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在东莞喝早茶(散文)
牛年的春节,喜庆热闹之中,儿子这天对我说,老爸你来到广东过年,这里的早茶,你一定要去品尝一番的哟!老伴先插话说,一杯茶在哪喝不一样,在家我给你们沏吧,乌龙观音菊花毛尖,缺了的,我上市去买,要带姜盐的,我再添上芝麻豆子……我不置可否?没有拒绝儿子,也没有讥讽老伴“你懂什么!”想,是呀,一杯茶为什么定要上茶馆里去喝呢,讲那排场,省点钱干什么不好!于是我便说,广东人爱喝早茶的历史我一时无从查考,但他们喜喝早茶的文化习俗,我是早有所闻,即使从前,也比内地人富,有钱闲着,不去茶馆打发时间干什么。我们湖南人,还是饭后一杯茶,来了人客敬杯茶的习惯好,过去上茶馆一杯清茶一包瓜子,躺在凉椅上,听说书人边说边喝彩,边喝边嗑瓜子坐躺上半天的情景我也见过!现代人聚在一起,围着不同式样的茶桌,要杯上等好茶还有瓜子点心什么的边吃边聊得个事妥心开而散的情景我也亲自体验过,至于天下那十大名茶,除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红绿两大系列里,不说百分之百,也尝过不少了,如“龙井茶,虎跑水”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飒飒松风,那确是难得的享受。只是这有些人喜爱讲究的茶具,如潮汕人喝功夫茶时用的器皿我不喜好,也不追求,摆弄那玩意,别糟蹋了时间!这老广的茶文化嘛也大同小异不到哪里去!都是炎黄子孙嘛!喝茶无非讲究的是水地道,茶地道,我自以为对天下茶文化知道不少,便摆摆手说,“老三,算了吧,就依了你娘。”儿子笑了笑说:“……那再说吧!”
下午,儿子接了个电话,他的同事再三邀请他去喝早茶,还请了我们俩老说是要赏光。我又多心地想,我们家乡请客人吃饭才这么盛情的!一杯茶,干嘛小题大做,这老广比湖南人还里手!之后,儿子自然是按他的行事方式去应酬了同事的盛情。我们谢过盛情来往。
春节休假,儿子应酬之事一直不断,显得比平日还忙。第二天,他单位北京的上级来人了,有五六人,其中还有蛮大的干部名人,组织上命他安排接待和陪同。我以为住的是那五星级,吃是那几千元一席的海味山珍,不想,他把这领他(她)们去喝广东的早茶当作了其接待内容的重要项目,而且他的上司,北京的男女食客们还很满意。晚上,我便细问回家的儿子,你们的早茶在哪家茶馆喝的,喝的什么极品?用的是什么茶具?讲的是怎样排场?共花了多少钱?他呵呵笑说,在东莞著名的唐宫饮食城!茶嘛,也就是铁观音!花费才三百多,老爸,您是不是动心了,还是想去体验一把!
我望了眼老伴,不好意思地笑了。一旁的儿媳妇也笑说,“爸妈,还是听你们儿子安排吧,难得来趟东莞,大过年的,就去体验一盘吧!当地人喝早茶还真挺有意思呢!”
我说:“好吧,那就去见识见识!看到底有啥新名堂!”老伴是个过惯紧日子的细目人,想到儿子读研毕业后在广东打拼赚钱的不易,便叮嘱说,那就随便一点,可不要乱花啊!是的,老伴从小吃过苦的传统节约意识比我还甚,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她也不主张进餐馆的。
儿子说了句:妈,放心吧!我们便在儿子的承诺声中达成了第二天去憧憬粤式茶文化的契约。
正是正月初九的早晨,东莞的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气温在二十三四度,凉爽的海南风吹拂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文明新兴工业城市,乘坐的小车穿过两旁种满鲜花椰树绿草的宽广马路,在这座城市的商业繁华中心的一处独具名气特色的“世博唐宫海鲜舫”门前停下,顾名思义,现代气派中,必承古典遗风。我们一家大小五口随食客人流乘永不停歇的电梯进入大厅的前厅。
好家伙,厅内那阵容气势那布局讲究所呈现的现代气派与盛唐格调的完美结合就把我吸引住了。“耳目一新”这个成语用在这里完全恰如其分。前厅有唐宫仕女壁画与几匹高大的唐宫大马,紧接往里走的前后错开又相接的两个大厅里,富丽堂皇现代气派里,没有我事先想象的茶馆里的一排排竹的或木的躺椅,一张张不同风格式样的茶几,桌上也未见带盖的茶杯,烧茶的大铁炉子也没见到。主厅倒很像两个宴会厅,却又不大像,排列有序的几十张铺着白色台布的圆桌旁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就席者得先在前台排队点单等号,叫到你,有了空位你才能上,可见生意之兴隆。
我与老伴孙子利用儿子在排队等号的时间,在主厅前陈列的一排用玻璃制作相间的鱼池前观赏着难得一见的鲜活深海鱼类。池中分养的鲍鱼龙虾石斑虎斑还有我叫不上名的,有的虽早听说过,在电视画面的动物世界里也虚开过眼界,真见到它们是头回。虎斑石斑个头不算小,在朝阳映衬的玻璃池中游来游去,变换着身形的大小、颜色,煞是好玩,惹得小孙女拍手呼叫不肯挪步,这些张着嘴,瞪着眼望着人类观赏它们的鱼类:怎么也不会理解藏在深海自由生活的它们,有特别的本领怎就也敌不过这栖在岸上的人类!哦,它们特殊的身价难道只配去充当人类喝一杯茶时的佳肴么!如此滥用它们的身价也有点太奢侈了……
正流连胡思间,轮着我们一家拿号入茶席了。为我们这桌服务的是两位长相都很清秀的女服务员,她们的服务队伍像是一群群飞在大花园中的蝴蝶,个个轻盈灵动,其中一个用粤式普通话问我们:“先生,要喝什么茶?品种很全的!”我老伴说:“我们怕上火,来壶菊花花吧。”一会,便在面前摆了五套茶杯茶碟,一壶泡好的菊花茶也随之端到了桌上,还在中间小碟里放了五小包白糖。你说当地糙火气重,我看了看我的四方邻桌,男女茶客们都有好几桌要了小火炉用不锈钢茶壶边煮边喝的,小吃点心也上得五花八门,一派悠然怡然的样子。我忍不住问儿子,这是什么喝茶法?他说,当地人的品位,喜这样,一家人或三朋四友或退休之后的老人从早晨七点营业开始,买号入座边吃边聊不计时间,可以坐到你尽兴为止。“唐宫”名气大,吃法特色多,来的客人多,从不催座的,好些人往往是早饭中饭都在一顿早茶中包揽带过的!说话之中,我们照单点的几样小吃点心也陆续上齐了,有白灼水东芥菜,白灼唐生菜、四式肠粉皇、招牌红枣糕、唐宫虾饺皇、明火滑白粥、鲍汁凤爪、蜜汁叉烧包、凉拌海蜇等十好几盘,色香味俱全,烹焖煎蒸炒,样样好吃,口味地道。除了不上酒,没有主食米饭,上百种各式点心,任你随心所欲选择,茶水任你喝饱喝足,时间随你坐久坐够。难怪天南地北的食客们至此一品之后便对这粤式早茶文化情有独钟了。这天,我们这顿茶饭吃了快两个小时,确实把午饭也省了。结算买单打折后也就一百多块钱,划算!本待久坐到过午才离宫,奈孙女吵着要去附近的公园爬山,只好恋恋而别。
路上,我对家人说,活这么大,真是开了回眼界!这粤人的茶食文化经他们以茶引路,古今结合,纵深开辟,真是蛮丰富,且标新立异之处众多。他们不在于硬要用什么水,泡什么茶,全在于地方茶食文化的广博对味。看来,我那湘人在广东生活难于适应难服水土的观念是该纠正纠正了,起码,粤人的茶食文化就能留住人。
2009年2月7日—2月12日于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