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我的大伯父(散文)
我的伯父有四个兄弟,曹生照是大伯父,和大妈只生了一根独苗,还是个女儿。其他三兄弟都生了三四个儿子,没生女儿,我父亲排行老四,生了三个男孩,我是老大,有两个弟弟。伯父比我父亲大二十四岁,我父亲九岁时,爷爷奶奶就相继病逝了。这时候,大伯父成了一家之主,由于年龄相差很多,父亲还小,其他两个伯父也只有十几岁,于是,大伯父又当爹又当妈,除了忙着几亩田的稻子,闲暇时,还得去富农家做苦力,靠着微薄的收入,把三个弟弟一直抚养成人。
在三个弟弟中,我父亲是最聪明的一个,上小学只用了三年就念完了,都是靠勤奋刻苦的结果。当我父亲升初中时,由于家庭经济不允许,大伯父把我父亲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父亲,说我父亲聪明,脑子灵活,将来不愁吃穿的。而三伯父最老实,也最笨,我让三伯父读完初中吧,将来好找份工作,不致于饿肚子吧。我父亲知道大伯父的用意,含着眼泪同意了大伯父的决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愿,当三伯父读完初中,并踏上社会后,由于太老实,大木讷,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时,二伯父就跟大伯父评理,告诉大伯父,老三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你这是浪费金钱,上学出来有啥用?老三还不是个没出息的呆头鹅。二伯父喜欢我父亲,经常夸我父亲,说我父亲有灵气,将来能成大事。大伯父也知道老二说得在理,可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谁上学都一样。
大伯父有一个心愿,想给三伯父找个好工作,毕竟老三念完了初中,有了一定的学问,可老三每次去老板家见面,都笨嘴笨舌,显得迟钝,笨拙。老板看一眼就拒之门外了。没辙,大伯父也彻底死心了,就告诉三伯父说,老三,既然别人都不留你,我留定你了,你就好好跟我学种田吧,就这样,三伯父也成了农民。
当文革时候,大伯父看到我父亲的精明能干,便想办法要把我父亲送进乡政府工作。那时,大伯父有个发小,叫杭国华,当时已在乡政府当副书记了,第二天,大伯父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当作礼品,带着我父亲去了杭国华家。当天,杭国华见发小上门,便热情接待了大伯父,烧了一桌好菜,那天,是我父亲吃得最饱的一次。临走,把大伯父送到村口,并答应着伯父道,放心吧,明天,就让老四来乡政府报到吧,暂时安排他在广播站工作。那天夜里,听父亲说,他一夜没合眼,就等着天亮,要做公家人了,他内心无比激动与兴奋。
第二天早晨,我父亲刚醒,看到床头放着一套新衣服,特别干净整齐,还是中山装呢。我父亲喜出望外,在镜前左照右照,久久没离开镜子。这时,大伯就走进房间了,叮嘱父亲说,小龙,你现在是公家人了,要勤快点,嘴巴甜一点,脑子活一点,别让人讨厌你啊,记住了吗?我父亲答应了大伯父的要求,便坐上赶集的拖拉机,向新桥乡政府奔去。
自从父亲在广播站工作后,学会了播音和做人,人前人后都一副笑脸,也乐于助人,受到单位同事一致好评。谁知道这种生活好景不长,杭国华书记和乡长刘劲成了死对头,刘劲父亲是县委书记,有了这层背景,刘劲打听到杭国华有亲戚在台湾,便扣了一顶帽子,说杭国华是反革命,和海外国民党勾结。于是,县长撤销了杭国华书记一职,并开除党籍,还让杭国华挂着牌子游街示众。也就从这时起,开始搜查杭国华的一切关系,无论亲戚或朋友,都逃脱不了关系。自然,我父亲也被揪了出来,说是杭国华的余党,很快,我父亲也被开除了,我父亲虽被开除,庆幸的是我大伯没被牵连,他们是发小,没几人知道。这时候,大伯告诉我父亲,老四呀,人要讲忠义,现在杭国华倒霉下台了,我们要记得杭国华的恩情,要帮助帮助杭国华的生活,让他不要彻底寒心,要让他知道,还有我们在支持他。
杭国华被关进牛棚,让他面壁思过,还让他交侍反革命材料。杭国华被糟蹋得不像个人样了,大伯父便偷偷把煮好的饺子面条送进牛棚,让杭国华树立信心,黑暗一定会过去的,由于大伯对杭国华的精心照顾,杭国华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大伯父不但对兄弟好,对朋友好,对于晚辈也好。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大伯父特别喜欢煮饭,当家人把香喷喷的米饭吃完后,就剩下一大块圆形锅巴。这时候,大伯父在锅巴上撒些细盐,浇上几滴菜油,再盖上锅盖,炉膛烧一把火,等锅盖四周冒烟时,就把锅盖打开,一股米香味,扑鼻而来,让我吃上一块,那又酥又脆的锅巴,在唇齿间反复回味着,使人吃完还想吃。
那时,我们还住在老家,每天下午,我们放学回家,离吃晚饭的时间还很长,这时,由于好动,肚子消化很快,便感到饥肠辘辘。这时候,大伯父从厨房出来,端着一大块锅巴,分成了小块,顿时,满屋飘香,我和其他兄弟都馋得直流口水。争先恐后地喊着,叫着,我要吃锅巴,我要吃锅巴。这儿时的锅巴,一直伴随着我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就是到了大学,每次回家,首先想到大伯父做的锅巴,回家后,大伯父把做好的锅巴存积在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生怕漏气,容易变软,等我返校时,大伯父把我送出村口,并从肩上取下那袋锅巴,说道,小龙,把锅巴带着,饿的时候顶用。我把家乡的锅巴带进了校园,引来同学的争执,都争着抢着要吃锅巴。我无比自豪,就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每人两块,等我发完锅巴,才知道,忘了留几块给自己了。这时候,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都夸我有个好伯父,每当想起伯父,就会想起他做的锅巴,这种温馨与温暖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并未走远。
大伯父没有儿子,唯一的,就是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嫁得很远,也照顾不到大伯。记得大伯晚年的生活很寂寞,也很孤单,那时我们家已搬到集镇上了。大妈先去世,走在大伯父前面,大伯父就一人在家,空荡荡的房子,让大伯父无比凄凉,虽然我父亲说要赡养大伯父,但大伯父不愿麻烦人,很少来镇上串门。晚年时,大伯父已不种田了,也没力气种了,闲暇时,带着一袋锅巴,来到我家串门。父亲便准备一桌好菜,大伯父不抽烟,不喝酒,就爱喝绿茶。父亲把春天里的好茶叶,泡给大伯喝。大伯父很乐意,笑着问我,小龙,晚上饿的时候就吃块锅巴,我却告诉大伯父,我不但饿的时候吃,时时刻刻都想吃呢。
每次,大伯父来我家玩,都不愿住一晚,他说,他习惯了一个人住,他就爱和我们串串门,聊聊天,聊完就回家。我和父亲把大伯父一直送上车,每当客车启动的时候,大伯父便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大声喊着,小龙,大伯父下次来,还带锅巴。我默默注视着大伯父,仿佛看到了他眼中有泪。
大伯父真的老了,实在不能动了,睡在床头,瘦弱的身体蜷缩在一角,由于患有高血压,让他半身不遂了,中风后,我们全家都来看大伯父了。大伯父躺在床头,奄奄一息,眼皮已抬不起来了。张着无力的嘴巴,让我靠近他,在我耳朵边,悄悄地说,小龙,你做我的儿子吧。我流着泪,拼命点头说,好,好,我就是你儿子。当大伯父听完我的真诚回答,便安静地闭上了双眼。
出葬那天,大伯父没有儿子,我便顶上儿子的作用,手捧灵位,全身披麻戴孝,把大伯父送上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