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满树玛瑙枣儿红(散文)

精品 【书香】满树玛瑙枣儿红(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45发表时间:2021-08-24 11:44:01
摘要:过去黄河两岸的百姓人家,大凡有些历史的庭院中,都栽有一两棵红枣树,树大的超房越脊,荫下半院的荫凉,小些的青绿葱翠,枝繁叶茂。每年农历的七八月间,枣儿大红,个个光鲜惹眼如同红玛瑙,远看似一片红云,近看像树上挂满了千万只的小灯笼,红的耀眼,红的喜庆。

【书香】满树玛瑙枣儿红(散文) 一.
   过去黄河两岸的百姓人家,大凡有些历史的庭院中,都栽有一两棵红枣树。树大的超房越脊,荫下半院的荫凉,小些的青绿葱翠,枝繁叶茂。每年农历的七八月间,枣儿大红,个个光鲜惹眼,如同挂了一树的红玛瑙,远看似一片红云,近看像树上挂满了千万只的小灯笼,红得耀眼,红得喜庆。
   至深秋时节,红枣净树,而满树的枣叶,在秋露晕染下变得金黄,金风一吹,悠悠飘落,把院中的黄土地上铺了一层金,给老院陋屋平添了一些富贵之气。冬季的时候,树叶脱落,上面的曲枝丫杈上总有鸟儿们歇息光顾,时而喜鹊喳喳,时而麻雀嘁嘁,与院中的犬吠鸡鸣,组成农村特有的生命交响曲。
   来年春天,枣树再次萌芽抽枝,开始,不大的新绿叶子,一簇簇、一串串,成翠羽状,把春日的阳光筛落在地上,形成星光点点,给院中带来一些春天的诗意。很快,新枝叶越长越大,开出米粒般淡黄的花,不香也不惊艳,很普普通通。花落后结出芝麻大的枣儿,隐藏于叶羽中,一点也不招摇。直至端午节前后,枣儿才长大如花生豆,密密麻麻,毛绒绒的青绿,同树叶一个颜色。猴急的儿童们,等不得成熟,摘一个放到嘴里咀嚼,粘乎乎、寡淡无味,一点也不好吃。
   俗话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农历的七八月间,枣儿们快速开长,形如青杏,慢慢变得青翠泛白,有些开始在蒂部出现艳艳的红圈,以后逐渐扩大,漫延到整个枣身。署尾秋初,穿红衣的枣越来越多,阳光烈日下光彩照人,特别吸引孩童的眼球,引起贪婪的吃欲。
   枣儿往往树尖上最健硕,最得阳光照晒的先红,颜色由浅变深,最后红的发紫,摘下来张口一咬,嘎嘣脆,灌口甜。水果匮乏的年代,黄河两岸长大的儿女,对此都有很深的印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刺猬是个神奇的动物,听老辈人传说,它居然会爬树,每到枣儿成熟季节,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枣树,专门拣又红又大的枣儿咬落树下。感觉差不多时,溜下树来就地打滚,把偷得的果实,扎到身体的尖刺上,带回窝中与家人共享。
   所以,枣儿挂红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都担心刺猬会来偷枣,睡前要围着枣树转几圈,把先红的枣儿记在心里。第二天起早查看,虽然没有发现刺猬偷枣的迹象,但一些虫咬、生病、营养不良的枣儿,会脱落掉下,被院中早起的鸡鸭,糟蹋得不成样子。这些有问题的枣,虽也会先红,但红的不自然,或是干瘪或是发皱,吃起来口感、甜度差很多。这一类的枣,农村孩子们有经验,在树底下抬眼一看,优劣就能分得清。
   “枣”“早”谐音,国人们都喜欢“早”字,祝福常用的“早生贵子”,“早登科第”,“早日康复”,“早成大业”等,听着吉祥。在进行的仪式上,常以枣为媒。黄土地上的老百姓们生活艰辛困苦,谁不期望早一些心想事成,过上好日子?因此枣也是人们心中的吉祥喜庆之果。招待客人煮“枣茶”,过年、过节、办喜事,更离不开红枣的参与。
   枣树大概也属于落叶乔木,但它不像松杨那样挺拔、高大。也许是人为的原因,树身不高就开始分叉,左右开枝,四处散叶。以至很多枣树,站地上伸手就可摘。但随意生长的树枝,弯曲纵横,长满着尖刺,不小心可能扎到手,会火辣辣地疼。
   整棵树就像一个大伞,立在院中,遮下一地荫凉。天热时,女主人会铺上一张席子,一边哄小孩一边做些针线活,有时家养的鸡鸭鹅狗也来凑热闹,懒懒地躺在树荫下,分享凉爽,不肯离开。家主爷儿们们,火气旺盛,地里劳累了一天,晚上不愿在室内忍受燥热,就枣树底下搭个简易床,铺设凉席,拿来枕头和被单,手遥芭蕉扇,十分舒服地躺在床上,仰望着漫天的星斗,想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很快就打起鼾声,进入梦乡。家里忠实的老狗,会陪主人卧在床前,似睡非睡地十分警惕,一有风吹草动,扑上去一顿狂吠。刺猬儿之所以不敢来偷枣,可想大概是狗狗起了作用。
  
   二.
   树上枣儿开始变红的时候,正是初秋的农忙空挡,时逢七月中元“鬼节”,学生们也正处暑假。老风俗,出嫁的闺女们一般趁闲回娘家,也为了烧纸祭祖。
   姑娘回门,天伦之情,乐怀了姥姥、姥爷,忙抄起竹竿,去树上给外孙打最红最大的甜枣,舅舅们也去田里寻瓜摘菜。这时的闺蜜们相遇,她们似乎又找到了作姑娘时的感觉,见面唠嗑,表面上说婆家不好,其实是拐着弯儿夸自己的男人。
   孩子们会被表姐表弟们带去玩耍,吃过这家的圆枣,又去品尝那家的长枣。枣树原产地就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培育,形成很多品种。论甜度,铃铛小枣儿最甜,如蜜一样。圆红大枣,脆度稍差,适合晒干枣,以便于长久保存。晒干的枣水泡后,亦是绵软糯口,过年时配合白面粉做出各种花样的吃食,即饱了口福,又寓意喜庆吉祥。
   有一种马奶样式的脆枣,集中了铃铛小枣和大红圆枣的优点,个大、汁多、核小、蜜甜,落地时能摔得碎裂,生吃特别甘甜脆爽,为枣中精品。只是产量不太高,嫁接也困难,故不为常见。
   枣儿在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据说原是天界的仙果,因大禹治水有功,王母娘娘派金童玉女,送两颗仙枣到人间赏赐大禹,不想金童玉女路上抵抗不住仙枣香甜的诱惑,一人一个偷偷食之。王母知道后勃然大怒,欲刑斩首,幸得观音菩萨求情,于是把金童玉女化作枣核遣落人间。金童变成了长枣,玉女变成了团枣,从此世上便有了枣树。不过那时的枣虽香甜可口,却是由青变白,颜色不美。一次王母娘娘巡游人间,看到枝头上明亮的白枣,禁不住伸手去摘,却不小心被刺扎到了手。鲜血滴到枣上,结果白枣变成了红色,熟透后暗红如血。也因此,枣儿有了治病、保健、驻颜长寿的功效。可以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可以生津、润肺、除燥,可以养血、滋肝、熄风,食之即可充饥代粮,又可祛病延年。
   在黄河流域,有很多种加枣的面食,如枣泥月饼、甜枣粽子、枣糕馒头、红枣米饭等。祭祖敬神时,其他荤素陷的菜包子,尽管好吃,却不可以上供,唯有三牲和红枣馒头可以堂而皇之地摆上供桌,供奉祖宗神灵。
   宋代词人稼轩《清平乐》一词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的确,枣对儿童们有很大的诱惑,特别是红艳艳,探出农家院土墙头,挂满红枣的枣枝,触目耀眼,勾人味蕾,有几个顽童不眼馋,不被诱惑?况且在农村里,自古有“生瓜梨枣,谁见谁咬”的朴实传统,一般人家,见孩子们偷摘几颗鲜枣,谁都不会去阻止和计较。有些善良的老人,故意视而不见,都是本村本土的晚辈孩子们,让他们偷吃几个也算是积了德、行了善。
   黄土大地上代代传承的农家院,辈辈繁衍的古老村庄,因有红枣树而演绎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衍生出“枣、花生、栗子、桂圆,核桃”的民间风俗文化。青年人结婚时,这些东西会放在嫁妆里,藏在新婚新被褥中,寄予“早生贵子,花生儿女,和合幸福,逃凶化吉”的吉祥寓意,也给闹新房的后生们,提供了洞房闹喜的喜庆由头。
   “紫梨红枣八九树,竹屋柴门三四家。机杼声迟秋日晚,绕篱寒菊自开花。”宋代宝觉圆明禅师的一首诗,看似随意点染中,显出超然的绝妙、写出了乡村清丽的韵味和淡雅,分明就是一幅写意村景画!其中的“紫梨红枣”更传神着农村的风情韵味。
   唐诗人李白有“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白居易有“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欧阳修有“鸟衔枣实园林染,蜂采桧花村落香”;王安石也有“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苏辙更有“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这些千古绝唱的诗句,同工各妙,形象渲染,更让人留恋美丽有枣树的乡村家园。
  
   三.
   枣树生长十分缓慢,树皮粗糙,树干大多低矮弯曲,细枝上密布着针刺,长相实在不敢恭维,也难做栋梁和大柱。然而,它的木质却十分致密坚硬,呈暗红色,古时人们多选择枣木,来制作木轮车的关键部件——车轴。过去用来织布的梭子,纺线的锭子,棰布的棒槌、梳头的木梳、或老木匠的刨床子、一般也优选枣木制作,坚硬耐磨,干湿不易变形。
   一棵老枣树,几十年,上百年,百多年的生长在老宅上,见证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见证了几代人的繁盛变迁,岁月坨坨。虽然有的很是苍老,显得阴阳不再调和,结的枣儿也不再丰厚,但只要没有枯死和十分影响布局,一般人家不做处理,任其在院中陪伴春花秋月,见证历史沧桑。
   很多家中的孩子们,跟随枣树一起长大,由年轻慢慢变老,每棵枣树都有太多的故事,到了他作爷爷的年纪,也许家中很少再有他爷爷辈遗存的老物。是岁月磨灭了历史,哪怕是多年的老屋也早已翻新,甚至建起了小楼,但老枣树依旧。家中有棵老枣树,总能勾起花甲老人的童年回忆,记住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与岁月。
   当今时代,很多的农村青年,都进城去谋发展,忙忙碌碌地,无暇顾及故乡和老人,那些坚守旧宅,坚守空巢的老人,眼巴巴地看着院中的枣儿变红、掉落,有的捡起来晒干,有的摘下来用快递送到远方的都市,不为稀罕,就为寄去的是家乡亲情。
   大红枣、老枣树,也许是游子们放不下的乡愁。枣熟的季节,家中的老人,也许每天会向村头大道上张望数次,也许日思夜盼,期盼儿女们尽快家来,家中熟透的大甜枣等待他们。
  

共 36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方黄河两岸的百姓人家,历来有在门口或者院子里种枣树的习惯,随着季节更迭,玛瑙般的枣子,能妆点半边天,更能为农家的院子铺上一层红色的地毯,其色是一种富贵,其味,更是一种诱惑和不能忘却的记忆。枣通早,因此北方人借枣,祝早,诸如给新婚燕尔铺床,必然要压几颗红枣,意为早生贵子,给生病卧榻的亲友送枣子,意为祝福早日康复。枣,在百姓心里因此富有很多文化的色彩,往往胜过其艳丽的颜色和诱人的味道。那些关于枣子的传说,不论是金童转世,还是玉女幻化,否无外乎一种对枣子的美好祝福。王母手指被枣树扎出血,因此原本白色的枣子变成了红色,也让枣子“有了治病、保健、驻颜长寿的功效。可以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可以生津、润肺、除燥,可以养血、滋肝、熄风,食之即可充饥代粮,又可祛病延年。”枣树长寿,可以陪伴几代人,往往人到花甲耄耋,儿时一起长大的枣树却依旧风华正茂,望枣树而念少年,成了多少华发老者的一种“通病”,这其中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寄托。而今城市化浪潮下,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唯有老人留在那座老家,陪他们的还有枣树,枣子。玛瑙般的大红枣,在作者笔下,有文化底蕴、历史内涵、以及富含神话色彩的美好,甚至还有某种淡淡的、关于岁月,以及亲情与牵挂的温情和馨香,如枣香,萦绕于鼻尖。作品富含温情,充满文化厚度与深度,难得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0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8-24 12:44:12
  枣树北方居多,与日晒时长等气候关系紧密,其含糖量打,肉厚,皮薄,鲜果香脆,干果甘甜,煮粥,熬茶搭配,美味啊!好作品,我就爱看这种散文。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24 20:03:28
  谢谢雪社精彩解读,红枣的确是黄河流域的老百姓,忘不了的情结。家有枣树,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情缘,喝黄河水长大的人,对枣及枣树都有说不清的情愫,一棵老枣树,见证历史,见证春秋。看来老弟有同感。祝安。
2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8-24 13:37:27
  七绝·红枣树
   春来生碧玉,夏至果青颜。
   雨润金黄貌,秋风血色环。
   恭祝美文情深深。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24 20:10:09
  家枣挂青玉,初秋恋红颜。风雨渡岁月,人生几回环。谢谢学友诗意美评,遥握,祝安。
3 楼        文友:        2021-08-24 15:11:59
  天马老师的一篇借物怀乡之作,娓娓叙说,让人打开记忆的闸门。家乡的枣树总是一枕温柔的念想。枣儿结了落,落了又结,年复一年,时光走远,但记忆不散。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儿女对父母的想念都凝聚在那一颗颗大红枣里。好文欣赏拜读了!
我有我的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24 20:24:50
  诚谢来访,感谢赏读,家乡的枣树,看来勾起文友的情思,枣树花开花落,留下的都是故事,历史记载着难忘的流年。蹉跎岁月一代过,几多留思后来人。小文磨目,感谢赏读,书香团社欢迎文友。祝安。
4 楼        文友:梦姑        2021-08-24 22:31:20
  真是一篇难得的怀旧好文,我已经被带进枣儿飘香的乡村大世界了。转娘家的女儿们,很难遇到曾经的闺蜜,只有节假日里才可能见面。我也是几十年没见过童年的玩伴了,一走,或许就是一辈子。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8-25 11:44:51
  乡村的闺蜜大多存在与童年的记忆里,出嫁后天各一方,见面不易,有多少关于枣的故事,伴随岁月流远,时而勾起甜酸的回忆。谢谢赏读,祝安,期待笔丰。
5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8-25 05:39:32
  五绝·红枣树
   春来生碧玉,夏至果青颜。
   雨润金黄貌,秋风血色环。
   订正,笔误。
6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1-09-03 08:37:10
  天马老师的美文,欣赏拜读,精彩继续,问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