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姥爷和渔鼓戏(散文)

精品 【丁香】姥爷和渔鼓戏(散文)


作者:轻轻拍手 童生,92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6发表时间:2021-10-01 19:56:18
摘要: 童年记忆,渔鼓说书人,集市上的热闹处,如今早已消失。刻在童心里的印迹,变成一种对文学的热爱。如今,那说书人早已成为他口中的“仙人”西去,戏迷姥爷是否与他重逢,常常听他的渔鼓说唱呢? 月亮又升起,明儿又是大集了,热闹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早已消失的——渔鼓说书人。 

【丁香】姥爷和渔鼓戏(散文) 姥爷退别弄潮生活,便有了赶集的闲暇。去集市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一是姥姥的旱烟叶子,二是要听渔鼓戏。姥爷腿脚虽不灵便,走不久需坐路边休息,但对渔鼓戏的痴迷,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每一集内容姥爷都不肯落下。若是遇见天公不作美,下一个集必然早早启程,在场地边找一老友,递上一卷旱烟,请人家复述上一讲。等到说书人来了,也恰好补了那个缺憾,接着津津有味地听续集。
   我常常跟着姥爷听书,回家后也要找一个道具表演。于是我成了那个小渔村的快乐宝。劳作了一天的老邻居,携着月光,到姥姥家来看我稚嫩的表演。常常捧腹不止,笑声伴着月亮西斜。
   渔鼓戏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它是我的文学启蒙,也是农村人最高级的精神享受。我从那说书人嘴里听到了《儒林外史》《呼家将》《杨家将》《大八义》《小八义》《乱世枭雄》《隋唐演义》《岳飞传》《三侠五义》《薛家将》……虽内容记不清楚,但那声情并茂、夸张生动的形象深深刻印童心,并影响着我热爱文学和勤于写作。
   唱渔鼓戏的那人,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眼睛常迷成一条缝。他嗓音粗哑,身穿宽大衣衫,袖子能装进去一个小小的我。听众大都是老迈的爷爷奶奶,自己带个马扎,或干脆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屁股底下,两手交叉抱着膝盖,摇头晃脑地听。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绕着场子乱窜。常被听戏的人哄麻雀一样撵走。
   唱渔鼓的那人虽其貌不扬,但凭一张嘴、一个渔鼓,就能吸引成片观众。我小小的心常常被他说唱得飞扬起来。他语速或快或慢;忽轻忽重,抑扬时引得我站立又坐下。每每表达激昂情绪时,那人就会拍击渔鼓上端,嘴里发出尖而高的声音,几乎要震破耳膜。那本来就黑的脸成了酱猪肝色,脖子上的“黑筋”如一条条大蚯蚓,我常常紧张地跑远,怕它们下一刻就撑破那人的皮肤飞蹦出来落到人的身上。众人被感染,有拍着大腿叫好的,有抹一抹嘴巴和胡子的,如同喝了一壶老酒般滋润。没了牙的老人眉毛眼睛随着说唱生动得很,嘴张得大大的。我很担心那只盘旋的蜻蜓会飞进去。
   小孩子们在场子里乱窜,常常被大人拽着一只耳朵拎走。没有音画媒体的年代,渔鼓人的嘴就是一个传奇。
   除了说书人的高超技巧吸引我,还有那只油亮亮的渔鼓筒。这是那说书人专用的伴奏乐器。
   渔鼓,也叫“道筒”、“竹琴”,是用竹筒制作,一般长约80厘米,口径约10厘米,便于左臂斜抱着持奏。
   那时,我特别喜欢收钱的环节。每到一个紧张环节,渔鼓人就故意说:“各位看官,稍作休息,待听下回。”于是,他就停下来收钱,大家纷纷站起来往一个盒子里放钱。有人给几分钱,三、五分不等,也有的给一毛或两毛,可以坦然地听一个上午。还有的大人耍心眼,这是我瞧不起的。他们这一回给钱,下一回就蹭听。但也总比顾不得脸面白听书的人强多了。有几个大人一看要收钱的节奏,就假装与远处的人搭话,忙慌慌地赶集去了。等下一回开场了,他们再悄悄折回人堆。
   说书人其实啥都看得见,但是他专注说他的书,专心待那些忠实的听众。其他人就只当风一样吹过。如此,说书人是善良大度的,他懂得那些人“逃离”的卑微。说书人难得见一个小孩子如此痴迷这曲艺,所以会大方地允许我摸一摸他的宝贝渔鼓筒。我拍了拍筒身,原来那竹筒中心是全空的。
   但说书人又是极为“小气”的。当我用手去触摸那一层薄薄的渔鼓皮时,那人顿时紧张起来,一把拿走,快得很。
   后来才懂得他的怒气和小气了。他说,那是他吃饭的家伙。哦,我在思考:姥爷吃饭的家伙是那只船;爸爸吃饭的家伙是那只粉笔。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吃饭”的家伙。
   仔细瞧那渔鼓筒,一头粗,一头细。稍粗的一端为下端,蒙的是鱼皮,也有的蒙着猪的护心膜、猪油膜,拍击出的声音浑厚而低;
   竹筒口小的一端为上端,声音亮脆而尖。那人怕不知深浅的我给戳破了。不是人家小气,而是我不知深浅。
   听着渔鼓戏,我的个子长高了,他的渔鼓渐渐变成黄褐色,更加油亮亮,大概是涂了油漆的缘故,也或是长期日晒、手中汗水浸染的缘由吧。
   那渔鼓筒表面刻着漂亮的花纹。演奏时,他将筒身斜依左臂,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拢,根据演唱需要时时拍击蒙皮,发出“嘭嘭”“嘭嘭嘭”的伴奏乐声。 
   我觉得那筒美得发光。
   《湖北说唱音乐集成》第一集谈到:“宋、金、元年间,道士和文人为道情所作之词或散曲,可谓风靡一时。其演唱纯为徒歌,无丝竹乐器伴奏,仅一手抱渔鼓并执简板,相击成声,以为节拍”。从此处可见,渔鼓筒年代很是久远。
   老人们讲关于渔鼓的传说,竟然跟八仙有关。这个神话故事也是从那些民间道情艺人相传来的。他们说自己所用的渔鼓乃是“八仙”所传。相传,八仙过海归来之时,忽见一条金色鳌鱼在海上兴风作浪,浪花溅湿了钟离权的衣服。钟离权心中非常恼怒,于是便拔剑斩了鳌鱼,并抽出鱼骨,蒙上鱼皮,制成了一种管状乐器,取名叫“渔鼓”。
   民间的神话故事总是那样有趣,充满智慧。
   后来再见时,我特意观察那说书人手中的渔鼓,看看这神仙赐予的乐器。结果发现那人的渔鼓筒外面多了一层丝线和白布,大概是用久了做的保护吧。
   长大后学了一点音乐知识,我对渔鼓有了较多的了解。渔鼓没有音阶,它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拍打节奏来体现。它的音高和音色不仅因用材各异形成差异。
   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后来的渔鼓艺人们为了携带方便,有的就将一个筒体改为“两截头”。它不仅携带方便,且因中间可以伸缩,还可以更好地适应艺人嗓音的高低。
   渔鼓筒从骨质变通为竹质,由一节变为两截套,这是渔鼓道情史上的了不起的改进。
   黄宗羲曾写过一篇《柳敬亭传》,莫后光夸赞说书人柳敬亭:“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是啊,现在回忆那渔鼓人说书,又何曾不是如此呢?从欢快喜悦、引人感慨悲叹;到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真的是艺人中的佼佼者了。
   如今,那说书人早已成为他口中的“仙人”西去,戏迷姥爷是否与他重逢,常常听他的渔鼓说唱呢?
   月亮又升起,明儿又是大集了,热闹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早已消失的——渔鼓说书人。
  

共 25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姥爷和渔鼓戏”写的相当好,作者从说书人口中多层次描写了“渔鼓”。文章细腻感人,写出了真情实感,让读者真正了解“渔鼓”。仔细瞧那渔鼓筒,一头粗,一头细。稍粗的一端为下端,蒙的是鱼皮,也有的蒙着猪的护心膜、猪油膜,拍击出的声音浑厚而低;作者细心的观察 那渔鼓筒表面刻着漂亮的花纹。演奏时,他将筒身斜依左臂,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拢,根据演唱需要时时拍击蒙皮,发出“嘭嘭”“嘭嘭嘭”的伴奏乐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长大后学了一点音乐知识,我对渔鼓有了较多的了解。渔鼓没有音阶,它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拍打节奏来体现。它的音高和音色不仅因用材各异形成差异。最后渔鼓筒从骨质变通为竹质,由一节变为两截套,这是渔鼓道情史上的了不起的改进。如今,那说书人早已成为他口中的“仙人”西去,戏迷姥爷是否与他重逢,常常听他的渔鼓说唱呢?全文紧扣主题,写作手法独特,把姥爷听书写活了。感写投稿丁香,美文分享,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0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1-10-01 20:04:11
  独特的写作手法,把跟姥爷听“渔鼓”真正写活了,作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叙述的十分到位。也写出了“渔鼓”的来龙去脉,收尾也好。
2 楼        文友:闰土        2021-10-01 20:10:25
  作者特别写到,在说书人说到关健时刻收钱一事,还有些人逃窜,十分逼真,也写道说书人大度等等,感人肺腑,耐人寻味。
回复2 楼        文友:轻轻拍手        2021-10-02 11:29:24
  感谢闰土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老师的评价与鼓励。祝您节日快乐,万事顺遂。
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10-02 17:25:41
  感谢轻轻拍手老师投稿丁香,分享精彩佳作。祝老师文乐开心。感谢闰土社长倾情编辑,辛苦了。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10-03 23:55:21
  祝贺轻轻拍手老师《姥爷和渔鼓戏》获得精品!感谢江山编辑部、精品组支持厚待丁香!感谢轻轻拍手老师坚定支持丁香共同繁荣江山文学!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4 楼        文友:轻轻拍手        2021-10-04 08:38:11
  谢谢您的鼓励。谢谢丁香,感谢江山。
5 楼        文友:闰土        2021-10-04 08:11:20
  祝贺轻轻抬手老师作品获精,继续努力,加油。
回复5 楼        文友:轻轻拍手        2021-10-04 08:38:37
  感谢您的力荐,感谢丁香,感谢江山。
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10-04 15:36:31
  于是我成了那个小渔村的快乐宝。劳作了一天的老邻居,携着月光,到姥姥家来看我稚嫩的表演。常常捧腹不止,笑声伴着月亮西斜。形象生动的句子,作者用心创作的结果。听众大都是老迈的爷爷奶奶,自己带个马扎,或干脆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屁股底下,两手交叉抱着膝盖,摇头晃脑地听。这样的场景是亲身经历的最好证明,有了经历和感悟才能细腻描写说书场的环境。每每表达激昂情绪时,那人就会拍击渔鼓上端,嘴里发出尖而高的声音,几乎要震破耳膜。那本来就黑的脸成了酱猪肝色,脖子上的“黑筋”如一条条大蚯蚓,我常常紧张地跑远,怕它们下一刻就撑破那人的皮肤飞蹦出来落到人的身上。渔家人的文化场所里的说书盛况,让没有经历的人都会感动。敬畏老师这种创作精神,精品名副其实!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问好。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6 楼        文友:轻轻拍手        2021-10-04 18:01:44
  感谢您的鼓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