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驴行开篇(散文)
一
早就有参加户外活动的想法,一来强健身体,塑造身型;二来磨练意志,学会坚持。但由于深谙自己的弱点,不敢贸然开始“驴行”。后来,在同事多次邀约和怂恿下,终于成行。
我缺乏方位意识,经常东南西北分不清。此前听甲壳虫跟我讲过上庐山的条条线路、种种情形。我很羡慕他们在体力消耗之后简单的快乐和不突破底线的“恶作剧”,但对驴友逃票上庐山的路线,还是不甚了了,只记住了好汉坡、太乙村等简单名称。
木棉一上车就不停地述说,她多次经由太乙村上山的趣事,使我对太乙村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那确实是一个秀美的村庄。在雪后初霁的太阳下,有一份悠然的宁静。我们徒步抵达太乙村,大约是午饭时分。袅袅的炊烟,房前屋后懒散的人影,都在日光中沐浴。不时有几只小鸟啁啾觅食。我们的脚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惊动小鸟跳跃,与我们捉迷藏。
那是一个有着朴实民风的秀美村庄。农闲的村民以稀奇的眼光探究背包客,心里嘀咕着这群人自找苦吃,却以满腔的热情迎接大家的到来。院子里屋檐下是搭帐篷的胜地,甘甜的泉水是解渴的琼浆,沿着曲径可以拾柴挖笋。一幅美好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交融共处的景象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我跟着“老驴”,途经太乙村,却浑然不知。在我眼里,经过的那个小村庄,只有硬化的水泥路面,只有零星的几栋楼房,只是一个死寂的村落。其实太乙村有不小的名气,既以自然风光出名,更以人文历史闻名。太乙村北为太乙峰,夹在五老、汉阳、九奇等峰之中央,犹如太乙星位居当中,故而得名。太乙村景区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于山南登山古道旁,相传远古道教宗师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此处海拔在800米以上,群峰环抱、冬暖夏凉,翠竹如云、环境幽静,可近览群峰,远观鄱湖,为避暑休闲的最佳去处。1929年,粤籍国民党退役将军曾晚归、刘一公、古层冰等七人在此建别墅,后闻风而来者又有十几人,至三十年代初,蒋介石、蔡廷锴、陈诚、阎锡山及吴奇伟、严重、李汝倬等在此建成别墅18栋,取名太乙村,又称将军村。村前村后有岗楼碉堡,村内石径纵横,楼阁掩映,十几幢别墅风格迥异而又色彩调和,并寄情赋名,曰晚庵、犇舍、松庄、三柳巢、爱庐等等。康有为、冯玉祥、胡宗南、白崇禧、李四光、蒋经国等人都曾在此居住。
沿太乙村西行,是一段险峻的盘山公路。甲壳虫依仗驾车技艺高超,给我们来了几个小刺激。我和木棉在后座上东倒西歪兴奋不已。临近正午时分,车停在省交通厅疗养院门前,我们开始拿出干粮填饱肚子,并减轻负担。干粮、水果、小菜、零食,琳琅满目。我们一个个撑得肚皮滚圆,备足了登山能量,12时20分,开始艰难的登山之旅。
二
太乙村东省交通厅疗养院门前,有一条蜿蜒于林荫中的古石道直通含鄱口。这就是我们此次“驴行”的路线。
驴行确实不一样,愈是艰难愈向前,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刚开始登山,我和程勇两位新手,就领受了“下马威”的厉害。上行的山路陡峭,是五、六十度的斜坡,由零乱的山石搭建而成。由于野猪经常出没,固定乱石的泥土被刨得蓬蓬松松。除了体力的极度消耗外,还担心稍不留神,一脚踏空。我们精神高度紧张,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如牛,大汗淋漓了。
记得徐霞客《游黄山记》有言:“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还真有不少顾忌。几只“强驴”遥遥领先,我和程勇竭尽全力想赶上去,无奈体力不支,只好望路兴叹了。
走几步歇一会,我坐在台阶上突然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为了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时候想起这首歌很有些自嘲的味道,又联想起有人说过:一个没有强健体魄的民族不可能是强大的民族,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为塑造强健体魄和民族精神而努力。我忽然间有了崇高的感觉,劲头更足了。
爬过最陡峭的山坡,踏着残雪,我们一行8人向五老峰进发。行进中最闹腾的是甲壳虫,最轻松的是轻轻(老钱),最活跃的是木棉,最冷静的是乔木,最急切的是虎不拉,最潇洒的是钓客。我和程勇毫无经验,一路战战兢兢,步步稳扎稳打,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方有个路口,一边上五老峰,一边去往牯岭镇。我跃跃欲试,与“强驴”为伍,向五老峰进发。可怜程勇穿衣过厚,内衣裤全部湿透,迈不开步子。我们上五老峰的时候,他不得不扒光上衣,光着膀子等我们返回。我们从五老峰下来,老远就看到程勇的淡青色衬衣在寒风中飘来荡去,一时间,大家都乐了,纷纷抓起雪球向他抛去,他跺着脚,左避右让,在寒风中冷颤的身子,才又渐渐暖和起来。
从五老峰返回进山的路口,我们往牯岭镇走去。经过植物园,大家都被雪景迷住了。在这里可以“穿林海”、“跨雪岭”领略大自然风光,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摄影、咏诗、作画,享受冰雪带来的种种情趣。但见绿树掩映,那稍瞬即逝的阳光透过云层,透过密实的丛林,照耀着晶莹的白雪,让人不忍卒睹,又害怕一眨眼就会踪迹全无。苍翠的松柏依雪而眠,如处子般静谧,让人不忍走近惊扰她清悠的梦境。藤蔓缠绕的仿古建筑,白雪当被,冰棱为幔,如最纯洁的婚床,孕育着最丰美的果实。
走过植物园,天空飘起零星的雪花,我们都想,如果这雪下一夜就好了。遗憾的是,还没走出一里地,临近含鄱口,如柳絮轻飘的细雪,竟然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还越下越大了。
三
投宿牯岭,一夜无梦。第二天八点起床,早饭过后,我们绕行如琴湖一周。
一开行,甲壳虫就大谈他在如琴湖垂钓的旧事,勾起了各位爱好者的兴趣,并设计好了开春后的钓鱼计划。走近后,令人惊讶的是:如琴湖干了。盆型湖底积雪深达半尺,我们丢开正道,下到湖底,皑皑的雪世界,成了我们就近戏耍的乐园。打雪仗、堆雪人、跳跃呼喊,一时间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没有世俗的牵绊,没有人为的顾忌,没有精神的束缚,我们就是无忌的孩子,真诚地用心欢唱……
在湖底我们流连了很久,夸张地设计雪人的相貌装扮。陈勇滚来的雪球,是雪人硕大的头颅;木棉捡来的石头,是雪人的眼睛;轻轻细心地把小木棍折成差不多长短,插在石头做成的眼珠上方,雪人的眼睛扑闪扑闪,就有了神气;甲壳虫把树枝弯弯地嵌在雪人的脸上,顿时它有了弥勒似的笑脸。虎不拉给它戴上墨镜,陈勇给它戴上了帽子,居然还点上一支烟插入它的口中,怪模怪样的,把我们笑坏了。在这尊齐心协力的杰作前,我们留下了欢闹的身影。
恋恋不舍与雪人告别,我们踏上花径,在锦绣谷口上了天桥,后来,如琴湖薄冰中隐约可见的鱼吸引了我们。我们重新回到湖底。
薄冰之下,有星星点点的鱼在游动。它们游得优雅,全然没有被恫吓的恐惧。离它们不远,到处都是被冻死的大大小小的鱼。冰块底下躺着僵硬的鱼的尸体,形态各异,全都以挣扎的样子,结束了抗争。
那些鱼被冻死一段时间了,只是因为气温低,被冰水泡着,还没有腐烂。有的鱼身呈粉红色,被污染后的锈水包裹着,触目惊心。
庐山襟江带湖,山高谷深,云来雾往,形成江南高山一种独特的冰雪地貌,造就出雪映松掩、玉崖琼峰的别样景致,是一个奇特的琉璃世界。明代王世懋的《庐山雪》写道:“朝日照积雪,庐山白如玉。始知灵境杳,不与众山群。树色空中断,泉声半天闻。千崖冰玉里,何处着匡君。”游览了雪中庐山,重新体会王世懋吟咏的意境,别有情趣。
编辑不到位,请包涵。
问好老同学!中秋佳节快乐!
欣赏姐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