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那些夏日好时光(散文)
夏天,一向是过于热情的。大地似火烧,蝉鸣声声响,林幽夏日长。记忆中的夏天总是汗流浃背的,处处炎热,无处躲藏,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字——“热”。但我并不讨厌夏天,总觉得夏天是最丰富多彩的,夏日里有无穷的乐趣……
一
春去夏至,日子在季节的更迭中循环往复。夏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知了的声声嘶鸣。在我的故乡,蝉又叫知了,如果没有听到知了的叫声,只能是春天的延续,算不上真正的夏天。知了的叫声,总是在我不经意间骤然响起,每当听到第一声知了叫,我就会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夏天要来了!你听,知了都开始叫了。”母亲停下手中的活,侧耳倾听,随声附和道:“可不是嘛,夏天来了,天气要热啦!”
一大早,知了就在树枝上唱个不停,这个黑不溜秋的家伙,长得并不美,不讨人喜欢,但它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只管唱着自己的歌谣,那么自信,那么亢奋,像打了鸡血似的,你一唱我一和,一阵高过一阵,层次分明,乐感十足。
夏季特别爱下暴雨。雨前,空中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电闪雷鸣,风吹得树枝疯狂地来回摇摆,惊动了树枝上的知了,知了似乎预感到要下雨了,扑棱了一下翅膀向远处飞走了,不知道去哪儿藏身啦。不一会儿,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下起来了,屋檐下的水连成了一条线,倾盆而下。我很担心,雨下得这么急,这么大,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会不会被淋成“落汤鸡”?
一会儿,雨过天晴,知了又开始坐在树枝上唱歌。母亲告诉我,知了是爬蚱变的,我想看看它们如何变成知了的,于是决定和小伙伴一起去小树林里找爬蚱。
白天,它们藏身在地下,如果看到地面上有一小片松软的土颗粒,我就兴奋地拿起小铲子往深里挖,十有八九,洞里藏的是爬蚱。越往深里,越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把爬蚱弄得个身首“分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爬蚱从洞里给拉出来了,它们极不情愿地摆动着爪子,表示抗议,无奈,此时的爬蚱已身不由己,只得乖乖地呆在我准备好的瓶子里。
傍晚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喜欢结伴拿着手电筒去杨树林里捉爬蚱,这时爬蚱就会从洞里爬出来,仿佛有前世的记忆一般,一个劲地往附近的树干上爬,它在为变成蝉做准备。运气好的时候,能捉到好几只爬蚱,我便像打了胜仗一般,高高地举起瓶子向小伙伴炫耀,“瞧,我捉了三只爬蚱,你呢?”没想到,小伙伴不屑地说:“哼,我都捉了五只爬蚱啦!比你的还多两只呢!”
我欢喜地拿着爬蚱跑回家去,把它放到厨房里,用一只大碗倒扣起来,等待着爬蚱变成知了。早晨起来,爬蚱果然悄悄地脱去了外衣,浑身先是金黄,翅膀慢慢舒展开,漂亮极了。然后变成了一只身穿黑衣的小精灵。两只透明的翅膀均匀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黑色的眼睛像两粒黑色的珍珠,硬硬的外壳是它的保护铠甲,显得神气威武。我把它放在树干上,看它一步步爬上树,然后停在树枝上,开始放声歌唱。
知了,歌声嘹亮,小小的身躯,蕴含巨大的能量,让我惊奇生命的奥妙!
二
小时候,我们家里人口多,生活并不富裕,光吃饭就是一项大“工程”。无论生活条件多不好,夏天是最不缺吃的时节,瓜果都可以充饥。在地里拔草时,饿了渴了,随手一摘,就可以吃上新鲜的黄瓜、茄子和瓜果。
我们村子南边有口井,井沿南边就是我家的菜地。春天,母亲和父亲在这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像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甜瓜,这些时令蔬菜不是为了卖,只为了自家吃菜方便。有时邻居走过菜地也可以摘了吃。因为临近井边,遇到干旱的时候,给菜地浇水特别方便。到了夏天,阳光、雨水都很充足,因而菜长得特别茂盛。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连吸入的空气也充满了绿色的青菜味道。
菜地里,也是蝴蝶和小虫的天下。我有时候跟在母亲身后,母亲在浇水,我则跑到地里去捉小蝴蝶和欢蹦乱跳的小蚂蚱,这些小家伙特别机灵,等你悄悄地靠近它,眼看要捉到的时候,它一下子跑掉了。偶尔也有倒霉的小蝴蝶,被我捉到手里把玩。小蝴蝶扑扇翅膀,弄得我一手的花粉。小蚂蚱就更调皮了,在草丛中左冲右突,我趴在地上和它斗智斗勇,但我常常是它手下的“败将”。它太善于伪装自己,绿色的外衣和草一个颜色,不动的时候很难发现它。捉到了,我便兴奋得手舞足蹈,对母亲说:“妈,快看,我捉到了一只蚂蚱。”有时候母亲忙着浇地,没空陪我玩,便应付我说:“哈哈,我女儿厉害!小蚂蚱都被你捉到了。”
夏天的菜特别爱生青虫,这些可恶的家伙把菜叶咬得到处都是窟窿。有时候,母亲就得背着药桶,给菜一棵一棵地喷洒农药,否则菜就成了虫子的“美食”,是很难长大的。经过精心地照料,菜才能长得色泽好,嫩绿透亮,瓜果才能修成正果,瓜熟蒂落。
夏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母亲年轻时精力特别旺盛,每天不知道疲倦。天一亮,母亲就起床下地干活了,我们也被一个个叫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跟母亲到地里劳动。玉米地里的草,长了一茬又一茬,我们则一遍又一遍地到地里拔草,直到玉米高过人头,长了天缨,扎稳了根,下面很难透气,草就很难长起来了。
干活累了,我们就会到菜地里转一圈,摘个黄瓜或者是在密密匝匝的番茄棵上找出一个红红的大番茄,美美地吃上一口,白籽红瓤,酸酸甜甜,那就是人间至味!
三
夏日的傍晚,太阳落下了地平线,蒸腾的暑气渐渐散去,会有南风送来一丝丝的清凉,这是一天中最闲暇的时光。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手摇蒲扇,坐在树下乘凉。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扇,热的时候,就用蒲扇,几乎家家都有几把蒲扇,像芭蕉叶的样子,叶脉相连,中间最粗,呈扇形展开,手握扇把,轻轻一扇,阵阵凉风拂面,非常惬意。
我小的时候,还不会数一百个数,整天稀里糊涂地度日。父亲经常逗我,让我给他用蒲扇扇风,我一边给他扇,一边数数,常常数到七十就开始乱数一气,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吃过晚饭,一家人就会把地扫干净,把凉席铺在地上,躺在上面休息。兄弟姐妹几个打打闹闹,开心得不得了。姐姐用清凉的井水泼在地上,降地温,一会儿功夫水便被土吸收了,顿时觉得凉爽了不少,我和哥哥妹妹争着跑到凉席上,打滚、翻跟头,玩得不亦乐乎。
西瓜防暑降温,是夏季里必不可少的餐后美食。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西瓜是那时农村夏日里最常见的画面。为了吃上冰镇爽口的西瓜,要先把西瓜放在冰凉的井水里泡上半个时辰,井水冬温夏凉,无论天气多热,凉水过一下脸,炎热便一扫而光,让人神清气爽。被井水泡过的西瓜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样,吃一口,甜甜的,透心凉。
然后,我们兄弟姐妹排成一排,躺在凉席上,头枕着大地,脸仰望着星空,在母亲“从前啊……”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四
我们村子的北边有一条小河,叫小蒋河。记忆中,里面的河水非常清澈,河上一座小桥,没有栏杆,下面几根柱子支撑着,板与板之间裂缝很大,走在上面得小心脚下,否则脚和车轮都可能卡到里面。
小河,有十米宽的样子,从村北流过,蜿蜒着伸向远方,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夏天,家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热空气把我们包围着,像蒸桑拿一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油光发亮,汗水顺着脸颊,流到眼睛里,涩涩的,汗水一直从头流到脚脖子。为了解暑,我们村里的孩子夏天都喜欢到河边去玩水,打水仗。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赶着羊群到河边去放羊,小孩子趁羊吃草的机会,可以下到河里戏水。河边的草儿因为没有人拔,凌乱地疯长着,偶尔有几朵野花,点缀着河岸,也没有人欣赏,独自地开着。羊群自由地在上面走来走去,一会儿吃这片草,一会吃那块草,悠闲自在。
有的男孩子胆子很大,在水边玩着玩着就学会了游泳。当然,家长如果知道了,肯定少不了一顿打。女孩子则站在浅水边戏水,水清凉清凉的,感觉瞬间凉爽了许多。有时,看到水里有鱼,还会专心致志地捉鱼,结果,鱼儿受到惊吓,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河的水被污染了,鱼儿也没有了,人们走过小河,都会捂鼻而过,小河再也无人光顾,小河沉寂了……
如今,随着对环境的整治,小河又回到了当初清纯的模样,这里的水一如从前,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水波荡漾。夏日的小河,沿岸垂柳依依,鸟语花香,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纳凉休息的风景区。
缤纷的夏日,让我又回到了年少时的那些夏日好时光。时光深处依然安暖,回忆永远是那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