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怒发冲冠为报国(散文)
三十多年前,住在京南凉水河畔的苗圃。沿凉水河西行几里,便是马草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桥,叫草桥。去过几次草桥,后来就不再去了。因为,一到草桥,就会想起武圣岳飞,就会想起宋高宗的十二道召回金牌,就会想金兀术的惊喜若狂,就会想起那桩千古冤案——
1140年7月10日,就在大宋的草桥关,岳飞一天之内接连收到朝廷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书;就在大宋的草桥关,金兀术转辗反侧无计可施,几欲自刎谢罪之时,见岳飞班师回朝大喜过望;就在大宋的草桥关,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去年冬,踏着雪,又去了草桥,又看到了马草河边刻有“草桥遗址”的四字石碑。
草桥今非昔比,周边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是车水马龙的南三环,匆匆而过的车流,行色匆匆的路人,恐怕很难注意到这座路边小桥和那方斑驳的石碑。
说不清是过滤的时光,还是岳飞那番古意与沧桑,让我独坐天斯,沉浸于雪地上那一方字迹斑驳的石碑。恍惚中,仿佛见到岳飞来了。他横刀勒马,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嘴角微薄,微微扬起,剑眉星目,满脸沧桑与疲惫。他翻身下马,从雪地拣一支狼毫,铺一张大宋徽州宣纸,笔走龙蛇,像在雕刻时光,像在剖画历史,那首流传千古的《满江红》就慢慢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二月十五。
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一个岳姓农家生下一个男婴。
男婴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父母给他取名单字“飞”,字鹏举。
20年后,岳飞长大成人,应征入伍。经过选拔,他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开始了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一年,父亲岳和病故,岳飞不得不惜别军营,赶回汤阴为父守孝。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第一次南侵。宋徽宗闻知消息,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企图南逃避难。宋钦宗即位,改明年为靖康元年。当时,朝野腐败,自上而下奸逆当道,有志之士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靖康二年,金军俘虏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公主、宗戚等3000多人,还让“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扩,凤楼龙阁。而到今,风尘恶,兵安在?民安在?”往日强盛的大宋帝国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大宋江山已落入金人之手,腐朽的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岳母姚氏深明大义,积极鼓励岳飞“从戎报国”。临行前,她在儿子后背针针见血地刺下四个字——尽忠报国。
背负着母亲的嘱托,岳飞手持银枪,飞奔上马,冠英披甲纵横于天地之间,誓将贞节报国耻,“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那一天,一定是风云变色,江翻浪涌。千古一将,横空出世,汤阴少年,骁勇善战,天马行空,横扫沙场,所向披靡,一身转战三千里,呕心沥血建奇功!
岳飞啊岳飞,在皇帝送你过江出击金国之时,我听见了你的铮铮誓言:“不收失地,飞誓不过江!”果然,“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岳家军所到之处,无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尽歼金兵主力!
岳飞啊岳飞,你的弟弟被人杀害之时,我看见了你的博大胸怀,我听见你对杀人者说:“吾不杀汝,汝乃好汉也!好汉之力不在吾之下,我等应当连成一气共抵外辱,逐金人,收失地,报国耻!”你的博大胸怀感动了众多将士。从此,他们随你转战南北,荣辱与共,不弃不离。
岳飞啊岳飞,我知道你的志向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当你一鼓作气收复朱仙,直捣黄龙之际,十二道金牌从天而降,挡住了你征战的脚步。你只能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你只能哀叹“抚琴吟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在胜利与忠诚之间,你只能选择忠诚,放弃胜利,班师回朝。
岳飞啊岳飞,我知道你视功名利禄如尘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所以,每当行功论赏之时,你总是坚辞不受:“功劳都是靠众多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我岳飞何功之有?”
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汤阴少年,到一个令金人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风也行走,雨也跋涉,这一路走来,一走就是二十多年。那一杆随你转战南北的红缨,曾有幸陪伴你走过一个又一个征程……
然而,自古忠臣帝王疑。皇帝猜忌,奸臣当道,你胸中虽有雄兵百万,壮志满酬竟成了空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知道,这是你的锥心之痛!你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是,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
阴谋出笼,金牌出城,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
岳飞啊岳飞,你为什么只能愤惋泣下,而不敢“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一个“忠”字,让你不得不下令班师。
拦住你的马,百姓哭诉着,他们担心金兵反攻倒算。
岳飞啊岳飞,你有的只是无奈和泪水,取出诏书出示给众人,说:“吾不得擅留。”
岳飞啊,你走了,百姓哭声震野。
你的心在颤抖,在流血,大军撤至蔡州时,你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大军班师鄂州,你去临安朝圣。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金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得知噩耗,你能做的只是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绍兴十一年,金国再犯,你率兵支援,而朝廷一昧求和。金兀术私信秦桧,凶相毕露:“必杀岳飞而后和”。你又被召回,以“谋反”重罪关进大理寺。你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主审官何铸为之动容,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
岳飞,你可曾知道,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为你无罪争辩被罢官了。
岳飞,你可曾知道,布衣刘允升为你上书申冤,被大理寺处死了。
岳飞,你可曾知道,已赋闲的韩世忠为你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却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为你忿然争辩:“‘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
临安城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们都沉浸在新年来临前的喜悦当中。但是,那热闹的喜悦气氛之中,却透着一丝丝悲凉。
傍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静静地散发出惨白的月光,清冷的月光映照在纷飞的雪花之上。望着漫天飞雪,望着清冷月光,人们似乎是同时明白了什么,都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眼中隐约有水气升腾,脸上挂着苍凉。
城中,一处茂密的树林之中,没有一丝虫鸣,没有一声鸟叫,没有一句说话声,只有细细的白雪“嗤嗤”的落地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一件悲壮的往事。
丛林之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房院。院前,紧闭着一扇血红色的大门。门上,一块漆黑的牌匾上深深地刻着三个更加血红的大字“风波亭”。在清冷的月光映照下,牌匾上的字愈发血红,有说不出的妖异与阴森。
这一天,宋高宗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时辰已到,传岳飞。”
一声怒喝如冷水般泼灭了众人心头的烈火。两个凶神恶煞的大汉快步来到你的身前,不由分说,把你拉上大堂。
画了押,你忽地提起笔,饱蘸浓墨,写下了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除夕之夜,北风呼啸,大雪飘凌,荡起满腔热血!你轰然倒下,大地开始颤抖,宋廷开始颤抖。
那年,你只有39岁啊!
你走了,永远地走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旷世名将,就此陨落。带着满腔的热血,带着深深的不甘,就这样走了。临行前,你更是放声大歌:“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夜深人静时,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冒着生命危险,将你背出临安城,埋在了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直到死前,他才将此事告诉儿子:岳元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他沉冤昭雪的一日。
你的死讯传出,临安百姓哭声震天。
消息传到金国,君臣酌酒庆贺:“和议自此坚矣!”
你走了,永远地走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21年后,绍兴三十年,宋孝宗继位,重振北伐大旗,下诏为你平反,改葬西湖栖霞岭。从此,一个最刚硬的汉子睡在了最柔软的母亲般的西湖怀里。
1178年,宋廷为你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你为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啊岳飞,你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从大家熟悉的章回小说《说岳全传》,到广播评书《岳飞传》,再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歌作品,说岳飞、唱岳飞的历史传统从来没有中断,人们对你的无限敬仰全部融汇到对你传奇故事的解读和欣赏之中。
为什么一个仅仅只有39岁短暂生命的光芒,能够穿透将近九百年的岁月而照亮人们的心;为什么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几乎被我国所有的艺术形式所钟情、所表达;为什么在祖国各地岳庙林立,数不胜数,香火甚旺?是因为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军事智慧,是因为你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的社会理想,是因为你还我河山的豪迈气魄,还是因为你尽忠报国的人生追求?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廉”。全家一身粗布衣衫,妻子李氏终生不着绫罗,你将剩饭当“晚食”。你住茅屋军帐,化私为公,用私家财产补助军用,犒赏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孝”。把母亲接到军营后,你每晚必到母亲处问安。母亲生病,你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走路屏气而行。母亲病故,你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儒”。虽是武将,你却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你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你写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却是借琴弦抒发心中无言的呐喊。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忠”。明明知道那十二道金牌会将“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你却依然下令班师回朝,不敢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愚”。你沙场抗金,一心“直捣黄龙府,迎二圣回来”。殊不知,这正是高宗赵构阴暗心理最忌讳的。父皇回来了,皇兄回来了,高宗赵构情何以堪,还能坐在龙庭上吗?洗刷靖康耻,是民族大义,民心所向,但你愚的是不懂政治,尤其是不懂帝王之心。
岳飞啊岳飞,有人说你“冤”。南宋政治腐败,皇帝荒淫无能,听信卖国贼秦桧之言一心议和,且金兀术又欲将你除之而后快,抛出“必杀岳飞而后和”之言。于是,他们将“莫须有”强加在你身上。此时,纵使你胸中有日月,也只能承受回天乏术的莫大悲痛了……
一曲《满江红》,道出了多少辛酸泪,道出了几多无奈,几多伤感。你纵有千般韬略万般谋划,却敌不过那名为政治的东西。
岳飞啊岳飞,不管你是廉、是孝、是儒、是忠、是愚、是冤,在我眼中,你有血肉,有情感,有喜怒,有哀乐,有实诚,有厌恶,有忠义,也有愚忠,是一个大写的“人”!
岳飞,你走了,永远地走了,只给我们留下一曲流传千古的《满江红》。展开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你那一股碧血丹心的豪杰气迎面而来。山河破碎,生民涂炭,让你怒指匈奴胡虏;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你顿生凌云之志。爱国,在这里字字掷地有声:怒发冲冠是爱国,仰天长啸是爱国,饮匈奴血是爱国,啖胡虏肉是爱国。这一面神圣而庄严的旗帜,使通篇笔笔有情,字字生辉,一腔忠愤,喷涌而出。它的一撇一捺,充满不屈的骨气,如马刀破阵,响谒行云;它的一竖一横,贯入满腔激荡的热血,仿佛震荡寰宇的鼓槌;它的一点一逗,植入荡气回肠的号角,依稀万马驰骋的奔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雪,还在下。
马草河静静无语。
四字碑默默无言。
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仿佛看见岳飞走了,他宽厚的背影渐行渐远,马草河畔的雪地上只留下两行深深的脚窝。那背影,给我留下一种疏离感;那脚窝,让我陷入悲剧壮烈的思考。岳飞那芦苇般的头发和岩石般的胡须,塑造和迸射着他的盖世宏文,即使是寂静的守望和至死不渝的怀想,也能让一场风雪溢出一片心海。聆听或仰望,青山都不会老去,因为怀抱它的是一腔骨气,是一身正气!
岳飞啊岳飞,你怒发冲冠为报国,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伤疤,你名字的正面是历史的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