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跃进诗人(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跃进诗人(散文) ——梦里繁花之八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57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25发表时间:2021-08-20 17:59:42

【神舟】跃进诗人(散文) 曾经读到一个笑话,问:三面红旗是什么?答:国旗,党旗,团旗。历史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8,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数字,历史走到1958,中国注定要发生一点什么。1958年不同凡响,啊,那是一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年头!
   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这个总路线的照耀下,有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大跃进的神话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要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于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广泛动员,开始了扩充财富的神奇赛跑。
   1958年,中央决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让农业放起了“卫星”。4月,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地区的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卫星集体农庄,再后又成立了人民公社。6月,农庄在《人民日报》放了两颗小麦高产“卫星”,先是宣布“5亩小麦每亩平均实产2105斤”,继而又声称“有2亩9分地总产量达到10238斤6两,平均每亩亩产3537斤7两5钱”。卫星集体农庄顿时闻名全国,并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嵖岈山卫星公社出台了一份《1958年到1962年全面规划(草案)》,该《规划》涉及发展的各个方面,极尽冒进吹牛本事。其中有:(一)提高粮食、油料、棉花、烟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具体要求是:从1958年到1962年,粮食平均亩产1,8000斤到4万斤;棉花从300斤到1000斤;烟叶从500斤到3000斤;麻类从500斤到5000斤;蔬菜从5万斤到15万斤;芝麻从300斤到1000斤;甘蔗从2万斤到4万斤,达到每人平均80斤糖……总之,到1962年,卫星公社将是:
   “坚决执行总路线,乘光驾电赶苏联;
   全面实现电气化,工厂林立像鞍山。
   牛羊成群猪满圈,绿林遮日不见天;
   苹果结的赛西瓜,棉花桃儿像鸭蛋;
   鲤鱼长的比船大,粮食收的堆成山;
   年年喜庆大丰收,米面鱼肉顿顿餐。
   房子全部换新里,户户住在楼上边;
   街道修成柏油路,五彩电灯两边安;
   澡场戏院电影院,人民公园养老院;
   青年男女入大学,各个学的红又专。
   祖国建设需人才,人人都是技术员;
   儿童送进托儿所,妇女产期住医院;
   吃饭都是食堂化,苹果罐头作另餐;
   出门坐着小卧车,夜宿沙发去安眠;
   休息时有俱乐部,假期逛逛嵖岈山;
   大干苦干三年整,幸福生活乐无边。”
   (二)……
   呵呵,好像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就在明天!
   看,牛皮吹得多大,农业卫星飞得好高,设想多么宏伟诱人!我亲眼见到周围的稻田、旱地里插了牌子,亩年5000斤、3000斤,数字后边任你加“0”!上级来检查外地来参观,就将其他田地的庄稼整合到一田一地之中。人们觉悟也“极大提高”,各机关、食堂都在附近设了小摊,放上香烟、糖果等货品,任人们自己取用,钱丢进玻璃缸中。我亲眼见到区公所门外的“无人售货”,每天货出去了,钱没有回来,于是不久小摊也没了踪影。
   人民公社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大二公。”一大指公社的规模大,二公是指公社的公有化程度高。按薄一波的解释:“大,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大,好管,好纳入计划。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目前还是自己的.将来也要公有。人民公社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社,全体劳动妇女都可以得到解放。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那里将会逐渐没有政权。”于是,1958年,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开门纳客”。但是,它给我留下的是永远难以忘却的痛苦烙印。因为快小学毕业,我们双河公社三大队的四个孩子都转入了学校寄宿。初冬,天已渐冷,正是收红苕的季节。一个星期六,全校上下都去了农村支农“抢收抢种”——就是挖红苕。我们干劲很大,半天就完成了任务,老师就践行诺言,提前放假特许住宿生们回家一趟。我们四人归心似箭,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亲人、伙伴身旁。五点钟我们兴高采烈地坐在了公共食堂的八仙桌边。全生产大队超千号的人仅设了两个公共食堂,彭家大湾偌大一个院子,屋里屋外院坝露天,到处摆满八仙桌,无论是谁坐满八人就开席。开饭时真的是大呼小叫热闹非凡。能和社员乡亲们一起体验公共食堂,心情好激动。我们坐满八人了,端上来一盆水煮红苕外加一大碗泡酸菜,有人开始连汤带水往八个黑陶碗中舀红苕,随后筷子也发上来,我们端了碗准备像学校一样俏皮地喊一声:“现在开饭,开始!”正要张口,只见伙食团管理员袁应福叔向我们一边摇手一边走来。他在喊:“喂,喂,几位秀才,你们不能在这里吃。”“为什么?”我张大嘴巴,问。“你们的口粮已经带到学校去了!”我们目瞪口呆,四个学生万般无奈红着眼睛离开了餐桌,惴惴地跑到路口大树下,委屈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天色慢慢黑下来,就餐的人也陆续散去。福叔端着一碗红苕来到我跟前,说:“现在大队粮食奇缺,开伙困难,我们有点焦头烂额。不严管不行啊,我得公事公办!谁让我是你的叔呢,这是我的一份,你吃吧。”听了他的话,我鼻子一酸,泣不成声,哪里还吃得下去。唉,共产主义并没到来!
   1958年,中央还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我们小学也搞了炉子,让学生到处拾废铁投入土炉炼钢,后来配合搞公共食堂,竟把家里的铁锅也砸碎,充作炼钢原料。大炼钢期间,我做了“沙模”,把一些破锡壶碎片和牙膏壳融化掉,倒入模子冷却铸出了用来吃饭的小勺子,不仅自己享用还送了几个给相好的同学,美美地收获了他们的赞尝。
   全民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是大跃进中的重要一幕。我们学校每周会放假两个半天,去汇合各路大军,在山上、田畴去赶麻雀,漫山遍野人流如潮,挥动竹竿、旗帜,呐喊震天,十里八乡围来追去,麻雀有翅难飞,纷纷坠落。据统计到1958年11月份全国总共消灭麻雀19.6亿只,大多数麻雀都是因为不能落地而累死的。每周的战果统计,灭鼠以尾巴为证,麻雀死要见尸。各级比赛评比,随时表彰先进。双河街上有一位我很崇拜的伙伴,大名叫杨清洁。他的形象令人想起小学的一个课文:“小铁锤,十五岁,矮矮的个子,很结实。”他善于使用弹弓打麻雀,几乎弹无虚发,毎天能收获三、五十只。还能自制火药,用霰弹枪轰击麻雀群。被评为除四害小英雄,参加了南充地区级别的表彰大会,十分荣耀。他还是“花甘蔗”只赢不输的圣手,可以在竖立着的甘蔗顶上挽三至五个圈(似示让度)再劈,往往也能一劈到底。他吃甘蔗是从来是别人花钱的!我对他五体投地,感觉自已只是凡胎,而他却有些侠气仙气,仿佛是从《三侠五义》或者天宫中走出来的人物。好长一段时间我心甘情愿当他的小跟班,学习打弹枪和用“一硝二磺三木炭”制作火药的技术。
   1958年,毛主席指示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团中央做出决定,强调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从大学到小学,勤工俭学活动风生水起。双河完小打破班际界限,根据个人爱好组成了好些勤工俭学小组,我先参加了理发组,后来又去了木工组,在那里我学会了使用锯子、凿子、推刨、墨斗等工具,还动手做出了小木凳、小木箱等实物。长大成家,我凭着这技术做成了几件适用小家具享用。
   1958年,文艺也在大跃进。大跃进的诗歌创作现象,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主要形式是新民歌。“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广大群众借天上的响雷敲打拍节,借天边的彩霞涂抹色泽,用极度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反映我国人民生产建设波澜壮阔的气势,表现了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的高涨。一位诗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描绘了“大跃进”时期的“盛景”:“到处成了诗海,中国成了诗的国家。”几乎每一个县,从县委书记到群众,全都动手写诗;全都举办民歌展示会,到处赛诗。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数计。让我开心的是,我居然成了“跃进小诗人!”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年代,重庆成就了诗人梁上泉。全国到处是跃进山歌的海洋,文盲诗人多如牛毛!田头赛诗会、炕头赛诗会、街头赛诗会、千人赛诗会、万人赛诗会,遍地烽烟。各个公社开展“一张纸,一首诗,一面墙”诗歌竞赛活动,就是人人动手,写了诗抄了贴上墙。记得有这样一首很有名的跃进诗:
   社是山中一枝梅,我是喜鹊天上飞。
   喜鹊落在梅树上,石滚打来也不飞。
   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在我们重庆,梁上泉就是大诗人,而在我们村里,我就是当仁不让的“小诗人”。
   当时,继续扫除文盲的运动依然如火如荼,目标是让80%的人能读书,能看报,能写信。小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要下乡,分片包干扫盲任务。老师常常会邀了我去夜校,协助他教大家识字。夜校也办赛诗会,为了营造气氛老师就动员让我打头阵。渐渐地我习惯了编写顺口溜。比如:
   青青禾苗绿绿秧,姐妹大战田中央。
   唱支山歌给党听,心里好比吃蜜糖。
   比如:
   雨过天晴出彩虹,中国有了毛泽东。
   三面红旗指方向,跟着领袖向前冲。
   又比如:
   我们种块试验田,水稻卫星放上天。
   你们亩产三千斤,我的水稻产五千。
   ……
   每次赛诗,我都会即兴献上一、两首,大家听了都使劲鼓掌,让我倍受鼓舞。不久,人们就给我封了“小诗人”的称号,而且渐渐传扬开去。后来,大队、学校出墙报、版报,都会有我一份。我作为通讯组、编辑组的一员,出版墙报、版报时,甚至有一票决定权,决定给谁插红旗、给谁插黑旗,谁谁谁坐汽车、拖拉机或板板车(这是当时各种竞赛中评比先进与落后的方式)。在那几年里我的粉笔字、作文水平,大有上长进。这些经历,让我增上长了一点文学自信。

共 39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会造就一批与那个时期相符的文人。1958年左右,那个时代是历史的一个伤疤。当然,发展是在摸索中前进,社会是在探索中进步。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还要吹牛浮夸,用嘴炮代替生产的社会现象,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作者自称“跃进诗人”,无疑是一种自嘲和无奈。只是那种日子已经远去,可爱的祖国已日益强大。感谢天涯伊人老师对神舟文学的支持。敬茶问好。【神舟编辑 筠萍天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筠萍天下        2021-08-20 18:04:28
  感谢天涯伊人老师的美篇支持,遥祝创作愉快,身体安康
我的天下,我的江山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8-21 13:52:52
  感谢天涯伊人老师投稿支持神舟征文,期待老师创作丰厚把精彩文笔再次展现神舟。问候老师,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