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醒】活出真我(随笔)
佛家说,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究竟是哪八大自在,我没有细细考究。生活在新时代,我心中的真我,应当是守律且自由,率真且智慧,独立且合群。一句话概括,人的一生应当做到,生活由我,活出真我。
活出真我,实在是难。
我每每读《西游记》,对于孙悟空,都有一种前后不一、无奈无助的感觉。总是把孙悟空的一生分为两截,一截是美猴王,一截是行者悟空。可以说,我十分喜欢那个在水帘洞称王、去天宫偷桃、在如来掌中撒尿的美猴王,却不喜欢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在被套上一个紧箍咒后,真我消失殆尽,生活更不能由我,只能听命于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吃斋念佛的唐僧。
好多年前,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一只泪流满面的猴子》。大意是说,给孩子讲《西游记》,讲到孙悟空被救之后,保护师父历尽艰险去西天取经。孩子忽然说“孙悟空真可怜”。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他干吗要跟着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师父去取一本不知道拿来做什么的破经呢?他应该再大闹天宫。是夜,作者做了个梦,梦见那张从小常梦到的猴脸,已是泪流满面。
多年以后,再读这篇短文,依然感慨诸多。取经打怪路上,虽有趣,但“大圣”真我已消失殆尽。除了三打白骨精显示出真本事,独立自我,坚定不移,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其后的取经路上,对付那些有点背景的妖魔鬼怪,不是找佛祖帮忙,就是找观音说情,成了一个内心无我、优柔寡断的“大圣”。一只顽猴,取经成功,修炼成仙,这是以丧失真我为代价,福兮祸兮,每个人大概会有不同的判断与认同。
神仙尚且如此,平头百姓要活出真我更难。
十多年前,我曾在一个小广场上,看到一位独舞者。广场上跳舞的人不少,分成三拨,东边场地上的人“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跳着健美舞,西边场地上的人男女搭配“嘭嚓嚓”跳着慢三快四,中间场地上一群老年人腰系红绸伴着锣鼓点扭秧歌。这位独舞者,六十多岁,半白的头发,瘦长的身材,独立于众多舞者之外,翩跹起舞。
他手持两把红色绸扇,随着音乐的节拍或锣鼓点,独自一人随意却很陶醉地舞着。周围的人对他的“手舞足蹈”大都报以讪笑,一个中年妇女瞪着眼睛看了半天竟扔下一句“神经病”的评价。老人根本不理会人们怪异的眼神和讥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舞步中,如痴,如醉,如迷,仿佛整个广场只有他一个人。
我静静地注视着独舞的老人,忽然问自己:已是不惑之年,生活中是否曾经独舞过?
答案是否定的。从小我所接受的教育中就没有“特立独行”这个概念,家长和老师总是告戒我们提防“枪打出头鸟”,做个乖孩子。孩子们不敢标新立异,养成随大流的心理。记得上初中时,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好人好事的作文。结果全班50名学生,有49人拣到钱包并交公。另一人没拣到钱包,也拣到其他挺值钱的东西。思路闭塞,视野狭窄,循规守矩,怎么能有构思新奇、叙事清新的好作文。小时候这样去作文,长大会有多少创新之举?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方清平的脱口秀。老师让孩子们做好事,孩子们便把一老太太扶过马路。老太太好不容易走回来,又来一帮孩子,硬是把老太太又扶过马路。老太太望着近在咫尺的家,一天没回去。缺乏想象力,不敢标新立异,只能去写捡钱包一类的文章,做一些搀扶老太太过马路的事情。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无知者无畏,偶尔还可以看到独舞的时候,或者说突然间的自我,比如前面写到的那个认为孙悟空很可怜的孩子。
工作以后,生活又开始磨砺尚存的棱角,就像海滩上的石块,从锋利到圆钝再到圆滑。
我曾在一家企业办公室工作过,起先办公室主任常找我唠嗑。后来却很少和我聊天,反而和小王聊得火热,我就纳闷了。有明白人指点我,小王和主任聊天时,总是瞪着渴求的眼睛,认真地问主任“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主任“龙颜大悦”,得以滔滔不绝兜售其学识。我则相反,主任刚起个头,我就说出结尾,主任刚卖个关子,我就痛快地抖包袱。我不是不知道谦虚,不懂的事情我可以谦虚地向小学生请教,只要他懂。
但是,我已经很明白的事情让我如何谦虚?明白人批评我“装不懂呀”。这让我哭笑不得,有一句老话叫做“不懂装懂永远是饭桶”,那懂了还要装不懂该是什么“桶”呢?
记得有一次,去给上小学的女儿开家长会。在学校门口被人塞了一把假期补习班的资料。有一个作文班的资料,为了证明其教学质量好,刊登了几篇孩子们的习作。反正也是闲着,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一名六年级的孩子在作文里说,自己从幼儿园开始,便是班里的“风云人物”,处处表现自己,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然而好景不长,到四年级,他考试得了第二名。考第一名的是“班里一个从来不发言,更别说表现自己的女生”,这对他触动很大。他在文章结尾时,“深有感触”地写到,“从那时起,我变得不再张扬,不再爱表现,变得学会谦虚地学习,一直到现在”。
这篇文章让我看得伤心不已,一个独舞者就此变得大众化。他在收敛张扬性格的时候,湮没自己的个性发展,更痛苦的是他的老师、家长还在为这样的“乖”孩子叫好。
显然,我们早就养成了从众心理,习惯于随大流,很少有特立独行的举动,更不会有标新立异的行为。生活由不由我,不是取决于内心感受,尊崇真我,而是取决于社会氛围、职场环境、大众行为,甚至源自于亲人的“关心”、别人的脸色、他人的议论。
有着“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说,他的成功得益于母亲的培养和她特立独行的品性。的确如此,他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一位在六十二岁时,全裸出镜为《时代》拍摄照片的超级模特。最近梅耶将自己的一生写成自传《人生由我》,整个自传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自信、坚毅和特立独行。
十五岁的梅耶,第一次参加模特比赛,那个抽签排在第一的女孩说不想第一个走秀。大家都知道,这一类比赛,第一个出场往往不会取得好成绩,因为评委们在打分时,为后面的比赛着想,通常会有所保留。然而,性格独立的梅耶却毫不畏惧,坚定地说“那我来吧”。结果虽然第一个出场,最终还是获得冠军。从此开启自己的模特事业,并且在年过七旬依然焕发光芒。她觉得,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比上一个十年更精彩。
人的一生如何做到一个十年比一个十年更精彩,愈老弥坚,生命怒放?
我想核心在于秉持“人生由我,生活由我”的信念。
这种“由我”不是不要规范,自由到无法无天,也不是只有“我”而无他人的自私自利,而是在遵从法治和规范的前提下,格外珍重自由的天性和独一无二的个性,以及充分的选择自由,海阔天空,自由自在,快乐愉悦。
人生不应是千人一面。有习惯于安稳的人,就该有敢于创新的人;有自甘守着清贫的人,就该有追逐财富的人;有乐于附身大地的人,就该有期望翱翔蓝天的人。如同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所述,即便满地都是俯拾即是的六便士,但也有人会在生命的某一刻,抬头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捡拾那六便士。
周日上午,窗外传来一阵阵歌声。我知道,那是小区里八、九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在唱歌。每天上午,或蹒跚着,或相互搀扶着,来到楼下爱心座椅前,沐着阳光,放声歌唱。
她们唱的歌曲很老旧,大多是上世纪的一些老歌。嗓音谈不上优美,音准也不是太好,但你能从歌声中感受到自在和快乐,颇有些“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般洒脱。
竖耳细听,老太太们正在唱《打靶归来》。最后一句“一、二、三、四”显然谈不上铿锵有力,但这又何妨呢?她们不畏惧年轻人的讪笑、评头论足,享受歌唱带来的愉悦,这已经足够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