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袁家村神话(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袁家村神话(散文)


作者:郑安怀 童生,693.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1发表时间:2021-09-29 18:13:48

袁家村之名,聒噪坊间已有些年了。那时,我仍在西安过漂泊流浪的生活,迫于生计,有限的收入没有能够奢糜支付旅游的念头,身边朋友或熟人把去过袁家村当身份资本来炫耀,我亦只能暗生艳羡之心。一六年底应长辈之邀,回故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大潮,并热血喷涌建山庄搞家乡旅游开发,袁家村之名,又被来山庄的客人一次次提及,并倡议我去学习经验。之后,山庄经营昙花一现,迅即没落,也就没有了去袁家村学习经验的念头。一八年入村委任职,年底,被支书派往袁家村,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特色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举办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经验交流推广会议,才有幸走进袁家村。会期四天,举办方为了让参会者更全面了解袁家村,把参会者安排在村民农家乐住宿,午、晚两餐发定额餐票,自由去小吃街自助就餐。四天的中午和黄昏,独自一人细细看,细细听,散漫的脚步,把袁家村丈量了至少八遍。又亲自聆听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主持,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三农”理论研究的“翘楚”温铁军教授与袁家村当家郭占武书记的“振兴之土”主题对话,以及长驻袁家村,多年深入研究袁家村的宰老师精彩解读与演讲。零零总总,从看到听,到与村民攀谈,所有印象,写出来,赶赶热闹。
   古城西安与袁家村,高速、低速皆通,高速坐公交,也就一个小时挂零。自北客站起,向西北,再一路向西,经秦都咸阳。苍茫而浑厚的关中大地,像一位铅华不再的中年妇人,少些青春年少的美艳,却从骨子里透着那份别人学不来的稳重与高贵。关中西府,在西安城拼命推荐的旅游线路图上,昭陵堪称首选,其以山为陵,埋葬着大唐帝国最伟大的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关中黄土埋皇上。关中大地,十三朝帝都,沿秦岭龙脉,埋葬着大大小小几百位帝王,帝陵,在关中乃至陕西百姓眼中,普通得就是一堆隆起的黄土和耕作时偶尔翻出的青铜器、瓷器、陶俑等,读不出惊奇与新意。袁家村与昭陵毗邻而居,相距仅十公里。
   据村庄当家人郭占武介绍,袁家村新时代的崛起,始于2007年。之前,袁家村在陕西也小有名气。老郭书记,郭占武的爹,村庄的上一代领导集体,兴修水利,办小工厂,坚持走集体化道路。也把袁家村搞得风生水起,兴建了新农村。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全村六十二户,一街两岸,住上了整齐规划的二层新楼。但到了两千年,几个集体企业已被新时代大工业的兴起渐次淹没,失去生气。年轻一代,如所有农村一样,进城打工,寻找生活出路。村庄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坚守。老一代领导集体留下的辉煌成就,是那座歇山式的坐东向西的仿古大门楼。作为陕西坚守集体化的最后一块阵地,一九九四年六月,多年前已结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的华国锋莅临袁家村,题写了高居门楼之首的村名,以及竖立在门楼对面二十多米处的题词。题词二十九个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整块的白、红兼呈的花岗岩粗磨为碑,二十多米高,字阴刻朱漆,苍劲有力。整碑如一柄指向苍宇的利剑,旗帜鲜明地为袁家村直至今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初读此碑,不禁让亲身经历过农村改革开放的我疑窦顿生:袁家村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响彻中华大地的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大潮唱反调,我行我素?先把这个疑虑按下,看罢袁家村,看懂袁家村后,深入了解村庄发展轨迹后,再作解答。
   袁家村主街,高大的雪松成荫,宽展的街道两旁,小汽车一辆挨一辆占满,只留下行人可以穿插的间距。贴着白色瓷片的民居,全部经营农家乐,每个大门的显要位置,彰显着各自文化气息浓郁的名牌,组成袁家村的第一映象。当然,进大门左侧,村党支部、村委会门前小广场南角,汉白玉的一代伟人雕塑——毛泽东主席伟岸的身躯,也是袁家村最独特的风景之一。
   走完这条主街,往南往北,是小吃街。窄窄的街巷,古朴的关中民俗建筑,一个个不同风格的院落或建筑,渐第展开。小吃街人流拥塞,各种地方小吃,在巴掌大的店堂门首,以各色布帘为幌,展示着各自经营的特色。没有雷同,没有重复。游人习步而行,寻找能激发自身食欲和味蕾的特色小吃,于可意之处坐下来。小店一律店堂为厨,店外摆两三张方桌,极似一般农村的集市。回民街,经营各色伊斯兰民族特色美食……于曲巷中,踏着脚下的青石板小街,不时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古老传统工艺加工:青石碾盘上的辣椒加工,小磨香油的特色大锅、摆满醋坛的古老醋坊……在关中农村,八十年代以前,你见过的诸种传统工艺,在袁家村的青石小街,只要留意,几乎都找得到。当然,充满当代新潮元素的酒吧、K歌厅、咖啡厅、发艺、布艺、足疗……亦时有呈现。古老与新潮交织,怀旧与先锋并驱,貌似杂乱的曲弄里,可以梳理出创意者的非凡智慧,随意的表向下面,透露出布局者洞悉世人的精明眼光。恍于穿越历史的脚步,正沉溺于时光邃道的惊诧,蓦然间,又跌于熟识已久的滚滚红尘……身为家乡的市人大代表,观摩过家乡的多处民俗旅游景点及新建的美丽乡村,置身袁家村,才恍然大悟。那些动辄烧钱过亿的民俗镇、村,都是在极力模仿袁家村呀!建设者的初衷没有错,希望村、镇发展走袁家村模式,经济如袁家村一样腾飞,造福桑梓。美好的愿望与现实碰撞,却没有结出甜美的硕果。许多砸了大把银子的民俗村,若靠旅游业振兴创收,恐百年亦难收回成本。为什么?
   有研究袁家村现象的砖家或学者断言:袁家村模式不可复制。且逐条理出袁家村只所以成为袁家村理由:离古城西安七十多公里,与昭陵仅十公里,毗邻而居,脚下是八百里秦川深藏帝都龙脉的黄土地……等等。
   宰老师五十多岁吧,他是彻底了解袁家村的权威人士。听他的专题剖析,我们把袁家村上一年的收入记一下。宰老师说,网上介绍袁家村的文图普天盖地,说袁家村收入的帖子也不计其数,有说年收入已达五亿,有说十亿。都是别人在说,不是袁家村人说的。2017年,村经济收入三点八亿。不包括村民农家乐收入。全村村民农家乐,大概收入五六千万。加起来,也就四个亿多一点。年游客突破五百万人次,比泰山多一点。宰老师说得轻描淡写,脸上的神色没有土豪的金光万丈,也没有大企业主的满怀豪情。但是,请用数字对比一下:袁家村全村62户,总人口286人。四个多亿的收入平均到每位村民,是多少?已经超过百万之数。在中国的行政村里,除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之外,有哪个行政村的当家人敢大言不惭拍着腔子说,我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超百万!别人不会起哄,他治下的村民首先会拍他板砖。如一段著名相声所言:我上嘴唇着天,下嘴唇挨地。你脸呢?吹牛人不要脸!在西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行政村,敢保证人均纯收入过万的村官也不会太多。游客人次比泰山多一点。泰山几千年文化沉淀?号称东岳,封建帝王封禅之地,五岳之首。袁家村与泰山比,人家是巨人,你是小屁孩儿。但数据做不得假,游客认可,便是得意之笔。
   在人民大学教授与袁家村当家人郭占武以“振兴乡土”为主题的大会上,有来学习参观的人提问道:袁家村发展的第一笔原始资金来自哪里?
   郭占武说:07年,礼泉县委县政府要发展十个乡村做旅游示范点,袁家村为其一,政府扶持发展资金五万元。我村就是以这五万元为起点,一步步艰难发展起来的。
   郭占武在大会上一再强调:袁家村可以复制,袁家村模式可以学习。但他话锋一转,又强调了八个字:产业兴旺,治理有效。
   他是如何治理袁家村的?概括一下,有这几点:每个产业,让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让每个人的利益与合作社利益血肉相连。村干部让利于村民,不往自己口袋装钱,不争抢最赚钱的合作社股份。各合作社才是村经济组织,村两委只是各合作社的服务团队。村里最有钱的人不是村两委干部。我走过很多村,偏远山区的穷苦村庄,大、中、小城市的城中村、城郊村,大企业主多数是村领导,财大气粗、坐拥村庄大半财富,对村民颐指气使的几乎都是村干部。村官不是官,不入官品,只算农民。但正因为不是官,游离在官员约束之外,却拥有公权力,只要私欲膨胀,就很容易发展为一方土皇帝,把持一方。
   袁家村从07年至18年十一年的发展,前四年做产业,后七年做治理。
   袁家村拥有郭占武书记这般有聪明头脑、有廉洁自律品格的当家人,是袁家村全体村民之大幸。亦是袁家村一路发展到今天,成为村庄发展标杆和里程碑的英雄式人物,他的高大形象让许多村庄的干部们形惭影秽,找不到“人”形。
   既然是走集体化道路,必须有强硬的领导团队。郭占武说,他不需要人来出点子,他自己整天都在想点子,谋发展。他对他的领导集体和治下村民强调:把你该干的事干好,别对其它的指手划脚。面对大会场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大学生、三农问题专家、乡村领导,他甚至大胆直言:只要该干啥的把啥干好,中国就有希望!
   有点振聋发聩?是吧?这话怎么会是一个村庄的村支书说的?
   袁家村已经把发展的目光转向了城市。用袁家村的名片效应,进军城市,谋求更大发展。袁家村已不是行政意义上的一个村,而是一个品牌,一个锐意进取的团队,郭占武带领他的武士们,披坚执锐,叫嚣着呐喊着,旌旗猎猎,战马嘶鸣,要攻克一个个保垒,年轻的脸上,写满自信,写满勇气,没有畏惧,没有后顾之忧。在中国经济发展已面临冬季征兆的当下,他们会获得怎样的结果?我怀着最美好的祝福拭目以待。乡土振兴,真诚地希望他们披荆斩棘,再创辉煌,永扛乡土振兴先锋的大旗。
   袁家村四围高墙,东南西北四城门,外边看,如一城堡,其内核,俨然一大家庭,郭占武书记就是这个家的家长,全家成员在他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个家长权力高度集中,且独立特行,不允许家庭成员多嘴多舌。但他不搞持权,不将家里的好吃好喝霸为己有,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雨同舟。大家拥戴他,尊敬他,爱护他,唯他马头是瞻。他也确实有能力带领这个家走富裕路。
   现在来回答复制袁家村模式的民俗村、镇为什么创造不了袁家村奇迹。
   复制之地,建筑及景点布局、设计、巧思等,只会比袁家村更好,甚至自然风光比袁家村更具优势,但这只是袁家村的皮毛。袁家村的独特内涵很难复制,其内容,全部浓缩在东大门外华国锋的题字上。是华国锋高站远瞩、一语成谶,还是其它,我不想在社会制度与体制问题上班门弄斧。
   袁家村奇迹也罢,袁家村神话也罢,路是袁家村人几十年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有孕育的艰难,分娩的阵痛,亦有成长的风雨。创业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棵茂盛生长的大树,挖起来移栽它处,成活不易。还有一个成语也可作结语:东施效颦。
   袁家村的集体经济。
   近年,中央高层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集体经济又高调倡导。但是,农村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土地承包,各户过各户的日子,集体小组、村委会的名字还在,集体的家底,许多村、组,一根草绳也剁成数截分光了,集体零财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向群众筹资?群众相信公鸡下蛋也不相信集体经济会带来效益与分红。不是你村干部借机圈钱,就是哪个领导想升迁,搞政绩工程哄上边的。大伙扎堆喝酒吃肉赌博没麻达,弄摊子搞产业挣钱,哄鬼去吧。
   袁家村集体经济一方面体现在对各饮食摊口收入的管控上,一方面体现在大大小小的合作社上。对各摊口的收入,邮政储蓄日计代管,村上掌握数据,百分之二十归村集体收入,年终结算、分红。大大小小的合作社组织,以股份分红,收入好的合作社,严控股份,鼓励收入差的群众多入股,限制富裕群众和村干部多入股。当然,门店租赁收入也是一大笔,透明度高,管理便捷。合作社起步时,吸股也难,甚至村干部先垫资发展,成规模后,再吸纳股份。发展到如今,只要是项目入股,村民便踊跃参入,往往超出纳股预算。其中秘密,不是村民人傻钱多,而是有效的经营与严格的管控,为村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充分信赖的沃土上,才结出此等硕果。发展集体经济,我们的村庄,是否能达到袁家村的效果呢?
   冬至这天中午,我们以贵宾的身份参入袁家村千人饺子宴。村民以主人的姿态,热情招待大家享受冬至饺子,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姑娘小伙子,人人以友善的笑脸,为我们做最诚挚的服务。
   离开袁家村,我独自一人,在华国锋题字的巨碑前,伫立了几分钟。二十九个苍劲的大字,拍在手机上,也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

共 49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凝练的文笔,厚重的内容,叙述古老的袁家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如今已经是旅游示范点。文中叙述了袁家村当家人郭占武书记对袁家村的发展的贡献,创造了袁家村奇迹和神话。内涵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9-29 18:15:22
  内涵厚重的散文,叙述古老的袁家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特别是袁家村当家人郭占武书记对袁家村的发展的贡献。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郑安怀        2021-09-30 19:43:06
  我在袁家村学习参观一礼拜,这篇散文,也算是我当年的学习感悟。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朋友,应该是有帮助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