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想起“9·3阅兵”后的北京之行(散文)
一晃,六年过去。正当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我想起了六年前“9·3阅兵”后的北京之行。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全国放假一天,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媒体称之为“9·3阅兵”。
这一盛况空前的“9·3阅兵”,震撼了整个世界,中外媒体纷纷予以高调报道,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为隆重的一场“阅兵盛宴”,令十三亿中国人扬眉吐气。然遗憾的是,我不能亲临现场一睹盛况,只能在电视机前与家人一同分享这千载难逢的“阅兵盛宴”。
然而,上苍眷顾,阅兵后第三天,公司老总竟派我去北京出差,而且就住在离北京西站不远的一家四星级宾馆。当时心情激动自不必说,既然阅兵时未能在现场一睹盛况,阅兵后也要去天安门广场好好看看,感受感受那里曾经带给全国人民亢奋的气氛,以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于是,我放弃午休,独自乘地铁直奔天安门广场。
走出地铁,沿着一条宽敞且长长的地下通道,小跑似的来到天安门的出口。朝前走了一段路之后,站在林荫道上放眼望去,只见天安门广场到处是游动的人流,靠近纪念碑前的“长城景点”旁站满了身着不同服装的人,“1945——2015”八个喷红大字在太阳的光照下显得熠熠生辉。天安门两旁的观景台早已是人去台空,但围栏旁依旧站着前去拍照的游客。与观景台相对的嘉宾席还没有完全拆掉,然依稀可以感到当时的热闹场面。
穿过洁净的柏油马路,沿着装饰一新满眼都是花团锦簇的人行道,在人民大会堂对面的一个入口处,兴致勃勃地走进天安门广场。站在肃穆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对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深情地凝望着城楼上悬挂的主席慈祥的巨幅画像,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想起我们这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人,都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以及下一代务必要刻骨铭记的。
当我把目光移到国旗升旗台,看到两名解放军战士威严笔挺地站在岗亭里,冒着酷暑坚守职责,且神情端庄纹丝不动,不由得心生敬意。
广场上游人很多,有带着全家人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也有一对对新人来这里拍婚纱照的。游人中不乏老者,在亲人的陪同下,以天安门为背景,由当地摄影师为他们拍全家福,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神情和甜甜的幸福感。
我沿着广场走了一圈,然后来到装饰得如锦绣一般的长城景点旁,看着形似飞翔的和平鸽,想起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谁都不希望再发生战争。而纪念日的意义,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忘国耻,不忘先烈和无数死难同胞为了共同抗战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凡是中国人,都应该铭记那段遭遇屈辱、任人欺凌的悲壮历史。我们热爱和平,更热爱自己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让这样的美好生活,一代一代地继续传承下去,共同来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为了近距离地观看天安门,我来到金水桥畔,仰视着雄伟庄严的红色城楼,想起三天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友好国家的嘉宾,站在那里检阅盛大阅兵仪式的情景,仿佛如在眼前。面向十里长街,那曾是威武之师人民解放军雄姿英发走过的地方,是十万军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走过的地方,是无数抗战老兵致敬党和国家领导人驱车经过的地方,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民族自豪感。
如今,只见一辆辆汽车井然有序地打我眼前经过,两旁的道路虽还处于管制阶段,但游人可以自由出入,自由拍照。游人中,我看到有不少外国友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其中有两个外国游客,像是情侣,以天安门城楼作背景,高兴地站在那里玩自拍。此情此景,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中国的日益强大,赢得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使得无数外国人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了北京,让一个曾经屡遭外国列强羞辱和欺凌的东方之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舞台上。
因下午还要办事,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心里虽有不舍,但只能一步一回头地与天安门广场告别。站在地铁通道的进出口,再次深情地回望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再见了,北京!再见了,天安门!
如今,六年已经过去,北京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中国的外交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世界在看中国,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然而我依旧难忘六年前“9·3阅兵”后去北京的那一幕。
(文/东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