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做爷爷奶奶的学问 文/张士勤(介非)
做爷爷奶奶的学问
介非
聊天群里的老哥,老弟,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老姐妹们,大家好!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经不再年轻,解甲归田,退休賦闲;在家庭中的地位职务也已经先后逐步荣升为爷爷奶奶的光荣位置。茶余饭后,每当我们相聚一起叙闲聊天的时候,大家最多的话题也不外乎就是一些“家长里短”,渴望幸福美满,探讨人生如何“安度夕阳”,打发晚年生活。这里不妨也和大家交流交流,权当谝闲舛蹓闲揶子,实话实说吧?
第一,请记住了:岁数大了不再是本钱资本。心里不要在乎那么多的“应该”或“不应该”。别人喊你一声“老头儿”并没有什么错,尊称你一声“老先生”也是人家对方的教养素质高。如果在公交车上有人给你让个座,一定要说一声“谢谢”!那是咱们老头老太太有幸碰到了一个“靠谱”的人,我们遇到了“活雷锋”!那么,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也应该时时处处“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二,请记住了:现如今,“想当年”已经不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了。如今毕竟不再是那个“忆苦思甜”的年代了,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听你的光荣历史和苦难经历。毕竟时代不同了。你吃过的野菜,现在变成了“富二代”们的高档佳肴,还不知道你自己当年浪费了多少的“山珍海味”呢!当年“上山下乡”你学习“愚公移山”垦荒造田,拿到现在来说,变成了破坏生态平衡或自然环境。因此,“想当年”的话题要适可而止。
第三,请记住了:家庭的事务权力(掌柜的)也要及时退位让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辈亲”――疼爱孙子“不要脸”是爷爷奶奶们的“通病”,但是也要长点眼色,看个“场合地点”。孙辈的教育是子女的事情,不是你的责任,“明哲保身”才对。
第四,请记住了:与子女们相处要学会“装聋作哑”,千万莫要啰里啰嗦,指指点点。自己的身份角色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或错位。大事表个态,分析分析,参谋参谋,至于孩子们听不听就“另当别论”了,莫要计较而惹别人生气,让“自己上气”。
第五,请记住了:年龄代沟,观念不同,学会“换位思维”。年轻人因为工作生计,一定比你忙碌。你想孩子了,可以打个电话;孩子想你了,可能连打个电话的时间也没有。千万要记住,为这种事情较真抱怨多了就会“两败俱伤”。孩子们来看你,千万不要找理由强留着,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看望你,那也就算件好事了,知足了。如果不给孩子一个宽松环境和空间,往后恐怕他们来看望你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了。
第六,请记住了:自愿付出的“责任、义务与担当”,可别老想着要“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过的那些事挂在嘴上。“尊老爱幼”固然是美德,但是永远要把“爱幼”放在第一位,爷爷孙子互换位置,孙子才算得上是家庭的“小皇帝”呢,说一不二。目下有一句非常幽默风趣的话语是:“爷爷伺候孙子天经地义,爷爷就等于孙子,孙子就等于爷爷!”因为“朝阳总比夕阳更美好”。记住“付出”时送给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要回补回来,那样想,会让别人和自己都不愉快。
第七,请记住了:见怪莫怪,不要总想着要按照老常规习俗去改变别人。大冷的冬天,街道女孩子却穿着短裙丝袜;大热的伏天,男娃儿却蓄着披肩长发,那也是人家喜欢。平日里老伴做事丢三落四,那是老年形态的必然。其实你自己也很难改变。与其这样,不如来个“和平共处”,这样总比指手画脚更让人舒服。
第八,请记住了:处事要大度一点。钱多钱少都要爽快大度,莫要抠掐吝啬。子女买东西回来孝敬你的时候,也一定要说声“谢谢!”把养老金花费好也是一种智慧。该花的不吝啬,人死了钱没花完,还不如生前开朗大度一点。当然不能把积蓄全部都花光了,毕竟人还没死钱却先没有了,再张口向孩子们去要也不是个体面的办法。
第九,请记住了:自己邋邋遢遢也不是个小事情。人老了懒一点可以,但千万不要懒在穿衣戴帽,洗涮卫生这些微小的枝节问题上,要保持整洁干净。别因为自己的邋邋遢遢形象而影响了家庭的整体形象。要知道你的穿戴整洁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们的脸面,是“形象工程”。你自己不在乎,但其他“家庭成员”却是“非常在乎的”。
第十,请记住了:千万不要把家里陈旧过时的古董样样都贮存起来,把个家整得像个旧货店,杂货铺子。没用的东西要及时处理掉,有些东西要及时更新。说不定今后花钱处理掉也不容易。
另外一点,也请记住了:一些“留守族”大哥大姐们,不要老想着靠子女们的陪伴来消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咱自己。放飞是小家庭的梦想,即使自己独守长夜也要勇敢面对。广交朋友,储蓄友情。这才是老年人在精神层面上应当尽早做的事情。这样,当你不能走动的时候,依然可以给新朋友打个电话,发个语音,去交流思念的美好话题。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