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醒】小城大爱(散文)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有你心底的那个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甚至为一次念念不忘的风味小吃。提到安庆,人们都知道这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名城,然而它最打动我的却是那充满市井烟火气和骨子里的安逸。
十多年前我来到安庆读书,没想到,便在这里安了家。在我看来,一个城市最富有韵味的地方一定是老城区,一栋栋年代久远的房子,一间间陈年小商铺,一条条狭窄的小道,还有一个个坐在一起闲聊时光的老人……一切都透着一股悠闲自在,闲散而惬意。我生活的这片老旧小区,听说比我的年龄还要老,斑驳的墙壁仿佛诉说着光阴故事,狭小的楼梯道两人并排走都显得拥挤,楼道的窗户锈迹斑斑,好在老城区是没有高楼的遮挡,天气好时,就会有金子一样的大片大片阳光垂青每一户人家,无论在几楼的阳台上,都能沐浴在充足祥和的阳光中。不知不觉在这里生活了多年,从初来的不适到慢慢地融入,我渐渐习惯并喜欢上这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都说安庆的小吃十分有名,我想这大概跟安庆人的安逸性子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有的是时间慢慢琢磨吃,再与身边的人闲散的聊上几句,这便是一种生活。升腾的早市往往是打开人们充实生活的一天,每天早晨五点钟左右,这些小摊位就开始张罗起来了,摆摊的大多是这里的街坊邻居,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这里。各种早点小吃香喷喷、热腾腾,如果想吃上哪一种,那还得提前想好,免得站在路边看着各种美味的早点,诱人的香味让你一下子挪不开脚步。这边是刚出油锅的炒面,青菜、豆芽搭配着劲道十足的面条,或根据不同人口味的需要加点瘦肉、鸡蛋等,香气四溢。
“老板,加点辣的。”不怕辣的姑娘嘱咐道。
“好的!”老板随即沾上一勺。
“老板,我的炒面要快点,赶着上班呢!”急着上班的小伙子催促着。
“下一锅就是你的,马上好!”老板麻利地翻炒着。
那边金黄的煎饺、煎包滋啦滋啦吐着金灿灿的油等着人们。外酥里嫩的饺皮,鲜美多汁的馅,让人口齿留香。不一会儿功夫,就卖得所剩不多,老夫妻俩分工合作了几十年,即使早上最忙的时候,也能有条不紊,一个做,一个煎,不一会儿的功夫,新的一锅又出炉了,这时不着急的老人们便很体贴地让着年轻人先买,自己则慢悠悠地坐在旁边,要一碗绿豆汤先品一品,边喝边和老板谈笑风生。我时常想,比起年轻人匆忙的早晨,老年人早起更多的是在享受美好的晨间时光,或结伴买菜,或与做早点的老友聊聊天。
再看热气腾腾的汤圆鼓着白白胖胖的大肚子在锅里翻滚,安庆人喜欢称为“元宵”,白嫩柔滑的糯米包裹着红红的豆沙,咬上一口,香甜软糯,手工做的要比超市买的大上一倍,味道也更香,还有芝麻馅的、瘦肉馅的。吃上四、五个就差不多饱了。简易的棚子里,小桌子边围坐着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放着刚从菜市场买回的新鲜蔬菜,他们边吃边聊着天,至于聊什么,好像并没有特定的话题,或许是今天的菜有没有涨价,够不够新鲜。待到早市不忙的时候,卖油条的老板也会过来吃上一碗元宵,而这个卖元宵的老板又会去隔壁水饺的摊位那端来一碗水饺,再凑到大家身边,加入这没有主题的聊天阵营。对于他们来说,聊什么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那份自由和闲适。一次,我难得早起,也饶有兴致地挨坐他们旁边,边吃边听他们谈天说地,本想做个静静的旁听者,没想到热情的老婆婆凑过来:“小妹是老田家的吧?你从来没有坐这里吃过。”
“我今天难得起早一回。”我羞涩地答道。
“是哟,年轻人要上班,哪有时间慢慢坐这里吃。”旁边的大妈补充道。我有些诧异被他们熟识,虽然生活在这里多年,但性格内向的我不善言辞,平时很少与这里的街坊邻居攀谈,甚至觉得年轻的姑娘与老人实在是说不上话,很多时候都是来去匆匆穿梭于这里。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比我想象的要更加包容与亲和,就像安庆这座小城一样,静静地守着长江一隅,默默地给予来过这里或离开这里的人们暖暖的归属感。
时光流转,小城的东边高楼林立,各种大型商超如雨后春笋,留存在老城区的小店铺,如同散落在光阴的鹅卵石,总会给人们带来关于往事的美好回忆。姚奶奶家的小店是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的地方,那是怎样的小店呢?那是一间不到四平米的小屋子,老式玻璃柜台里摆放着香烟、油盐酱醋等生活小用品。屋子里有些杂乱昏暗,商品看上去也好久没有更新。习惯在大型超市购物的我,从来没有在这个小店买过东西,有一次急着要买酱油,无奈之下进来询问,姚奶奶摸索了半天,找不到我指定的那个品牌的酱油,便拿着另外一瓶让我看看。我拿到手,细蒙蒙的灰尘沾满手指,我心想:这样的小商店会有顾客购买吗?然而,我发现自己错误的将它定义为卖商品的小店,其实在姚奶奶看来,开着这间店,只不过是安闲生活的乐趣,她才不管生意怎么样呢!自然,这里也是人们活动交流的中心,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群老人坐在小店门口,即使是夏日的午后,太阳火辣辣炙烤着地面,也阻挡不了大家那股子好谈的兴趣,借着旁边一棵茂盛的老枫树带来的阴凉,有的坐高凳子,有的坐矮凳子,有的摇着手中的芭蕉扇,有的牵着宠物狗,天高地阔地聊着天,或拉拉家常,或谈谈新闻,言谈自由随性,心情也开阔坦然,待到天黑了,也久久不愿散去。久而久之,我重新定义了小店的存在意义,它不是招徕生意的门面,而是街坊邻居彼此交流,互相慰藉的情感交流站。我时常被这样的场景打动,有时也想象着,某一天自己也能完全融入这样温情的街坊邻里生活。
转眼间,在这座小城已经生活数十年了,我深切的感受到安庆的美,它是一种岁月沉淀下的归属感,淡淡的市井气,慢慢的节奏感。闲时在江边看看日出日落,吹吹那清爽的风,哪怕再多的烦恼忧愁也随之而散。小小的城,让我内心安定柔和,让我深深的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