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图画课(散文)

精品 【菊韵】图画课(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80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9发表时间:2021-07-29 22:38:51

【菊韵】图画课(散文) 儿时,在困难年代,我上过的图画课,包括用过的图画本,都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
  
   一
   我们小时候上的美术课叫“图画课”,与之配套的是一个薄薄的小本子——图画本。
   教室前面的墙上,也就是黑板的旁边,每学期都会贴出一张有格子的新课程表。它设计工整、字迹端庄,一看就是老师的杰作。每当上课前,那儿都会集结起一群“临阵磨枪”的人。他们记不起下节要上什么课了,便赶往那儿临时去凑凑热闹,随后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书包里取出要用的书本。
   这有点像“安民告示”样的课程表,把我们新学期每周六天要上的课程,都死板地归纳进去了,老师每天只需照本宣科地执行便是。整个小学阶段,我们所上的语文、算术、作文、图画、音乐、劳动等课程,都在课程表上每天像变戏法儿似的交替出现。
   新学年开学的前一两天,我们则带上扫把对学校进行大扫除,老师早早就去了公社教育组领教材。等所有的教材都摆到讲桌前时,它们高耸得就像城市里的高楼。我们耐心地坐在自己的课桌上,等候老师念到自己名字时,才上台去领课本。
   仅一会儿工夫,讲台前的那座“高楼”,就搬家到了我们的书包里。
   与语文、算术书一同发到我们手上的,还有语文本、算术本、作文本和图画本,语文本作文本和算术本上印有不同的蓝色条格,图画本纸张厚厚的,没有格子。虽然也有音乐课与劳动课要上,但它们是根本不用本子的。
   我们的学校很简陋,一大间破旧的教室硬塞在民房中间。到了做饭的时候,农户家的炊烟争先恐后地往教室里钻,有时呛得我们眼泪直流;邻居炒菜的香味儿,更是不合时宜地飘到我们的教室,弄得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垂涎欲滴。雨天,雨滴顺着教室屋顶的缝隙滴落下来,形成很有节奏的滴答声,搅乱我们的注意力。坐的凳子,也简陋极致。开始还能勉强坐坐,后来它们常常东一处西一处地散架,不老实坐着的学生时常出现挤手夹肉现象,大队虽然也派人来帮助修过不少次,都是往板凳上钉钉子,钉子越钉越多,最后干脆不管用了。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带小板凳上学。
  
   二
  
   我对在小学期间上的其他课没什么印象了,对图画课的记忆倒还深刻,这主要是源于当时对它的遗憾,以至于后来也没能弥补上这种遗憾而引起的。
   我的启蒙老师是个年过四十的中年妇女,我记不清图画课是从一年级开始的,还是二三年级才开始的。在我们那偏僻而贫穷的小山村,凡事都可以破例。哪怕小学毕业才上图画课,也是有可能的。
   她给我们上的那堂“用线条组成花边”的图画课,是我走进画画世界的第一课。很可惜年轻时学艺不精,导致后来长大成人时的工作和爱好,与画画差之千里。从记事就做惯了重体力活的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粉笔“画”,便在心中低语,原来还有这门课要上啊!
   接下来,在把老师黑板上的画搬到我图画本子上时就犯了难。一是我不会像她那样弯弯绕绕的画,二是虽然她事先让我们准备好画画的彩色笔,至少像红黄蓝这三种基本色的彩笔是不能少的,而我却一支彩笔也没有。
   不是不想准备,而是无能为力。
   恰恰那天“用线条组成花边”的画里,就要用上那三色笔。
   我在第一页的图画本上,画了又擦去,擦了又画上。不是不自信,而是根本就不像。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导致那“画”注定不能画好的根本原因。那天,教室的屋外下着小雨,漏雨的屋顶就跟平时大多数时候一样,我的“线条”还没完全“拉”出来,雨滴就端正地落在了我画本的中央,立即浸湿了我那还没有完成的画……我把厚厚的图画纸擦去了一个小洞,而且那“用线条组成花边”的画,模糊得糟糕透了。
   图画本发下来的时候,老师在那一页卷面很不工整的图画纸上,用红色的墨水笔,评出了48分的作业分。
   擦了一个小洞的图画纸,要翻过来在背面再画画的时候,就必须绕开那个小洞,但要因此而浪费这页纸,肯定是舍不得的。
  
   三
  
   直到小学毕业,我的图画也没得过一次老师给出的七十分以上的高分。这使我有些气馁,以致成人以后都不想涉及画画的事。的确我也做到了。
   如果现在要为这其中的原因作个总结,那便是我向家里要的彩色笔都石沉大海了。
   在上图画课的时候,谁都晓得全班只有我没有彩色笔,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次老师让我们画苹果时,看到我画得整个“苹果”都是一色的铅笔色时,忍不住浅笑了一下,随即问道:有没有同学肯把自己的彩色笔借给我用一下。直到快要下课了,我的同桌才将她那半截红铅笔借给了我……那次她的义举,第一次让我的铅笔画有了第二种颜色。
   图画课上,老师为我向他人借彩色笔画画,为我打开了方便之门,说实在的,那个时候我还是羞于脸面,没有主动去为难别人。在那个年代,节约便是主旋律,生活要细水长流地过,用具更是要爱惜着用。
   “想得美,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我多次悄悄地从大人们的心里,探听到了他们发出的这声音。那可怜兮兮的“声音”,是令我不敢强烈讨要彩色笔的根本原因。装进了我眼里的现实,的确是我们分的基本口粮不管怎么节约,都根本维持不到年底;补巴重补巴的衣裤,不是失去了布料的本色,就是破了洞不合身的短了尺寸。
   好在我画画的启蒙老师没呆多久就调走了,如果她要把我们教到小学毕业,保不准在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肯定也会在父母不给我买彩色铅笔的问题上而耿耿于怀。
   新来的老师是我们本村产生的。一开始他只是简单地过渡一下,一旦公办老师进驻了,他也就完成了使命,偏偏这么一个临时到来的老师,还一直教到我们小学毕业。
   自从他来了以后,图画课只成了美其名日的存在。后来才知道他也是在启蒙阶段就把图画课给得罪了的,以后顺理成章地成了他最恨的“敌人”。
   他的歌唱的也不怎么样,但“东方红、太阳升……”还是能左着嗓子唱完。我们学唱得也很吃力。只有劳动课,他教得最好。我们班勤工俭学种出的菜地,在他的带领下,成果远胜于前任……
  
   四
  
   有一年,我从外地回家,在热闹的菜市场里,见到了多年不见却依然熟悉的背影。那一头的白发,憔悴的面容,踉跄的脚步……无疑不都在准确地证明着她已步入了古稀之年。
   我走近她,迸发地叫了一声“老师”,她没有反应,依然在忙她眼前的事。我又复叫了一声,并加大了音量。
   她回过头来,诧异地端详我。
   “老师,我是您在土门小学时的学生……还记得吗?”
   她愣神望着我,同时飞快地搜寻着记忆。“你是,你是……是那个上图画课没有彩色笔的……”
   “是我,老师,是我”!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她住的楼下,在她的热情邀请下,我去到了她那间面积不大收拾得却很整洁的家中。我的目光很自然地就被墙上的画作所吸引——广袤的田野下,远方奔跑着一群捉蜻蜓的少年。在它的近处,却是很多种颜色组成的线条,像极了盛“开”的花边……
   再看右上角画作的名字:用线条组成花边。
   什么时间老师站到了我的身后与我一同欣赏画作了,我竟浑然不觉。我思想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射到了那难得一见的画作中。
   那时,我在土门小学给你们上的第一节图画课就叫“用线条组成花边”。这些事不论过去多少年,我都无法忘记。因为当时还没有爱上画画,连画出的东西自己都不喜欢。现在你看到的这幅画,我依然把它定名为“用线条组成花边”,是想以此纪念我的那段异乡生活。而这幅画,是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就像你们当年在图画本那样反复擦拭一样,最终才定型为今天这个样子……
   回家的路上,我琢磨着老师刚才的话语,心中涌动着阵阵波澜。

共 30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图画课在小学是最不起眼的课程,也是可有可无的课,然而作者却对图画课这么记忆犹新,终身难忘,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主题。读后才明白,让作者留下刻骨铭心的是上图画课时,班里唯一没有彩笔的就是他,可想当时那个孩子是多么的自卑和无奈,而当老师出面给同学们借了一根红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出了红色时,那种感觉可想而知。文中的高潮是最后一小节,偏巧在菜市场遇到了三十年前的美术教师,老师还认出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个没有彩笔的学生。更巧合的是作者到了老师的家中,看到了墙上那幅画,正是图画课第一节上的“用线条组成花边”命名的画。时隔三四十年的记忆重新拉进了师生的感情,仿佛回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非常有意义的一篇散文,推荐给大家欣赏!【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3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1-07-29 22:39:55
  一节图画课,一段三十多年的记忆,值得一看!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07-30 09:22:37
  谢谢叶社的辛勤编辑。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29 22:45:55
  构思精巧,文笔细赋,有小说味道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07-30 09:23:35
  老师的鼓励将催生我的动力。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29 23:14:02
  很有看头的散文,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07-30 09:24:16
  谢谢好友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