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教师节里话读书作者张士勤(介非)
教师节里话读书
文/张士勤(介非)
今天又是教师节,是第三十七个教师节。问好全国所有的老师们(包括已经退休离岗的老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七十多年以前,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会儿,因为贫穷落后,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识文断字的人真可谓是“凤毛麟角”,还不及十分之二、三。五爷爷的顺口溜至今犹存于耳:
不识字,实可怜,十元票子当一元;
拿张报纸颠倒看,亲人来信请人念。
队里要发救济款,按个指印算名片;
赶集不敢进城去,尿急不识卫生间。
定期存款一张票,拿回家去卷了烟;
生个娃儿起个名,随便喊他蛮牛蛋。
崇尚文明,尊重知识曾经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和高尚的精神信仰!为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国家曾经开展过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我家的书柜里面至今还珍藏着一本五十年代初期出版的《农民识字课本》,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当时的扫盲识字班课本。托共产党的福,现在的人基本上人人都算是文化人。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月。但是,人们一旦完成了学业任务走出校门,好像反而不怎么再去关心重视书籍知识的阅读了。朋友圈里经常有人会问:“读书有用吗?”言下之意是说学生时代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一样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寻找一份平凡的工作,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再去折腾?
又发现了这么一些现象:一些走村串户的收购废品的小贩们的高音喇叭里面常常高喊着:“大好消息,收购废品啦!废旧书刊、杂志,价格优惠,每公斤八毛钱……”
每常见于街面书摊上也是按斤论价而出售书籍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古籍经典小说。可是现在的图书出版并非容易,书号难求,多为私家出版社,价格高昂惊人,还要作者自己掏腰包!一些现代作家苦心多年写就的作品反而要自己掏几千上万的出版费用,天哪!出一本书竟然高达几百上千元的成本费用!谁又愿意花这样高昂的代价去购书去阅读呢?到后来又以每公斤八毛钱的价格再让它进废品收购站?百思不得其解!
关于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迷茫之际再说读书。
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可以;体力有所不支,读书可以;境界有所局限,读书也可以修为出旷达的思想境界。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一瞬间,人就死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是李白,完全凭借天才去写诗写文。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杜甫,每日收获新的知识,不断磨练自己的文笔,勤动脑思考,认真去观察体验生活,一定会有所进步和作为的。
一个人从小开始读书,最为原始朴素的心愿自然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够和心爱的人不止于只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讨琴棋书画诗酒花。从生活物质层面提升到文化精神层面。不知是哪位先贤达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能在阅读中度过闲暇的时光,那么,即便是物质略显贫瘠,精神上却是无比富饶的。
我想说,读书的意义有两个:一是使人不卑不亢地活着。二可以使人心灵干净。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会将其内容全部都忘记了,好比是竹篮子打水一样,是一场空而已。但是这竹篮子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后,会一次比一次的干净。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会记不住什么。但在潜意识里却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叫着“读书可以增智明理”,可以提高修为素质。
一个人为什么必须要读书?
举个例子。
当看到天边的飞鸟时,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烦人!世界上怎么还会有异类存在?当你偶然失恋之时,你自然会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嚎:蓝瘦,香菇,你在哪里?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多学一点知识,少说一句无用的废话便是积德。
读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从而修为完善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力量来推动着自己继续往前走。
读书的成本应该是最为低廉的,漫游书海等于遍游五洲四海,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无所不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你可以通过看书,走遍天下的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还可以结交三教九流各方面的朋友。只要打开书,就等于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家有良田百亩,可能要被洪水淹没,家有宫殿万间,可能要野被火烧掉,肚子里的文化,水淹不了,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的。人这一生,一定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次人生经历。而不读书,你只能活过一次人生!我们没有办法无限延续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还有生命的质量!所有这些,想要得到这些,读书便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捷径。
读书可以治疗孤独。
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位忠实的朋友,一位良好的老师,一位可爱的伴侣,一位儒雅婉柔的安慰者。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食物中的一部分已经长为我的骨头和血肉,已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
有人写信给杨绛,表达内心的困惑。杨绛回复他: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可以改变容颜、塑造优雅的气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度量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中和文字里。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涵义。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经历了才会成为你的阅历,最终形成你的格局。正是这些无形的事物,让你能够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一点的一个过程。
读书,就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开垦新的土壤。
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读书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更多的可能。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雷海为,是一个外卖小哥,他酷爱诗词,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夺得了冠军。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以丰厚的回报。
虽然生活朴素,但我们内心丰富;即使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见星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多读书并非为了雄辩和驳斥,而是在碰见问题的时候自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权衡,少一些盲从和轻信。
你如果读了书,有了分辨力,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了。
亦舒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呢?就是在要紧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不做无谓纠缠。
有位作家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读书、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的意义大概就是,远离那些自己不想见的人,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希望我们都可以不被改变。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刻,换成一种享受。别人在侃侃而谈,而你只能在鸭子听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的,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
阅读,犹如一场场奇妙的旅行,总能带给我们丰富体验。
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将知识变成成长的动力和养分。
青春年少朋友们,趁着春光,赶紧读书吧,丰富知识,武装自己。知识就是力量,引领自己驰骋世界,攀登高峰亮点,圆梦人生。
老年耄耋的老朋友们,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与梦想。夕阳西下,静下心来,逍遥读书吧!每日里,随便翻开一部自己一生所收藏的,还有自己所撰写的书籍文章,荡游于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与书为伴,与先贤圣贤对话交流,陶冶情操,体验人生,其乐无穷,心旷神怡,半仙之体,体健心宽,读到有趣故事之际,进入角色,忍俊不止,哈哈一笑,飘飘欲仙。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知道的风趣幽默故事也讲给周围的那些年轻朋友们,让他们对于我们这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来俏、老顽童刮目相看,让他们不可小瞧而羡慕我们的精彩人生和富有的精神生活!神仙过的日子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祝所有的老师们(包括离退休的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恩师奉献在讲台
心泉润得百花开
挥鞭言传育学子
春蚕吐丝尽职责
书山路陡良师带
莘莘学子渡书海
蜡泪浇灌芝兰开
桃李满园栋梁才
以此向人民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2021.09.10(全国第七个教师节日)