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黄土地里又飘来豌豆香(散文)
四月的黄土高原,遍地的各种小草泛青,花红柳绿,桃、杏花尽情的绽放,百鸟争鸣,生机盎然“人勤春来早”。到处洋溢着一片春耕、备播、浇水施肥、陇田松土,春播的美丽画卷!湛蓝湛蓝的天空,清新淡雅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在徐徐春风中,扑面而来,春风徐徐裹着春光明媚和春色景明,舒展开来.....
当你漫步乡村间的泥土小路,一种清香的泥土芳香,夹杂着各种野花香,扑面而至。抬头仰望苍穹万里,鸟雀鸣唱、燕儿呢喃!看到勤劳善良的农家人,早已经捕捉到了春天来临的气息,迎着和煦的春风,走出家门,奋耕在憨厚、朴实、肥沃的黄土地里,把一年希望的种子,撒进脚下的泥土,等待着金秋时节收获一个沉甸甸的丰收梦!
大西北我家乡的黄土地,那是我心地善良、憨厚耿直、勤劳智慧父老乡亲的命根子。俗话说:“人勤地不懒!一份汗水换来一份收成!”在春天来了,他们必须做好前期田间农作物的灌溉、追肥、锄草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
我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在我有记忆力开始,能拿起羊鞭的那一刻起,就和每一寸黄土地,命运相连,筋脉相通!农闲时节当“羊倌”,农忙季节,帮父、母地里干活,风里来、雨里去,拼搏着艰辛,收获着喜悦!同时,也度过了我人生的起点,繁重的农活,锻炼了我强健的体格,让我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便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二阴地”里飘来“豌豆香”,“姬家湾,四道山,三道湾,一半肥沃土地都在七眼泉”。这里我大西北家乡小山村的土地布局。说是小山村,可村里耕地面积并不多,但大部分耕地面积,都在小山村西边、一个地名叫“七眼泉”的地方。距离小山村虽然远,但这里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二阴地”,土地肥沃,适合生长各种豆类农作物。
有农耕经验的人们都知道,“二阴地”就是一半朝阳,一半在阴的山坡地,在黄土地上的山区,这样的山坡地,极适合庄稼生长。山地不似水地金贵,除了种点豌豆,就是种麦子或者种土豆了。
然而,“二阴地”的庄稼总是长得比别的地方慢一些。眼看已经有人吃青粮食了,“二阴地”的依旧还没成熟。虽然成熟的晚,但是籽粒饱满,尤其是地里种的豌豆,成熟的时候,从枝上摘下来,吃在嘴里如此的甘甜。豆个(方言:豆角)皮清脆,豆籽甘甜,不曾施肥喷药,所以也不必担心干不干净,吃多少都不会闹肚子。当豌豆“挺了白肚子”,就可以煮着吃了,当地人叫“煮个子”。在豆个子成熟、饱满的那个季节,勾引了村里一群馋嘴的“羊倌”少年,一湾的豌豆地,不管是的那家的,走一路、摘一路,吃一路,回到家时衣服兜里还鼓鼓囊囊的。吃着村里父老乡亲的豆角,总是感觉有别样的香味。
“也不管是谁家的地里的豌豆,边吃边摘,折腾了一下摘回来衣裤半兜子”。这是村里一群天真无知、贪玩少年,“小羊倌”真实写照。因为村里心地善良、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从来不会责备一群不懂事、贪玩的少年。是年少的他们,不懂得“不问自取视为偷”的道理。也是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教会了他们懂得“施舍”做人的道理。虽然豆角和少年一样未成熟,可豆角甘甜的味道,和关于美好的记忆,像扎根的豆子一样,每到开花时节,便结出一个叫“回味”的果子。
多年以后,我已远离了少年时代曾生活过的“姬家湾”游子,也不知道“七眼泉”那片“二阴地”,心地善良、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是否今天还在种香甜的豌豆?偶尔还梦里,能梦见随风摇曳的的水平梯田地里的豆苗,在春风里尽情的摇曳:也能梦见,“姬家湾”我家乡的小山村,还有煮熟的豆角,满村庄里飘散扑鼻的清香,那是一种浸透到骨子里,一生难忘的豆香味!
2021年4月18日夜落笔于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