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以进取心做平常事(演讲稿)

精品 【家园】以进取心做平常事(演讲稿) ————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集中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月亮那个胖 白丁,3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48发表时间:2021-09-01 20:29:02
摘要: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集中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以进取心做平常事
   ——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集中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窗外日光弹指过,回首山河已是秋。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的假期拉长,今天能聚在礼堂开会,实属不易。我们张家界以交出饭碗的代价,走出了一条悲壮的抗疫之路,暂时平息了疫情。直接经济损失5个多亿,间接损失不可估量。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此灾难中想了很多,用一句话来概括纷乱的思绪,那就是:经济越落后的地方,遇上越艰难的时期,这里的教育应该越让人看到希望,这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越要给人希望。
   假期接到校党政办的电话,要我就备课组、教研组工作发个言,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当了几年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乏善可陈,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值得分享。至今还记得刘校长同意我辞去教研组长时那一刹那浑身轻松舒泰的感觉。所以,今天的发言,没什么干货。回想当教研组长的那几年,最深切的体会是,我们语文组绝大多数教师专业过硬又很敬业,基本服从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所以,我常常只是上传下达了些文件,布置些常规工作,偶尔组织听课评课,开展少量的语文活动,算是躺平着就成了“优秀教研组长”。在此,谢谢语文组的同仁们。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我想结合我在民中20多年的工作经历,以一个普通老师的身份,谈谈我与教学教研那些事儿。我的主观点是,如果每个教师都能以进取心对待自己的平常工作,就基本解决了工作中“本”的问题,备课组、教研组的工作是属于“末”的事情,容易开展,也好商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备课组、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是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积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特色,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你对你的专业不够敬畏,你的进取心不强,你的内驱力不足,外力再怎么推,你的进步也不会很快。所以,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先想一想。
   工作20多年了,还没有认真梳理过自己的工作得失,更提炼不出什么高级理论,借助歌德的名言自我安慰: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今天,我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思路有些乱,但态度是真诚的。
   我想与各位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为谁而教?
   答案可能有多种,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只有一种:为自己而教,为自己的幸福而教是我至今不改的答案。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是个幸福的教师吧?希望自己幸福首先得胜任工作。只有胜任工作才可以换来生存的物质保障。其次,希望工作愉快。能从每天那平凡而碎细的工作中寻找活着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希望“做得更好”,那就是使别人(学生)幸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幸福。“做得更好”就不再反映在你劳动力的价格上,如果你太纠结于你的收入,你没法幸福,虽然我们刘校长该用钱说话时绝不用情怀搪塞,但作为老师,你不能太在乎。“做得更好”是体现在你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上,你个人价值的实现便把你从一般为谋生和追求简单的乐趣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里,到那时,你才可以全然不顾别人对你的评价,你在为自己的越来越深的对幸福的理解中工作,你是理性的,也是有温度的,你会受人敬仰,譬如时代楷模张桂梅等精神明亮的人。在最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校涌现了不少“使别人幸福”的教职工,你们冒风险,顶烈日,以生命担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我和在座的“沉默的大多数”一样,不习惯在工作群里时时点赞,但我想,没人不会发自内心地佩服你们,你们给人希望,你们勾画出了我们民中人的价值坐标。谢谢你们!
   如何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这是我要与各位交流的第二个问题。
   网上搜索一下,各路名师会告诉你很多方法,但练就过硬的本领,那是要下苦功夫、甚至要下笨功夫的,不是听了谁的报告就能胜任。就我的个人经验,报告价值的大小,要看它所唤起你热情的浓淡。有时听了一场报告,那一瞬间,满血复活,恨不得马上大干一场,可走进教室,热血几天,就凉凉了。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听了好多道理,读了好多书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是因为道理无用,书籍无用,而是我们知而不行,行而不坚,并且那些方法是别人塞给我们的而不是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主动寻找的,也许适合他的学校他的学生但不适合我们。教学是人对人的艺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我们要在当下的工作中进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带着我们此身、此时、此地的问题去寻找答案。有的人要是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那是你在教学上不够用心。
   就拿备课来说,有人从教学网站下载一个PPT就可以应付一堂课,有人在用一生备一堂课。现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我觉得对年轻教师来说未必是好事,轻松获得的资源会让你不爱动脑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觉得教而不思亦罔。我这里介绍“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所提倡的“三备法”: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回想我的教学历程,大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着把教材的话讲对,第二阶段试着把教材的话讲好,第三阶段试着在讲好教材的话的同时,能讲一点自己的正确的话。有关写教案,我在上学期教案本的第一页写下这样几句话:“我认为写教案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这有点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学校没有要求毕业班的老师写教案,但我每届都写,毕业班老师需具备辨题、讲题、改题、编题、藏题等能力,我的教案就收藏了一些我备考所需的经典题。
   在教学上,怎么做算是下足功夫呢?我以我校几位前辈老师为例说说吧。我觉得我很幸运,20多岁,初来到民中工作时,遇到一大批勤勉务实的老师。那时,我们的办公室经常是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数学高级教师胡小平有课没课都会坐在办公室,不是在改作业就是在算题,办公桌上到处是他写满了一道道题的演草纸;语文特级教师梁祖国受到美国数学家维纳控制论的启发,提出了“考场作文控制论”的理论,他的讲稿那是一个字、一个字严谨推敲出来的;生物特级教师刘大尧的办公桌上随时可见一本本生物杂志,教材上批注着密密麻麻的红字黑字……他们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兀兀穷年,皓首穷经,谦虚低调,卓有成效。我为什么提这些老教师呢?因为我认为,接触过学生上千、批改过作业上万、遇到过家长无数的老教师,他们的经验不是廉价的,他们不是靠威严控制学生,而是凭本事吸引学生,他们是我们民中一代人的良心,他们呈现了最本真的教育,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个人感觉我们当下的教师没有老前辈那么强的忍受枯燥的能力,稍显浮躁,这当然与当下浮躁的世风有关,但教育容不得浮躁。课要一节一节地上,作业要一本一本地批改,题目要一个一个地解答,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蹴而就。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熬至滴水成珠。时代飞速发展,教材在变,学生在变,你的教材解读力、解题力,你对学生的指导力、矫正力、唤醒力,需要你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别低估专业的重要性,别高估自己的专业水平。术业有专攻,要耐着性子在沉寂中修炼。
   这个暑假,影响我们的除了疫情,还有“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这给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减”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减下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需高效,作业布置需“精选”“适量”“分层”。当下的新教材使用,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部编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感觉要很用力才能站稳讲台。教参上的那点东西远远不够,你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较从容地掌控好你的课堂。当然,有人会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与教学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我不否认,尤其是年轻教师需要多掌握一些教学技能技巧,忙碌的班主任如果只剩下一种“抽空”教学法肯定有问题,但对所有教师来说,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功力与态度。我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就像一杯茶,可以用玻璃杯子给学生,也可以用塑料杯子给学生,抑或其他器具,不同教师会用不同的器具,但关键还是给的茶要好,把教改的重点放在所传授的知识含金量上,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高要求。
   我在备课方面可以分享的经验是随文深度学习,读教学内容背后的书。譬如,上李清照的两首词时,我会把李清照的几十首词都读一遍,上《外国小说欣赏》时,我会找来浦宁、卡尔维诺、卡夫卡、博尔赫斯等作家的小说,上《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我会重温《道德经》《大学》《中庸》,带着把课上好的想法进行深度阅读,教师自己的获得感是比较明显。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当个教师已太难,谈何幸福?确实,社会在想办法给学生、家长减负,但没有问过老师们的意见,老师是超人,好像不用考虑减负问题。做好是你的本分,做不好是你的失职。当下,与教学无关的琐事太多,谁都可以对教育指指点点。我们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是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江就胜利了,而是乌蒙磅礴、五岭逶迤、金沙水拍,一浪一浪。
   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愉快点,这是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
   我们的工作,你细品,它就是痛并快乐着,既幸福也辛苦,既有得也有失,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并且不在乎失去什么。想清楚了自己打算教一辈子书,择一事,终一生,那就心态乐观,该有的定力与自信还是要有的。否则,做了事情,心态还很糟糕,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自己不健康如何教出健康的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我们尽量让自己拥有一张安静的办公桌,尽量喜欢所教学科,理科老师爱做题,文科老师爱读写,热爱才可抵岁月漫长。像我们这类四五十岁的教师,间歇性踌躇满志,更多时佛系躺平,没了热情就会产生职业倦怠。你看那些实习老师,和学生相处仅一个月,离开时,学生哭得要死要活的,我们陪伴学生几年,有的学生对我们只有恨。所以,年纪大的教师要警惕,即便有了高职称未必能岁月静好地教下去,00后的孩子不管你是谁谁谁,他的理念是“颜值即正义”“要有有趣的灵魂”,你教法呆板,知识陈旧,他们就不会买账。我们要抱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关怀,这样,你的课堂才会生动,你眼中的学生才会可爱。我喜欢观察身边的老师,尤其佩服带了多年普通班还满脸笑容的班主任,他们和学生相处得很融洽,班上的大事小事在他们眼中那都不叫事儿。他们本着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和学生相处,引导学生朝做好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路上前行,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忽略了与学生相处的很多细小的美好的东西。教育立竿见影是个神话,我宁愿相信我们民中的学生大器晚成。
   所以,想让工作愉快点,对工作要有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不自欺,不欺人,真真实实,尽力而为。多鼓励学生,注重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关注他们的实际获得,参与他们的生命成长。在语文学习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写作,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创造力来自生活的趣味,作文的趣味是可以养育的。每年我都会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可的不收一分钱的影响力大的作文竞赛,如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让我欣慰的是,所教学生每届还是有一群生机勃勃的孩子在兴致勃勃地坚持写作,在历届大赛中获奖。当然,我们都知道,作文的乐趣与经验不太可能当堂完成,有紧迫感的状态不利于孕育自我表达的激情,所以,我经常在一周前就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可以放到课外写,一周内完成就行。现在,经常有同学催我问我,下周的作文题目是什么。我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科学家或作家,大概率估算,他们大多终将和我们一样平凡,但是,每个孩子在中学时代都应该有梦想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快乐,平凡人生也应有某些非凡的意义。我喜欢看学生写的随笔,至今还保存不少同学的作文,记得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与学校香樟树有关的随记,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我不喜欢学校的香樟树,因为它每天落叶,给我的打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我猛然间嗅到了一阵扑鼻的清香,发觉是香樟树的气息,我在香樟树下,透过茂密的香樟叶,看着美丽的四月天,想到了一些美好的事情,我喜欢上了香樟树,也喜欢每天打扫校道。我的感悟是,爱一个物或一个人,就连他的缺点一起爱。我希望学校的香樟树一直都在,那是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希望多年后回到学校,我的中学时代还在香樟树下等我。”她的文章让我顿悟,原来我们的校园文化就藏在这一树一叶中。有时,也可从学生的随笔中倾听到多种声音,真诚的、异样的、叛逆的、反感的,你要愿意去倾听,因为教育意味着尊重,而尊重,就要容纳更多的震撼。想起向丹同学在7月16日写的一篇随笔——《我与田老师的“和解”》,一看这个标题,我很纳闷,我啥时和这姑娘有矛盾了?细读随笔,原来是这样:“冷漠”的田老师(批评闯入办公室倒水的同学)——“迷糊”的田老师(叫错了她的名字)——“有冷峻良心”的田老师(工作兢兢业业)。我想,只要你用心陪伴,做好榜样,负责到位,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能正确评价你。教育不是一场单相思,而是看你愿不愿意等待孩子们的变化。几年前的教师节,我写了一篇《一个教师一天100个幸福的理由》,就是在尽量寻找与学生相处中的美好点滴。

共 82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演讲稿,作者在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集中培训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如何做好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作者论点鲜明,有很好的宣传性和鼓动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介绍自己的教师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叙述生动详实,观点明确,具有很好的宣传、鼓动、教育、交流等作用。很精彩的演讲,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引人深思。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0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9-01 20:30:39
  很精彩的演讲,作者在2021年秋季开学教师集中培训会议上的讲话,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引人深思。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1-09-03 08:19:42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年轻有为可以走万里路,而我老了,只能在家读万卷书,这书里也有你写的文章。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你的文章中我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秋觅        2021-09-06 22:13:42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