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瓜田(散文)
村北的那条街上,住着十几户人家。人们相处和睦,日子嘛过得有高有低。院墙修的高矮,院子里栓了几头牲口,是村里人判定贫富的依据。
木匠永仓、裁缝桂兰两家是邻居。王福住在街角,是村里数的着的庄稼把式。日子过得不如那两家富裕。
夏天的傍晚,街上的人家各自扫净门口的空地,放上一张矮桌,孩子们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摆上桌。菜是自家园里摘的。西红柿辣椒炒土豆,凉拌黄瓜,煮上一盆咸鸡蛋。不算丰盛可也让人胃口大开。
王福从地里干活回来总比村里人晚些。刚刚吃上饭,从街西走过来木匠永仓的女人。步子有些急,褪了色的花背心卷到半腰处,露出干瘪松弛的肚皮。耷拉的嘴角上扬,好像要将心里的秘密藏住,生怕从嘴缝露出去。一只独眼远远地朝着王福一家看着。从年轻时嫁到村里,她就是一只眼睛。这是个厉害的女人。不仅能吃苦,人又精明能干。老实木讷的永仓对女人言听计从。从高大的院墙和院里拴的两头牲口,就知道几十年里女人将家里的日子过得殷实。
从街上往北,隔一条土路,便是一大片甜瓜地。甜瓜到了成熟期,香甜的气息在暮色里蔓延开来。这时候,瓜田里便搭起窝棚,夜里有人看护瓜地。永仓和王福两家合着种了一片甜瓜,是这片瓜地里长势最好的。个头大,皮酥,瓤甜。又是新品种,有希望卖个好价钱。
永仓的女人是为卖瓜的事而来。
王福的女人喊着“婶子”,一边从屋里拿出板凳,热情地招呼永仓的女人坐下。扯过几句家常,永仓的女人说出来意。桂兰家昨天抢先摘了瓜去城里卖,听说卖了好价钱。明天一早,他们两家也摘了瓜去城里卖。瓜果要卖新鲜,抢时令。晚一天都会有损失。
第二天一早,两家人抢在桂兰家前面赶去城里卖瓜。过了晌午,一车瓜早早卖完。两家人回来后欢欢喜喜将钱平分。直到傍晚才见桂兰家赶了车回来。桂兰的脸色有些难看,经过王福家门口,用力拍了下马背,嘴里嚷着,谁让你走这慢,有吃的也让人抢了先。王福的女人站在门口,刚想上去打招呼,一下被呛到,小声嘀咕一句“凡事都占先,容不得别人好。”要说这桂兰,有着裁缝手艺,家里的日子过得殷实。争强好胜的性子,容不得别人强过她。可她遇到的两个女人又何尝是省油的灯。
瓜田的管理交由王福。永仓赶了车进城,两个女人负责卖瓜。瓜甜。王福的女人嘴巴更甜。永仓的女人将车里的瓜看得死死的。再多的人买瓜,也不会被人偷偷将瓜顺走。这天,眼见到了中午,市场上只剩下一些摊贩守在那里,有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有人开始吃东西。半天不见人来买瓜,车里的瓜还剩一小半,经过多少双手的挑拣又晒了半日,甜瓜个个蔫头耷脑,没了鲜亮的颜色,失去了卖相。王福媳妇早就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不时向四周撒眼过去,看有人稍稍靠近,连忙招呼人买瓜。那人却不与理会,径直朝别处去了。永仓满脸疲惫,蹲在马车旁卷起旱烟,伸出干巴巴的舌头将烟纸舔湿,粘和好,放进嘴里吸起来。永仓的女人狠狠瞪了眼自己的男人,她知道男人不会有什么主意。钱捏在她手里,汗津津的能攥出水来。一早出来,几个人早该饿了。今天的瓜卖的不好,几个人都没有心情吃饭。带来的馒头还留在布包里,只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带来的自来水。甜瓜解渴又顶饿,谁又舍得吃上几个?从播种,育秧,移栽,浇灌,多少个日夜,多少辛劳,可全在这甜瓜上。
傍晚时分,甜瓜做了低价处理。几个人的心里反复盘算着损失了多少钱,心里那个郁闷和气愤。这段日子,他们的甜瓜非常受欢迎,有些老主顾一早等在市场里买瓜。突然间,她们的瓜不再受欢迎,而且有人拿了瓜来退,一看就不是他们地里产的瓜。王福的女人从顾客那里问明白,有人冒充他们卖瓜给顾客,砸了他们的招牌。
几个人猜想的到,冒充他们的人是谁。自从他们的瓜进了市场,桂兰家的瓜少有人问津。虽说两家卖瓜一个市场东,一个市场西,可顾客精着呢,很快聚到永仓这里买瓜。桂兰的做法让人气愤,可也不好挽回。只能换个地方,重打鼓,另开张。
王福的女人说起一个地方。她的亲戚住在城里,不如去亲戚家附近市场卖瓜。亲戚还能帮忙招呼些顾客。至于同桂兰家的矛盾,没有卖瓜重要。乡里间,总不好撕破脸皮。
王福女人的亲戚是个热心肠,帮忙招呼了许多邻居熟人来买瓜。几个人好一阵忙活。永仓的女人独眼紧紧盯住王福女人手里的称杆,称星稍稍朝里或是朝外移一点点,份量上可就有了差异。称杆的高低也有玄机,轻轻一拉秤砣,称杆高高扬起,看上去分量很足。永仓女人的心便随着称杆的高低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生怕王福的女人在亲戚面前放宽了斤两。这群人散去后,车里的瓜卖出大半。几个人的脸上都是欢喜。更让人欢喜的是,买瓜的人回去做了宣传,不断有人来买瓜,一车瓜卖了好价钱。
回去的路上,几个人刚刚的喜色不见了。王福的女人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永仓的女人有些尴尬,眯着独眼心里反复回想刚才的事,究竟是不是错怪了王福女人。如果不是永仓从中调和,以王福女人的泼辣个性,就算路再远,怕是也不会坐在马车上回来。马车刚一进村,王福的女人从马车上跳下来,头也不回的朝自己家里走去。
瓜卖了好价钱应该高兴。王福媳妇一肚子委屈与怒火。亲戚帮了忙,送些瓜总是应该的。庄稼人挣钱不容易,亲戚将十块钱硬塞给永仓的女人。永仓的女人装作推让一下,准备将钱放进钱袋里。王福的女人过意不去,抢过永仓女人手里的钱递还到亲戚手里。永仓女人的独眼紧张的跳了几下,嘴上却说着客套话。推来推去,亲戚最终将钱塞回王福女人手里,拎起瓜快步走了。此时有人来买瓜,王福女人随手将钱放进钱袋里,忙着给顾客称瓜。永仓媳妇此刻手里拿着零钱找给顾客,没注意到王福媳妇扔钱到袋子里。误会就此产生了。因这十块钱,两人发生了误会。
吃过晚饭,王福带着自家黄狗照常去瓜田看瓜。心里感到有些郁闷,饭吃的比平日少些。自己女人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把名声看的比命重要。那十块钱她不会私藏下的。前些年,还没包产到户,村里人的日子难过,夜里偷队上粮食的人不在少数。他王福就没做过那样的事。安分守己过日子,勤勤恳恳种地打粮,是庄稼人的本分。夫妻俩坚守着本分,日子过得不富裕,可在村里没人不尊重他们夫妻。
一天的劳累,王福盯着瓜棚顶的草帘想了会事情,沉沉地睡去了。不知过了多久,瓜棚外的黄狗突然叫起来。王福一个激灵醒了,右手摸到枕边的手电筒,一下从瓜铺上出溜下来,走到外面的瓜地里。此时,天已微微放亮,瓜田里有一层潮湿的水汽在向上蒸腾,在灰白色的晨曦里形成淡淡的水雾。见主人出来,黄狗大声吠着,朝前面的目标奔过去。王福赶快喝住黄狗。这家伙跑起来会不顾一切,不知会糟蹋多少瓜。有人偷瓜。在离地头不远处,手里拎了一条袋子。此刻,偷瓜人正急急地朝瓜田旁的玉米地里钻。王福慢慢地走进地里,查看地里的瓜少没少。从偷瓜人慌忙奔跑的背影,认出偷瓜人是本村人。他决定放弃追赶,为几个瓜不值得那样做。瓜没被偷多少。可对于精明的永仓女人来说,怕是又会生出疑心。王福有些后悔两家人一起种瓜,生出这些嫌隙,影响两家人的关系。
卖完最后一批瓜,两家人对收入十分满意。瓜田的收入要比种粮食高的多。曾经的嫌隙不再重要,邻居这么些年,彼此知根知底。
这天傍晚,永仓的女人吃过晚饭,来王福家串门。王福家清锅冷灶,夫妻两人愁眉不展。见永仓的女人进来,王福打过招呼,在屋里走来走去,手不是将灶台上的盆子碰翻,脚下又被板凳差点绊倒,心情烦躁的不知如何是好。永仓女人的看着两人,以长辈人的口气说道,有啥事说出来,人多也能出个主意。王福在村里受人尊重,因他勤劳本分,还因他的几个女儿个个学习优秀,全部在外面读书。几天前,三女儿的学校打电话到村里,他们的女儿生病住进医院,要家里人过去照顾。两人急的不行,担心女儿的身体,又为医药费发愁。两人去了王福女人的娘家,借到的钱远远不够。永仓的女人听他们说完,陪着说几句宽心话,走了。
天很晚了。村里人睡的早,偶尔的几声狗叫打破着村庄的宁静。王福夫妻在炕沿上相对而坐,没有一点睡意。有人在敲门,这么晚来人,夫妻俩一惊,生怕是女儿出了什么事,慌忙从炕上下来,鞋都没穿好急忙去开门。
来人是永仓女人和桂兰。两人进屋来,屁股没挨炕沿,将手里的钱放在炕上,说是给闺女看病用,转身走了。王福夫妻又是吃惊又是感激,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好,送两人出了院子,回到屋里看着钱心里滋味复杂。
天亮一开门,有人早早来串门。说过几句宽心话,将一点钱放在炕上,急急地走了。一个早上,来了五六个人。这里面就有那天去瓜田偷瓜的人。
村里人的钱要尽快还上,最好的办法是多种些瓜,收益会多些。王福女人找到桂兰、永仓女人,商量着明年三家一起种瓜。
明年会有好收成,谁能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