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木犁(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木犁(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8815.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5发表时间:2021-08-22 17:00:59

五六岁时,爷爷给我给我说了一个谜语:“弯弯树,弯弯柴,能把地皮翻过来。”谜语很好听,也很新奇,可是我猜了好久好久,总是没有才对。这棵弯弯树真是太厉害了,可以把地皮都翻过来。爷爷见我猜不对,就把一张木犁搬放到我的面前,说:“你看这事什么,不是一棵弯弯的干柴树做成的么?”于是我就记住了木犁这件农家的劳动工具。
   爷爷说:木犁是用牛做动力牵引,用于翻土耕田的。它身上除犁铧为铁制的以外,其余都是木制。尤其在我们都是种地离不开的重要物件。而且只有种庄稼的好手才能把木犁使用得好,那催牛犁地的功夫可不是一般。听爷爷这么一说,我就注意学习起有关木犁的知识来。
   神农皇帝播五谷开始,木犁就相应的产生了。它从遥远的春秋时代一直向我们走来,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漫长的岁月居然没有改变他的原始模样,还是用一棵弯弯树做犁弓,犁箭,下部装上犁铧,把牲口拴在前边牵引着拉动耕地。战国烟云,秦汉关山,隋唐风雨,宋元演绎、明清兴衰,民国延续,木犁这位沧桑老人一路纵横走来。木犁伴随农家,给予农家生活。
   就是这张木犁,已经把深厚的土地翻过千遍万遍,每一寸农田它几乎都被他翻过。它几十年翻,几百年翻,翻过一个个王朝的兴替,一旦“犁庭扫闾”,就要上演一个新的王朝。
   木犁就是中国农耕社会的象征,连古代帝王都不敢小看木犁和犁铧。即使这个帝王根本不喜欢农业劳动,但是也要装出喜欢耕耘的样子。古代京都都设立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一类的建筑设施。每年皇帝都要在这些地方做一些耕作之类的“劳动”。由太监或官员牵牛,皇帝扶着雕龙涂金的犁铧,举行“亲耕”仪式。然后才高坐龙椅上,享受“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祝福。这样即使是“作秀”,但也说明皇帝是不敢抛弃农耕和木犁的。古今多少诗人都赞美过耕牛和木犁,写下众多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等,还有一首写得最生动传神的“掀开地上一层皮,好播黄粱续爨炊;俯首弯腰为孺子,舒心驰驱体不疲。”这首诗真是星神兼备的把木犁写活了。
   木犁主要用于农田和旱地的耕作。这种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就基本完备了,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高水平。后来制作木犁的工匠,都是根据西汉时的农具图谱来制作的。木犁看起来只有一个木弓。一个木箭,但是选料却是很容易的,并不是“一根弯弯柴”“弯弯树”那样简单。因为那“弯弯”要基本适合恰当的弯度,过大过小都是不能用的。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的岳丈是我们这一方制作木犁的好手。岳丈制作的木犁,选料精粹,大都是尖栗、板栗、核桃一类的硬木头做的弓和箭。木料扎实,做工精细,因此人们都喜欢来找岳丈订制木犁。
   我多次看过岳丈制作木犁的,他要用斧子开出木犁弓的雏形,再用刨子细细的打磨光滑,接着用直尺精确的量准打眼安犁箭的孔,直到安角度将它装好。岳丈对我说:“一张木犁,由犁箭、犁镜、犁床、犁托、犁柱再配上一个横“8”形的犁辕,等多个部件组成。还要考虑好入土角度,翻土的曲线牵引点等等,才能做出好使用的木犁。”我当时对这些话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木犁还很讲究,要完全符合力学原则,这样牛拉起来,人扶起来才轻松省力。
   用木犁耕地、犁田是一项很重要的农活。大都是年富力强的男棒劳力承担。要具备单手提起木犁、能灵活转弯,能驾驭住耕牛,把握好犁耕的深浅,翻好泥坯,还要能灵活处理暗石卡犁等全面技术。只因这些技术都把握做了,才能扶犁催牛耕出合格的土地来。在乡村农业合作化年代,木犁耕地这个活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干的。因为掌握这些技术不是轻而易举的就能行的。
   我的父亲是木犁耕地的好手,生产队的百十亩土地几乎每年都是父亲去耕作。父亲不仅翻出的泥皮均匀,深浅一致,而且还姑息耕牛,耕得快但是还不让牛有劳累的感觉。我利用放学后和早晨去看父亲犁地,看他怎样加牛,怎样套上犁辕,怎样将犁铧插入地下,看父亲怎样处理突发事故,比如犁铧被暗石卡住。还学习父亲提起犁铧转弯的技巧。我足足看了三个冬春,心里好想驾驭一回耕牛犁地。可是父亲怕我出事,总是要我多多学习。在我的一再央求下,父亲才同意让我掌扶木犁。我按照学习来的方式,催动耕牛翻地,开始还真的不大行,主要是翻出的泥土不成直线,大小高低不匀。父亲再次手把手教导,经过半天的严格训练,我的扶犁技术过关了。从此,我也在生产队里有了使用木犁的资格了。
   春耕播种时节,我每天都起得很早,晨光熹微时就套上牛,在“黎明”时开犁,叫“犁明”。朝阳在我的木犁的“嚓嚓”中缓缓升起,云霞在我的木犁的“嚓嚓”中徐徐散开,新翻的土地被朝阳图上一层嫩红的光芒。我那时的“犁耕”对我后来的“笔耕”真是增添了无限神韵……
   更令我心醉地还是那木犁新翻出泥土的散发出的味道,那味道非常干净而又微微带着一点腥气,只有掌握木犁的农人才能闻到,闻着这种新翻的泥土味,那才人间的高级享受。那些城里人把山里的飞瀑流泉当做“天然氧吧”,但是他们那里知道,木犁旁的气息才是更有利于健康。我扶木犁劳作的那几年,根本不知道感冒是什么,也不知道镇里的医院药店朝何方开门。我扶着木犁,只有那种心旷神怡的愉悦。
   九十年代后,山村运用机械耕地的多起来,木犁也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也到远方谋生去了。我使用过的木犁就被抛到冷宫里去了,后来就腐朽了。可是在我的心里,总有一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的木犁,它依旧扎入深深的泥土,激发起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激发我对乡村土地秘密的探索。
   啊!木犁,你永远在我心中。
  
  

共 22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生长在农村,对木犁也是熟悉的,也一直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耕开始,生产队长就会让父亲去犁田。我家在山区,只会是水田用木犁。那时候,我常常跟着父亲去,因为,那时的水田里有太多的泥鳅。小孩子最喜欢抓着玩的。后来,农村实施机械化,木犁就慢慢退出了历史了舞台。正如作者说的,木犁就是中国农耕社会的象征,连古代帝王都不敢小看木犁和犁铧。那木犁翻出泥土散发出的味道,只有掌握木犁的农人才能闻到,那是庄稼人对土地的一种感情所至。作者的文章会让许多人勾起回忆,无论社会多么进步,对土地的感情永远不会变,是土地在养活着我们。感谢作者奉献。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金松        2021-08-22 17:03:18
  一篇能让人勾起许多回忆的文章,社会总是更替的,许多时候,回忆也是一种美好。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2 17:05:24
  在我的心里,总有一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的木犁,它依旧扎入深深的泥土,激发起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激发我对乡村土地秘密的探索。谢谢李老师编按!辛苦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3 13:58:32
  木犁,你永远在我心中。不知道木犁的就不会吃饭!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3 19:44:54
  悟真
   金丹不是鲜,富贵等云烟。
   识得尘中味,腾空做大仙。
活到老学到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