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我们家的黑毛驴(散文·外一篇)
1、我们家的黑毛驴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物是我们家的小毛驴,它是黑色的皮毛,于是爷爷叫它“黑毛驴”。爷爷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歪脖子枣树,还有一个土坯垒成的驴圈,那就是黑毛驴的卧室。黑毛驴劳作一天回到自己的卧室,爷爷就用黑豆和玉米犒劳它。
黑毛驴浑身是干净光滑的皮毛,两只眼睛很大也很亮,可以说是炯炯有神。自从我懂事的时候起,黑毛驴就在我们家的小驴圈里休息,爷爷说它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它还是个孩子,因此爷爷对黑毛驴很细心,去地里驮麦子只是半袋子,在家里推碾子、拉磨也不舍得用鞭子抽,只是扬起鞭子,并不落在黑毛驴身上。每天黄昏,爷爷和三叔将玉米秸秆用铡刀切碎,搅拌上家里稀缺的黑豆和玉米,黑毛驴在如水的月光下,埋头享用它的晚餐。我们的家就是黑毛驴的家,它在这里可以得到家人的照顾,在这里它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和吃喝。
春秋两季,黑毛驴最忙碌,很多人家都需要用黑毛驴推碾子拉磨,有人还用黑毛驴犁地,黑毛驴辛辛苦苦劳动一天回到家,爷爷心疼地给黑毛驴刷洗身上,给黑毛吃掺了少量玉米秸秆的黑豆,黑毛驴不说话,但是它眼睛里有亮晶晶的泪水在滚动。爷爷说:“你看,你看,孩子她奶奶,咱家的黑毛驴诉苦呢!”奶奶说:“谁说不是呢,这黑毛驴啊,虽然说是队里的财产了,可是只有咱家人心疼它,其他人只知道叫它干活,从不舍得好好喂养它。”爷爷听了这话,长叹一口气,用手抚摸着黑毛驴的脖子上的鬃毛……
爷爷高兴的时候,会牵着黑毛驴去城里赶集,有时候还会带上我。我骑在黑毛驴背上,黑毛驴背上还搭着一个褡裢,爷爷赶集买来的东西就驮在驴背上,每当我们回村的时候,各家各户的房顶上都飘着渺渺炊烟,村里的狗儿们汪汪地叫个不停,我们在一帮孩子的簇拥下,高高兴兴地回到村里。村里的狗忙得前后追赶着,大姑娘小媳妇站在门口看着,那情景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
那年春天,黑毛驴表现很烦燥,不停地叫唤。爷爷说:“黑毛驴长大了,要想生驴宝宝了。”生产队里有人主张杀驴吃肉,也有人说,不好好干活卖掉就是了。爷爷不动声色,牵上黑毛驴,走十几里山路,找到一个合适的公驴,叫它们结婚了。有了这段好姻缘以后,黑毛驴就怀孕了,爷爷跟生产队里说,不让黑毛驴干活了。爷爷主动承担了喂养黑毛驴的活儿。自己家出饲料,不用队上出。说好了生了小毛驴归生产队所有。爷爷自己吃掺了菜的玉米饼子,给黑毛驴吃黑豆玉米,有时候还打破鸡蛋用鸡蛋液搅拌上黑豆喂养黑毛驴。黑毛驴长得非常强壮,浑身的皮毛像披盖了一层黑绸缎一般。还很争气地生了一对儿驴宝宝。这一下子把生产队的乡亲们高兴坏了!大家都夸爷爷是个有福气的人。
黑毛驴它们娘仨儿住在我家,卧室有点窄小了,饲料也不够吃了,生产队就决定卖掉两个小驴駒,开始爷爷不同意,建议别人家领养一头,但是生产队里没有人愿意喂养小毛驴,说什么小毛驴光会吃饭不会干活儿。最后还是把两个小驴驹卖了,卖的钱大家分了。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了,黑毛驴又哭又叫,几天不吃食,很快病倒了。原来它是一个重感情的驴妈妈,它承受不了失去小毛驴的痛苦,它的伤心样子把我们家的人都感染了,特别是爷爷。
爷爷又急又气,也病倒了。三叔卖掉了自己的怀表,赎回了小毛驴兄弟俩。小毛驴回家那天,黑毛驴高兴地又是啃又是舔,又是叫唤又是跳跃,舐犊之爱溢于言表。从此以后,三叔在院子里又扩大了驴圈,缩小了院子的空地。把歪脖子枣树也砍倒了,毛驴们的口粮也变成了很多玉米秸秆搭配一点点黑豆,数量虽然没变,质量差多了,家里没有那么多黑豆了,玉米也减少了。但是黑毛驴和它的孩子们都不在乎这些,它们每天肚子吃得圆滚滚的。
自然灾害那年,人们肚子饿的什么都想吃,于是有人提出了要杀驴吃肉。爷爷那时候已经不在人世了,爷爷的死因很复杂,几句话也说不清楚。三叔极力维护黑毛驴的生存权利,但是三叔寡不敌众,大家在我家院子里,当着黑毛驴的面儿吵得不可开交。第二天早上打算杀驴的时候,发现黑毛驴已经带着它的孩子们咬断缰绳跑了。跑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全队的人撒开网在山上和附近村子里找了几天,也没有黑毛驴娘们的影子,只好放弃寻找。有人说,大概是跑进深山老林里去了。也有人说,是被盗驴贼给偷走了。生产队报了案。但是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奶奶说,黑毛驴一家子都是爷爷养的神驴,它们听懂了村里人有关杀驴的争吵,为了活命它们跑到深山老林里修行去了。奶奶还说:“太行山深处没有老虎和狼,最大的动物就是野驴,咱们的黑毛驴比野驴聪明,它一定是当野驴的大哥去了。”三叔很深沉地说:“秀娃,不要找黑毛驴了,黑毛驴去爷爷那里了!”
自从那时候起,我们家的小驴圈再也没有养过驴,但是深更半夜的时候,总是有人听见小驴圈传出黑毛驴的叫唤声……时光荏苒,转眼就是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开始脱贫致富,我父亲退休以后回到了老家,我们家的小驴圈又喂养了一头灰色白唇的小毛驴,它的叫声覆盖了过去的记忆,使得乡亲们看见了生活的新希望!从那以后村里人养毛驴的又多起来了……
不仅如此,村里的鸡鸭鱼鹅也多起来了,山上各种的动物都多起来了,就连多年不见的蟒蛇和狼都开始活动了,村里人说:“政策好了,六畜兴旺,生态平衡啊!”如今政府将公路修到了村里,村里建起了民宿,旅游事业也发展起来了。我们村经常有各家报社的记者和作家来采风呢!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2、舅舅家的大黄狗
当年我的母亲是违背了舅舅的意愿执拗地嫁到我们家的。出嫁以后,母亲就跟随父亲远离故乡,奔赴内蒙古参加了铁路建设。于是乎一直到我两岁的时候,母亲才回老家探望舅舅。舅舅是母亲的长兄,在我们故乡有“长兄如父”的说法。母亲七岁的时候,姥爷姥姥都去世了,舅舅开始照顾母亲的一切,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叫母亲读了三个冬天的书,因此母亲勉强会看书、写信。
那年母亲带着两周岁的我会娘家探亲,有点“负荆请罪”的意思。我们走近舅舅家的大门口,大黄狗就从院子里跑出来,挡住我们的去路,汪汪地叫个不停。我当时被这阵势吓哭了。母亲抱起我,放开嗓子对大黄狗喊道:“怎么连我也不认识了,不睁开你的狗眼看看,我是彦林回来了。”
大黄狗顿时停止了叫声,耷拉着脑袋走过来,嗅我们的气味,对着我叫了一声。母亲说:“这是秀娃妹妹,彦林的宝贝女儿,你不许欺负她,更不能咬,明白了?”大黄狗扭头走了,回去对着屋里的舅舅叫起来……
舅舅走出门来,母亲柔声叫到:“大哥……”舅舅不说话,用双手接过母亲怀中的我,母亲引导我说:“秀娃,这就是舅舅,娘告诉你见了舅舅说什么?”我用奶声奶气的童音说:“舅舅,原谅妈妈吧,妈妈已经知错了。”一句话说得舅舅眼泪婆娑,母亲则抱住舅舅的胳膊哭了起来。舅舅用一只胳膊搂住母亲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嫁的远有什么好处?想回家也没那么容易。”我则用小手抚摸着舅舅的胡子说:“舅舅该理发了。”母亲和舅舅破涕为笑,回到屋里,放下行李,一起做饭吃。
大黄狗则蹲在院门口,对着外面大叫起来。不一会儿村里的许多街坊邻居都来到了舅舅家,都说母亲这一走好几年,可把舅舅想坏了,一开始的时候,舅舅每天带着大黄狗为生产队放羊,那时候山里狼很多,为了防止狼祸害羊,舅舅每天带着大黄狗,舅舅走到哪里,大黄狗就跟着到哪里,晚上就卧在羊圈边上,随时保护者羊群。有一年冬天,天降暴雪,半夜里,就听见大黄狗狂叫不止,舅舅估计是羊圈里来了狼,一咕噜爬起身,摸起猎枪,朝着羊圈的方向放了一枪,试图吓走狼,等舅舅赶到羊圈,狼不在了,被吓跑了。雪地上有一大片血迹。大黄狗一动不动地守在羊圈边上,见到舅舅来了,一声不吭,咕咚一下子倒下了,掌灯一看,大黄狗浑身是血。心疼得舅舅嚎啕大哭,心都要碎了!
后来在兽医的治疗下,才慢慢地得以康复。从那以后,舅舅不去生产队放羊了,舅舅在生产队种蔬菜,说着舅舅拿出自己种的大南瓜给我们看。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南瓜,非要抱抱,结果被大南瓜压倒了。舅舅和母亲笑出了眼泪。
转眼之间,我们在舅舅家住了半个月,舅舅送我们回苍山村奶奶家,那天早上,大黄狗被生产队借去陪工作队上山,舅舅送我们回奶奶家。当我们爬山涉水走到奶奶家门口的时候,忽然听见大黄狗的犬吠声音,回头一看,大黄狗顺着我们的来路赶上来了,它从来没有来过奶奶家,是怎么找到的呢?这一直是个谜。只有大黄狗自己心里明白。
当我第二次回老家的时候,大黄狗已经不在了,提起大黄狗的去向,舅舅直抹眼泪。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舅舅在生产队的种子仓库里守夜,大黄狗跟着舅舅,他们前半夜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舅舅想:“这么大的风雪,想强盗也是怕冷吧。”于是就靠着墙根睡着了,忽然间听见隔壁仓库有动静,舅舅立即赶过去,用手电筒一照,看见有人往马车上装粮食种子,这时候大黄狗已经冲过去和强盗厮打在一起,黄狗一边犬吠,一边撕咬,舅舅拿起喇叭对着村里大喊:“抓贼啊,有贼人偷种子啦。”,贼人为了摆脱大黄狗的撕咬,向大黄狗开了一枪,大黄狗叫了几声,倒在地上没了动静。村里人从四面八方,拿着红缨枪冲了过来,强盗一看大事不好,甩了马车,骑上马逃之夭夭了。那一次,大黄狗牺牲了!种子保住了!村里人给大黄狗修了墓地,厚葬了大黄狗。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忠诚卫士大黄”。从此,我再也见不到舅舅的大黄狗了。
大黄狗的故事在村里流传开来,经过多次演义越发充满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