心潮澎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地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立足当下,我们自信满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展望明天,我们豪情万丈,接续接力东至治水精神,我们必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