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牢记初心 履行使命(随笔)
所谓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与共产党员的神圣责任。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要以自己的行动达到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要牢记共产党人的根,这个初心。本根不摇,就会枝繁叶茂,就会在正确道路上顺利前行而不摔跤,就会写出满意的答卷。在此,我想回顾历史,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点对初心与使命的感悟,同时表明继续履行使命的畅想。
1954年7月,我在江苏省宜兴县第一中学初中毕业,正值重庆炮兵学校招生,就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做出这一举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境贫困,无能力供我读高中上大学;二是最主要的还是内心产生了从军的意愿。在校期间正当抗美援朝,学校发动大家给志愿军叔叔写信,我的信传到了一位叫刘金贵的工兵战士手里,他给我回信谈起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可歌可泣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激起我热血奔涌,感动万分。当时就想我们能够在教室里安心上课,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志愿军战士在流血牺牲。那时,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学校里传诵,我反复读了多遍,更是激情荡漾,心里下定了从军的念头,想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场,保卫人民的安宁。
在校时,我对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读得入迷,并记住了他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把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牢记心里。我想,这些思想的灌输、意念的确立,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初心吧?初心形成,对自己确实起到了引导与动力的作用。带着这样的心境与向往投入炮兵学校,学习自然是刻苦认真的,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学员中为数极少的共产党员。
我的入党介绍人送给我两本书《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一步坚定我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具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初心!毕业后分配到时为祖国前线的福州军区步兵第84师炮兵团任见习排长、测地排长、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兼战士业余演出队队长,被聘为军区党报通讯员,参加炮击金门、夺取西引岛紧急备战、建阳市武斗善后工作、主抓连队建设等。1971年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随军区首长下部队调查研究、处理重大问题、赴中越边境学习总结反击战经验、为大型会议作筹备等,可谓忙忙碌碌,履行使命,尽心竭力,心里始终记着要为部队建设做出应有贡献。记过三等功,几乎年年获嘉奖。
初心激人清醒,使命催人奋进。从戎38载,使命在肩,初心不变;1992年退休后,奋进的步伐仍然停不下来,被返聘10年,完成378万余字的北京(华北)军区团以上单位党组织史资料的征编合编工程,尤其是合编,是独立承担的,且质量上乘。退休27年来清醒地认识到:岗位退了,积极上进为党发挥余热的思想不能退;职务停了,一心一意跟党走的脚步不能停,于是延续对文学的兴趣爱好,热心动手动脑,写些随思遐想、心灵感悟,尤其担任军休所党总支宣传委员后,总有一种责任感,助推前行,不断写稿发稿,至今已在报刊发表500余篇文稿,结集出版了《青春寄语》《夕阳漫笔》《回顾与思考》三部文集,达94余万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履行使命,获取成功。“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给出新试卷,党员干部只有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埋头苦干、实干,用优异的成绩填出满意的答卷,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自己虽无显赫业绩建树,又无职无权,且年至耄耋,但心中照样有愿景理想,有目标追求,有使命担当,那就是生命不息,思维不止,笔耕不辍,故而,我决意想在明年初,再出一本33万余字的《晚霞拾零》,以圆出版近130余万字的梦想。人生苦短,岁月无情,人老志不衰,思维留痕迹,可作为生命的延续,创造和提高人生的价值。
岁月催人老,余年已无几。想起同时入炮校的战友,已近半数离世,心中总有一种紧迫感,光阴宝贵啊!我曾写过一篇《珍惜时间》的文稿,要求自己、提醒他人,要在极其有限的岁月里,让夕阳璀璨,活得精彩些,就要惜时如金,有所追求,别的大事干不了,就利用一手尚可拿得出去的文字功夫,借助文字的魅力,在“立言”上作些努力,实录人生,愚以为这是颇有意义的。前两年全国掀起了“学习强国”活动,虽然对老年人没有提出要求,但我还是以老当益壮的姿态热情参与,并写了《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助力强国》的文章,在报纸、网站发表,提倡将学习当做终身职业,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坚持不懈,习以为常,至今已获1.66万余分。
前些日子我还常打乒乓球,锻炼身体。写作炼思维,可预防或延缓老年痴呆;打球炼身体,可减少疾病、具有充沛的精力,因为我要无微不至地照顾多病缠身、苦不堪言的老伴。年已八旬的老伴,脑瘤手术已10年多,患有脑梗、糖尿病、右臂肘关节置换、下颌时常脱落,如今脑梗加重,插了胃管、尿管,躺床不起,基本无意识,犹如植物人,找了两个保姆协同照料,让其减少痛苦、安稳安然延续生命,这也是我的责任与使命啊!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奉献人生,追逐梦想;初心如愿,使命担当;晚霞璀璨,奋发向上!这应该成为我们老年人不屈的精神支柱、坚定的追求与信仰。我愿以此感悟体验,与休友们共勉!
(2021年8月5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5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