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教子如稼穑(随笔)
在我老家古镇旁边,住有一支葛氏家族,这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葛氏子孙满堂,人才辈出,从未出一逆子。种地皆富户,务工多名匠,经营育巨商,读书出硕博,仕途有高官,可谓是家风纯正,家道昌隆,口碑甚佳。
葛氏教子有方,名声远扬,四邻八乡,羡慕求教者难计其数,无不想得其秘方。每有来访,鹤发童颜的葛老族长,总是笑脸相迎,捋着雪白胡须,实言相告十字诀家训:兴家在教子,教子如稼穑(种地)。
若访客仍懵然不悟,再三刨根问底,葛老爷子便将家传祖训略解一二。在下曾访葛老,今将其嘉言摘要于次,愿与看官分享共勉:
本葛氏一族,自古耕读传家。诸辈晚生读书孩童,无论家住城乡,凡十岁前后,必来葛老身边,必数次亲近农事,必识五谷瓜菜,必知稼穑之情,必吃农作之苦。孩子有此经历,不浮不躁,不骄不傲,成人的底色,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诸君当知,擅长种地的农民,总是以少许优良种子,通过一季艰辛劳作,以换得丰硕果实;精通养育儿女的父母,总想倾其心血,付出一生慈爱,期盼孩子早日成人成才、成家立业,以承传香火,赓续家道,有大出息者,能为国家效力,亦可光耀门楣,那更是求之不得的!
观人察事八十余载,葛老有一笃信不疑的提炼,就是庄稼从种到收,每一过程都隐含着教子之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两句话,直白浅显,道理自明,无人怀疑。但这一农谚,若能联系到教子做人,那就有很深的学问了。
瓜、豆种于田地,只要得天得法得效,播下的那粒种子,到时自然会有百倍收成;孩子犹如种子,始植于娘胎,待分娩出生到渐渐长大,或家庭或学校或社会,都是孩子生长的天地;孩子的内心,也有一块“田地”,就看父母和老师播下什么种子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老师是“原件”,孩子、学生则是那个“复印件”,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另一种诠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这四句偈语,还告诉世人,教育孩子,是我们家、国最大最重的一项“生产”。产品是否合格,是生产君子还是小人,是生产英雄还是狗熊,全看家长、老师如果选择。种因得果,是好是坏,最终都得接受。若一味埋怨孩子,当找自身缘由,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看、去种瓜豆再说。
种子播于土中,禾苗方能茁壮!
会种庄稼的人,在播种时,绝不会因担心“弄脏”种子,或舍不得种子“受压”,而将种子撒在田上,一定是根据不同的品种,将种子播在精细适宜的土层中,有的还要适当压实,这样待种子发芽出苗时,才能扎下深根,上接受阳光雨露,下吸收水肥营养,风大雨急时,才不至歪倒飘飞。
人在孩童时,容易听话,比较好教,十二三岁前,家长和老师都应当有一个“扎根”的教育,那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百善之首的孝亲敬师教育!
覆盖种子之上的土壤,犹如孩子应当守好的家规家范。水稻种子只有浸泡在水中“煎熬”多时,才能长出碧绿鲜嫩的秧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圣贤“八德”,是孩子小时最重要的滋养,家长首先要放出样子,教育者首先要做出师范,再配之讲故事、集体游戏等健康活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为孩子深深扎下做人之根。只有这样,孩子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才能充分接受阳光雨露,充分吸收道德营养而茁壮成长。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孩子真正有了孝亲敬师这个根本,哪里还需要家长老师一而再、再而三为孩子学习操碎心呢?
静观当下教子,许多家长与老师,似乎都跑偏了道,做舍本逐末的蠢事,还不在少数。一个小不点儿,单凭能识几个汉字,能背几首唐诗,能说几条英语单词,或是学了点吹拉弹唱技能,就到处显摆示能,甚至还争到电视上炫耀一番,个别的还想从孩子身上获得名利,凡此种种,真是可笑可叹!
揠苗助长,为何大有市场?
揠苗助长,是一个典故。说古代有一宋国人,着急自家禾苗长得太慢,便突发奇想。他劳累了一天,将禾苗根根拔起,还高兴地告诉家人,已帮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一看,田里的禾苗全枯萎了!
这个急于求成、弄巧成拙的警示故事,虽然流传了两千多年,可时至今日,“好心”办坏事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
曾几何时,“聪明”的国人们,对圣贤祖训几乎集体性失忆,硬生生地把西方的丛林法则全部“拿来”,在华夏大地,到处点燃起“从小超前教育,为孩子赢得无限未来”的畸形教育火焰,他们普遍担忧自家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许多家长早已焦虑成疾,巴不得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能学完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没读完,最好能掌握小学里的全部知识。中学苦,大学玩,工作之后书不看。幼托班、奥数班、英语班、特长班,各种速成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整天不是这个课,就是那个班,不是跑班听课,就是长时间泡在“题海”里,弄得孩子每年几乎没有假日、每天没有几个小时睡眠,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等健康快乐的活动了……
今日家长教子之法,表面上看,虽没有“宋人”那么“立竿见影”——禾苗很快枯萎了,但有识之士们笃信,这种天天催命“赶鸭”、接连轮番“填鸭”、最终烤成“板鸭”式的教育,其摧残孩子的伤害程度,比之揠苗助长,实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要其盛开鲜花,就想其结出硕果,这是多么危险的举动!若不是近期国家明察秋毫,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着伸向教育多时的资本魔爪,那么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肥多会倒伏,花钱买减产。
有些种地人,或经验不足,或经济宽裕,或忧落人后,种植稻麦时,不顾基肥多寡,禾苗已经长得十分葱郁了,还不时浇水施肥。庄稼快成熟时,突然一场风雨来袭,导致稻麦遍地倒伏,到头来收成无几,欲哭无泪。
这种类似花大钱,买减产的沉痛教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也会经常上演。
“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确是一条有益的提醒。可有些家长,哪怕愿意吃尽八辈子苦,自己也在所不惜,有条件、没条件的,一律都要富养孩子。结果造出了一个个好吃懒做的大胖墩、娇骄怪异的小胖妞来。
这样的孩子,若再缺乏德行的教化,没有立足社会的根基,稍大时就很难受得了风雨,遇有挫败就会倒下,碰上摔打甚至夭折,等到家里真的养出个啃老族、害人精、少年犯来,到那时不是悔之晚矣么?这可是庄稼人“花钱买减产”,在教育孩子上的又一反面版本,我们不可不察啊!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彻底抛弃了上万年祖传下来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取而代之的是尿素、激素、膨大素、复合无机化学肥;农田杂草不薅不除,全用起了奇奇怪怪的除草剂。许多农民,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种田大户(农场主),他们普遍种的是“卫生田”,请问如此长出来的作物,还有原来的那个美味吗?
孩子的教育,也有如此相似的情形,淡化了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补习补课,不知家长花费了多少血汗钱,最为严重的是,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还有原来的人味吗?
沟渠江河到处充斥着源源不断的“富养层”,这些人类自己排出来的各种污染,亦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无良媒体的有毒内容,无时无刻不在戕害着孩子们的身体与心灵。好在近期国家运以雷霆之势,密集强力地整治着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之污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至理名言,不仅是美丽中国能够看得见的美景,我们坚信,这一真理的光芒,也一定能够映照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映照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国人的灵魂深处。
饱满谷穗总低头,干瘪谷穗高仰脸。
在稻子收获前夕,我们走在田埂上,都能看到饱满的稻穗,总是一直低着头。每当微风吹过,稻穗们还频频点头,仿佛是在微笑着向主人表示感恩;又像是在避免危险的冲撞,让自己更好地成熟;还像是取得了好的成绩,也绝不一丝张扬炫耀。
我们的家长或是老师,若能在这个时刻,领着孩子们来到稻香四溢的田埂,观摩一下此刻的美景,然后再告诉孩子们:知识越丰富的人,反而越谦虚;越有能力的人,反而越谦逊!只有那些干瘪的稻穗,才会高傲地仰着头颅;越是没有才能、缺乏智慧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了不得!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如果孩子的教育,能经常性地从大自然中直接吸收营养,那该有多好啊!
……
古圣老子《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仿、效法的意思。教子如种地,就是“人法地”的一个极好验证。
(原创首发,辛丑年八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