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品味翡翠湖(散文)
自古以来,凡城市必有园林。没有园林的城市,便是没有故事与文化的地方。甚至,只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若没有颐和园,没有北海、景山、香山、紫竹院等公园,北京会是什么样子呢?定然少缺了一份令人思考的渊源,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基因与空间。
杭州,是一座宜人宜居的南方古城。假如没有西湖,其魅力就不知道要减去多少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经典还会存在吗?
园林的故事与文化,既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而大多数的园林文化,都是人为造就的。只不过,造就与存在的时间跨度不等而已。
合肥的翡翠湖,生长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扎根在万千市民的心坎上。既是一片水域,也是一座园林。
翡翠湖是天然的,也是人工的。要说天然,因其前身是古埂水库。有了这一方水域,才提供了能够成为园林的先决条件。要说是人工呢?公园里的道路、桥梁、景点等所有的设施,都是人为造就的。没有设计,没有施工,没有不断地补充与完善,哪有今日的翡翠湖公园!
当然,翡翠湖的形成,只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其历史渊源,其文化脉络,似乎是有欠缺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么一层。有了第一步,便有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会有可以品味的文化与故事。
为什么叫翡翠湖呢?我还真的不知道。若是从高空俯瞰,湖呈南北走向,像一勾饱满的弯月,似乎也像是一串翡翠吧。因为这个名字的缘故,让设计与施工人员,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无由地开拓了思维与创造的空间。
翡翠湖的原始区域,应是来自北端蜀山水系的冲击,形成的一个狭长而又低洼的河谷,或是一片沼泽地。翡翠湖南端的大坝,便是截水成湖的见证。如果没有这道大坝,就不会有近1000亩的水面,自然也就不会有占地2000多亩的公园。
翡翠湖抓住了“人文、生态、景观”的主题,以水域为核心,以岸线为基础,以桥梁为纽带,按自然的版块,打破对称、均匀的传统理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重点开辟了四个功能区,即:大坝景观互动区、生态休闲娱乐区,以及宾馆、公园区。
翡翠湖大坝,长约800米,宽20米左右,呈梯状的形态。其东端的标志性设施,便是两个高低水位的闸门,仿佛时刻在提醒着市民,翡翠湖依旧有着水利的功能。
大坝的背水一面,是个很大的漫坡,直抵翡翠路的景观大道。坡在坝外,坝顶是坡的脊背。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面坡上了。无疑,多种植物全方位的覆盖,是设计上的最佳考量。如此,这面坡便成了丛林密集交错,浓荫蔽日遮天,不仅是鸟儿们的天堂,也是大姑娘小伙子们谈情说爱的地方。亮点还在于植物的搭配上,在绿色葱翠的高大树木之外,还栽种了龙柱碧桃、乌桕等红火的花木。而且,分段、分品种,按线条、版块交相辉映的层次,合成了五颜六色的组团。当然,最热烈的,是多类别的红色簇拥成了一道栅栏,像火一样的云霞,似乎要燃烧起来了。
故,“一园红艳醉斜坡,自在连枝映秀红”便成为这里的主题。这面玻,也就有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醉红坡。
翡翠湖的东西两岸,分别是两所大学。这两所大学的隔湖相望之处,正是湖的中心段落。于是,设计师手中的那管铅笔,随意的这么一勾勒,两座桥一座岛,悄然生成了。湖是弯月形的,桥呢?也一定不能没有月的味道。于是,桥也如同一弯明月似的,且修成了两座,还巧妙地在桥与桥之间安放着一座小岛。桥若彩虹,名虹桥;岛如同一把正在演奏的小提琴,曰琴岛。夜幕降临,桥上华灯绽放,岛中宁静优雅,为翡翠湖创造了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湖东岸的北侧,合肥工业大学西墙外有一条溪流直奔翡翠湖而来。不用说,这里需要“天堑变通途”,一座桥便应时而生。这座桥很特别,打远处看,就像是家庭主妇手中买菜的一只提篮,被随意地搁置在绿波之上。更有意思的是,桥身、桥体一色鲜艳的红。因此,这座桥便被命名为赤篮桥。有文化人写道:绿树掩映中,极具张力的拦扞搭配着靓丽的中国红,成为一处横跨碧波的视觉焦点。在桥上看风景,红蓝点翠,一碧万顷。在桥外看桥,赤赤若虹,灿灿凌波。
翡翠湖的趣味在于生态休闲娱乐,其依赖的便是沿湖一圈不足10公里的岸线及其纵深的坡地。每一个版块,每一处景点的交错配置,便是一篇美妙的文章。
湖东与湖西,是自然的两个空间,既有狭长的坡,也有集中成片的地。匠心独运的功夫,是造成了既有假山,也有湖泊的休闲区域。连接山与水的筋骨,便是栈道、亭子、草坪。还有,就是在水堤上磊石,在水岸边种植不同的树木,再点缀一些有趣的小品。因此,十步一处景观,百米一片风光,自然成为绝景佳境。
曲径通幽。景观步道蜿蜒而去,结合微地形的变化,营造开合有序,进退有致的版块。顿时,让人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诗句来了。
海棠铺秀。在阳春三月的季节里,盛开的朵朵海棠花儿,便是春天的使者。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争先恐后地宣告着这令人喜悦的时刻。行走其间,怎么能不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不由得,让人卸下了冬日的防备,张开双手,要拥抱这和眴的阳光。
溪流叠瀑。意在营造崇山峻岭,茂林修篁,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氛围。蜿蜒的水系如同一条文化长河,最终汇入博大精深的海洋。溪流两侧,乱石堆积,竹木辉映,水墨池、丹青亭、书画轩等景点,恰到好处地分布其间,犹如神来。身心融入其中,耳旁溪流潺潺,涟漪层层,惬意无比。
野谷听松。高大挺拔的松树四季常青,生机勃勃,傲然屹立。人们总想驻足品味,细听松涛的诉说,感受生命的顽强。李白那“何当凝云霄,直上数千尺”的意境,不就存在于此吗。
翡翠湖最灵动、最令人神清气爽的地方,应是这一汪荡漾的湖水。设计与施工者的着眼点,自然也不会放过在此添上一笔的机会。
大坝临水的东侧,沿着岸线,一条以石块与木板相间铺成的栈道,几乎与大坝等长。并且,利用水阔波平的环境,直接将栈桥修入水中央。还按照弯月的意蕴,既是一弯明月,又是多梯次地展开,如同一柄摇动的羽扇,轻轻地搅动着轻波细浪,让整个翡翠湖都有了灵动的氛围。
湖东岸的北端,环翠路的下方,一道栈桥贴着水面穿桥而去,直抵翡翠公园。就在栈桥的入水处,一大片的区域,满满当当的荷花悄立在绿波之上。因此,这里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曲栈清荷。有文字曰:蜿蜒在水面上的栈桥,不仅将南北两个园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还形成了独特的观景视角。近处,荷花、千屈菜、水生美人蕉等摇曳弄姿。远处,波光粼粼,芦苇荡漾,树影婆娑,一幅自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不仅柔化了硬质驳岸的边界,也营造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
翡翠湖的美景不胜枚举,可以用无处不景来概括。无论是什么样的风貌,既含蓄又夸张,既平淡又热烈,是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
2021年6月1日写于淝水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