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讴歌兴安岭,珍惜林海大雪原(散文)

精品 【书香】讴歌兴安岭,珍惜林海大雪原(散文) ——黑土地赞歌之六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9发表时间:2021-08-03 20:59:35
摘要:兴安岭的莽莽大山里,不仅仅是林海雪原,还有着无穷的财富和神秘。寒冬季节,大雪封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大山养育了森林,森林养育了人,人敬重大山,崇拜树神,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书香】讴歌兴安岭,珍惜林海大雪原(散文) 一.
   有人说,中国的版图像个“大雄鸡”,鸡头的位置即是黑龙江。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部的边境,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省境内有三条大山脉,它们是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支脉,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组成的山系。这三列大山,怀抱着千里沃野的松嫩与三江两大黑土平原,茫茫苍苍,土地肥的流油,是为中国著名的北大粮仓。
   平原粮仓,不再赘述。单说山脉之地,生长着万古莽莽林海,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自古以来森林自生自灭,新老更替,大多保持着原始风貌,繁衍着很多野生动植物,是中国大地上,少有的原始森林区之一。
   山中林间也散居着一些村镇小城,山民们耕种放牧,渔猎伐木,过着山里人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解放初,这里还生活着一个半原始状态的氏族部落,他们是“鄂伦春”少数民族。资料说,鄂伦春族的人口全国最少,1938年统计只有三千余人,濒临民族消亡的危险边缘。他们不懂得农业耕种,世代居住在大山森林深处,靠养殖驯鹿、狩猎和采集生活。
   鄂伦春族人,由父系血缘关系组成“乌力楞(相当氏族公社)”,居住于“斜仁柱(散骨状插一圈木杆,覆以桦树皮、兽皮、毡草等类似蒙古包)”,崇拜山神、树神,感恩大山森林带给他们的食物。甚至他们发明的历法,也是在一根长绳上穿起三十根木棍,一日拔下一根,全部拔去为一个月,重复十二次为一年。
   通观人类的发展史,森林可以说功勋卓著,从人类最早的先祖在树上筑巢,采集野果为食,到后来火的应用及制造工具,以及再后来居住的房屋,生活器具都离不开树,离不开木材。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于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黑龙江省茫茫的三条大山脉,纵横千里,巍峨大气,山上山下树木参天,蕴藏着无限资源与宝藏。冬季,天地一色,银装素裹;夏季,青山绿水,郁郁葱葱。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积蓄了天地日月的大量财富。当年令日本倭寇垂涎三尺,借机在我国东北陈兵百万,以飞机大炮实施武力统治,进行疯狂掠夺,并动员自己的国民,派遣到东北,组成“开拓团”,成立满洲国,妄图长期霸占富饶的东北地区。据说,他们把强抢来的大量木材、煤炭,粮食等,装满整列整列的火车,夜以继日地运往港口,再装船转运回本土。
   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说白了就是强盗政策。日寇长达十四年侵占东北的日子里,究竟从东北抢去多少财富,已无法统计。勿忘国耻,历史会记得侵略者的一切罪恶。
   最早了解的林海雪原,是通过作家曲波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一些地方残余土匪武装,在国民党的支持和教唆下,以深山老林为依托,烧杀抢掠,进行反革命活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派出以少剑波为首的三十六人小分队,深入大山密林,与凶残的土匪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全部消灭,保证了东北的一方太平。书中关于深山老林的描写,大林海大雪原的景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国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于是,天南海北聚集而来的采伐工人,开进东北的原始森林,他们用生命和汗水,为祖国建设贡献热血青春。曾经很多国营林场,抗严寒,战风雪,修铁路,建桥梁。一列列满载东北木材的火车,开出黑土地,开进山海关,支援全国社会主义大建设。
   自古以来,茫茫的东北大山,天地造化,亘古育化出原始大森林,经过千百年的生长,漫山多是栋梁之材。高大的松、桦、柞、楸、杉等树木,经现代工人人的努力,采伐加工贡献给新中国,泽福新中国、新社会。
   尤其是大、小兴安岭的几种松木,身居大山中默默地生长,百年千年的积蓄,长成参天巨树,树身笔直,味道清香,材质喜人。有的坚硬,宁折不弯,有的油性十足,抗腐抗朽,有的软硬适中,纹理漂亮美丽,是建筑、家具、车船等很多行业首选的材料。
   据说,北京紫禁城里,那些宏伟的皇家建筑群,除了名贵的金丝楠等,亦有不少是兴安岭的北方松木。
   究竟有多少东北的木材,支援了新中国建设,很难统计,只知山海关内的人民,特别喜欢东北的林木,“东北松”在全国赫赫有名。
  
   二.
   东北地处寒温带,天寒地凉,树木生长缓慢,长成的材质十分优良。也正因为地域寒冷,生存条件苛刻,所以人烟稀少,自古多荒芜,只有少数的彪悍民族,适应了自然,勉强生存。特别是大山深处,人烟更少,后来一些闯关东的人,也只是为生活所迫,顽强地依附自然,艰难地生存。因此,大山森林多保持着原始状态。自古以来,天地自然所积聚的大量财富,貌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据老一代人回忆,兴安岭的茫茫大山里,不仅仅是林海雪原,还有着无穷的财富和神秘。寒冬季节,大雪封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而伟岸挺拔的松树依然青翠,落雪覆枝,像万树齐绽琼花,天地洁琼。自然亿万年的演化,进化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特性,一年四季常青,这在高寒的北方实在是难能可贵,当然,白雪覆绿枝,天地莽苍有生机,成为北方冬季的人间盛景。
   这时节,森林中的大黑熊,躲到树洞中呼呼大睡,天地变幻好像与它无关,一大觉美梦做完,寒冬已经过去,春风复苏万物时,它饥肠辘辘地醒来,也许身边多了一个熊宝宝;林中的老虎、狼群猛兽们,也饥肠辘辘,窥视着林间艰难觅食的鹿、獐、狍子和野猪,伺机猎食;乌鸦、喜鹊兴奋了,似乎看到了残羹剩饭的大餐,只待猎者得手,它们一哄而上,山野的大餐桌,谁都有权利分得一杯羹;只有松鼠,在大树间追逐嬉戏,永远快乐,因为它们在入冬前,早已储存了足够食物,可以高枕无忧地度过漫长的冬季。天演物化,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北方的物种,各自进化出各自生存的独特本领,地养物择,看似不可思议,其实顺理合章。
   松鼠这个动物十分神奇,每年松籽成熟的季节,它们非常忙碌,到处埋藏储存松树种子,待大雪覆地万物萧条时,尽管物是貌非,一切都改变了模样,它们总能神奇地找到自己的“粮仓”,即使冬季慢长,它们依然生存无忧。
   诚然,有吃不了或落下的松籽,待来年春暖雨后,定会生长出小小松树苗,无意间进行的植树造林,同时又造福自己。相依相存的自然法则,给物种共同繁衍创造了条件。自然物择,互利互惠,是宇宙亘古不变的法理,是天地育化的必然。
   正像山里的民族,靠山吃山、也养山敬山。他们进山打猎,遵循着祖传的古训遗俗,坚守“三不打”的基本原则。即“幼小的不打,怀孕哺乳的不打,肉食、毛皮价值不高的不打”。打猎只为生存,不求富贵,这就是他们世代坚守的“道”,用不着谁严令禁止,都会自觉自愿地遵守。
   大山养育了森林,森林养育了人,人敬重大山,崇拜树神,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互利共赢,这是山里人的思想基础。山里人并非是担心物种灭绝,影响地球环境的大问题,也没有心系天下,放眼世界胸怀,更不懂得自然平衡,宇宙奥秘的大道理,他们遵循的是本心,是慈悲之心,敬畏之心,感恩和知足之心衍生出的风俗观念。
   出猎前,他们祭祀大山、膜拜神树,感谢祷告上天的恩赐。入山后,凡伐过树的树墩,视为神圣之地,既不敢去坐,也不能放置携带之物,免得亵渎神灵。遇到猎物时,举枪瞄准,待三点成一线的瞬间,心里必会默念三个数,好让猎物有逃脱的一线生机,然后再扣动扳机射猎。他们的理念是,该死的才是猎物,才是山神赐给的食物,取之才能心安理得。
   与他们相依相伴的猎犬,从不进行捕杀,自然或意外死亡后,同人一样埋葬。很多山里、草原的民族,绝对不吃狗肉,也绝对不亵渎山神和神树,这就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作用胜过法律和政策,符合人性与自然法理。
   山里讨生活的人,都比较能吃苦耐劳。大森林的恩赐非常丰富,高大的红松,结出一个个松塔,长满松籽,回馈给动物和人类,但要采到它,需付出一定的辛勤和汗水,三四十米高的大松树,没有冒险精神,只能望其兴叹。比较而言,采蘑菇相对简单,只要耐得住蚊虫叮咬,不怕辛苦,必定大有收获。
   夏季的松林里蘑菇品种非常多,珍贵的猴头,松茸等名品,属于山珍,稀少但不是采不到。喉头长在松树上,据说两两对应,成双成对,采集它们只能凭经验和运气。针蘑等其他菌类,随处可见,但必须有森林知识,否则采到毒蘑菇会有性命之忧。好在山里人经验丰富,一眼就能分出优劣善恶。
   采松子、挖草药、摘野果、弄野菜,都有季节性,山里人会合理安排,一年四季不得闲,是他们生活中的副食和经济收入。打柴、打猎、捕鱼是山里人的日常,为生存不辞劳苦,向大山讨要馈赠,才能衣食无忧。反过来,感恩大山呵护森林,又是他们的天责。山里人用火特别小心,若发现“天火”,拼了命予于扑灭。
  
   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地球人类的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需要大山的物资支持。于是人们利用智慧,发明出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而开进大自然,开进兴安岭,开进原始森林。一棵棵成长几百年的大松树轰然倒下,分割解体后运往平原,运进城市,像地球亿万年储存的煤炭、石油等矿产一样,尽快尽多地开发出来,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们造福谋利。
   这样说来,人类才是地球的霸主,无限制地向地球索取,愈演愈烈。地球看似宽宏大量,可到了一定的时候,必定物极必反,必定遭到自然报复。人祸与天灾,有相依相成的关系,地球环境亿万年发展出的平衡,逐渐倾斜,出现灾难前的不稳定。近年来地球示警,迫使人类反思,国家上层建筑,研究决定纠正错误,制定了相应措施。终于,世界与各国公布了一批又一批濒临灭绝而丞待保护的动物,呼吁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封山育林,形成法律和政策,严令禁止,违者必究。
   北国的兴安岭,终于度过劫难,得以休养生息。人们往往是这样,某种物质丰富的时候,不太珍惜爱护,慢慢赖以此求生存,好像极其重要,生活中不可或缺。一旦把这种物质消耗到临界点或变得稀缺,开始着急、迷茫,急匆匆寻找替代品。世界之大科,技发展,慢慢总能找到替代品,再慢慢适应了不依靠这种物质的生活。
   大、小兴安岭封山后,原始森林不再贡献木材,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大批林业工人下岗,一时生活质量下降。起先人们无所适从,怨天怨地,牢骚满腹。日久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并没有天崩地裂,世界到了末日,他们发现人类照样生活在天地间,社会依然快速发展,人们依然快乐地活着,而且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惆怅反思中,在政策的指导下,另谋出路。
   如今,有幸再进入北方的大、小兴安岭,一处处关卡,守护着大山,一个个管护站,是森林的卫士,一切安全隐患,一切不合法的行为,都在制止之列。
   忘不了,上世纪八七年的一把火。几个人的粗心失误,引发的大火肆意蔓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森林过火面积达到124.3万公顷,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五万同胞流离失所,193人葬身火海。自古水火无情,火是北方山林的大敌,五万余军民拼命围剿二十五个昼夜方得扑灭。
   大火焚毁了85万立方米的木材,还波及了苏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这是一笔巨大损失,大自然千百年的积蓄,毁于一炬,令人心痛,令人沉思。
   忘不了,因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大批采伐工人与知青,开进深山老林,隆隆的油锯声打破了山里的宁静,一棵棵大树发出痛苦的呻吟,一声比一声悲壮,逐渐向坡下倾斜倒。油锯手躲到坡上,“顺山倒”的喊声,回荡于山间。一棵大树倒下去,砸倒了坡下的另一棵树,另一棵树又砸倒更远的树,哗啦啦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时间雪雾爆天,树枝丫杈折断的“咯吱咯吱”声,在大山中交织出雄壮的生命的交响,人在欢呼,树在哭泣,大山在颤抖。
   轰轰烈烈的采伐活动持续了近六十年,很多人烟罕至的深山林野,因需要成立了林场,修筑出铁路、公路,慢慢发展为城镇。这些城镇的居民,森林就是他们最丰富的财富,几代人坚守,把青春、理想和梦都留在了巍巍的兴安岭大山中。
   忘不了,大火警醒,森林告急,兴安岭满身疮痍。形势已不容乐观,中共中央开会研究,下大决心治理东北森林。
   1987年,《森林法》规定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开始实施。1990年,大兴安岭林管局开始实施限额采伐制度,开创了木材生产计划管理的时代。2014年4月1日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实行全部封山,进行育林。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开发近六十年来,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木材一亿多立方米。当年的大开发是历史的使命,今天封山育林也是历史的必然。几十个林业局,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一百多万职工家属,进行分流、撤销、转型,近一半的砍伐工人改为植树人,连同其家属,共同呵护大山,保护森林。
   大自然有着无比强大自愈能力,但需要时间,森林自愈伤痛,修复创伤,也许几百年后,大、小兴安岭,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林海,茫茫无际的雪原。

共 50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曲兴安岭的赞歌,在祖国的版图上,作者为我们详尽地描绘了兴安岭的富饶。从聚居的鄂伦春族为我们掀开这一地域的面纱,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巍峨大气的森林,处处都是参天大树,为我们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作者笔锋一转,从伪满洲国开始写起,到新中国建国后,林海雪原里的森林谱写了许多故事。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写林海中生活的人与动物,尤其是动物的描写轻松诙谐,令这片森林变得十分鲜活。山林与人互赢共利,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和谐相处,对山林有着敬畏之心,而这份敬畏是许多后来者所缺失的,才会有后来人们对这片大地的无尽索取,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使自然生态失去了平衡,一批批动物濒临灭绝,最终只能采用法律的形式封山育林,给山林以修养的时间。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明白遵循道义才是生存之本。文章的最后,连用“忘不了”为我们呈现了兴安岭上的一次次痛苦的呻吟,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了在自然资源开采中定然要讲究度,要遵循原则。幸而,我们采取了补救措施,大家共同呵护这片森林,希望能再次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林海雪原。文章质朴而不乏思考,精彩文章,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空山月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0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1-08-03 21:01:24
  认识大兴安岭是在小学语文课本,想象着绵延无尽的参天大树,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3 21:45:00
  作为生长在南方的朋友,能从文中了解一点北国,了解些林海雪原,笔者深感欣慰。谢谢精彩编按。祝安。
2 楼        文友:梦姑        2021-08-03 21:38:05
  读天马老师美文总让人沉思良久,有启发,有深度,有觉醒。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3 21:50:13
  谢谢赏读,能得到启示与共鸣,说明还有点价值,没有败笔。甚感欣慰,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1-08-04 08:35:47
  天马老师的美文,值得一读,守护森林,守护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大兴安岭是人类的财富。问安。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4 19:31:35
  森林是地球之肺,地球上森林消失,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就成了问题,保护森林,是世界性的责任。谢谢赏读,顺祝夏安。
4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8-04 08:39:30
  美丽的兴安岭,富饶的黑土地,它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令人无限神往。读了老师的文,犹如身入其中。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4 19:38:08
  兴安岭的美在林海雪原,北大荒的富,在难得的黑土地。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北方开发较晚,但十分迅速,其功过是非,只能用历史验证,但笔者认为,尊重自然法则,才是硬道理。谢谢赏读,祝安。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8-04 18:26:08
  林海雪原,白茫茫一片,有丰富的矿藏木材石油资源,我生长在南方没有去过,只从电影里理解一些,今作者文中学习到一些知识。文章大气,恣意纵横,开合有序,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有机糅合,内涵丰富,感悟深刻。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4 20:53:44
  北方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文明相对落后于中原及南方,也正是这点得以保存中国的原始森林。历史上,少许少数民族生活在北方,地广人稀,不影响大局。新中国是一个契机,这片自然财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是忧是喜?有喜有忧,大开发是历史使命,封山育林也是发展必然,但愿一切安好,护青山绿水,金山银山与后代。谢谢赏读,顺祝安康。
6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8-06 14:04:51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天马老师用质朴而深沉的笔向我娓娓道来大兴安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确实,地球没有人类没关系,但人类离开地球则无法活下去,守护大兴安岭,就是守护我们人类自己!
回复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06 19:05:09
  谢谢老师来访,大小兴安岭是祖国东北的边疆屏障,莽莽原始森林是她的财富,曾经的原始几经打破,曾经的财富,支援了新中国建设,但,人们希望留下一方净土,国家必须尊重自然,人类需要森林。好在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让大山、森林得以喘息。问安老师,祝康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