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长篇历史小说《茹河涛声》连载之二十四作者介非(张士勤)
第三卷第一章第一节“摸石头过河”喜迎改革开放
/介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光已经流转到了公元一九八零年冬季,县委召开了紧急扩大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会议内容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
作为县委委员的水沟滩洼生产队队长张来福同志理所当然的参加了会议。会议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就结束了,会议内容也非常简单,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读和印发了中央文件原件,没有像以前的惯例那样安排分组讨论的具体内容。
县委王书记总结讲:“这次会议只是按部就班地宣读了一下中央文件精神,文件现在都已经印发给了各位与会的同志们了,人手一册,带回去先领会精神,希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好‘思想弯子’,特别是党员干部同志。过去多年来一直提倡巩固集体经济,对于实行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举措大家可能感到有些突然和意外,这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至于如何贯彻落实,县委暂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成熟意见可以安排。一句话,中央有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摸着石头过河’,你们各公社、各大队、各生产队在基层第一线的同志,回去以后,可以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先摸索着去干,如果你们中间有谁那个地方有了成功的改革经验,具体方法措施之后,县委可以加以总结,然后在全县作为推广。”
回来之后,队长张来福手捧着中央“一号”红头文件,白天读,晚上看,反复琢磨,反复领会其精神实质。文件上面总结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要逐步纠正“穷过渡”的左倾指导思想和经营上“越大越好,越公越好”的管理体制,要求对于过去从上到下那些各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改革,要求改变以前经营上的生产队集体经济“大锅饭”的管理体制,实行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但是对于具体如何操作上面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说“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摸石头过河”。
在水沟滩洼生产队的社员大会上,张来福说:“社员同志们,实话实说吧,这次县上的三级干部会议和往年的提法背道而驰,几十年来的口号不再提倡了,要求我们实行体制改革,要求打破过去生产队吃‘大锅饭’的那种经营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要实行大家期盼已久,梦寐以求的那个‘联产承包’‘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啥?你们刚才听队长说什么了?”红脸叔的孙子皮实用胳膊肘捣了一下身边的二娃和锁子小声地问。
锁子说:“没有太听清楚!”
皮实忽闪着眼睛:“要‘包产到户’呢!”
锁子问:“啥叫包产到户?”
“就是解散生产队,实行‘单干’!”皮实说: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过‘单干’的故事,他说1962年‘下水救人’那会儿搞过‘包产到户’,后来又被上面纠正了……”
二娃恍然大悟:“那不是咱们当年参加红卫兵的时候批判过的‘资本主义道路’吗?”
社员们在惊愕中交头接耳,极其神秘地窃窃私语着、议论着,本来鸦雀无声的会场一下子就有些骚乱起来。
“大家静一静,我……”
张来福示意大家伙,准备继续自己的讲话。
“咳,咳!”朱老九大声地咳嗽了几下“……来福,你停一停!”
今儿个听着队长的讲话咋就有些不对劲儿,朱老九突然想起了过去“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那会儿,在全公社的万人大会上,自己作为贫下中农代表,走上主席台作“忆苦思甜”形势教育的报告,自己慷慨陈词,侃侃而谈,台下欢呼雀跃,掌声雷动。自己讲着讲着,不知咋的,主持会议的公社陈副书记立马示意打住,并且马上拉自己下去,拍拍他的肩膀说:“我说老同志,你口渴了吧?休息一会儿再讲咋样!”他还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呢。在听众席上坐下了以后,才有人捅捅他:“好把你个瓜怂!咋能满嘴胡嘫呢?秋鸡娃叫鸣呢——按不住板嘛!本来你应该说解放以前地主阶级剥削贫雇农的坏处,讲现如今走集体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却说‘过去给地主拉长工的时候,虽然出的是牛马力气,却能吃饱肚子……哎,六零年过渡‘共产主义’吃‘公共食堂’那会儿倒稀糊把我给饿死了……’把话给说反了意思!……”而今天的社员大会上,来福是不是也和自己当年一样把话给讲错了?想到这里,他“突”地站起来,在自己的鞋底子上磕了几下烟锅灰,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近主席台,轻轻地拉了拉意欲继续讲话的张来福的衣角,极其小声地跟他耳语道:“队长,你娃今天是猫尿灌多了吧?或许是吃错药了吧?咋敢在这大庭广众的场合上讲这样严重‘右倾机会主义’的话呀?哪不是‘刘邓路线’吗?你就不怕犯错误?我看你娃真正的不想当这个队长了!”
朱老九善意地提醒着张来福。
“哈哈!谢谢朱家九表叔的提醒,看来大家伙还都蒙在鼓里纳着闷啊!是吗?我的话还没有讲完呢,党的方针政策还没有给大家传达清楚哩!你们就紧张成这样?看来我张来福手下革命群众的觉悟确实不低呀!你们注意听好了,这是真的,党的政策确实改变了,大家也莫要替我担心害怕哟……”
“真的呀?”
“那还有假?”
“我们大家伙还以为你张队长今天犯了糊涂,扁嘴和尚念错了经呢!把人吓的出了一身冷汗呢……”大家摸着头皮哈哈地笑着,起哄着。
“嗖”的一下,张来福跳上了桌子,挥舞着手里的“红头文件”:
“你们看!这可是党中央今年发的一号文件呀!你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该相信自己的耳朵吧?下面让咱们的会计董雨儿同志给大家一字一句、详详细细地念一遍吧!”
董雨儿接过了文件,原原本本地读完之后,张来福接着说:
“虽然有中央红头文件的大纲在这里放着,但是,到底具体怎么个搞法,我的心里也实在没有个底。一直以来,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使得我这个多年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有些突然,也有些无所适从。从县委三级干部会议直至今天,我都琢磨了几天几夜,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谱子。今天,我也按照县委王书记的办法,交给咱们的社员群众讨论!”
文件被社员们传过来传过去地争相阅读着,但是,发言讲话的人却非常少。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城府较深的老年人,他们一个个都是一不吭声二不发言,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锅,闭目养神,静观局势的变化。好像生产队的会议、政策的变化对于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一旦瞧见自己家那个年轻气盛、爱出风头的儿子、媳妇或者侄子娃娃跃跃欲试准备发言讲话的时候,他们总是使着眼神,打着手势,阻住他们:
“愣娃子,你懂什么?别出风头!还是让人家干部们先说!”
看得出来,他们心有余悸啊,害怕一旦讲错了话,以后搞政治运动的时候又会被扣上一个什么“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帽子,招祸挨批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连续三个晚上,坐冷板凳的会议就这样一直耗着。没有办法,张来福只得宣布散会,他只把队委会几个村干部们留了下来,他说:
“不知道是啥原因,群众愣是不讲话,咱们也没有办法,我倒是琢磨了一个方案,说出来大家研究一下,如果觉得合理可行,再交给社员们讨论咋样?”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来福说:“我想是这样:
第一,打破以往‘上工一条龙,做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大锅饭低效益’的状况,废除生产队《社员劳动工分簿》。就是将生产队的土地面积按照山、川、原分类,评估出一、二、三、四、五的等级,计算出粮食产量,按照人七劳3三的比例,包产到户,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让他们自己管理,自主决策,自由种植,自主经营。
第二,解散生产队的集体饲养场,牛羊家畜分户喂养。
第三,国家公粮(税金)、购粮任务、生产队的公积金、公益金集体提留、公益事业的义务劳动(义务工)也统统跟土地面积走。任务到户,责任到户,生产队只跟农户签订《责任书》就行了,一切都按照《责任书》兑现!你们看怎么样?”
会记董雨儿首先站起来坚决反对,她说:“你这样不是明目张胆地搞了私有制、复辟了资本主义吗?这那里还是带领社员群众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我反对!”
队务委员山杏随声附和:“好马都不吃回头草呢,多少年了我们都听毛主席的话,从互助组、合作社、直走到了今天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我们都一直走在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咋能再返回去走回头路呢?那样的话,以前的革命工作白搞了?力气白费了?”
副队长八子说:“我们的革命目的是要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共产主义!为了防修反修(修正主义),毛主席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造反派的红卫兵小将们一窝蜂似的,一个斗争大会就把你张来福的权都给夺了,关了你的牛棚,你咋就没有长记性呢?还敢犯错误?”
“此一时彼一时嘛,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世间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着的,党的方针政策也是根据历史发展、工作实践的实际情况需要来制定的,那能一成不变啊!”来福解释说:
“正是因为过去的极左路线不适合中国国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农业生产滞后,各行各业生产萧条,我们农民贫穷,我们国家落后,一直挣扎在那个温饱线上,所以党中央才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调整方针、政策、路线,才要实行改革嘛,你们咋就脑子一根筋,转不过弯子呢!”
朱老九委员说:
“我听中央文件讲得明白,让我们‘摸石头过河’。再说了,婆娘做鞋子做衣服还有个样子(模板图纸)在那里参照呢,可是这个社会主义事业,也没有个具体模式,起初我们还不是照搬学习了苏联老大哥他们的那一套?哪也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咋样发展快,咋样能多打粮食,我们就应该咋样去搞呀。我看来福的办法可以试试,一旦错了,咱们从头再来嘛!哪怕啥?”
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一遍又一遍,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又沉默不语。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一直到天亮时分,来福说:“好吧,两种意见,我们队委会七位同志,举手表决一下,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组织原则!”
表决结果:同意“联产承包,责任到户”经营模式的五人,保留反对意见的两人。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的决策在社员大会上宣布之后,大家欢呼雀跃,拍手称快,几乎人人赞成。于是,社员们推选出了八个他们认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的群众代表,协同队干部丈量土地,评估生产队牛羊牲畜、大件农具等等的集体资产价格,按户建立档案,办理了合同签约。
在队长张来福的决策领导下,水沟滩洼生产队的农业生产体制改革的工作和当年的土地革命工作一样,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未完待续)
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