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八十八(随笔)
◎《黑人白话》
老年人最好的养生状态是:忙而不累,闲而不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既是一种无害的释放,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黑人白话》
黑人以为,王莽之罪不是乱臣贼子而是乱国皇帝。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王莽败于人心民意,自然由王成贼。如此说来王莽若是死于称王之前便可以盖棺定论为贤德之仕。看来人寿即为天德,对于好多历史人物来说,早死并非坏事。
◎《黑人白话》
相对而言,在小地方或者老地方的熟人圈里,容易形成低层次的逻辑闭环、认知闭环、夸赞闭环。这样,我们便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及其错误判断,既看不清别人的优点,也认不清自己的缺点,于是也便很难往前走、往上走了。由此可见,常被周围的人夸赞,并不见得是好事情。
◎《黑人白话》
这么傻的后卫,这么差的球队,这么臭的教练,这么丑的羊跪……还舔脸站在那里,还舔脸坐在那里(相关领导)。
◎《黑人白话》
有时,说真话与做好人,做好人与办成事,办成事与说真话,相互矛盾甚至大相径庭。
(20210725)
◎《黑人白话》
歇伏的最好办法,是呆在家里看奥运、大白话。当然,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中外胜负都挺好玩。这些,便是老年人过伏天的优势之一。
◎《黑人白话》
青年黑人特别喜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名句;老年黑人尤其喜欢文正公在这首与朋友唱和诗中的几句经典:“老来难得旧交游”……“晚年恬退语相投”……“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同为襟怀,前者坦荡豪迈,后者恬淡宁静:一为重友情(旧交游),二为重文情(语相投),三为重闲情(田园……否)。人老了,心安了,万事皆休,一一放下,能有一方郊外田园,能有三两知心老友,能有五言七律唱和,便是黑人之秋思秋望。
◎《黑人白话》
中国动荡之日,大师频出之时。因为爱国、爱人、爱己。
◎《黑人白话》
前几天黑人非常严厉的对蝈蝈说: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负起责任且付出代价,当然还要留下记忆并留住教训。所以,必须给予相应惩罚。
◎《黑人白话》
当人的自然属性渐渐战胜了家的社会属性之后,离婚率便会逐步提高。而婚姻破裂的最大受害者,不是夫妻,不是老人,更不是社会,只是孩子。
◎《黑人白话》
一直喜欢这两首歌曲。《清粼粼的水来蓝盈莹的天》是儿时听大人唱的;《虫儿飞》是老来听孩子们唱的。尤其喜欢王维老师演绎的这两首合唱歌曲——让我们看到,准确的说是听到:一个有信仰的合唱团,一个有修养的合唱团,一个有纪律的合唱团,一个有节律的合唱团。在这里既没有引吭高歌的纵情,也没有放声齐唱的豪迈,控制有序的声部是“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干干净净的声音是“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天”。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合唱艺术,或者说艺术合唱。
◎《黑人白话》
其实,写字不累(要看写什么字),有些时候不写字反倒感觉很累。一般说来,写字的时候不需要别人帮忙,不写字的时候需要别人帮忙。
◎《黑人白话》
世人喜欢苏东坡,后人敬佩苏东坡,大都因为两个字,一个字是苦,一个字是乐。人生是逆旅,也是苦旅,特别是好人,特别是才人,注定要比坏人和常人活的苦,活的累。苏东坡之苦自然会在同类人中产生共鸣。然而,不仅如此,还有苦中作乐,还有苦中寻趣,这更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精神的愉悦、文化的情趣,都是我们远不能及又极其向往的。苦难中,逆境中,苏仙特有的“嘻嘻”“哈哈”“嘿嘿”“呵呵”,让我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怎能不喜欢啊,谁人不敬佩啊?
◎《黑人白话》
同样都是沉甸甸的黄颜色,有些金牌的含金量并不比铜牌多出多少,特别是中国三人女篮的这块铜牌(夺来的而不是保住的)。她们有理由得到比跳水、举重、乒乓球等等梦之队更多更大的尊重,就不要说悲惨的女足和悲愤的女排了。
◎《黑人白话》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选择:年少时选择武松的英雄气,年长时选择西门庆的自由度,年老时选择独臂武松的敬畏心。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标准:精神社会崇拜武松之正义,物质社会羡慕西门庆之富裕,理想社会希望武松之正义+西门庆之富裕。
不同的年龄适逢不同的年代。但是,不同的血管流淌不同的血脉。黑人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都给自己的年幼的儿子讲过武松血刃西门庆的故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