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行走茶山(散文)
一
朋友是天颐茶业公司的代理商,五一期间应邀带领客户前往云南临沧茶山参观,我随同蹭玩。从厦门坐飞机到昆明,再转机前往临沧。到达临沧机场,一下飞机,清凉扑面。哦,这里还是暮春天气,而厦门的五月,夏已初露峥嵘。
坐在开往茶山的中巴车上,一呼一吸间都是草木的气息,无比清爽。我贪婪地凝望窗外,天蓝得透亮,云白得透彻。房舍高高低低,一色的灰墙黑瓦,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山腰。山间,绿意层层叠叠,丰腴饱满,一掐似能出水。清新的风光,消解了我旅途的疲乏。
临近中午,已到高山之上,先到该公司在茶山的一个接待点休整、用餐。那是一个具有农家风格的院落,有数间房舍,房舍前有长廊;一个长方形的小院子,由青砖铺就,几竿翠竹傲然挺立于一角,竹叶繁密,比花更为妩媚;几株玫红色的三角梅贴着院墙,开得正欢,给人亲切之感,在厦门四季可见,没想到在遥远的临沧也有。几个古拙的大水缸摆在院子的西北角,里面蓄满了水,为缺水之时防火之用。院落的布局不失情调,尽显温馨,让人有归家之感。
午餐摆在房舍的廊下,桌子和凳子是原木的色泽,古拙,质朴。菜有土鸡土鸭,土腊肉,野生鱼,自种的蔬菜,均为柴火烧制,用猪油烹饪而成。一小碟凉拌姜丝颇为悦目,香辣爽口,提神开胃,解油腻。地道的农家菜,土到极致,也美味到极致,给味蕾以新鲜的体验,比大酒店的海鲜大餐更诱人,我吃得酣畅淋漓,忘了今夕何夕。
饭后休息半小时,便去茶园。这里离茶园不远,山路不宜通车,须步行前往。每人分到了一顶斗笠、一瓶矿泉水。朋友说,别轻视了山中五月的阳光,若无遮挡,半天下来也会把人晒黑。戴上斗笠,我觉得自己变成了采茶女。工作人员在前头带路,我们一行人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往茶园而去。
一路不少野草闲花。草长得有恃无恐,恨不能蔓延到天涯。花有白有紫,有点像薰衣草,白色的花素雅,紫色的花大气,虽不迷人,但生机勃勃,不可小觑。对山里的植物我向来存仰慕之心,它们远离繁华与喧嚣,美丽凋零皆自在,宠辱不惊,自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风范。
我想到了一个句子:换了人间。是啊,走出去,当下的中国,哪里都是充满着新奇,洗心驰思,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受,我记住了彩云之南带给我的心灵冲击。
二
前方一片葱郁的树木吸引了我们,比一般的树木显矮。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云南的大叶种茶树了。这片茶园虽属别家公司,但我们可随意参观。这是我生平第二次看到茶树,第一次是在安溪。安溪的茶树更矮,有纤巧之态。这里的茶树相对粗犷,枝叶更密,有硬朗之姿。大家看到茶树,很是兴奋,拿起手机对着一棵棵茶树猛拍。手机这个玩意真便利,可以留住一切风景。一个男子对茶树满腔痴情,用手掌轻轻托起几片茶叶,使劲地嗅,很是投入,似闻世间最香的花。
来自泉州的小青最是可爱,用手轻抚一片茶叶,似抚摸上等的丝绸,如痴如醉。这是一个既有女人味、又不失豪爽劲的女人,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和大家共过午餐后,已和所有人相熟。她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对茶叶,如一个教徒对宗教一般虔诚。抚摸完茶叶,她像女王般站立于茶树下,变换着各种姿势,指挥老公拍照。她穿了一件橙红色的长裙,站在绿色的茶树前,很鲜亮,茶树、还有我们,都做了她的陪衬。她是茶山最美的景致。
我既没拍照,也不抚摸任何一片茶叶。不管到哪里,我都不太喜欢用手机拍照,也许是怕耽搁看风景的时间,也许是我不合时宜。我在茶树间悠然漫步,总觉鼻间似有茶香萦绕,也许这是我的心理作用。其实新鲜的茶叶无香,但用心地闻,能闻到淡淡的清新之气,比花香来得清醇,沁人心脾。
我喜欢接纳一切,就像我遇到了清爽的空气,我不会挑剔,恳切遇到这样美的景致,我只能如饥似渴。
茶山虽是茶树的天下,但也有不少松树在这里获得了一席之地。这些松树比茶树惹眼,有着雍容的气度和伟岸的身躯,它们的存在为茶山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悍性。松针虽细,然而却多,也可阻挡阳光的进入,让人安心摘去斗笠,惬意行走。松树四季长青,但有些松针更向往大地,不时掉落。地上覆盖着厚而密的松针,不再碧绿,而是枯黄,给五月涂抹上了秋的色调,苍凉之味浓厚。踩在松针上,有咝咝声绕耳,如春雨洒落大地,轻柔曼妙。下坡时,微微的滑,须小心行走。不过即使滑倒,想必也不痛,掉落的松针,把大地当成了温暖的归宿,过得滋润,因而变得柔软、多情,它会悄悄地呵护你,不扎人。
山间真静呀,除了我们,不见一人。也许有人,只是茶山之大,使得人如蝼蚁,落入其中,难觅踪影。唯有鸟儿的鸣叫、山风的吹拂声响彻四野,质地轻灵,音色清扬,洗耳,洗心。大家一致沉默,唯恐出声,破坏了这份美好的宁静。
伫立于一处山坡上,我们遥望远方。远处的村庄、田野如一幅诗意盎然的画,生动呈现,距离让韵味凸显,此种美感,唯高山之上能遇到,是缘,也是福。
跟团旅游过,从未有过这般随意,也不是什么古典名胜,就是普通的茶园,竟然有着如此的魅力。我想,风景的力量是不在乎品牌的,有了一伙朋友,有了一份好心情,再普通的风景都可以成为难忘的记忆。
三
经过一个茶园,看到几个茶农在采茶。她们后面各自背着一个竹编的小背篓,五十岁左右的样子,脸上、手上沧桑斑驳,那是生活刻下的痕迹,岁月并未给她们任何照拂,古铜色的皮肤定是阳光所赐。她们虽不年轻,但采茶的利落、灵巧不逊色于年轻人。观看了几分钟,我始终没能看清她们如何采下茶叶。看着一个大姐可亲,我决定热情相助。对着一株茶树,我麻利地摘下一把叶子,准备放入大姐的小竹篓里。大姐一看乐得笑了,并非嘲笑,而是善意地笑。原来我采错了,采茶须采每一枝最顶端最嫩的那部分叶子。大姐耐心地教我,让我长了见识。大家帮她们采了一会儿茶叶。我采了两分钟,就觉得手酸。而她们,一采就是一整天呀。由此可见,采茶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诗意、浪漫。告别她们,我们轻轻离去。
回来的时候,我对一杯茶格外珍惜,那些茶叶的尖尖儿,相会在一起,带着采茶人的手香,来之不易的感觉,让我倍感荣幸,多少人为我这杯茶劳作着,陌生的人,为我拈轻一抹茶尖,那动作,多么入目!
翻过一座山,终于来到了天颐茶业公司的茶园,很大,有几千棵茶树。别的茶树也就罢了,有一棵上千年的茶树最令人震撼,原本就是为它而来。茶树树干系了一条红绸带,以显示它尊贵的身份。这棵茶树比其它茶树更为粗壮、高大,有苍劲之姿,立在众茶树间,气势夺人,毕竟活了一千年呢。
我们感到惊喜而激动,绕着这棵古茶树不停地瞧,似要瞧出它神秘的过往和千年的秘密。幸好是茶树,若是美女,可不把人瞧得脸红。这棵茶树面对我们,一片淡然,它漫长的一生迎接过太多的目光,人来人往,习惯了。何止是目光,它还经历过太多的朝代更迭,它比任何人都有阅历、有见识。人有时候活得还不如这棵古茶树,它一生如闲云野鹤,与清风明月为伴,何等逍遥快活。而人的一生却被各种情感和欲望捆绑,难以舒心。当人变成了土,它还生机盎然着呢。人在它的面前,微不足道,何等渺小。于是,这棵古茶树让我肃然起敬。
一棵茶树旁搁着一堆刚采下来的鲜茶叶,小青拈了几片塞入矿泉水瓶中。我不解,如此能泡出滋味?她说稍后水就会变色,会有一点茶味。我依法炮制,然后不停地拿起矿泉水瓶观看。不久,水果然变成了淡绿色,轻抿一口,有清甜之气弥漫舌尖,茶香虽淡,滋味却好。如此泡茶方法,颇得意趣。我觉得小青真是有情趣之人。
面对这些茶树,心会禅定。突然好生羡慕山里的茶农,他们是离茶最近的人,终日被茶叶的气息浸润着,心思想必会如茶般清简。那一刻,我突发奇想,如果余生就在这里守着一片云、一片茶园、数株花草、三五间竹篱茅舍老去,日子会不会过得更有意思。不得而知,山风吹来,我想问风,风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