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神州】追根溯源(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神州】追根溯源(散文) ——梦里繁花之二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57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9发表时间:2021-08-09 22:25:21

【神舟•神州】追根溯源(散文) 你有追根求源的习惯吗?我有。水有源树有根,人也有根,祖宗渊源就是根是本。
   据百家姓最新排位,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33位的大姓。据考,袁姓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这样描述的:袁姓出自姚姓,为舜帝姚重华后裔。舜帝33世嫡长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侯(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陈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
   由此可知,袁姓的姓始祖为袁涛涂,乃以妫为姓的后裔。《袁枢年谱》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简言之,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其后袁政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才是袁姓的得姓始祖。
   还有一种说法,来得更简捷: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游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 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
   据记载,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动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史上有湖广填四川之说,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九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瘐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是这般的荒凉残破、千疮百孔。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见《明清史料·户部题本》。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比如,可以命令与四川相邻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记注册,然后由四川“差官接来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项移民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来四川。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统一后的清政府,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把入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后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据宗谱记载,我袁氏先祖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后移居湖广上湖南道(即今湖南省)永州府陵军县永政乡西甲里早禾四天井塘。清朝时,始祖公袁国智奉命率子携孙入蜀,一路以织席为生计,历经万县、合川等地。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落业于四川川北兵备道顺庆府(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州(今蓬安县)上北路右一甲长宁里的陇城沟(今仪陇县新城乡草坪村),披荆斩辣,历经艰辛。后世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 复于赛金场王家坝(今仪陇县赛金镇袁家坝村)和仪陇沟新车里八角楼赵家霄(今仪陇县赛金镇仪陇沟村)置业,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及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共买了蓬州玉掌寺脚下罗家沟及合仓湾、石碑湾(罗家沟为今仅陇县岐山乡胜利村三社,合仓湾、石碑湾为仪陇赛金镇袁家坝村一、二、三社)等地的连界田土,人口已由数人繁衍至数千人。从始祖公至廿一世纪,历经十五世以上(部分宗脉可能已达十六、七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五十余年间,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科技的发展,城市同农村人口的变迁加速进行,宗人流动更大。除陇城沟、王家坝、仪陇沟、罗家沟和周家湾(今仪陇县双胜镇十村即原保卫村三社)五地人口较集中之外,已部份迁居晏家坝(今仪陇县大华乡先锋村解放村)、东观场(今仪陇县五福镇)和省内达州市,南充市、成都市、巴中市及省外重庆、云南、新疆、广东等地,个别的已到国外求学,从业定居。(见《续袁氏宗谱序》 )
   我家是由陇城沟入迁周家湾的一脉。到我一辈,已是先祖袁讳国智之十二世孙。先主英明,移民入川初始,即在陇城沟山窝沟头,安营扎寨。陇城沟处地势平缓,背面有山名母猪寨。山上植被茂盛,树木葱浓,山梁有史上土匪、败军的石寨残留。沟内有渠,四季流水。有山有水,土地肥沃,宜于居住耕种。先祖在此建造了袁家大院,经几代人奋斗光大,形成一个宽阔的四合大院,翘檐斗拱,楼台互通,设有东西南北四大朝门,四角有瞭望阁台,住户达数十上百家。这里是袁氏先祖建立的居留圣地,也是袁氏宗祠所在。院子后山墓群森森石碑林立,宗族先贤多葬于此,重要年节,如清明、重阳、春节,分散在远近他乡的许多袁氏子孙会来此祭祖,参加宗族会议,商议族中大事。记得小时候常随父辈到老屋袁家大院祭祀、访亲,见面之间大家十分恭敬亲热。大人们大声寒喧叙旧,小孩子们在宽阔的院坝中追逐嬉戏。老辈亲人一个个会拿出家中的瓜果珍馐来,为我等小辈孩童一一打赏。有玩乐有吃喝,真的是其乐无穷,于是乎心里常常有去老屋玩耍的愿望。
   关于祖上,儿时我见过曾祖父袁永佑,据传他是远近闻名的秀才、读书人,曾在顺庆府(今南充市)教书。每年春季他会到处巡游关心一下后代子孙。他每次到来,各家会喜不自禁,争相招待。我五岁左右见过曾祖父两面,印像中他老人家就是一个“夫子”,面皮白净,神情严肃而庄重,说话语调平缓细声细气,对子孙后辈充满慈爱之心。他很爱整洁,穿戴总是整整齐齐,长衫过膝,领口紧扣,拄着文明棍,手绢不离手,常常面对盖碗茶端坐在太师椅上作沉思状。有次我路过他面前,他便招我靠近,从身上摸出一张纸币,说让我逢场时去买零食。让我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曾祖是巴蜀袁氏第十代,膝下有四子,我的祖父是其长子,父亲也是祖父的长子。祖父袁荣昌和二叔祖父袁厚昌成家立业后,从陇村沟老屋迁至双河乡周家湾,兴建了上下两个院落。祖父略有文化,以开中药铺为辅业,父亲袁应声继承了这分家业。袁家湾下院的二祖父则悬壶行医,是当地远近有名的中医,家业兴旺,徒弟甚众。
   从入川始祖繁衍到今天,袁氏族人后代,已是难以计数了。
   (所涉资料来自袁应龙编《袁氏宗谱》)
  
  

共 3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你有追根求源的习惯吗?我有。”正因了这追根溯源的习惯才不避艰难,追溯到了自己的根和本,这该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查阅浩瀚的史料,参照无穷的史籍,写下了这洋洋洒洒的一篇追根寻祖的家谱。作者溯源到传说中的舜帝作为自己的始祖,后代经过几千年的迁徙繁衍发展,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有战争还有和平时期的做官经商的正常迁徙,也有政府的迁徙令,使得袁氏家族发扬光大,遍布全国各地,甚至移民海外,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作者为自己袁氏家族的繁衍发展兴旺发达而自豪而津津乐道。文章考证详实,出处准确,行文有理有据,语言表达准确凝练。追踪袁氏历史线索明确,贯穿始终。叙述生动,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具有散文语言的生动优美,也有史学研究的精确无误,不愧为散文大家,读来深受启发。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创作丰硕!希望老师继续支持神舟平台。【神舟编辑:美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1-08-09 22:35:14
  老师的大散文太精彩了,让人读了惊喜万分,都不敢轻易下笔编审。这种追溯历史几千年的笔力,让人敬佩不已,这要有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文语言流畅,叙述浩瀚的历史故事,就如烹小鲜般得心应手!向老师学习,问候夏安,热茶奉上!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2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1-08-09 22:51:57
  感谢美蓉编评。顺致夏安。
天涯逸人----泛自由人,时有梦想,缀梦成文,不赚喝采,聊以自慰。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8-10 16:58:54
  感谢天涯伊人老师投稿对神舟征文的支持,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