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火红的七月】难忘炊烟(随笔)
夕阳西下,袅袅炊烟自农家高低错落的烟囱里升起来,缥缈盘旋,大地,村庄,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村庄弥漫着烟火味儿。一座屋舍,一挂夕阳,一声牛哞,或是暮归的农人,都融入了其中,构成了一幅乡村美丽画面。
六十年前,在乡村,炊烟蕴含着温饱,炊烟是家的源头,有炊烟的日子,才是一年四季最美的日子。
在那个年代,人们盼望炊烟。炊烟是河对岸的灯,在那里闪亮,召唤,吸引,让你生出无限的怀恋,向往,时刻做着奔向它的准备。炊烟是人们的主心骨,是温暖的方向。
没有炊烟是人家,是揭不开锅的人家,那时候,玉米粥,高粱饼子一年365天吃着,就是孩子大人的福。
炊烟和庄户人家的日子紧紧相连。
我家的炊烟也有断了的时候,那是六十年代初期,一次家里断了顿,烟囱一天没冒烟了,揭不开锅了。傍晚,母亲出去了一趟,走了六、七家亲戚,借来一瓢高粱粕子。母亲点火熬了一大锅一粒跟着一粒跑的粕子粥,大人小孩喝完了,还要左三圈儿右三圈儿用舌头舔了个遍。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那个饥饿的年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故乡的小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北京平,大瓦房拔地而起,土坯房,茅草屋消失不见了,古老而朴素的土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乡亲们的日子讲究起来了,电饭锅,液化气罐,电磁炉,电炒锅,微波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炊烟渐渐消失,也带走了时代的记忆。
如今,可以这样说,没有炊烟的日子,是幸福的日子,是红红火火的日子,关于炊烟的老话得改改了。
【编者按】夕阳西下,袅袅炊烟自农家高低错落的烟囱里升起来,缥缈盘旋,大地,村庄,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村庄弥漫着烟火味儿。一座屋舍,一挂夕阳,一声牛哞,或是暮归的农人,都融入了其中,构成了一幅乡村美丽画面。言简意赅,细腻生动,主题明确。电饭锅,液化气罐,电磁炉,电炒锅,微波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炊烟渐渐消失,也带走了时代的记忆。如今,可以这样说,没有炊烟的日子,是幸福的日子,是红红火火的日子,关于炊烟的老话得改改了。娓娓道来,情真意满,通过回忆的笔触的描摹,农家日子前后的对比,幸福尽在不言中。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