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时间都去哪儿了(随笔)
内地男歌手王铮亮曾在央视春晚上自弹自唱的一首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在大江南北迅即唱响,不仅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在许多人的心里留下了思考的音符:“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歌词简要明了,通俗易懂,细细吟诵,令人回味,因为歌词里流淌着一种情怀,一种感伤,更有一种温馨今生的记忆——想一想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问题面前,也许你感触良多,有些不知所措?也许你有几多悔恨,不知不觉会流下伤心的眼泪?也许你正踌躇满志,感叹自己没有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无论是你是我还是他,一看到这个话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触,都会情不自禁地将记忆的闸门打开,轻轻地拨动自己的心弦,在追忆、感叹中梳理自己的心思和走过的漫长人生。
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曾就《时间去哪儿了》做了一次特殊的街头采访,五花八门的答案令人生出颇多感慨。
记者采访一位在公园里的老人,老人说:我们都老了,就是玩玩,时间都花在公园了。问一位小学生,他说:我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面,因为小孩子就得看书看书再看书。问一位年轻男子,男子说:时间?不知道啊,没想过。问一位奶茶店店员,店员说:一般就是上班,要么就是挣钱,最主要的还是挣钱。当问到全国道德模范吴菊萍时,她说:我在做一个公益项目,全国各地跑去帮助妇女创业,但是我希望能留点时间陪陪父母和孩子。
不同的人会对时间做出不同的回答。无论你是高官还是一介草民,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只是看你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否用得有意义。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国家领导人尚能如此敬重时间,那么我们呢?
我们总喜欢说“时间过得真快”、“时间会带走我的思念和伤痛”、“时间会抹平一切”等等这样的话,然而我们对待时间又倾注了多少感情?我们在时间的把握上又做得怎样?是在兢兢业业地工作,还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在打拼中忙忙碌碌,还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是在亲人的唠叨中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在大鱼大肉的宴请中“随波逐流”?古人说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曾给了我们多大的激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依旧有人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中枉度此生。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我们却在这公平的时间里浪费了多少青春和年华,浪费了多少属于自己的光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知道,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累积而成的,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善用时间的人能够做很多很多事情,而不会善用时间的人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因此,人要懂得善用时间。比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为了生活,开着车到处叫卖三明治,他在车上设立实验室,一有空闲就埋头研究。英国著名作家史帝文生,不管去哪儿,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本阅读的书。曹雪芹为了完成红楼梦这部巨作,即使到野外游玩也要带着纸和笔,灵感来的时候,马上就把大石头当作书桌,一字一句的写下去。伟人毛主席八十岁还在学外语。想想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最亏欠的就是时间。
人都有好玩的天性,但玩中有学,学中可玩,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善用时间,就可以走向成功之路。学作文,可以成为小作家;玩乐器,可以成为小音乐家;学游泳,可以成为小运动员;玩电脑,可以成为操作专家。即使每天只利用五分钟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另一种语言,长久坚持下来,也能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最著名的成功学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因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历史上唯一生存的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乐观思想。只是要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抓住“今天”,希尔告诉我们要心存这样的信念:“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工作;就在今天,我要拟订目标和计划;就在今天,我要考虑只活今天;就在今天,我要锻炼好身体;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惧忧虑;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就在今天,我要让她幸福;就在今天,我要走向成功卓越。”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活生生的人们,我们每天都可以这样自问自答,或“吾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在工作之余或休闲之中都干了些什么?给了家人多少关怀,给了孩子多少关爱,给了亲朋多少真情,给了他人多少帮助,给了社会多少奉献,给了自己多少激励。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可以重新考虑,但有些东西是身外之物,唯有亲情爱情友情才是最最宝贵的,值得好好珍惜,哪怕自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做好安排。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了时间,也许就会错过一生,后悔一生。比如孝敬父母,比如尊重老人。
作为曾经年轻的我,在时间上我是愧对父母的。因为远离故土,远离家乡,远离了父母,一心只为追求理想,追求属于自己美好的梦想,把时间都用在了默默无闻地工作上。等到事业有成准备接父母来城里安度晚年相陪相伴时,却发现他们都已经老了,头发也白了。每年两次假期回老家看望父母,在他们那布满沧桑的脸上和岁月染白青丝秀发的头上,我几次次含泪说不出话来,只能借假期的时间陪伴于左右,多干些农活来予以回报,用我做出的成绩来抚平他们多年来的期待和心灵上带来的创伤。
我知道,时间不会倒流,时间更不会停留,父母的渐渐老去让我感怀时间的无情,人生的无情。当我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后,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只能把每一天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有质量,有品位,有情味。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时间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时间的宽度,让每一天过得有价值,更有意义。那些溜走的时光,虽然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一天天老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时间说,我们没有愧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关于时间,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告诉我们:“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朴实的问题,面对当今靠自我打拼重塑自己人生的快节奏时代,面对忙碌奔波和闲适消遣的每一个时日,我们是否该认真思考、好好审视和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