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恒】【流年】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山峰(散文)
“爸,爸!”栾老师一叠声呼唤着父亲,“爸,您快睁开眼,您看我,您看我——看看我给您带来了啥?”把“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的红色绶带细心地给父亲戴到脖颈,轻轻把纪念章放在了父亲的胸前。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龄74年的老父亲荣获一枚纪念章,栾老师兴冲冲拿到养老院,想早点告诉父亲这个好消息。
多想父亲能够像年轻时一样,高大,笔挺,英武,健康,将这枚纪念章挂在胸前,让自己给父亲照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像片啊!
忍受着盈满眼眶的泪水,细心的栾老师还是照下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戴着“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纪念章的瞬间。
几年前,一次吃饭,一直很健康的父亲手突然握不住了鸡蛋,送到医院,是中风了,住院治疗,她衣不解带服侍在身边,丈夫教两个毕业班还当着班主任,工作繁忙;农村的姐姐活计繁重,生活也不太富裕。照顾生病住院的父亲,所有的重负她得坚强扛起来。父亲治疗后能够自己活动了,尽管说话不够清晰。但还能扶着墙慢慢走路,终于有一天,他清清楚楚喊出了“沛沛”两个字。沛沛,是老父亲深爱着的外孙,他一手带大的。父亲接送他上学,看着他考入军校,成长为一名体魄健壮、英俊阳刚的中国军人。现今沛沛正在自然环境最艰苦的西藏守卫着祖国边防,他一直为外孙骄傲。
栾老师心刚刚放松,父亲的病又一次复发,这次,父亲再也站不起来了。
出院后,把父亲接回家,医生说,病号这种情况,要防止褥疮,要保持呼吸畅通,防止肺部感染。她给父亲买了可以摇起来的床,防止长期躺着对肺不好。父亲身材高大,扶他起来,一点点帮他把腿挪移到床边,努力把他抱到轮椅上,让他能够坐一下,这样对呼吸系统好些。但是自己还得上班啊,还有一大帮渴求知识的眼睛在热切地注视着她。栾老师执教高中两个班的数学,孩子的背后还有千百双亲人们渴望的眼睛在期待着,盼望他们努力一搏,鲤鱼跳龙门,但是父亲又这样……无奈,把农村的姐姐喊来暂时帮助照料。上班时不能带手机,下了课,看到好多未接电话。原来,姐姐抱着父亲上轮椅时,抱不上,把父亲掉到了地上,再也抱不起来,她只好赶快请假回家,和姐姐两人好容易抬起父亲放到床上。这不是长久之计,姐姐家里有苹果要管理,有地要种,当然也有一家人需要照料。
为了让父亲得到更好的照顾,栾老师开始奔波于烟台各个养老院,比对那儿的服务设施与护理环境等,终于选定一个,将父亲送到了过去。只要有时间,栾老师就会过去陪伴父亲,帮他按摩,和他说说话,絮叨着些小时候的事。开始时,父亲还可以回应,问他,我是谁?可以清楚说出来她的名字。喊他“爸”,也能很快就答应着。父亲又一次发烧,喘不过气来,养老院打电话给她,当时栾老师丈夫在外地学习,幸亏儿子在家休假,两个人一起奔往养老院,帮着搬弄父亲去了医院。在呼吸科、神经内科奔波,两个科室各有自己的治疗观点,为了父亲身体,栾老师顾不上花费多的问题,在两个科室之间按着规定出院、转院,忙乎半天,在医院住下了。等好些了出院,再送父亲回了养老院。渐渐地,父亲体能越来越衰弱,不能自主吞咽,吃饭需要鼻饲,小便需要接尿瓶。再来看他,喊父亲时,他嘴巴张了张,需要努力许久才可以发出声音,而此次住院之前,他还可以响亮地答应女儿的呼唤呢。
“爸,这是国家发给您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表现好的党员,党龄够了五十年就有,您1947年入党,都74年啦,是值得骄傲的老党员呢。爸,您看,党和国家都没有忘记您,都关怀着您这样的老革命,老党员呢。爸,您快睁开眼看看,纪念章设计得多好看啊,主色调是红色和金色。上面有党徽、五角星、旗帜,还有丰碑、向日葵、光荣花,还有光芒……爸,您快醒来看看啊!”她殷切地呼唤着,一声声,饱含深情,老父亲听着心爱的女儿的声音,他在竭尽全力地睁着两只眼睛,慢慢地,他的左眼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隙,但右眼任凭他怎么努力也睁不开。老父亲嘴巴也在努力翕动着,终于长长的一声“哎——”回应了女儿一叠声的殷切呼唤,老父亲仿佛在告诉闺女,他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给予的这份荣誉的温暖。
在手机上播放着这个视频给我看时,栾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我亦然。
栾老师的父亲名字叫栾海南,今年93岁,1945年参军,1947年入党,他参加过许多战役,如孟良崮战役,黄县战役,长山岛战役……战场上,枪林弹雨中,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我不知道我爸身体受过多少伤,”栾老师说,“只知道他的左耳几乎听不见,右耳听力也受损。他还没有病倒时,和他说话就得大声才行。”作为一名炮兵,隆隆轰鸣、震耳欲聋的炮声,是家常便饭;身边蹦跳着溅起的弹片和碎石、飞扬着沙尘与硝烟,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攻击敌方阵地时,战友忽然喊道,小栾,你快下去,你的脸上全是血。他抹一把鲜血,感觉到左边耳朵火辣辣的,疼得钻心。但是,打败敌人,轻伤不下火线,是每一个革命军人心中的执念。他依然坚守岗位,将一枚枚仇恨的炮弹发射出去,炸得敌军鬼哭狼嚎,为部队攻下阵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个17岁参军的孤儿,招兵时又瘦又矮,生怕领兵的首长不要自己,他拼命踮起脚跟,甚至踩到石头上,竭力显示自己个子不矮,就想着让部队首长收下自己,能参加革命队伍,去打蒋匪兵。他的父母在贫困的日子里遭受饥寒,忍受苦难,英年早逝。是共产党领导着贫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打倒地主老财分田分地,让穷人吃上饱饭过好日子。哥哥栾海东早就参军了,他也要参加这支革命的队伍,去解放全中国,让天下穷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淳朴的心愿终于得到实现,部队首长收下了他。从此,他随着部队转战南北,栾老师说,我爸有好多个在部队时发的纪念章、军功章,他一直好好珍藏着。他对我们的国家,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以前有同学来家玩,我爸总是滔滔不绝说起战争岁月在部队的故事,谈起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由衷敬爱。他发自内心感激党领导穷苦人打天下,让他拥有了和美的家庭和幸福的日子。他却从不肯谈起他和他的家庭在战场上为革命做出的牺牲。
在打黄县那次战役中,战斗很是激烈,我的大伯父栾海东所在团几乎全员壮烈牺牲,血染沙场。伯父为革命捐躯,却连个囫囵尸首也没有留下。栾老师沉痛地说,伯父还没有结婚,连个儿女也没有留下,更不知尸骨葬在何处。听着栾老师悲伤的声音,耳畔回响起那首慷慨激昂的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栾老师的父亲和伯父,都是这样铁骨铮铮的中国优秀好男儿。
栾老师遗憾地说,我爸以前经常讲述他在部队上的事,但那时我太年轻,也没有用心去听。现在想听了,我爸却不能讲了。
栾老师说,我爸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村里,乡亲们需要他干点啥,总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不计得失。在部队时,一个和他很好的姓吕的战友谈了个对象,两人不知何故拉倒了,他千方百计一趟趟帮着说和,两人最终成了良眷。上了年纪的父亲时常对着栾老师谈起这个亲密战友,言语中甚为思念。2010年,栾老师曾经想带着父亲去找寻他思念的战友,但是,工作与家事繁重的她,终究没能成行,而今父亲已经难以辨人,这份思念终成遗憾。
父亲在部队干了整整十年,27岁退伍时,组织上让他到青岛工作,他生怕自己不识多少字影响革命工作,坚决要求回老家农村种地。
回到生养自己的大栾家村,十年戎马生涯的父亲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7岁娶亲,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辛苦的农民生活。这时的父亲完全放下了他昔日的功劳,一枚枚闪亮的军功章、参加战役纪念章都被他好好珍藏着,从没对村人显摆过。他和妻子男耕女种,勤苦劳作,过着普通百姓最平凡的日子。十二年过去,却没有生下自己的子嗣,无奈抱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惊喜,第二年,也就是父亲39岁那年,他又拥有了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就是我的同事栾老师。栾老师说,我爸吃了不识字的亏,因为不识字,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所以他拼命种地供着我和姐姐读书,他说,只要能考上,考到那儿,就供到那儿,即使砸锅卖铁也会让你们读下去。
栾老师曾深情地告诉说,爸爸很爱我,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在我爸身后,去菜园地浇水啦,收菜啦,或者去庄稼地里锄草,活像我爸的小尾巴。在山里,即使看到一颗野果,他也会赶紧拿给我。记得初中时,有一天我中午放学回家,我爸他还在很远山里的花生地拔草,等我吃了饭上学时,都两点多了,他还没回来。路上碰到了我爸,他干活累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漉漉的,看到我,爸爸满脸笑容,叫住了我,从口袋中掏出来一把野生的策李,紫红色的,大小和现在的大樱桃差不多,很甜很甜,那么累又那么热的天,还过了饭时,我爸却把甜甜的策李留给我吃,他自己舍不得吃一颗。至今还记得我爸看着我吃时那宠溺的眼神。那时候咱当地还没有啥水果,所以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忘不了那野生策李的好滋味。
栾老师说,她父亲吃苦耐劳,拼命攒钱供着她上大学,但是土里扒食的农民,供养个大学生实在不容易。父亲再艰难也没有想过去找找政府,让政府给为革命牺牲的自己家一些补贴,家里有烈士证,军属证,父亲只是好好收藏,把这个当成一种荣誉,而不是向国家索取待遇的资本。他一直是靠卖粮食卖蔬菜来供孩子读书的。
她说,我读大学时,我妈身体就不好,每次放假,我就和我爸一起去地里干活。记得一次放假回家,我和我爸去麦茬地种黄豆,地干旱,很硬,我拉不动豁子(犁),父亲心疼我,就让我扶着豁子,他拉,年已六旬的他个子高,拉豁子时就不得不使劲弯着腰。一趟趟犁好沟,再捻上种,抹好窝,忙活一下午终于种上了那块地。那时我就想,等我工作挣钱了,一定好好孝敬我爸妈,让他们不再这样辛苦。
我结婚不久,我妈就中风了,尽管在我家住着,但是伺候我妈的活都是我爸在干,那时我怀着孩子,我爸心疼我上班还挺着大肚子不容易,伺候我妈总不让我沾手。生了孩子,心疼孩子幼小,他也舍不得我累。我妈在世时,照顾我妈妈的脏活累活都是我爸在承受着。1999年我从三中调到烟台,我爸也一起来了,给我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能了无牵挂,全身心投入工作。我和我对象教的班级,都是一个大奥加一个小奥班,从高一到高三,三年一个轮换。能够心无旁骛教出优异成绩,我爸是最坚强的后盾。每到周二中午,我和我对象都可以吃到我爸做的面条。其实他并不会做饭,但是周二我和对象都有第四节课,回到家都12点多了,就来不及做饭,年逾七旬的老爸就学着给我们做,做最简单的面条。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浑身无力,请了假回到家,蔫蔫的我,躺在床上爬不起来。我爸给我烧了姜水,看着我一口口喝下去发汗,那时,我都三十多岁了,我爸也七十多了。他心疼生病的我的眼神,和小时候看着我吃策李一样,溢满了宠溺与疼爱……说着,栾老师声音有些哽咽。
最近,冠毒再次猖獗,因着疫情影响,为着安全,养老院不准家属去探望,栾老师十分想念父亲。护理给栾老师发来了视频,视频中,年轻的护理在喊着:“栾爷爷,你闺女来看你了,你快醒醒啊。”此时,我正在栾老师身边,看到躺着的老人瘦削的脸庞,星星点点褐色的老人斑,很是心酸。护理声音温柔清脆的呼唤,没有让他睁开眼睛。栾老师说,他不认人了,或许也没有了疼的感觉。上次去看,他鼻子上有一处伤,可能是鼻饲时粘的胶布,粘破了。她很难过,父亲即使疼也不能表达了。我听着栾老师的话,难受得很,说,是啊,你爸现在的确很遭罪,生活的质量很差。栾老师眼泪汪汪,幽幽地说,只要他还有这口气在,我就觉得自己还有依靠,还是个有爸的孩子。
防疫形势愈加严峻,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警察……无数个人民的健康卫士,都勇敢地投身到繁重艰辛危险的防疫前沿,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前线人员告急,栾老师闻讯,年逾五旬的她毅然挺身而出,报名做了志愿者。近日来,她夜以继日,工作在最危险的前线,她愿意尽己之力,护佑祖国与社区百姓的安康,亦如当年的少年父亲,不怕危险,义无反顾,保家卫国,奔赴疆场。
父亲,永远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年轻时,他敢于牺牲,用血肉之躯构建着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年时,他汗流八瓣,承担起养育家庭培养后代的重任;而今,即使他生命的机器齿轮老旧破损,身躯不得不躺倒在了病床上,但他伟岸的精神,一直护佑着他的女儿,给她们一方精神上的美好家园,支撑起她们人生信念的天堂。
父爱如灯塔,为我们照亮前程!
父爱真诚而深沉!,
父爱,是理解和宽容的代名词;
父爱是勇敢和坚强的化身;
或许,有了父爱,这世界的美丽才多彩多姿;有了父爱,才使得阳光如此的明媚!我们的人生才会如此的完整。更因为有了父亲,你我又是如此的幸运!
兵大哥的按语高屋建瓴,远远优于我的文字。
兵大哥辛苦了!谢谢您!
栾老师,我们一起共事六年,那时都年轻,她比我晚毕业一年。我俩都是那种认真踏实工作,尊重老同事,不张狂的人,曾被老教师们夸为三中的两个好姑娘。嘿嘿。她比我能吃苦耐劳,我调到栖霞城几年后,她夫妻去了烟台省属重点高中。之后见面甚少,前不久她去姐姐家返回途中去见我们共同的同事闫老师,闫老师喊了我,于是有了一起交流的美好机会。看到她手机拍的关于父亲的录像,我很难过。她返回后,我微信问询了一些和父亲有关的事,她回答了一点,可惜父亲已不能交流,最近又忙着抗疫,所以对老人的事迹了解甚少,写不出父亲的伟大来。
姐姐总是一直及时鼓励俺,让文笔粗糙缺少文学细胞的俺,能够有信心一直在文字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谢谢您!
在我发出此文给栾老师看时,她说,要去买药送给她爸。我问,可以进去看了?她说只能送到传达室。
那天当我看视频提到老人生活质量差时,栾老师说的那句话打动了我:只要父亲还有一口气,就觉得自己有依靠。当时听了,泪水就要下来。觉得非要写写老人不可,可惜老人当年讲的栾老师忘了,现在又不能讲了。咳。难受。写成这个样,觉得愧对老人。
谢谢子青老师真诚鼓励,戴着放大镜在絮叨的文字中找寻优点。
给你上拿金——喜子牌咖啡!
祝写作愉快,万事顺意!
风姐姐的文接地气,有温度,有情怀,点赞!

谢谢落雪妹妹来读拙文并给予鼓励,祝福妹妹开心每天,健康永远!
还有,因为我是普通百姓,就生活在这个层次,所以不是从基层人物挖掘素材,而是从身边人物身上看到的,听到的,所以没有挖,或者挖得太浅。惭愧。
谢谢老乡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祝福你!
风姐的文字有大格局,花致敬。

花,我们也在步入老年的路上,好好关照自己哟。
向军人致敬,向一切迎难而上的现代“军魂”承继者致敬。
谢谢雁子妹妹的鼓励!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了解太浅显,没有写出栾老师父亲精神的精髓。
祝福姐姐开心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