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兴贤渡(散文)

精品 【东篱】兴贤渡(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8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58发表时间:2021-07-27 06:26:56

【东篱】兴贤渡(散文)
   白鹭洲书院位于赣江江心,在清末之前,兴贤渡为白鹭洲书院出入吉安府城的唯一渡口。以“兴贤”二字为名,可以说那是书院先贤深情寄于莘莘学子们的伟大“兴国梦”,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书院师生读书理想的高度褒扬。
   环洲皆以柳护堤,夹径蔽阴,正值盛夏,望而浓郁,小有苏堤光景。渡口掩映其中,远远望去,呈现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迷蒙意境。
   洲中,竹林清幽,桃李正荣,桑园沃若,书写着“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已成荫”的美妙诗意,缓步其中,有望仙锦之思。莫非,这就是八百年前民族英雄江万里开辟的“柳径、桃溪、竹坞与桑园”?
   据史册记载,江万里从政四十五年,所到之处劝农桑,办学校。他出任吉州(吉安)太守之时,一到任,一面组织民众兴修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一面大力兴办学校,白鹭洲书院就是江万里一手兴办的。洲上沿堤皆插垂柳,可里许至洲尾。有诗曰:
   五株处士宅,十里白公堤。
   春日舒新眼,芳洲花满蹊。
   洲上还种植了桑树与桃树。据说,春时桃花烂漫,形成“桃花夹岸映水流”的动态之景。每逢釆桑养蚕之时,女桑则遍地皆是,好一幅“琅琅书声伴耕织”的经典画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写照。
   可以说,兴贤渡口流淌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写满了历史的神韵,寄存着白鹭洲书院先贤的“兴国梦”。
   一株蓬蓬勃勃,缀满桃儿的桃枝欣欣然地挡在了我眼前,桃儿圆圆萌萌,正对着我挤眉弄眼。谁说花草无心?我多情地想着,这株“千年”的桃树啊,正在表达着“不将‘白鹭’埋荒草,自有新桃发旧条”的意境。怪不得当年郭沫若到此一游,留下“面对白鹭洲,葱茏林木稠,无心寻古迹,有意浴中流”的诗句。
   我仿佛看见了江公正在桃树下,颔首坐看轻帆送远山。这里一步一景,一步一诗,诗人的诗句谱成的风景,来此一游的人,是踏在诗句上走路的,每一个字符都是铿锵悦耳的。
  
   二
   穿“柳径”越“桃溪”,缓步“桑园”,携着一身的清爽来到渡口。
   首先撞入我眼球是“兴贤亭”。该亭古朴典雅,平面正方,以四根圆木为梁柱,红漆漆面,攒尖宝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翼远伸高翘,正面额黑色鎏金,书有“兴贤亭”字样,柱子上有楹联:“文风灿五洲,正气传千古”。其字迹笔画刚毅有力,开张豪放,神、韵、意均在字里行间,隐隐有正气,腾腾有气概,令我不由得想起了白鹭洲书院的师生。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白鹭书院的学子,他进入白鹭洲书院学习时,正值欧阳守道为书院山长。欧阳守道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品行正直,学识渊博,曾任长沙岳麓书院副山长。他在白鹭洲书院期间,继承了江万里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品格,一边兴理学,育人才;一边敦教化,明节义,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可以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我想,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与书院老师的“明节义”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有力地造就了后来一批批庐陵人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些,足以被后人万世崇尚、敬仰……我想到这些,忍不住轻声吟诵着楹联,立在兴贤亭中久久不愿离去。
   兴贤亭四周花木万株,翠盖红披,几株古藤更为繁盛,开着紫色的花,顺着梁柱攀爬其间,它的枝叶、花儿向四周撒下,几乎把整个兴贤亭都遮满了,给人营造着一份清幽与安定的雅致氛围。谁说开了又败的“花墙”,只剩下斑驳?瞧,这紫藤不正在倔强地演绎着一首“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场景,特意等人来慢慢消受。恍惚中,远年的影像幻化在我的眼前,千年书院的师生正在亭中谈笑风生,吟诵着“一溪桃李正敷荣,何必芙蓉城上行。小集花茵酲半醒,柳阴深处听流莺”的诗句。我嘴角微翘,正想着参与其中。
   不是逼真,而是真实。在这里,很容易被感染,很容易入情入境。
  
   三
   离兴贤亭几步之遥便是用麻石筑就的牌坊。
   牌坊的横梁已残缺,苍苔深砌,蓦地一看,满眼苍凉,令人油然而生“残垣断壁蒿草黄”的凄凉之情。待我用心端详,只见深暗的苔藓掩不住它那细密的纹理,端庄的造型,断壁的横梁上分明写着厚重与深沉,有着跨越时空的距离美;有着穿透历史时空的力度美。是呀,废墟也不总是让人联想到古朽与毁灭,残破的遗迹才是完整历史的映照啊!面对眼前的“残垣断壁,苍苔深砌”,它如一幅古朴、生动的历史画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厚重与沉稳顿时充塞着我那肤浅与浮躁的心灵,这一切让我明白,历史是不可复制的一种本色记忆,正待有心人去细细解读,有时候是把握住一条主题线索演绎下去,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此时我,真想对天跪拜着唱一曲:我来了!我来拜谒历史,我来捧读沧桑大书。
   牌坊的柱子上同样苍苔深砌,仿佛想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那岁月的皱纹。柱子的顶端高擎着一个灯笼造型,远远望去,像一位孤寂的老者提着灯笼,静默地站立着,仿佛在独守一江荒寒,一江闲风,一江诗情。它是否又在深情地举目顾盼,期待千年的远帆,载着白鹭洲的师生掠过雪漫风轻,渐次归来。
   我伸出手儿,动情地抚摸着那已斑驳的梁柱,颇有一种“欲语泪先流”的酸楚——你知道吗?白鹭洲先贤们再也回不来了啊!山长江万里在元兵攻破之际,以身取义,携带180口家人笑赴“止水”;学生,刘辰翁饱饮亡国之恨,心意已绝,决然隐遁,足不出户;邓光荐举家抗元,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文天祥疾笔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之后,从容就义……
   一阵江风迎面袭来,赣水汤汤,如诉如泣!不,那是一股浩然之气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她们仿佛在诉说:这里,永远响彻着忠贞之歌,白鹭洲书院的格局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承。
   当我再次回头望一眼牌坊时,一只白鹭立在横梁上舞弄着轻影,在这寂然的大自然里,虽然已不见先贤的身影,可在我眼里,这渡口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先贤的化身,令这千年的牌坊弥漫着时光的温柔,孤寂中带着安然。
  
   四
   渡口码头以青石铺就,中间有半亩之余的站台,站台前方的码头间或筑有几米宽的台面,看来是供停放货物之用。左右两边的码头依次向水里延伸,可供游客双向行走,为了防滑与美观,每一步码头都经过了精心雕琢,用心打磨。我无法想像这些青石在科技并不发达的800年前,是从哪里开釆而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切割成块,又是费什么力,越过滔滔赣江水,抵达兴贤渡?这座古老的码头啊,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与心血!如今,码头历经近千年的风雨冲刷,虽略显苍老,可它依然透着厚实与稳健,依然承载着厚重的使命,让兴贤渡口成为吉安一道最为壮丽的人文景观。
   我带着无比的敬畏之心,用眼神反复抚摸着这一节节码头,恍惚中,穿越了千年,眼前幻化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的艰辛场景,耳畔响起了劳作的号子声。
   这座千年的码头啊,虽然没有上海滩那“浪奔,浪流”的气势,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上海人的“码头故事”是一种闯荡世界的情结,而吉安兴贤渡的“码头故事”是千百年来一种创造世界,复兴“中国梦”的情结。周敦颐、程颐、朱熹由这个码头迈进白鹭洲开坛讲学。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从这个码头走出,留下爱国主义的英雄气节。这里是“文化”的摇篮,这里有着“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轻软的赣江水,潺潺地荡漾,合拍地轻吻着码头,几株芦苇在风中摇曳,不时有一阵雪片似的芦花,随风向岸边飘忽着。在这里我仿佛可以隐约看到,无数徜徉着的灵魂,他们漫游水边,为吉安的发展乃至祖国的兴旺“保驾护航”。
  
   五
   兴贤渡,从宋朝一路坎坎坷坷中走来,在历经近千年风雨的洗礼之后,终于在1979年换了模样。政府在渡口架起了浮桥,从此,渡口摆脱了摇橹摆渡的日子,在现代人看来,是极其“寒酸”的,但终究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在1987年,仅隔8年,离兴贤渡口几十米开外,红红火火修建了现代化永久性的桥梁,名曰“白鹭洲桥”。白鹭洲桥如雄狮觉醒,如彩虹飞渡,圆了白鹭洲师生千百年来的“桥梦”。是呀,白鹭洲师生再也不用担心,因涨水渡船停渡,或浮桥冲毁,误了出行。在2013年,吉安市投资1.7亿元启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为了给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校与游客分开,政府加修了“白鹭洲书院廊桥”。
   白鹭洲书院廊桥,以巧夺天工的技艺,让楼、亭、殿、阁,融为一体,既有交通功能,又可遮风挡雨。它犹如长虹饮涧,又似姣龙卧波,飞架赣江碧波之上,以青春焕发的面貌,载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通往白鹭洲书院,感染着那千年的文化气息、田园气息、书院气息。
   如今,吉安正以开放、文明、大气磅礴的姿态,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创造着另一个传奇——井冈山大桥、新井冈山大桥、吉安大桥、田心大桥、赣江大桥,现在又在热火朝天建新赣江大桥,规划了8条车道,且上下两层。据说,在兴贤渡口不远处将修建水下隧道,以河底隧道方式穿越赣江,这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凭我的脑袋真的无法想象啊!
   还有,高铁站就架在了家门口,到香港只需3.5小时,去往北京也只需5个钟点,再不行,我们还可以坐飞机,在云里雾里穿梭,去北京只需140分钟,以分钟论算,是什么慨念啊!
   白鹭洲书院的先贤们,你们看见了吗?你们听见了吗?你们再也无需因学生“赴京赶考”误了时辰而捶胸顿足了,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东西南北的物质,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吉安已经走向了世界。
   千年兴贤渡在这里与千年赣水共舞,静看城市华丽转身,开放与繁荣共存,秀美与幸福相生!如果说滔滔赣江水是吉安人的魂,那么,兴贤渡则是吉安人的根。这就是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无比瑰丽的中华文化。
   此时,正逢丰收季,吉安城外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正硕果累累,稻穗正涌着稻浪,这是我们心中的盛景,更是吉安先贤们的热盼!这里,处处洋溢着恢宏的景象。
   远方的朋友啊,您一定愿意从远方赶来,让吉安人民,为您翻开兴贤渡这部历史文化的长卷吧,亲眼目睹一番吉安人民,从古至今,是怎样实现动人的、伟大的“兴国梦”!
  

共 4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之地大物博,有太多的风景可以给我们畅游;中国之历史悠久,也太多的历史典故可让我们回首拜读。但靠去读影像,缺乏的是深度;仅靠古籍,并非人手一册。湘莉作者的文章,多以解读赣州风景古籍为主,给我们打开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窗口,这篇游记散文,内容精当厚实,写法活泼有味,读之便有收获。著名的白鹭洲书院,掩映于绿荫繁花之中,达洲要经过兴贤渡,于是,这个渡口就成了我们解读这个千年书院的序言。回顾历史,难忘当年江万里太守修渡兴学的壮举,这个地方此次就堆满了文化,人游其中,踏足在诗句的字符上,那是怎样一种游感啊!抚摸“兴贤亭”,一串历史名人相继走出,仿佛看到听到了当年书院的师生畅谈的声音模样。那个沉淀着历史,带着沧桑的牌坊,更是写满了历史的记忆,刻画着多少历史人物的生动影像。如今,牌坊静立,一切安然,历史在这里沉静了下来,可我们的心情却在澎湃。渡口的码头,是寄存了多少先民的智慧的结晶。它不同于上海滩的打拼世界的 码头,这个码头是堆满了文化的地方,也是历史名人聚集之地,赣州的发展,有多少文化名人在为之护航,历史不老,历史总是醒着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还在挖掘拜谒文化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停滞不前,如今兴贤渡,古老的白鹭洲书院,已经发生了巨变,桥如彩虹,桥似蛟龙,交通发达,早就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作者很诗意的一笔是,白鹭洲的赶考生不必再担心赶考误了时日,兴贤才能兴国。将“贤”与“国”联系起来,我们会懂得很多人才与兴国的关系,从白鹭洲走出的英才贤达,对于中华文明的进程有着不能低估的力量就是明证。这篇游记,内容博大,行笔恢宏,情感充沛,表达别致,解读风景和龙市的结合,显示了不一样的文芬风和文章格局。文笔遒劲,笔法细腻,总有新颖的游感捧出,这是一篇上乘的游记,推介之,不可错过。【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2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7-27 06:29:34
  在兴贤渡口,摆渡过去的是接受文明洗礼的学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兴奋点,湘莉老师的文章,诗意地介绍了兴贤渡的文化特色,读来耳目一新,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湘莉老师夏祺,希望下次文明去兴贤渡,湘莉老师做文明的摆渡人。先谢谢!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07:07:13
  深谢怀才老师精心编辑,费心润色!编按精美,为拙作添彩增色!遥握,谨祝夏祺!欢迎老师来吉安游玩,湘莉一定陪你去往兴贤渡,游白鹭洲书院。再谢老师一路精心呵护,感恩遇见!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7-27 07:14:52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每一处名胜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流传千年。非常盛名的白鹭洲书院,连渡口都有这么多的故事,老师好文笔,信手拈来便洋洋大观!真好!赞!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09:43:29
  非常感谢孤独老师到访留墨鼓励!你的雅评是我前进的动力!此稿在心中压了一月之久,这几天终于草成,放下一块石头了。接下来估计要写那个千年书院了,心里很没把握写好。再谢孤独老师,遥握谨祝夏祺!
3 楼        文友:岚亮        2021-07-27 09:49:56
  滔滔赣江水,萋萋白鹭洲。悠悠兴贤渡,盎盎诗情稠。兴贤渡,在未命之前,也许它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方式存在了,但有一点我想可以肯定,它是因白鹭洲书院的诞生而被命名为兴贤的。这个渡口拥有太多的故事一点也不奇怪。这篇游记,格调高雅,文笔宏丽,细腻遒劲,情感真挚,拜读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6:23:50
  深谢老哥到访留墨鼓励!你的美评是我前进的动力!兴贤渡,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渡口,只可惜我的笔力不够,没写出味道。再谢老哥,一路鼓励!遥握问好,谨祝夏褀!
4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7-27 10:21:49
  滔滔赣江水是吉安人的魂,这我知晓,兴贤渡是吉安人的根,这个我有点不知,也许到了那都不知其名,该罚。印象中只记得小时候父亲多次带我进白鹭洲书院,好奇,敬畏,逗留许久,感受那氛围。一篇兴贤渡写得,细腻真挚,饱含对家乡的深情。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6:32:32
  深谢太阳老师到访留墨鼓励!兴贤渡在白鹭洲上,树木掩映不注意很难看到,我这次是专门去寻找古迹才得知,现在去白鹭洲书院已有两座桥了,方便的要命!遥握问好,谨祝夏褀!
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7-27 10:38:49
  湘莉老师的白鹿书院的古渡系列,越来越气势磅礴,精彩连连。穿越千年历史,漫步古渡渡口,兴贤渡码头、兴贤亭、白鹭洲书院廊桥等,游览探胜,触景生情,曾经在这里圆“兴国梦”的历史名人,在湘莉老师的笔下纷纷登场,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诗意解读,笔法细腻,情感恢弘。歌古颂今,恣意飞扬!好文,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8:20:03
  深谢习之老师到访留墨鼓励!感谢一路支持!兴贤渡是我探访金牛渡时发现的,与金牛渡遥遥相望。白鹭洲书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我到现在还是不敢轻意下笔。遥握问好习之老师,谨祝夏祺!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7-27 11:37:16
  唯美厚重的文笔,记录着兴贤渡的前世今生,想象丰盈,情感纵横,表达豪迈,又不失婉约,启人遐思!莉莉的文字愈发耐读,赞笔力,问好!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8:26:28
  深谢香香公主留墨鼓励!感恩一路支持。现在放暑假了,非常期待香公主的佳作惊艳东篱!遥握问好,谨祝夏褀!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7-27 16:02:17
  兴贤渡,颇有诗意的渡口,出了众多圣贤,包括文天祥。让渡口印上了文化记忆,也成了吉安人的根,见证历史沧桑巨变。老师追惜古今,思绪纵横,文思兹意,文笔厚重凝练。气势恢宏。读罢若穿越千年般浩荡奔腾。兴贤渡,带着沉厚的文化积淀,腾飞了!问候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8:29:48
  谢谢鸿雁老师百忙抽空留评鼓励!你的到访是我前进的动力!遥握问好!非常喜欢读鸿雁老师的“徽州系列”,期待佳作不断!
8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7-27 17:37:32
  兴贤渡,渡过了一代又一代先贤,渡过了历史的风雨,见证过风云变幻,在这个时代闪烁着光芒,在湘莉老师笔下变得鲜活,变得灵动,让人神往。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7 18:32:34
  谢谢明月老师到访留墨鼓励!你的文章是我学习的范文,总是那样细腻唯美,令人百读不厌!遥握,谨祝夏祺!
9 楼        文友:白玄        2021-07-27 21:56:16
  移步换景,借景抒情,描写细致生动,把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有机糅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显得丰赡。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7-28 05:37:02
  谢谢白玄老师百忙抽空留墨鼓励!你的美评是湘莉前进的动力!遥握问好,谨祝夏祺,精彩不断!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