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古吉台(散文)

精品 【东篱】古吉台(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46发表时间:2021-08-28 05:52:15

【东篱】古吉台(散文) 古吉台为吉安白鹭洲书院古建筑之一,位于书院之南隅,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吉安知府汪可受复建书院时,为防水患抬高地势而修建的。因有了吉台,白鹭洲书院不被洪水恶浪淹没,不因沧桑骤变而销声匿迹。它,托起的是源远流长的庐陵文化,是永恒的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足迹。
  
   一
   浅夏的某日,我去拜谒向往已久的古吉台,在台上与那隔空的知府相会,与别驾对语。
   岂料,就在这天晚上,狂风骤起,暴雨如注,整个吉安城仿佛都在暴戾之中颤抖着,显得那么的柔弱。天明之际,虽然吉安城的排水系统做的相当合理与完善,却还是有多个路段被大水淹没。
   风止雨歇,太阳重新跳出云层,我满怀激动来到赣江边。
   赣江一片汪洋,江岸低洼处的几株参天树木,摇摇摆摆地露出一小截儿头,满是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我下意识地望向了白鹭洲书院。所幸的是书院安然无恙,它安详地展露出一副慈祥的美,把急躁化为宁静,让粗犷变换为柔和。智慧与勤勉之间的联系,在这一刻显现的无限博大,智慧与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结合,让这份美丽停落在浊黄之上,让人更觉这份超然是无限的美丽。
   我深知,在几百年前,在洲心垒砌台面,创办书院,是难乎其难的事,或许,我今天来拜谒古吉台,天降暴雨,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仪式,将吉台的意义活生生地演绎给我看,让我以一颗最崇拜、最虔诚的心境投入到古吉台之上。
   通往古吉台的小路,以鹅卵石铺就。小道曲折有致,两旁古木参天,青藤攀爬,篁竹芭蕉,掩映着深邃无边的景境。我轻缓移步,生怕不经意的粗莽打破了这份来自时光深处的宁静,惊扰了安然的灵魂。
   古吉台的正前方是以青石垒砌的台阶,台阶两旁均以石雕为栏。台面四周红石垒砌,中填土石,高丈余,长宽若干,四周设有雕栏回廊,三层重檐翘角之楼建于台上。
   楼阁的外表虽已斑驳,但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体现着文化的内涵。我不想与“文明”擦肩而过,我默默地围着古吉台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楼阁风格素雅精巧。一楼以一抱之粗的红条石为柱。红石柱爬满了青褐色的苔藓,显示着岁月的沧桑,但依然遮掩不了它那坚硬的质地,均匀的纹路和明艳的色彩,上面明显书写着不屈不挠抵抗风霜雨雪的坚韧。石柱上镌刻着长联,其字迹苍劲有力,潇洒飘逸,不仅给人视觉的冲击,其包含的内容在思想上令人振奋,在情绪上令人激昂。另外,楼阁三面青砖,正面以四扇朱红槅子为屏,二楼与三楼是穿斗式木结构,做工精巧,没用一钉一铆,全系卯榫嵌合,所有栏杆及门窗全都有雕花,每层翼角高翘,轻盈空灵,在碧水蓝天之间,书写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人永恒的生命激情。
  
   二
   在吉安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有一白鹭仙子,因羡慕人间情爱,飞落于洲,洲渚正值“烟花三月”的诗意景致。白鹭仙子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便化成美丽的姑娘与赣江边一位小伙喜结良缘,从此双栖绿洲,朝暮与共。天庭得知,大发雷霆,水淹洲渚。为救生灵,白鹭仙子化作白鹭,潜入洲底,奋力托洲,使其永浮水面,小伙则日夜守候洲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云渺渺,水茫茫,多少相思在泪中……后来,就有了“水涨白鹭驮”的说法,人们也亲切地把这片美丽的绿洲称为白鹭洲。
   美丽的传说给白鹭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令人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美感与无限的遐思。我推测,那应该是朴实的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对大自然寄于美好的愿望与崇敬之情吧。
   提起“水涨白鹭驮”的神话,话题不得不转向几百年前的宋代。白鹭洲书院创办于宋淳祐元年(1241年),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于兵祸与洪水的“双面夹击”,将书院彻底推毁,被迫无奈,书院只好迁于它处,从此,书院化为荒芜。所幸的是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吉州知府汪可受,为继承前人的业绩,发扬书院光大,力集巨资,于洲之旧址重建书院。为防水患,汪可受邀请别驾(古代官名)尹学孔负责谋划筹建。
   尹学孔不仅文采好,且学识渊博,还懂建筑学和风水学。尹公接受知府的邀请,督修白鹭洲书院,并捐资三百金,除捐资之外,还置田若干亩,以供支出。邹元标(万历五年进士)到访尹公,见其家中垣屋不蔽风雨,大为感慨,情不自禁挥笔留下诗句,以铭其功:
   别驾功尤巨,悠悠江水铭。
   至今春涨后,台自作坚城。
   我默默地诵读着诗句,深情地打量着古吉台,虽然隔着苍茫的时空,可我感觉有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气息笼罩着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莫名地叹服。是呀,为了公共建设,为了大家的利益,尹公的做法与功绩足以彪炳千秋!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环顾绿洲,遥想着当年“车马不便,隔河千里”的状况,先贤们是怎样垒砌吉台,复建书院的呢?此时,我的脑海里幻化出“阴壑伐木、千锤万凿、出没风波里”的艰辛画面。也许,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种人格力量的贯注,有一种相通、相承的本质,有一种长存不移的价值理念。此时,我的脑海“哗”的一声,涌出封存已久的词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水成渊、积土成山……”,这些词汇,用在此处,也许不是很合适,但确实让我重新刷新着记忆,也让我想起了《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句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先贤们艰辛跋涉的脚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啊!它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文明,产生着伟大的精神支柱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生动教材,不但给后来人有着研究价值和观赏意义,更给后来人展现了长存不移的价值理念,它的辉煌不逊于璀璨的明珠啊。
   当年的人们为了纪念汪可受和尹学孔的壮举,把“台”誉称为“吉台”,并立汉白玉石碑于台前,上刻“古吉台”三字。
   汉白玉石碑高两米有余,质地坚实而细腻,通体洁白莹润。据说,在我国古代,只有修筑宫殿和皇室陵墓才可用此种材料。郡人用此种宛若美玉般的材料立碑以念,可见汪公与尹公的丰功伟绩给人们造成了多么深远的意义。
   这座千年的吉台啊,就这样跨越着时空,成为了现代文化良知的见证。它,就这样不可一世地撞击着我心灵深处,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的某个层面。在这个日渐物化的时代,我在这里找到了精神食粮,给了我新的观念和审美取向。
  
   三
   我顺着古吉台把眼光投向了古吉台的一楼。
   一楼是“浴沂亭”。我满腹疑惑,唇齿微动,默念“浴沂”。
   浴沂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从这浴沂亭,我们仿佛读出了书院先贤们教育主张,也许怡然处世是书院追求的一种境界吧。我这样猜想着。我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固体,可是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人的思维有时是莫名其妙的,此时的我,却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历史老师,与我们讲起元朝末年的那场“红巾军起义”。至今,我还记得历史老师那激愤的神情。红巾军是农民起义军,当时朝廷,昏庸腐败,愚眛统治,官府搜刮民脂民膏,局面混乱,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百姓不得不拿起武器奋力反抗。红巾军与元军激战的烈火,几乎燃遍了江西全境,白鹭洲书院在劫难逃……时过二年,又洪水泛滥,书院毁坏殆尽……
   有史书记载,赣水暴涨,城垣、衙署、庐舍、书院、民田多被冲淹,仓谷漂失,满城精华一洗成空,居民迁徙不及亦有溺死者……
   残酷的战争和无情的水患,是没有人愿意面对与提及的,可是,却一直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类,那是一种天灾人祸的无奈。
   “唉“,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想,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哪有什么暮春三月,穿着春衣,三五大人领着七八个孩子在赣水洗澡,在吉台吹风,一路欢唱着歌儿走回来?我想,历史上人民屡屡修复“浴沂亭”,也许是内心对“岁月静好”的一种强烈渴望,是追求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吧。正是我们生活上遇到苦难时,把所有苦难都压在心底,以似一种最平静的态度面对苦难,循着心灵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几缕阳光透过枝叶,星星点点投射在浴沂亭斑驳的墙面上,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我搞不懂是一种清幽还是一种无形的凝重。
  
   四
   古吉台的二楼是“风月楼”。
   据介绍,风月楼是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和程颐所建。程颢、程颐曾在吉安开坛讲学,对吉安有着重大“教化”之意义,江万里在创建白鹭洲书院时,程颢与程颐正值风流年华,为取“吟风弄月”之意,特建“风月楼”以示留念。万历二十年在知府汪可受复建书院时,以“二程”不可无祀,重建风月楼以祀。
   我拾级而上,来到了风月楼那“悬空”的回廊上。感觉自己是一位满身浪漫的女子,立在了岁月的舒缓中。此时,“城中鼓角,螺山晓岚,梅林晚渡,浦外渔舟,芦汀秋雁,柳岸春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风月楼以木质为柱、为梁、为壁、为门窗和栏杆。在书院中,风月楼虽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不大,装修简洁,不施各种彩画等,然而它们的淡雅精深是其它建筑无可比拟的。据说,其中文学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登上风月楼,吟出名言佳句,留下诗词画作,其寓意之深刻,无可估量,正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小小的天地里,营造出了无限的境界。
   风月楼的栏杆、屋檐、窗棂,隔屏,雕有各种图案,最显眼的要数那轻盈灵动的“云卷图”,那线条流动而富于变化,有的流畅舒展,有的屈曲缭绕。这些云的雕刻不仅有着丰富生动的形象,更有着一种空灵、超脱、含蓄的美,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表达着一种身心解放,心灵空闲,不为物累的心性,令人在这风格清新秀雅中,体验到一种淡淡的,超越凡俗的恬静与怡乐,达到一种“平常心”的境界。
   我徘徊俯仰,起着千载之思,恍惚间,程颢、程颐、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汪可受、尹学孔……无数文人墨客衣袂飘飘,折扇轻摇,在绿叶繁花掩映之中,在碧水蓝天之间,缓缓沿着书院柳堤登上风月楼,望天空云卷云舒,他们诗情飞扬,或咏菊颂柳,或秋雨填词。在风月楼中,他们的心思可直接与天道相通,乐而不改其志,正所谓“身在风月,心存魏阙”。
   此时的我,仿佛穿越了古时,听见了人语隐隐,俗世的烦恼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爽然而释。
  
   五
   “魁星阁”为古吉台顶楼。
   我扶梯而上。其正殿塑着魁星像。在我没见过魁星像之前,我想象着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相貌堂堂,清秀的面孔充满着书卷气质。可眼前这魁星像与我想象反差太大了,他的面目怪异,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一足向后翘起,一足独立,右手高举朱笔,左手端一方砚。当我仔细端详,魁星像虽怪异,但形象生动,一足高翘,如魁字大弯钩,一足独立,似独占鳌头之状。我知道,这是按照“魁星点状元”的说法而精心雕塑的。我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服着先人们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据说,皇宫正殿台阶正中间雕有龙和鳌图案,一魁斗放在旁边,殿试完毕发榜时,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望着这“魁星点状元”的雕塑,此时的我,想起了书院大门口的石壁上那一个大大的“魁”字。据古籍记载,那是我国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墨宝描摹的。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学子,在南宋宝祐年(1256),高中状元,吉安同榜登进士第39人,为全国之最,声震朝野,宋理宗御“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之后,白鹭洲书院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延续至今。
   是呀,白鹭洲书院不愧是“教育圣地”,当我再次端详着魁星像时,我忍不住嘣出“文运昌盛,全在此阁”的句子。是的,魁星阁的存在,是标示也是愿望,是在召唤更多的后来人,发奋图强,奋勇夺魁!
   太阳偏西了,霞光染红了半边天,我倚栏俯瞰,只见滔滔赣江水又涨了,估计是上游的洪水灌注了赣江,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奔泻而下,翻腾着浊浪,放肆地舔着桥洞的警戒线,让我的头一阵眩晕。此时的我,从真正意义上领略了古吉台的重要与伟大!是呀,如果不是几百年前汪公与尹公千辛万苦筑建吉台,今日如此洪水,书院岂可安然无恙?……不日,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孩子和我的朋友,在赣江戏水,在吉台吹风,捧一把风月与魁星对语。
   我依依不舍地走下楼阁,久久地回望古吉台,我感觉汪公、尹公依然徘徊在吉台,我的目光与他们对视,脚印与他们重叠。我知道,我已无法走出他们的目光,那是一种沉重,一种叮嘱。我想告诉先贤们:放心吧,现在祖国已是国张民富,在2013年进行了史上最大的修缮,全洲范围固堤防护,新修了环洲路,书院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旁边建设了现代化的白鹭洲中学,一如既往地为祖国培育着有用的人才。
   古吉台啊!你已摄我魂魄,我还会来看你的,带着我的孩子和我的朋友。
  

共 51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吉安古称庐陵、自古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民风纯朴。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独具一格、影响深远的地域庐陵文化。跟着湘莉老师的脚步,漫步白鹭洲书院,拂去岁月的尘埃,去聆听书声朗朗。见证耀辉千年的灿烂。古吉台,书院一偶,万历年间,知府汪可受重建书院时,为托举书院免于水患而修建。鹅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是时光隧道,去触摸它的灵魂。阁楼斑驳,素雅精巧,楹联浑厚。栏窗雕花,檐角高翘,空灵的气息,凝重的美,沧桑的味。白鹭仙子的美丽故事好美,尤如西湖白蛇传般的经典!白鹭洲,由白鹭仙子托起的,忠贞爱情的永远记忆。兵祸、洪水从未停止破坏白鹭洲,1535年终被摧。残柳西风,人悲鹭呜。吉安人永远铭记尹学孔,得以重建。悠悠江水铭,古吉台坚若磐石。流淌的江水铭记他,吉安人的灵魂刻上了它。汉白玉的玉脂为他立上历史的丰碑,永远伫在那儿。庐陵人百折不挠的风骨,也刻在石碑上了。上浴沂亭,我成了虔诚的信徒,在庐陵文化的沐浴中完成精神洗礼。吉安人在战火洗礼,在洪水肆虐的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构筑了精神脊梁。风月楼,朱程理学讲学所,人才的摇篮。风月楼头,余韵悠悠;壁上津句,楼头颢诗。诵读之风,教化人心。正是"身在风月,心存魏阙"。魁星阁,“一举夺魁,独占鳌头”的精神支柱,激励着无数吉安人,文天祥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名垂千古。白鹭洲书院,吉安人的教育丰碑。作者文笔凝炼精粹,文思纵横弛骋,历史积淀厚重,深得庐陵文化精髓,字字珠玑,想象丰富,以文化为主线,穿越古今,行文娴熟。文脉如涓涓溪流,让人沐浴春风,陶醉其中。此篇,不论文化价值或文学造诣,应有一席之地,乃上乘之作。问候老师。【东篱编辑:鸿雁南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8-28 06:01:08
  踏着古吉台,如同打开了历史书卷,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那醇厚的气息,那么浓烈,郁香。跟随湘莉老师那灵动的文笔,真是好好体验了庐陵文化,作者对家乡文化有着至深理解,让人叹服。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04:05
  非常感谢鸿雁老师精心编辑,编按精准唯美,为拙文大添光彩!且点评饱含鼓励之情,令湘莉感动!遥握问好,谨祝秋祺!再谢!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8-28 07:12:55
  晨读李湘莉老师的散文,感受了江南文化的厚重,本文内容详实,写出了华夏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根本所在,值得赞美。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12:36
  深谢怀才老师为拙文配图。配图精美,湘莉很是喜欢!怀才老师费心了!点评更是饱含鼓励之情,令湘莉感动!再谢!遥握,谨祝一切都好!
3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8-28 08:50:34
  湘莉老师对庐陵文化颇有研究。吉安可谓人杰地灵之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篇散文颇有文化散文的味道,文化气息浓厚,对历史有独到的领悟,不乏深邃的思索。读来让人受益。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16:45
  深谢明月老师到访留墨鼓励!您的文湘莉望尘莫及,湘莉一直对您崇拜有加!遥握,谨祝秋祺!
4 楼        文友:白玄        2021-08-28 09:26:39
  探古访幽,移步换景,纵横捭阖,叙议结合,描写抒情,把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有机糅合,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厚,增加了深度与广度,把庐陵文化的渊源与影响,生动细致地描摹出来,从而把古人对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崇尚以及古人的智慧凸显出来。是一篇深度美文,激起共鸣与崇敬之情。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19:40
  深谢白玄老师对小文细腻解读,你的到访给了湘莉莫大的鼓励。再谢!遥握,谨祝秋祺!期待您的佳作!
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8-28 09:52:23
  这是一篇凝聚了湘莉老师心血的力作。笔力挺拔,文思泉涌,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感悟,凝练而概括地把白鹭书院比邻的古吉台形象而生动的刻画出来,穿越并还原了那段沧桑厚重的千年风云跌宕的历史。与古吉台有缘的重量级的历史人物纷纷被作者请了出来,对视倾诉那段可歌可泣的壮丽辉煌的历史画卷。一篇有血有肉的游记穿越,跃然纸上。拜读欣赏,钦佩钦佩!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22:54
  深谢习之老师的深情鼓励!感恩遇见!不多说了,遥握,谨祝一切都好!
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8-28 10:01:45
  白鹭洲书院的历史渊源如此厚重,上千年的文化氛围,一直在影响着后世,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让人奋进啊!好一篇情景并茂的好文章,感觉湘莉老师的文字又精进了,可喜可贺啊!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2:26:10
  深谢孤独老师不离不弃,一直鼓励湘莉!您的到访是湘莉前进的动力。几次想弃笔,可还是咬牙写了一篇。再谢孤独老师!遥握,谨祝秋祺!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08-28 13:06:08
  我对中国的古建筑不只是喜欢,更是迷恋。如果有可能的话,好想探访中国所有的名胜古迹以及千年古刹。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示的是古建筑的艺术之美,更有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读着湘莉老师的这篇古吉台,仿佛嗅到了白鹭洲书院散发的浓浓的文化气息。书院能够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依然完好无损,离不开当年汪公和尹公不辞辛苦建造古吉台,他们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为书院古建筑的保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湘莉老师的文字凝练,语言优美,文笔功力深厚,如品佳酿,让人沉醉!拜读佳作!问好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8:49:19
  深谢如菊老师来自海外的深刻点评和深情鼓励!如你回国了,告诉湘莉一声,咱们一起去游玩,踏遍我们想去的每一寸土地,痛痛快快玩一把。哈哈,不会嫌我吧。遥握,谨祝在海外一切都好!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8-28 14:05:00
  这篇散文内容博大深邃,有穿越时空之感,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作者移步换景,描写细腻,情景交融,忆古抚今,有真实故事的记载,有神话传奇的点缀;有朴实厚重的描述,有发自肺腑的感叹;有点的描摹,也有面的铺开。这样的文字,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古吉安文化的源远流长,领略白鹭洲书院的前世今生,历经沧桑巨变,精神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拜读佳作,大赞文思,问好莉莉!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8 18:52:37
  谢谢香香公主不离不弃,一直给湘莉鼓励!感恩遇见!遥握问好!好久不见香公主新作了,怪想的!期待佳作惊现东篱!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08-29 05:48:56
  湘莉老师的回复让我很感动,我正愁没人陪我一起走遍万水千山,有湘莉老师作为陪伴,对我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如果将来有时间的话,我去找您,我们一起畅游,现在想想都感到无比幸福。缘分的路上,感恩一路同行。问好老师, 遥祝秋琪!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8-29 06:43:56
  好!一定一定,今生不负此约!等你等你!先抱抱!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