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梦圆蜀都(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梦圆蜀都(散文) ——梦里繁花之二十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5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5发表时间:2021-09-23 23:12:19

【神舟】梦圆蜀都(散文) 正是天色欲黑未黑的时候,成都华灯初放,满城辉煌,燃红了半边天空。天下会有这种壮观景象?真的不可思议!汽车一路在星汉之中穿行,不知不觉中就来到学院主楼跟前。下车后,各专业各班级的老师热情地迎上来,带领我们去食堂吃了晚餐面块,随后分别安排进入宿舍。
   一路有老师用广播介绍:一九五五年五月,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部署下,由当时国内理工科实力最强的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调出合并,在成都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一九五六年开始第一届(以部队调干为主)招生。目前这是一所半军事化的院校,不久将来就会穿上军装。学校培养国防工业的红色工程师,研究人员。“第一所无线电大学 ”、“不久会穿军装”、“红色工程师 ”,我们听着,热血贲张,一种自豪感油然升起。
   入校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校园,几乎一式红色砖墙五层楼房。因为建校历史不长,全校的一行行一坪坪的绿树正在茁壮成长。唯有主楼气势沉稳雄伟,据说在当时可以名冠全成都市。本来打算建造七层,但因成都地下水位偏高,当时建设技术有难度,最后只建了五层。其风格样式由苏联专家仿照“苏联莫洛托夫动力学院”教学主楼设计,厚重而大器。1957年上半年,主楼建设竣工,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被推向了历史前台。成都东郊从此耸立起了一座雄伟庄重的苏式风格大楼,楼体长223米、宽75米,建筑面积(地上部分)达26323平方米。在成都已是声名赫赫的第一庞然大物。
   学校地址在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四号。校园东邻沙河,傍河而建的林荫道弯弯曲曲,与之相伴的是一片片的小树林,幽深而静谧,那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是莘莘学子读书的绝佳去处。
   八月三十日,我完成新生报到手续,领到了一枚白底红字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徽,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摆放在手心,仔细观察,郭沫若先生手书的八个字龙飞凤舞秀气灵动,这不是一块小小的普通的校徽,它映射出我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身影,它闪烁着家人和乡亲的荣光,它是我个人大学生身份的见证,更是我国无线电事业的搖蓝和见证,心怀激动,我把它小小心心、工工整整地别在了自己的胸前。
   晚上,我们班开了一个迎新座谈会,指导员张爱民、副指导员张文芳(女),班主任陈汝全三位老师亮相和全班见面。张指导员是调干留校教师,他以军人姿态热情致词,对新生表示欢迎,然后隆重地介绍了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在雷达、通讯设备 研究方面,已经做出了可喜的贡献。根据国防保密需要,学校和各班都用采番号表示,学校是83信箱,我们班是6551。全校从一到八共八个系,每系每年招生量大致为最少32人最多200人。目前对班级实行连队制管理,配正副指导员,另加班主任。我所在的五系全称电真空器件系,填志愿之所以选中它全赖“电真空”三个字的魔力诱感,以为很“高精尖”,根本不知道学什么将来又干什么。当年招生一个大班(连)96人,分成三小班(排)六小组(班)。我在第六小组,五、六组专业倾向是电真空化学,后来知道无非研究供雷达用的一种特殊的器件和材料。我不解,为什么将我分入电真空化学专业?是因为高考化学得分很高吗?入学后大家都去查过自己的高考成绩,我总分539分(当年满分600分),特别留意了数学是68分。我住的宿舍是5幢3楼312室,厕所、洗漱室设在楼层两端。室内有上下床四间,长条课桌两张,一般入住七人。
   迎新会上,新生各自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同学们来自除西藏、新疆以外的各个省份,因此南腔北调,有的人说话就像某种外语,其他人都无法听懂,他们即使操普通话也充满强烈的地方色彩,不时引出哄堂大笑。周末,学校放电影,当然是露天的。晚餐后同室的湖北籍林同学催促大家:“那边在打片子,赶紧去看呀。”“打骗子?哪来的,骗谁了?”“我是说看电影!你们不叫打片子吗?”大家弯腰捧腹。
   为了尽快相互了解熟悉,指导员要求大家平时多讲话,多交流。于是,我们312室的同学约定,每晚入睡前轮流讲故事。我讲故事不少,历史故事,红色小说,科幻故事,道听途说的鬼故事,有的可笑,有的惊悚。
   进大学后我感触最深的是生活水平上了台阶,似乎一步跨进了共产主义,一日三餐进食堂,菜美饭香,上课住宿有高楼大厦,操场宽阔,游泳池碧波荡漾,图书馆藏书丰富任你阅览徜徉,有宽敞的浴室大小池一个一个,淋浴一排一排,上课累了周末有电影晚会,生病了还有自已的校医院保驾护航。最开心是我们五系食堂是成都高校中有名的红旗食堂。八人一桌,早餐牛奶、豆浆、稀饭、馒头、花生米等,中、晚餐白米干饭任你吃够,菜有两荤三素,汤菜随便取用,间或晚上会有美味的臊子面或荤面块。正长身体又遭遇饥荒的年青人一开始饭量很大。据说开伙前三个月,每月人均吃去了近60斤大米。每每吃饭,都让我想起高中63级那位周末回家猛吃红苕而胀死的可怜人儿。犹记高中时我与几位同学周未走在仪陇县城的大街上,深深地吮吸着迎面飘来的香味,垂诞欲滴,各自深深感叹着心底对美食的愿望,有同学说:“我希望吃几个鲜肉大包子。”“不,我选一盘红烧肉!”我的感叹是:“要求不高,等有了条件,我一定优先去食店美美地吃一碗肉丝面!”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开始践行诺言,特地去了校门外沙河电影院旁边的炒面馆吃了三两肉炒面。一边享受眼前的美味,一边回想当年的艰辛,从心眼深处感受到了现在的幸福,幸运!
   1965级入学的同时,学院迎来了新书记,他叫羊君度,由武汉军区宣传部长转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当年的成电学子应该无人不知“羊君度”。工作后的老五届“成电”人中,传颂着一句话:“走到三五系,想起羊书记!”言语中饱含的是对他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他对成电所做出贡献的认同。三、五系大楼是大跃进时留下的烂尾楼,羊书记一到便四处争取资金火速加固装修,顺利完工交付使用,这一板斧收获了全院人的赞赏!羊书记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开四川省高校修建游泳池之先河,在学校修建了标准游泳池和练习池,鼓励学生游泳锻炼。而他有口皆碑的大手笔,还在于千方百计改善学生伙食。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条件还相当困难,“民以食为天”,羊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学生的伙食条件。他说:“这些孩子大多在长身体时遭遇过饿饭,要保证他们现在不仅吃饱还得吃好!”他求助于当时的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每月调运物资到成电食堂,保证了学生们天天有牛奶有豆浆喝,有肉吃,食粮也得得充分保障。成都高校学生伙食标准是每月12元,羊书记向国防科工委申请每人补助1.5元,而使伙食标准上升到每月13.5元,一跃而成为成都大专院校的最高标准。仅此一桩,就让学生满堂喝彩,盛赞羊书记功德无量。
   我入校时所揣的四十多元,交了书籍杂费,又交了一月伙食费12元,便所剩无几。很幸运,因为我们专业被上级特批为实行半工半读教育改革试点,伙食费由国家全包下来。
   刚入校的新生,教学日程中有两件大事情,一是按照军事化的要求进行半月民兵训练,科目有队列,紧急集合,站姿和卧姿射击等。最吸引人的是实弹射击,班长及以上兵员可以打机枪十发,普通民兵打六发步枪子弹。我的瞄准技术不错,六发打了近五十环。另一项活动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学校请了许多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人来作报告,如请冷妈妈(冷月英)给我们讲她在川西大地主刘文彩家坐水牢的深重苦难。又在同学中组织了一些典型发言,班上何成宽同学的忆苦思甜最受老师推崇,因为苦大仇深,“根红苗正”,老师培养了他入党、选他做班团支部副书记。学校还组织了面向社会的“解放前受苦调查”,象征性的吃了几次忆苦饭。压轴的安排是用一长串大客车,浩浩荡荡地把新生送到成都远郊的大邑县,去参观那里的刘文彩地主庄园,实地接受阶级教育。
   半工半读专业更注重自力更生,我们除自己洗被洗衣、打扫宿舍卫生外,同学之间还互相理发,班上还特别配备了缝纫机,让大大家学习补衣、缝纫。进校不久,我便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可以简单剪裁,会做一点针线活。
   行课伊始,我有种失落感。同学们都是四面八方的精英、“学霸”,尤其外省的新生,招生起点更高,与他们一起竞学,我开始失去曾经的光环。外语课最为尴尬,许多同学从初中开始就学习英语,而我到了高中才开始学习俄语,现在又从零开始改学英语。英语老师姓罗,巴中人,我们算大老乡,每每上课他都喜欢抽我答问,而我却无法令他满意。“个人进步”方面也乏善可陈,同学们在高中时大都是先进分子,入了团并担任过这样那样的学生干部,虽然我也曾任学生会学习部长,但是因为没有入团,在这里仅仅只能做普通一兵,甚至被归入落后的行列,有时不免自觉“矮人一截”。后来,经过月月申请,周周汇报,天天找好事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经受住了“考验”,终于跨入共青团的大门,在人生进步的道上总算又“光荣”了一回。
   第二个学期,我们有了实习课,先是去附近的几大电子器件厂773、776、784等厂参观,然后回到学校自办的工厂进行金工实习、真空器件实习,我在校办工厂做了两周玻璃管的焊接、封口及电子管阴级涂层的工作,一个红红软软的玻璃球,附着在一段导管上经手东吹西吹,便会变时各种形状的器物来,做着玩着还算颇有兴致。
   慢慢地对学校的环境熟悉起来,哇,大学真的好大,的确远非曾经的中学可比。我们学院处身成都东郊,周边主要是电子工业部的大型国防工厂。学校中心是教学区,南边是教工住宿区,北面是学生住宿区。校园绿化以梧桐、芙蓉为主。东边有沙河蜿蜒流过,河边树木茂密,小鸟歌唱。学校四面有出入之门,西面号称大门但小有遗憾,这里并不见高大堂皇的门楣或牌坊。但值得炫耀的是所有出入学校的门前,都有持枪肃立的士兵站岗,让人顿生神秘威武之感。
   对于成都这个崭新的大环境,我们也逐步有所了解。出校门过一号桥,便可进入城区街道。乘人交汽车从学校所在的东城区穿城而过到西城区杜甫草堂边沿以远,票价是1角2分。当然,我们一帮穷学生大都是凭着两条不知疲倦的腿去丈量街道,而深入到锦城的大小角落。印象深刻感觉震撼的是皇城、杜甫草堂、武候祠、青羊宫、人民公园等,还有繁华热闹的春熙路、人民商场、新华书店。三国时蜀国刘备的皇城宏伟庄严,武候祠厚重深沉,草堂典雅秀丽,各有千秋,让人心旷神怡。记得草堂里郭沫若的一幅对联,特别引我注意,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诗的忧国忧民,郭氏书法的流畅潇洒,我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城北梁家巷的城隍庙是同学们最爱的去处,那里有电子产品市场,可以买到许多廉价电子元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变压器原材料、电感线圈、磁棒、铜线等等,应有尽有,大家各取所需采购回来绕变压器、组装收音机、扩音机……
   从农村迈入大学,犹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嗬,一切是那么新奇,那么奥妙。后来去了四川大学、四川医院,这些老牌、名牌学校,似乎校园没有尽头,建筑古色古香,到处郁郁葱葱,曲径通幽,鸟语花香,一时让人叹为观止!世界向我开启了新的大门,大学的殿堂向我张开了臂膀,我的人生之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蹈入福地,幸福的暖流无时无刻不在体内奔腾激荡。
   过去,争取上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而今站在大学的殿堂新的动力又在哪里呢?人生需要不断端正自己的姿态 ,你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世界就将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老师所说“红色工程师”五个大字,需要牢牢地钉自已的心坎上。

共 45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分享了就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时的感受。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举全国之力,集精兵强将筹建了中国这一所无线电大学,下定决心培养出自己的红色工程师。作者以时间为主线,描述了初进学院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后来在学院学习和生活时的一些情景。叙事简洁明晰,写景形象生动,细腻的文笔让读者身临其境。推荐大家共赏。感谢老师对神舟文学的支持,祝创作愉快!【神舟编辑 筠萍天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筠萍天下        2021-09-23 23:13:18
  感谢老师美篇支持神舟文学。敬茶问好!
我的天下,我的江山
2 楼        文友:杨宏远        2021-09-24 13:29:51
  很喜欢上个世纪的文学体裁,感谢老师投稿神舟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9-24 15:48:28
  天之骄子,幸运宠儿,好生羡慕,智慧源泉。语言简洁,描写生动,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9-24 16:10:16
  文笔精湛描写细腻,读此文让人耳目一新,为老师点赞支持!感谢老师积极投稿对神舟文学的大力支持,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5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1-09-24 17:37:22
  一并谢谢以上四位老师、朋友垂读并赐教。向诸位学习,顺致安好。
天涯逸人----泛自由人,时有梦想,缀梦成文,不赚喝采,聊以自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