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河】弘扬包公精神,力行勤政为民(随笔)

编辑推荐 【山河】弘扬包公精神,力行勤政为民(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12发表时间:2021-08-02 18:45:21
摘要:包公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忠君爱民的精神,跨越时空乃至超越国界,受到海内外各个阶层人们的敬仰。以史为鉴,包公及其所形成的包公文化、代表的包公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完全可适用于当今中国政府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廉政建设,对一切有志于报国为民的海内外爱国同胞及仁人志士可提供某种特殊意义的借鉴。 包公精神产生在特定的地域、时代、社会、阶级中,由于这种精神具有历史的先进性,故不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它和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一样,跨越了时空,乃至超越了国界,可谓是历久而弥新了。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已经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包公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实干型官员,除史书记载的政绩外,留下的主要文献是上书皇帝的“奏议”。不管奏议怎样高明,政绩如何突出,最终都是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的,但是,他的影响为什么也能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传诸久远呢?那是因为,在那些作为卓越政绩的思想基础的奏议背后,蕴藏着一种很宝贵的包公精神。要知道包公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就有必要对包公生平、思想核心与性格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尝试和各位同仁一起穿越时空,透析解读历史上的包公,旨在传承包公文化,弘扬包公精神,顺应时代呼唤,倡导清正廉洁、惩治腐败,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前言
   纵观华夏历史,杰出人物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伟人首推孔子,而能与孔子相提并论者,在我认为,就要数铁面无私的“黑老包”了。凡读书之人大多熟悉《三侠五义》《包公案》等有关章节,好戏之人大多知道《铡美案》《斩包勉》《包公赔情》等精彩剧情,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人,几乎都看过电视剧《包青天》,深受观众欢迎,其主题曲《开封有个包青天》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至今很多人都会唱。包公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忠君爱民的精神,跨越时空乃至超越国界,受到海内外各个阶层人们的敬仰。以史为鉴,包公及其所形成的包公文化、代表的包公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完全可适用于当今中国政府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廉政建设,对一切有志于报国为民的海内外爱国同胞及仁人志士可提供某种特殊意义的借鉴。
   包公精神产生在特定的地域、时代、社会、阶级中,由于这种精神具有历史的先进性,故不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它和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一样,跨越了时空,乃至超越了国界,可谓是历久而弥新了。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已经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包公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实干型官员,除史书记载的政绩外,留下的主要文献是上书皇帝的“奏议”。不管奏议怎样高明,政绩如何突出,最终都是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的,但是,他的影响为什么也能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传诸久远呢?那是因为,在那些作为卓越政绩的思想基础的奏议背后,蕴藏着一种很宝贵的包公精神。要知道包公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就有必要对包公生平、思想核心与性格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尝试和各位同仁一起穿越时空,透析解读历史上的包公,旨在传承包公文化,弘扬包公精神,顺应时代呼唤,倡导清正廉洁、惩治腐败,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包公其人
   一、历史人物包公
   1.包公的生平及仕宦经历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一字兼济,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卒于嘉祐七年(1062),庐州人。他29岁考取进士,授建昌知县,因为孝养双亲,未去赴任。十年后,也就是在38岁那年,才出任天长知县。此后,历任端州知州、池州知州、扬州和庐州知州。
   庆历三年(1043),包公44岁,他被调到朝廷,担任监察御使。这个职务品衔不高,但可以上疏言事,评论朝政,弹劾官员,因此很重要。推荐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是王拱辰。在这期间,包公写了不少奏疏,对朝政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尽了一个监察御史的职责。在庆历五年,他作为宋朝贺使两次出使契丹。
   庆历六年(1046)年,包公47岁,被调任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升任三司户部副使。三司是主管财政的部门,号称“计省”“三司”沿袭五代制度而来,包括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其长官是三司使,称“计相”,地位仅次于宰相,再分设盐铁、度支、和户部副使各一人。户部下设户税、上供、修造、麯、衣粮五案。
   皇祐二年(1050)年,包公51岁,升任知谏院的职务,谏院和御史台都是监察机构,所不同的是,当初包公只是担任品衔较低的监察御史,而这时他则担任谏院的长官了。包公在此任上两年,弹劾了不少高官,如宋庠,接替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却无所作为,包公上疏指责他“首位七年,殊无建明”,“不能尽心竭节,卓然树立”,宋仁宗遂贬了宋庠的官职,让他出京当河南知府。又如张尧佐,因为是仁宗的爱妃张氏的伯父,先是从一个小县官升为权知开封府,而后在皇祐元年的9个月之内,连升三次,成为掌管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对此,当时就有道台上疏反对,包公到谏院后,即上疏指出张是“凡庸之人,徒缘宠私,骤阶显列”。
   “开封有个包青天”,这是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歌,包公不是开封人,但包公担任过权知开封府的职务。在此之前,他还回老家任过职,先后知庐州和池州。他出知池州很有点意思,那是降职,因为池州只是个小郡。降职的原因,是他“举荐不当”。当时宋代已有了保任制,官员可以举荐人担任职务,但如果举荐不当,就要“连坐”,受到责罚。包公因为举荐了一个叫卢士安的人,属于举荐不当,就被降职到池州。他在池州做了不少的事情,现在池州的齐山,还有他手书的“齐山”碑。
   包公担任权知开封府的时间是嘉祐元年(1056)12月,这年他57岁,还算是年富力强。在这个职务上,他当了一年半。这个官是升大官的阶梯,但是很不好当,道理明摆着,京城里多的是比这个官大的官,得罪了谁都不好办。也就是在这个职务上,包公真正的出了名。有两件事情值得一说。一是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的不能直接进入公堂,要先把诉状交给门吏,门吏再上呈,这叫做“牌司”。有了这道门槛,老百姓要想告状,先得贿赂门吏,而门吏也可乘机勒索。包公到任后,革除了“牌司”,让告状的老百姓可以直接上堂。二是横贯开封一条河,名为惠民河,这条河与东南漕运连接的通道,是不能堵塞的,但一些达官贵人却在河边建起亭榭楼台,供自己享乐,从而造成河身的狭窄,一有水患,河水泛滥。包公奏请朝廷尽数拆除那些违法建筑,权豪们却千方百计抵制,说有地契,包公就派人实地勘验,最后迫使他们“拆违”。这些举动措施得罪了权贵,却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所以当时京师有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嘉祐三年(1058)6月,包公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权知开封府的职务由欧阳修继任。次年,他又改任权三司使的职务。嘉祐六年(1061)4月,又升迁为三司使,继而改任枢密副使,由财政最高长官变为军事最高副长官。嘉祐七年(1062)年5月13日,64岁的包公去世。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二、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的包公
   1.元代的包公形象
   元代杂剧中有包公戏21种,现存11种: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行道《包待制智勘灰栏记》、郑廷玉《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曾瑞卿《王月英月夜留鞋记》、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叮叮当当盆儿鬼》《神奴儿大闹开封府》《张千替杀妻》。
   元代包公题材兴盛的原因:(1)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2)吏治腐败;(3)市井文艺趣味。
   元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清廉正直;(2)富有斗争智慧;(3)神化色彩。
  
   2.明代的包公形象
   成化说唱词话中的八种包公故事刊本:《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传》《新刊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足本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刊全相张文贵传》《新刊全相足本仁宗认母传》《新编说唱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刘都赛上元十五夜看灯传》短篇小说集《百家公案》《龙图公案》和中篇小说《五鼠闹东京》等;明代的包公戏:共9种,现存5种:《胭脂记》《桃符记》《袁文正还魂记》《观音鱼篮记》《珍珠记》。
  
   明代包公故事流传的特点:(1)走向市井和民间;(2)传播形式多样化;(3)新编故事大量出现。
   明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身世更加传奇化和神话;(2)斗争对手地位更高,斗争精神更坚决;(3)断案方式更加富有民间色彩的智慧。
  
   3.清代的包公形象
   文人作家创作的包公戏《正昭阳》《双钉案》等;《三侠五义》《万花楼演义》等小说;京剧和地方戏中的包公戏。清代包公故事流传的特点:(1)篇幅更加宏大;(2)内容更加丰富和庞杂;(3)地方戏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清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清官与侠客义士的结合;(2)忠奸斗争中的忠臣;(3)沉稳气度代替了智慧。
  
   ■思想核心
   包公的思想核心是忠君与民本的高度统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忠君爱民的信仰。包公具有鲜明的忠君思想。在一封奏札里,包公写道:“臣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而“骤被殊用,置诸侍从之列,擢处谏诤之班,臣于此时敢忘图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出身既不高贵又缺少政治后台的人,能够被朝廷委以重任、视做心腹,这种感恩戴德的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基于这样的心理,他特地上书仁宗“请建太子”,希望赵家王朝“传之无穷”,因为“太子天下之根本也”,只有建立太子,才能“巩固王室”“挫奸雄观望”,否则“必稔祸于将来,恐非社稷之福”。这样的忠君思想,可谓臻于极致了。包公又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古人很早就提出“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一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成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包公一生从政的根本信条。他反复对仁宗说:“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而横赋暴取,不知纪极。”他几十封为民请命的奏折,便立足于民为国本的思想。包公的思想和功绩是以“民本”为基石的。无论官职大小、身处何地,包公都尽力做到爱民为民、务实尽责。
   包公注重解除民忧,革新诉讼程序。在开封府尹任上,他实行大开正门、百姓自陈曲直,并让人在衙门口设置了一面鼓,有冤屈者只要击鼓,就升堂问案。这种“击鼓升堂”的做法深得民心,迅速在全国推广,延续至清末。包公关注民生,大办实事好事,在今天的肇庆、池州、合肥等地还留有多口“包公井”
   难能可贵的是,包公思想中的忠君与民本是和谐一致的。那么对于包公来说,将二者统一起来的逻辑性何在呢?在《请差灾伤路分安抚》中,包公反映江淮等地天灾人祸严重,请求从速安抚,否则酿成大乱:“民间之蓄尽为军储矣,民失其赖,流亡日众……况今秋苗稼既槁……凋残之民朝不谋夕……饥则盗起,盗起则奸雄出,奸雄出则不可制矣,岂可不深惧而豫防之哉!”他讲得很明白,如果官不爱民,民不聊生,“奸雄”就会揭竿而起,后果不堪设想。类似这样的话,在今天尚能看到的包拯的奏议里至少说了四次。能够看出,包公不仅自己爱民,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皇帝爱民。包公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忠君”,这也就是他秉持的忠君与民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说,包公“忠君”的目的固然在于“君”,但客观上有利于天下苍生,其忠君与民本高度统一的积极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
   (2)刚直不阿的性格。包公的性格坦诚得近乎毫无保留,率真得似乎缺少修养,其刚直乍看起来真有些不近人情。这种性格的形成,一是由于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而且一生和农村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无形间烙上了中国农民纯朴、诚实的印记;二是在他熟悉的古代典籍中,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胸怀,“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当朝名臣刘筠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甚深。刘筠是翰林学士,刚毅正直,疾恶如仇,因和朝廷恶势力势不两立,两度外任庐州,而包公自年少时即颇为刘筠所赏识。在他的奏疏里,有很多减轻老百姓负担的主张,例如他建议朝廷“减冗杂而节用度”;他提出“凡横敛无名之入,多所蠲(juan)除”;他知池州府时,“所至缩糜费,以利民。明年复其官,民多德之,立祠祀焉”;(《嘉靖池州府志》)权知开封府时,他革除“牌司”旧弊,让百姓径直告状。
   包公年轻时写了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正是本着这样的信条,他在官场上刚正不阿,不拉关系,不结党营私,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是其是、非其非,他多次担任言官,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高官,他坚持原则,履行职责,上谏弹劾,毫无畏惧顾忌。所以在当时,朝廷给予的评价就是“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风力峻明,器怀端亮,伏谏于陛,屡形药石之忠;秉宪于朝,一屏奸邪之气”。宋代官修的《仁宗实录·包拯附传》说:“拯性不苟合,未尝伪色辞悦人,平生无私书,至于干请,无故人亲党,一皆绝之。”《宋史·包公传》说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他的同僚吴奎在其《墓志铭》中赞美道:“峻节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自始及终,言行必一”。连和他在政见上有所分歧的欧阳修也称赞他“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3)清廉似水的品德。他痛恨贪官,斥责“贪者,民之贼也”,请求“今后应臣僚犯赃罪,不从轻贷”。他自己则保持着清廉似水的品德,《仁宗实录·包拯附传》说他“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他知端州时,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端砚,以往的郡守都乘机向百姓多加征收,自己留做和权贵拉关系的礼品,但包公严格按照进贡的数额征收,在离任之时,也“不持一砚归”。临死前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 1345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 这是一篇讲述历史人物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为官态度和精神。历史上的包公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在特定的时代、社会和阶层中,包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包拯担任开封府期间,首先是革除了“牌司”制,让老百姓可以直接上堂告状。其次是横贯开封一条河。这些举动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也让权贵们有所收敛。包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说法,但都脱不了清廉正直,富有斗争智慧,断案极富智慧等说辞。包拯的思想表现在忠君爱民,刚直不阿,清廉似水,善断疑案。包拯的行为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包拯的鲜明特征,是忠孝、刚直、公明、廉洁。在开封府任职虽短,却敢于惩治不法,抑制骄横,惩办诬赖,为民做主,贵戚宦官们听到包公的名字就害怕。封建时期,社会利益集团和百姓切身需要,塑造出了廉洁公明、为民做主的理想人物。历代宣扬的包拯,体现于忠孝、爱民、公明、清廉。文章里特别提出了包公精神,既反腐反庸,无私无惧,深察民情,为民请命,清心直道,严于律己,执法如山,铁面无私。这篇随笔,行文壮阔,有理有据,把包拯的质地剖析的十分透辙,让读者对包拯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笔不错,推荐共赏。【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1-08-02 18:46:40
  再编惠风老师的佳作,问好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极冰        2021-08-03 06:49:20
  感谢惠风老师赐稿山河如画!(;一_一)
  
   随着您的笔墨,学习包公秉持的精神传承,一生的追求。包公是一位追求公平,公正,嫉恶如仇,廉洁奉公,忠君爱民的好官。确实是世间稀有的好人。ヾ ^_^?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极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