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端午致屈原(组诗)
1. 端午
追溯五月的忧伤
一些隐讳的词
被禁锢在楚辞里
平静的江面,掩盖不了
藏匿深处的礁石、暗流
骨节里逼出的寒气
被历史抽象事物
一一印证,拉直
绷紧的弦,嫁接上人间烟火
用红枣、绿豆、五彩线串连
艾叶,菖蒲装饰的门楣
驱赶着邪恶
粽叶包裹的白词,打捞起
水底沉睡千年的菩提
2.粽叶飘香
长长的水岸,长出
喧闹、蛙鸣、香糯软语
踩着节日的鼓点,呐喊声中
一条水蛇驶向江心
绿丝带,裹紧的菱角
一头扶着故乡,一头连着楚辞
随手抓起一把
咬上一口
满目都是端午的气息
用一锅煮沸的玉观音手指
去拨动厚重的钟摆
那光影交接处
定能触到———
汨罗江畔纵身一跃的凄美
3.致屈原
楚国子民,敲起暮鼓
支起木船,用笠叶裹紧身体喂养
清醒的灵魂,激起千层浪
敢问苍天
这人世间,谁主沉浮
不谈苦渡、离殇
不谈沧浪水几经清浊
而今,只谈热风
只谈诗人,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的巨作
祥和版图
早已没了楚地轮廓
沧海变桑田
粽香、艾叶
缝补走失的鸟鸣
后人,捧起《离骚》
用雄黄酒的烈度解读
2020.6.25
【编者按】“诗歌,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并没有关联性。但语言本身,有其量子纠缠的发散能量,通过语言的排列与释放,从而让我们感觉大于生命发生的物理极限,这种超限体验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顿悟。”这组《端午致屈原》带来的顿悟,散发着深刻而理性的光泽……“粽叶包裹的白词/打捞起水底沉睡千年的菩提 ”这里的白词、菩提具有独特的烙印,“绿丝带,裹紧的菱角/一头扶着故乡,一头连着楚辞//随手抓起一把/咬上一口/满目都是端午的气息”若《端午》的烙印烙在心里,那么“裹、扶、连、抓、咬”等动词的运用,无疑是将烙印烙在具象的时光截面上,《屈原》已超出屈原,传递一个时代的存在和觉悟。感谢作者赐稿神舟,推荐阅读。【神舟编辑: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